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针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部分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减少VAP发生。方法:通过对192例机械通气新生儿采取两种护理对策,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这两种护理对策VAP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病房环境、胎龄、机械通气时间、频繁吸痰及湿化气道、呼吸机管道管理、卧位、胃内容物吸入、营养等不同的护理管理VAP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加强病房的管理,注意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体位,防止误吸,营养支持,控制呼吸机使用,是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就相关护理对策予以总结。方法:以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的72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VAP的患者37例,无VAP的患者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VAP的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护理对策。结果:研究表明,患者意识障碍、通气时间>10d,留置胃管及静脉穿刺置管是导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VAP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临床上要针对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对患者预后影响和防治对策。方法观察住院期间机械通气48h以上68例患儿,通过观察呼吸音、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机械通气48h以上68例患儿,19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7.94%;其中一种致病菌13例,两种及两种以上致病菌6例。病原菌培养结果:铜绿假单胞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克雷伯杆菌6例,白色念珠菌4例,大肠埃希菌6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白色念珠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致病菌;针对新生儿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防治是降低VAP的发生率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探究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新生儿科收治的150例需要行呼吸机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将100例患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设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孕周、出生体重、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孕周、出生体重、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防治与护理,以减少其临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ICU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268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68例患者发生VAP23例,发生率为13.9%.危险因素与床头抬高≥30~45°、留置胃管、再次插管、口腔护理、口腔溃疡、抗生素的使用相关.结论: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对降低VAP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结果108例患儿中显示6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55.56%,死亡11例,病死率为18.33%。其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占78.37%。结论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中必须重视VAP,积极减少VAP的发生,应注意⑴加强呼吸机部件消毒;⑵有效的洗手;⑶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⑷针对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⑸加强支持疗法,提高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和病原菌情况。方法对本院新生儿科监护病房住院的13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儿,采用气管内吸痰或撤管时气管导管末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分析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关系。结果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有43.8%诊断为VAP,细菌培养以G-杆菌为主(68.4%),其中大肠埃希菌(21.1%)、肺炎克雷伯(13.2%)、鲍曼不动杆菌(10.5%)分别占前3位,VAP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显示对头胞类抗生素广泛耐药,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头胞哌酮+舒巴坦钠仍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VAP与胎龄、出生体重、MV时间、插管次数、MV次数等有关;G-杆菌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优势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驻马店市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2020年驻马店市8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通气时间≥48 h的2 45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VAP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结果 2 456例患儿在收治期间,发生新生儿VAP 92例,发生率为12.39/1 000个...  相似文献   

9.
《rrjk》2017,(14)
目的:本文就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出生并使用呼吸机治疗的88例新生儿,按照出生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儿的VAP发生率、反复机械通气次数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反复机械通气次数对比参照组更少,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也更短,均P0.05。结论:在新生儿接受呼吸机治疗期间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减少反复机械通气次数均有积极作用,并可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行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病原菌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总结预防和控制VAP的有效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226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 49例,发生率为21.7%,随年龄增长VAP发病率逐渐上升(P<0.05);基础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VAP 20例,发生率40.8%;通气时间>15 d患者VAP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V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4株,革兰阴性菌占65.4%,革兰阳性菌占24.0%,真菌10.6%;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VAP主要致病菌;机械通气、原发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是VAP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VAP发生与危险因素存在密切相关;严格护理操作,加强对危险因素控制及护理干预,减少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机械通气≥48h的364例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中64例发生VAP的患儿在气管插管下取其痰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364例机械通气≥48h的患儿中发生VAP 64例,发生率为17.58%,住院时间、出生体质量、胎龄、母亲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93.3%,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及阴沟肠杆菌等;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最强,敏感率为81.82%,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等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下降,敏感率分别为72.73%,77.27%,68.18%。结论 VAP的发生相关因素较多,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应对VAP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依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wborn Intensive-care Unit,NICU)内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感染因素,观察综合护理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锦州市妇婴医院NICU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100例患儿,根据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护理常规措施。探讨新生儿VAP的感染因素,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4%,低于对照组32%,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病室环境、管道更换、床头抬高、口腔护理、上机时间、吸痰方式、营养支持均为VAP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胎龄小、通气时间长和出生体质量低是VAP的主要因素。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干预新生儿VA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对策,以减少VAP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46例进行分析,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住院天数和使用药物等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策,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例呼吸内科患者中有12例发生VAP,发生率26.1%;VAP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抑酸剂应用、住院天数以及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患者发生VAP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为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临床医师需要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73例行维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临床资料,统计VAP的发生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204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5.60%;胎龄(<37周)、体位(平卧位)、机械通气时间(≥5.63d)、出生体质量(<2 500g)和胃内容物吸入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VAP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平卧位、胃内容物吸入和机械通气时间过长等有关,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降低VAP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孙梅 《现代保健》2008,(35):41-43
目的 通过对20例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目标性监测,观察和分析引起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因素,探究有效的防治对策,以达到最佳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观察住院期间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对VAP病例的一般资料、有关发病情况、细菌学及有关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预后等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观察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 机械通气48h以上180例患者,2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1%;使用呼吸机后在5d内发生肺炎的6例,占30%;在5d后发生肺炎的14例,占70%。20例VAP患者经对症及支持治疗,19例病情缓解、脱机,抢救成功率占80%,死亡1例,病死率为20%。结论 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VAP则容易造成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而必须重视。针对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进行积极防治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是维持机械通气有效能的重要保证,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机械通气的96例患者,有26例患者发生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根据患者有无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患者分为肺炎组和非肺炎组.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患者在插管方式、机械通气时间、中心静脉置管、昏迷等方面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机械通气时间与昏迷是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结论:机械通气时间和昏迷是主要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常关键的危险因素,对此需要针对该情况采取措施进行防护,从而能够有效额控制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方法 选取机械通气时间在 >48h30 1例患儿 ,符合 VAP诊断标准 10 8例作为 VAP感染组 ,VAP未感染组作为对照组 ,采用单因素分析 VAP的危险因素 ;并对 VAP作病原菌分析。结果  VAP发生率为 35 .88%,其中新生儿 40 .5 0 %,儿童 2 8.90 %;单因素分析表明新生儿 ,机械通气时间 >5 d,儿童危重病例评分≤ 90分 ,肺部原有疾病、有胃内容物吸入、鼻饲、使用胃酸抑制剂 /抗酸剂是 VAP的危险因素 ,而机械通气时患儿头部位置抬高 >30°及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预防VAP的发生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 VAP的发生 ;病原学以 G- 菌为主 ;前 5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避免 VAP的危险因素 ,使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降低 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2003-2007年医院住院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为对象,通过回顾性方法分析74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结果 74例患儿中共有31例患儿发生VAP,发生率为41.9%,病死率为14.3%,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82.2%.结论 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重视VAP,积极减少VAP发生率,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气道管理,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145例机械通气时间≥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53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36.6%(53/145),死亡33例,病死率为62.3%(33/53),显著高于非VAP患者(30.4%,2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留置胃管、使用制酸剂、机械通气时间长、营养状况、年龄≥60岁、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发生VAP的危险因素(P< 0.05或< 0.01).结论 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VAP导致ICU较高的病死率,采取综合预防措施能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鲍氏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探讨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干预对策。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针对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VAP进行原因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VAP发生率为8.7%,主要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呼吸机及其辅助设备的污染、无菌操作不严、原发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对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有效的护理对策及消毒隔离措施,可降低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