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我院近5年来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我院1998-2002年住院病人死亡病案698份,对其病死率、死因构成、年龄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因构成的前五位分别是: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起源于围生产期的某些情况、呼吸系统疾病,占构成的75.5%,结论 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760例住院死亡病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院5年来住院760例死亡病案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死因顺位、年龄构成、性别等死亡原因情况,以提高防病治病的认识。1资料来源及方法收集我院1993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死亡登记、统计报表及住院死亡病案。死因分类按ICD—9国际疾病分类,并同时确定一个主要致死疾病。2结果2.1五年住院病死率情况见表1。表11993~1997年住院病死率2.2性别情况760例住院死亡患者中,男493例,占64.9%(493/760);女267例,占35.1%(267/760;男女比为1.8:1。2.3年龄结构情况住院死亡患者最大年龄91岁,最小为出生后3小时;各年龄段死亡人数及构成见表…  相似文献   

3.
1997~2006年住院死亡病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我院近10年来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收集整理1997~2006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3 775例,对其病死率、性别、年龄、死因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10年间病死率为1.54%,男性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女性死亡人数,病人死亡人数集中在50~79岁年龄组,死因构成前3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以及损伤和中毒。结论: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每年定期体检,加强死因前3位疾病的防治工作,以降低住院病人病死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本地区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为医疗管理部门做好卫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534例住院患者死亡病例,对其病死率、性别年龄构成、死因构成等进行调查分析,时间2006~2008年。结果我院近3年来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女性死亡人数明显低于男性,死亡年龄在50岁以上,前3位的死亡疾病系统依次为循环系统、恶性肿瘤以及呼吸系统。结论加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1459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和居住环境的改变,疾病死因也发生了变迁,现将我院7年来1459例住院死亡病案进行统计,分析病死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死因顺位的构成及主要死亡疾病的演变趋势,以提高防病治病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 资料 收集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1993年初到1999年底住院病人死亡登记册、统计报表及住院死亡患者的病案。 方法 应用计算机对住院死亡患者的疾病诊断、年龄和性别等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分析。死亡患者的疾病诊断按照ICD-9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归类,如诊断中出现多种致死疾病,则以第一诊断来确定死亡原因。死亡…  相似文献   

6.
1994—2003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翠华 《中国病案》2004,5(11):39-40
目的探讨我院近十年来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收集1994-2003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1496例,对其病死率、性别、年龄、死因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十年间病死率为3.11%,男性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女性死亡人数.病人死亡人数集中在41-80岁年龄组,死因构成前三位依次为循环系统、恶性肿瘤、以及损伤和中毒.结论重视中老年人健康保健,加强死因前三位疾病的防治工作,以降低住院病人病死率,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范淑红 《大家健康》2016,(5):283-284
目的:分析我院院前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最大限度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该院2012-2014年度所有院前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呼救时间、死因等要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本组院前死亡病例219例,男女比为1.67:1,平均年龄(69.71±17.28)岁,院前死亡11月、2月较高,4、7、8、9月较低;日时间段高峰为8:00~10:00;死因前3位依次为猝死(32.4%),神经系统疾病(20.55%)恶性肿瘤(20.09%).结论:①15~79岁,随年龄增长院前死亡逐渐增加,应改变亚健康状态,积极正确治疗基础疾病,.②猝死是首要死因,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把宣传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急症表现的科普知识常规化,对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和居住环境的改变,疾病死因也发生了变迁,现将我院7年来1459例住院死亡病案进行统计,分析病死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死因顺位的构成及主要死亡疾病的演变趋势,以提高防病治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10年间住院患者的死亡率,死亡患者性别、年龄的分布情况,以及了解导致死亡的病因等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3-2012年10年间在我院住院的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3-2012年的住院人数出现逐年上升现象,而死亡率则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死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70岁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结论:死亡病因以恶性肿瘤为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死因的前三位分别为肝癌、肺癌、白血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山西省三级医院2018-2021年住院死亡病例年龄、性别、死因分布情况,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卫生工作重点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收集山西省46所三级医院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22598例住院死亡病例,根据ICD-10国际疾病分类原则采用Excel2016对性别、年龄、死因构成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省三级医住院患者总人数为6 668 075例,死亡患者共22 598例,病死率0.34%,2020年死亡人数最高,病死率也达到峰值。性别构成上男性病死率为0.46%,女性病死率为0.22%,男性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患者。不同年龄段患者病死率差异较大,病死率最高的是80岁及以上人群组(1.79%),其次是70~80岁人群组(0.59%)。在死因分布及构成中死因前3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2018-2021年全省病死率最高的是80岁以上人群,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循环系统疾病是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相关部门应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对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科建设,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住院糖尿病患者死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及死因,并探讨其主要死因与年龄和病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5例住院死亡的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并分析不同年龄和病程的死因构成。结果:糖尿病患者病死率为4.17%,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1.52%(P<0.01)。其前五位的死因依次是,心血管疾病(24.2%)、脑血管疾病(22.1%)、肿瘤(21.1%)、肾衰尿毒症(12.6%)、和其它(12.6%)。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2.
1600例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160 0例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及其分布特征 .[方法 ]收集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12月间 160 0例我院住院死亡病人资料 ,对死亡疾病构成比率、男女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率、汉族和朝鲜族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率及年龄构成比率进行统计 .[结果 ] 160 0例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疾病占 2 4 9% ,恶性肿瘤占 2 3 4% ,消化系统疾病占 13 7% ,意外伤害和中毒占 10 3 % ,心血管疾病占9 2 % ;男性与女性主要疾病死亡分布不同 ,两者间有非常显者性差异 ;汉族与朝鲜族主要疾病死亡分布不同 ,两者间亦有非常显者性差异 ;年龄构成比中 61~ 70岁居首位 ,占 2 6 6% ,51~ 60岁占 18 0 % ,41~ 50岁占 16 8% ,71~ 80岁占 15 8% ,3 1~ 40岁占 10 8% .[结论 ]住院死亡的疾病构成因性别及民族不同 ,其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3.
住院糖尿病患者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及死因,并探讨其主要死因与年龄和病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41例住院死亡的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病程的死因构成。结果:糖尿病患者病死率为6.30%,死因中心脑血管并发症居首位,且病死率与糖尿病病程、年龄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病死率逐年增高,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减少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Chang C  Yao WZ  Fang TS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2):824-827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影响其首次因COPD急性加重(AECOPD)住院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或次要诊断为COPD(ICD-10编码为J40-J47)的4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67例死亡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专科高年资医师重新审核,纠正错误分类后,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统计.采用直接死因的启动原因即根本死因进行全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查阅死亡病例首次因AECOPD住院的临床资料,计算首次住院后的生存时间,进行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 67例死亡COPD患者,死亡前12个月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中位数为34%.患者死因构成:呼吸系统疾病39例(5 8.2%);心脑血管疾病16例(23.9%);恶性肿瘤10例(14.9%);糖尿病1例(1.5%),自杀1例(1.5%).67例死亡患者中,13例直至死亡从未因AECOPD住院,其余54例死亡距离其首次因AECOPD住院后的生存时间为1~159个月,平均38个月.54例患者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年龄、体质指数(BMI)、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中-重度COPD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年龄、BMI、血清CRP水平是影响其首次因AECOPD住院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u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related death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rvival time from first hospitalization due to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Methods All patients with a primary or secondary diagnosis of COPD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 Codes J40-J47) were continuously enrolled at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08.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performed on the medical records of COPD patients who di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The causes of death were cod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10.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death were identified and ranked in order of prevalence.The medical records of first hospitalization due to AECOPD were reviewed.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he clinical data.And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select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he survival time.Results Sixtyseven patients di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The median FEV1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percentage) was 34%.The causes of death in the COPD inpatients were as follows:respiratory diseases ( n = 39),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 n = 16),malignant tumors ( n = 10),diabetes mellitus ( n = 1 )and suicide (n = 1 ).Among them,54 patients had a history of hospitalization due to AECOPD.Thirteen deceased patients were never hospitalized because of AECOPD.The mean interval between the first admission with AECOPD as the primary diagnosis and death was 38 months (range:1 - 159).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of influencing the survival time were as follows:complication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age,body mass index ( BMI ) and serum level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all P <0.05) .Conclusion The major cause of death in moderate-severe COPD patients is respiratory disease.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age,BMI and serum level of CRP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affecting the survival time from first hospitalization due to AECOPD.  相似文献   

15.
119例猝死尸体的法医病理学检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猝死的死亡原因、年龄、性别差异和诱因等特点。方法对郑州大学法医学教研室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法医病理检案中的119例猝死尸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猝死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高峰为20~59岁;(2)导致猝死的疾病由高到低依次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3)猝死诱因以死前有纠纷、轻微外伤和夜间睡眠中死亡为多。结论猝死事件的法医学鉴定要根据其发生特征和变化规律,作出客观、全面、准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妇育保健医院出院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种构成、费用等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统计学研究方法,对某妇育保健院出院病人基本情况数据库整理并进行分析,运用X2-test分析两性别在不同年龄段其人数构成和不同的疾病类型两性别间构成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出院病人两性别在不同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此三类疾病位于疾病顺位的前三位,此三类疾病共占总出院病例数的72.54%;不同性别有些疾病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费用分布不同费用段其人数构成和总费用构成不同。结论年龄段出院病人构成和疾病类型构成两性别间有差异,提示医院应针对不同在医疗资源配置上作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病死率,探讨死亡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主要死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海南省某医院2003年~2012年间2370份住院死亡病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利用Visual FoxPro 6.0软件整理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住院病人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51.011,P〈0.05)。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0.64%,女性:0.32%,χ^2=265.34 P〈0.05)。60岁以上死亡患者所占构成比较大,为43.76%。前五位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提高男性公民健康水平,有效防治老年疾病,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的预防控制力度,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住院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年龄构成比、性别和季节性差异等。本文就1994~1998年间我院1918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死因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外伤,死亡病例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2.34:1),50岁以上年龄段最高(64.76%),第1和第4季度的死亡病例比例相对偏高。结论为提高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外伤及老年患者的诊治水平是降低住院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老年住院病人临床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晶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0):949-950
目的:通过对1136例老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的病因分析,探讨老年死亡的病因,以期提高其防治水平。方法:对1136例老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进行年龄、性别及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常见致死病因依次为肺部感染、肺癌、脑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多器官衰竭、脑出血。老年人的死因顺位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变化。结论: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主要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针对性地加强防治工作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stimate hospital inpatient costs by age, time to death and cause of death among older people in the last year of life. DESIGN AND SETTING: Cross-sectional analytical study of deaths and hospitalisations in New South Wales from linked population databases. PARTICIPANTS: 70,384 people aged 65 years and over who died in 2002 and 2003. MAIN OUTCOME MEASURES: Hospital costs in the year before death. RESULTS: Care of people aged 65 years and over in their last year of life accounted for 8.9% of all hospital inpatient costs. Hospital costs fell with age, with people aged 95 years or over incurring less than half the average costs per person of those who died aged 65-74 years ($7028 versus $17,927). Average inpatient costs increased greatly in the 6 months before death, from $646 per person in the sixth month to $5545 in the last month before dea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43.1% of death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average of $11,069 in inpatient costs, while cancer (25.0% of deaths) accounted for $16,853. The highest average costs in the last year of life were for people who died of genitourinary system diseases ($18,948), and the highest average costs in the last month of life were for people who died of injuries ($8913). CONCLUSION: Population ageing is likely to result in a shift of the economic burden of end-of-life care from the hospital sector to the long-term care sector, with consequences for the supply, organisation and funding of both se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