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呈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相结合的发病模式,其相关易感基因的筛选已成为冠心病研究重点之一。自Virchow提出慢性炎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病理机制以来,越来越多证据证明,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是近年冠心病遗传背景研究的热点。现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单核昔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phism,SNP)与冠心病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BPH并CHD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探讨炎症在BPH和CHD之间的作用及两种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20例BPH患者、21例CHD患者、21例BPH并CHD患者、17例对照者的血清hsCRP,比较各组hsCRP的水平。结果BPH组、CHD组、BPH并CHD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BPH和CHD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炎症可能是BPH和CHD两种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显示,T2DM患者CHD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4倍,T2DM患者约60%死于CHD[1].CHD和T2DM互为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可能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着共同的机制.有研究发现在粥样斑块纤维帽的削弱和斑块破裂的过程中,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起重要作用[2],目前认为CHD和T2DM均为炎症性疾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炎症的急性期是敏感的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在T2DM及CH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探讨MMP-2/TIMP-1和hs-CRP在T2DM合并CHD患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CHD)是全球公认的常见多发病,而血细胞分析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作为一种多功能白细胞,依赖其定位与活化状态,诱发炎症,通过趋化、脱颗粒、抗凝血等作用,参与CHD冠脉病变中血栓的形成。本研究旨在将EOS的生理、发病机制及与CHD的临床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炎症反应被认为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和由此导致的心血管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是一种炎症因子,新近研究认为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炎症标记物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巧汶  邱健 《心脏杂志》2008,20(3):359-362
随着对冠心病(CHD)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炎症学说倍受重视,多种炎症标志物与CHD的关系成为CHD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它们在CHD的诊断、危险分层、治疗及预后预测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作者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秦静静  张蕴莉 《山东医药》2010,50(49):111-113
目前研究认为,炎症和遗传学在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选择素是黏附分子家族成员,其在CHD发病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文献,对选择素及其基因多态性与CHD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CHD)是发达国家人口发病与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也呈增长趋势.近年来CH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的研究仍无突破性进展.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CRP与CHD关系的研究报道甚多,逐渐揭示了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本文就CRP与CHD的关系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炎症在冠心病(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益引起重视,而炎性因子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和感染过程参与了A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炎性因子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炎性因子介导的系统或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AS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清IL-6和TNF—α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CHD)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AS)、血栓形成、冠脉痉挛。近年多数学者认为,炎症在CH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为探讨IL-6、TNF-α在CHD发病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冠心病(CHD)的主要发病原因。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但在发展成为CHD的病人中,只有1/2的人表现为血脂增高。因此,Ross提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大量研究证实了这种假设。许多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冠脉)局部或全身的炎症与免疫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所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势。CHD的发病机制复杂,高血压、糖尿病、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症、感染等均可能参与CHD的形成与发展。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标志性氨基酸[1]。C-反应蛋白(CRP)作为经典的炎症标志物已被人们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2,3]。本研究对CHD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血清Hcy和高敏CRP(hs-CRP)水平检测,以探讨其对CHD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由于睡眠时气道塌陷而引起反复缺氧、白天嗜睡等症状,且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OSAHS在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OSAHS作为CHD的重要危险因素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OSAHS引起CHD的发病机制,OSAH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联系,OSAHS合并CHD的不良预后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白介素—10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细胞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咩于抑制炎症作用的细胞因子的研究正引起人们的关注,白介素-10具有广泛的抑制炎症的作用,本文综述哮喘发病过程中白介素-10对细胞因子,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萌  王萍  陈晖 《心脏杂志》2016,28(2):248-250
血小板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子之一。血小板在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明确反映血小板功能的指标,近年多项研究发现血小板参数中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检测MPV是评估血小板功能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对预测CHD临床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冠心病(CHD)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过程是由多基因调控、多细胞参与的一种复杂慢性炎症过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在CHD患者中表达异常,并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探究CHD患者血清lncRNA H19、miRNA-2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之一是免疫机制介导的炎症反应过程。有研究表明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在肺炎衣原体感染后表达一系列炎症因子,产生内皮细胞受损、泡沫细胞形成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研究表明 ,血清白细胞介素 8(IL 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 1 (sICAM 1 )是机体重要的炎症反应标记物 ,参与机体炎症过程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S)病理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本文通过对各型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IL 8和sICAM 1的检测 ,旨在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与病变稳定性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CHD组 :选择 2 0 0 2年 5月~ 2 0 0 3年 1 0月我院心科住院患者 86例 ,均符合ISFC/WHO诊断CHD的标准。其中男 5 0例 ,女 36例 ,年龄 36~ 82( 64.0 3± 9.79)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8例 ,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粒细胞呈递抗原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酸性粒细胞(EOS)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最新的研究表明,EOS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参与哮喘发病机制,本文就EOS独特的APC作用有关研究作一综述,提出了阻断EOS呈递抗原的每一步骤都可能阻断变态反应的发生或至少减轻气道变应性炎症,对于治疗哮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冠心病(CHD)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冠心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在C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可导致菌群结构紊乱并扰乱宿主基础代谢,进而诱发CHD。笔者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旨在综述肠道微生态与CHD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