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生板报     
足跟痛不都是骨刺老年人经常会足跟痛,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足底长了骨刺,很是担心。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之为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病所致。跟痛症是指足跟部跖侧(即足底一侧)的疼痛,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有跖腱膜炎、足跟脂  相似文献   

2.
一名13岁男性患者出现了右足跟疼痛及肿胀,清晨或行走时疼痛加剧。踝部X光片表现为跟骨弥漫性硬化改变,未见骨膜反应。  相似文献   

3.
1992年以来 ,我院采用中药薰洗、按摩治疗跟痛症 1 4 3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31例 ,女 1 1 2例 ;年龄 32~ 82岁 ,平均 4 9岁。诊断要点 :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跟下及足心疼痛 ,足底有胀裂感 ,甚至不敢负重 ;足跟负重区偏内侧有压痛 ,有时可触及皮下滑动性结节 ;X线片检查跟骨结节前方有或无骨质增生。1 2 治疗方法1 2 1 方药组成 川乌 1 5g ,草乌 1 5g ,乳香 1 5g ,没药 1 5g ,桃仁 1 5g ,防己 1 5g ,独活 1 5g ,川椒 1 0g ,红花 1 0 g ,细辛 1 0g ,寻骨风 2 0 g ,透骨草 2 0 g ,伸筋草 2 0g。…  相似文献   

4.
<正>跟痛症是由急、慢性损伤所致的足跟部跖面疼痛,中医称"足跟痛"。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及妇女。其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都不甚理想。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水针刀治疗86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6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4例,女62例;年龄45~76(59.2±2.9)岁;病程4个月~2(0.9±0.2)年;单侧足跟痛58例,双侧足跟痛28例。诊断为跖筋膜炎43例,跟下脂肪垫劳损31例,跟骨后  相似文献   

5.
笔者1989年6月至1993年3月间行跟骨骨髓穿刺减压后跟骨内注射激素治疗眼骨高压症患者65例84足,随访64例82足,疗效较好。临床资料本组65例,男周例,女35例,均为初诊病人。年龄31~68岁,平均47.6岁。病史《个月~9年,平均3.5年。59例静急状态跟骨酸胀,晨起或休息后开始着地行走时疼痛明显,坚持行走数十步后减轻。6例负重及行走时疼痛,无明显静息痛。治疗方法患者仰卧,患侧下肢内旋。局部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用G16骨髓穿刺针自足跟外侧刺入眼骨中心部,去除针蕊,注入1%普鲁卡因6ml,再套入针蕊,在骨内倾斜15”呈圆形搅动3圈,…  相似文献   

6.
例1男,41岁。因右足后根疼痛2年,行走无力、跛行3个月于1986年6月入院。患者2年前右足跟部疼痛,曾诊断为“跟腱周围炎”,行理疗、地塞米松局部封闭13次,由于足跟痛时好时犯。近半年来又局部封闭7次。检查:右足跟腱附着部位可触及0.8cm裂隙,足(?)屈轻度受限,患肢不能单腿足趾站立。手  相似文献   

7.
正脚底痛的高发人群是老年人,通过检查会发现很多人的足跟骨出现骨刺,即骨质增生,但是引起脚底疼的真正原因并非骨刺,而是随着年龄增长、体质下降,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韧带松弛,导致足弓降低,附在骨表面的韧带止点反复受摩擦、劳损,产生疼痛。如果因疼痛而不敢行走,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加速出现足部骨质疏松,从而更加疼痛。对脚底痛大多采用保守治疗。对早期患者来说,首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休息、不走动,可在症状轻微时按摩、牵拉脚底肌肉,以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59岁。15年前发现右足跟部内侧有一黄豆大小之硬结,逐年缓慢增大,早年无疼痛,近年因行路时疼痛渐加剧,而于1995-10-20入院。临床检查:右足跟部偏内侧有一2cm之圆形包块,质硬,无活动,相应之软组织突起,皮肤色红。X线检查:右跟骨侧位...  相似文献   

9.
张云生  杨玲 《人民军医》2006,49(11):679-679
足跟痛症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2000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针刀疗法治疗顽固性足跟痛症9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96例中,男65例,女31例;年龄35~68岁,平均51.6岁。病程6个月~8年。单侧80例,双侧16例。均经X线片检查,发现跟骨骨质增生75例,余未见明显异常。1.2治疗方法俯卧位,选取足跟压痛最明显处做标记。常规消毒皮肤,用一次性注射器(7号注射针头)抽取2%利多卡因5ml,进针达骨面注药。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性,10岁。右侧跟骨疼痛2月伴肿胀1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感冒后出现右侧跟骨疼痛,无肿胀,活动行走时显著。于1月前行走后跟骨疼痛加重并出现局部肿胀,休息后可缓解,患儿无高热、盗汗。查体:右跟骨外侧轻度肿胀,其内外侧压痛明显,踝关节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11.
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1990~ 1 998年收治足底筋膜炎 8例 ,经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3 5~ 63岁 ,平均 4 9岁。右足 5例 ,左足 2例 ,双足 1例。病程1~ 3年。1 2 诊断 本病起病缓慢 ,行走时足心疼痛 ,足底有胀裂感 ,足底筋膜跟骨结节附着区内侧压痛明显 ,跟骨X线片检查可见骨剌或骨质脱钙。1 3 手术方法 沿跟骨内侧作横切口 ,分离出足底筋膜 ,将增厚或纤维化的筋膜切除或切断 ,凿除骨刺 ,外用石膏托固定 ,术后 3周不负重。1 4 结果 本组 8例经 2~ 5年随…  相似文献   

12.
跳伞地面训练致跟痛症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轩  陈兆斌  游修魁 《人民军医》2005,48(12):699-700
跟痛症是多种因素所致的跟骨跖面疼痛,中老年男性多发。2001~2003年,我们共收治因跳伞地面训练所致的跟痛症5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病例1刘××,男,21岁;四川金川县农民,藏族。因双足跟疼痛、肿胀3年,加重半年入院。查体见:跛行,左足跟肿大变形,压痛明显,肤温偏高,右足跟轻叩击痛。X线片示:双足跟骨骨质呈膨胀性骨破坏,骨皮质明显变薄,内可见高密度分隔影,考虑骨巨细胞瘤。行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及羟基磷灰石植骨术。术中冰冻病理及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均支持骨巨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3岁.左足跟部疼痛活动受限半年余.自诉9年前外伤左足跟痛,当时未予处理,疼痛缓解好转.体检:全身情况好,左跟骨部无红肿,局部轻压痛,踝关节活动好,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6岁。哈萨克族,牧民,新疆籍。于入院前半年开始右小腿痛,为间歇性针刺样痛,后渐加重,发展为双下肢持续性痛。近1个月感胸背部疼痛,当咳嗽或变换体位时疼痛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无力,皮肤麻木,不能站立行走,但无发热。平素健康,生长在牧区,有与狗羊接触史。检查:神志清,语利。头颅、心肺、腹无异常。脊柱无畸形,腰2~4棘突压痛。双下肢活动受限,大腿以下痛触觉减退 肌张力  相似文献   

16.
正战友们,当你们在操场上纵情奔跑时,有一种叫"足底筋膜炎"的疾病或许会缠上你。足底筋膜炎是由于位于跟骨结节处的足底筋膜起始部的过度负荷引起的,伴有足底筋膜与跟骨脂肪垫的炎症性病变与退行性改变。得了足底筋膜炎,最明显的是足跟疼痛。受凉后或者劳累,或者走路或跑步姿势不当,也会加重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病人,男,23岁。因跑步后右足跟疼痛2月余。查体:右足跟部无红肿,局部压痛(+),踝关节活动度正常,X线片及CT检查示:右足跟骨可见一3.5 cm×4 cm大小的椭圆形透亮区,边缘清晰,骨皮质变薄。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150 U/L。诊断为"骨囊肿"。入院后3 d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跟骨病灶清除、囊壁灭活、取髂骨植  相似文献   

18.
我们用钻孔减压治疗跟骨高压症14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42~68岁,平均55岁。左侧7例,右侧5例,双侧2例。病程8个月~4年。1.2 诊断 本病早期呈坠胀性疼痛,活动时加重,抬高患肢疼痛可缓解。查体:足跟内、外侧和跖侧有广泛性压痛、叩击痛,但无固定局限的压痛点,经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经X线片检查排除其他跟痛症。1.3 治疗方法 术区严格消毒铺巾后,以0.75%利多卡因于足外侧浸润麻醉,以外踝尖到跟结节连线的中点为轴心,以3mm骨圆针垂直于皮肤骨面呈“田”字形连续钻9个孔,各孔距离8mm,钻透内侧骨皮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讨论了10例跟骨骨骺缺血坏死的临床X线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9-15岁,平均年龄12岁。病程2月-2年。临床表现为双侧足后跟疼痛,常向小腿放射,后跟有轻度肿胀和严重压痛,足跟着地行走缺乏弹性,有跛行;不能穿鞋。其中1例有明确外伤史,9例无明确诱因。血常规,血沉等相关化验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10例均摄有跟骨侧位片,根据X线表现并结合临床体征及相关检验结果确诊。2结果本组10例,其中9例跟骨侧位片上表现为跟骨骨突骨化中心较正常为小,扁平,外形不规则,跟骨骨骺密度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告了3例发生于软组织的良性骨软骨瘤。第1例男性,24岁,右足近足跟处跖侧可触及一肿物,病史近两年,症状为局部疼痛,行走时加重,无外伤史。X线检查发现右足有一约3.0 ×2.5cm大小的肿物,境界清楚,形状不规则。第2例男性,26岁,右足跟肿物6年,质硬,无痛,生长缓慢。X线检查发现右侧跟骨下软组织内有一约4.5×3.5cm大小、边界清楚、呈分叶状的肿物。第3例为13岁女孩,左踝可触及软组织包块5年,生长缓慢。X线平片显示软组织骨性肿物。以上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