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狄灵  厉英倩  张薇 《医学争鸣》2003,24(19):1774-1776
目的: 观察参芪降糖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C肽及血浆胰岛素释放的影响,并初步探求其降糖机制. 方法: 用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 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参芪降糖颗粒对上述模型动物胰岛β细胞、C肽及血浆胰岛素释放的作用. 同时观察参芪降糖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 参芪降糖颗粒大剂量(2.0 g*kg-1)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 并能同时升高C肽含量,增加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的水平;参芪降糖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结论: 参芪降糖颗粒对STZ引起的动物高血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修复、改善受损的胰岛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熊脱氧胆酸(UDCA)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胰岛β细胞抗氧化及抗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STZ 5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n=40),并将成功制备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持续1周≥16.7 mmol/L,n=14)随机分为两组:DM组7只.UDCA组7只.另外取正常对照组10只.自造模成功第10天开始UDCA组以UDCA(40 ms/kg)给大鼠灌胃30天,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其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血糖,处死后留取血清和组织标本,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胰腺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观察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在给予UDCA治疗后血糖浓度逐渐下降,但仍然未降到正常水平;糖尿病大鼠予UDCA治疗后减少了由STZ引起的胰岛β细胞的凋亡(P<0.01);血清MDA、NO水平在糖尿病组大鼠显著增加,而胰腺组织匀浆SOD活性则降低;给予UDCA治疗后这些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UDCA可以清除STZ产生的NO和氧自由基,保护胰岛β细胞,使其不发生过度凋亡,从而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α-生育酚(α-T)对链脲菌素(STZ)所致胰岛细胞凋亡、氧化的影响.方法 用体外单层细胞培养方法培养存活1~3 d 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并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α-T组、STZ组、不同浓度α-T干预组.分组处理后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胰岛素分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丙二醛(MDA)及NO2-/NO3-含量变化等.结果 STZ组基础及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减弱(P<0.05);胰岛细胞凋亡率、MDA及NO2-/NO3-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NOS活性变化不明显;荧光染色见发强荧光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不同浓度(0.01~0.12 mmol/L)α-T能有效抑制STZ所致胰岛素分泌量的下降,其抑制程度随α-T浓度增大而增强,呈剂量依赖趋势.终浓度为0.08 mmol/L α-T能有效抑制STZ所致胰岛细胞凋亡、SOD活性、MDA及NO2-/NO3-水平的变化(P<0.05),而对NOS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α-T能够改善STZ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胰岛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游离脂肪酸对人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胰岛细胞,免疫组化鉴定β细胞后分为对照组、游离脂肪酸组和氨基胍组,37℃、5%CO2培养72 h后做胰岛素释放实验,测定培养液上清胰岛素和一氧化氮(NO)水平.原位末端核苷酸标记法(TUNEL)和胰岛素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及ELISA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RT-PCR检测胰岛细胞p53 mRNA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游离脂肪酸组胰岛β细胞凋亡小体富计因子(6.37±3.4)、β细胞凋亡百分数(16.9%)、NO(187.35±20.99)μmol/L和p53 mRNA表达水平(0.645±0.029)均显著高于氨基胍组[分别为(1.17±0.2)、6.2%、(130.8±9.2)μmol/L和(0.47±0.02),P<0.05]和对照组[分别为(1.11±0.4)、4.8%、(103.3±31.2)μmol/L和(0.35±0.03),P<0.01],而胰岛素(9.27±1.13)mU·L-1·1×106cells和bcl-2 mRNA(0.131±0.046)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氨基胍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可诱导人胰岛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胰岛β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引起p53表达增加和bcl-2表达降低有关,氨基胍可部分防止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袁英  张艳  宋仕卿  郭兵 《重庆医学》2011,40(7):676-677,682,732
目的探讨α-生育酚(α-T)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胰岛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胰岛细胞,电镜观察STZ处理前、后胰岛β细胞形态,检测STZ处理前、后胰岛细胞活性、胰岛细胞凋亡率以及Bcl-xl和Bax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给予α-T预处理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1)随着α-T浓度增高,α-T干预组中反映胰岛细胞活性的吸光度(A)值呈剂量依赖性增加;(2)STZ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胰岛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细胞Bcl-xl表达下降及Bax表达增强(P<0.01);(3)α-T干预组与STZ组比较,胰岛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细胞Bcl-xl表达增强及Bax表达下降(P<0.01)。结论α-T能够缓解STZ诱导大鼠胰岛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胰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GLP-1对H2O2所致的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抵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机制。方法 Ficoll法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β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诱导胰岛损伤组、GLP-1预处理+H2O2损伤组。采用F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Annexin-V/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i NOX、SOD2、Caspase-3、Bcl-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细胞Akt、P-Akt、Caspase-3蛋白表达。观察GLP-1预处理能否减少ROS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以及在此过程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经H2O2损伤后胰岛β细胞的增殖活性、存活率和胰岛素分泌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i NOS、Caspase-3基因表达显著升高,SOD、Bcl-2基因表达显著降低;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GLP-1预处理可显著提高β细胞的增殖活性、存活率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减少细胞凋亡;显著降低i NOS、Caspase-3基因表达,上调SOD基因表达;增强Akt磷酸化,减少活化Caspase-3水平。结论 GLP-1对H2O2所致的大鼠胰岛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Akt磷酸化及抑制凋亡信号分子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详细阐述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中β细胞凋亡的时相变化。方法 SD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大剂量STZ(65 mg/kg),观察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指定时间点处死大鼠,对胰腺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注射STZ后,SD大鼠血糖呈现出一个高-低-高的三相反应,伴随着胰岛素水平低-高-低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STZ注射后6 h,β细胞凋亡率(由TUNEL染色衡量)大幅度上升,β细胞凋亡较为同步,此后β细胞凋亡率急剧下降,直到STZ注射后48 h,几乎检测不到β细胞的凋亡。结论单次大剂量STZ诱导的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β细胞凋亡在病程早期(STZ注射后6 h)即达高峰,且较为同步,相应出现了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病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PPARγ配体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用STZ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以罗格列酮5 mg*kg-1*d-1连续给药30 d.记录体质量和禁食血糖的变化.治疗第31天(停药后第1天)及治疗第61天取材观察胰腺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胰岛β细胞和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未治疗糖尿病动物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的糖尿病体征显著减轻,胰腺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胰岛内胰岛素阳性细胞数量增多、接近正常水平,与此同时,胰腺内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活性降低,而nNOS表达增强.结论罗格列酮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胰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内iNOS的活性,减轻胰岛的炎症反应,避免β细胞损害,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对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及其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毒素对大鼠胰岛细胞凋亡作用的意义。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DNA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外源NO供体(硝普钠)和LPS对离体胰岛细胞的凋亡及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影响。结果:体外试验显示,外源NO明显引起胰岛细胞DNA断裂,出现慧星尾和凋亡梯状带,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高浓度NO(60mmol/L,SNP)可引起胰岛细胞DNA随机降解,外源NO强裂抑制葡萄糖刺激β-细胞的胰岛素合成与分泌,LPS离体条件下,对胰岛细胞凋亡作用不明显。结论:LIPS通过整体作用诱导炎症细胞和胰岛细胞iNOS表达,产生NO介导胰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胰岛素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10.
Xu AJ  Chen ZH  Tian F  Yan LH  Li T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4):1711-1715
目的 了解鼠白细胞介素10(mIL-10)基因转移对RINm5F胰岛β细胞凋亡及胰岛素释放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对1型糖尿病的潜在治疗价值.方法 携带有IL-1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0感染RINm5F细胞(Ad-mIL-10组),并设置重组腺病毒载体(Ad-eGFP)组及未感染组为对照,通过RT-PCR、Western印迹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IL-10基因和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细胞活力,放射免疫法行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加入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细胞破坏后,Ad-mIL-10对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Hoechst33258核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Fas表达.结果 RINm5F细胞中检测到mIL-10基因及蛋白的有效表达,培养液中町测得IL-10蛋白.IL-10重组腺病毒感染胰岛β细胞后仍具有在高糖浓度下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功能.将IL-1β作用于细胞后,Ad-mIL-10组NO、NOS水平低于未感染组及Ad-eGFP组[NO水平(nmol/106 cells):52.9±3.2比227.3±26.4、235.1±28.6,均P<0.05;NOS水平(U/106 cells):9.3±1.2比29.8 ±2.5、30.5±2.8,均P<0.05].Fas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未感染组及Ad-eGFP组(24.6%±1.0%比33.3%±5.1%、32.6%±1.1%,均P<0.05);细胞凋亡率也低于其他两组(9.4%±1.1%比19.2%±2.2%、20.6%±2.3%,均P<0.05).结论 携有mIL-1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可在RINm5F细胞有效表达,通过抑制IL-1β诱导的Fas表达而起到抗凋亡作用,胰岛细胞生理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彩色蚕茧提取物——丝胶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Bax、Bcl-2、胰岛素及神经肽Y(NPY)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丝胶组。模型组和丝胶组大鼠均建立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动物模型,丝胶组于注射STZ前给予丝胶灌胃35 d。采用酶法检测血糖,免疫印记法观察Bax、Bcl-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素、NPY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丝胶组大鼠血糖、Bax和NPY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Bcl-2和胰岛素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丝胶预处理可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上调胰岛素表达,下调NPY表达,对糖尿病胰岛损伤具有明显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甲状腺素对胰岛β细胞A20 mRNA表达作用的影响,观察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 采用氧化酶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葡萄糖和血清胰岛素的含量.大鼠胰岛β细胞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条带的形成.RT-PCR检测胰岛细胞抗凋亡蛋白A20(TNF-induced protein 3)mRNA的表达.结果 给予T4(600μg·kg-1·d-1)灌胃14d后,可使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糖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并且大鼠胰岛β细胞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凋亡梯状条带.而给予T4灌胃7d时,不发生上述改变.A20 mRNA在给予T4(600μg·kg-1·d-1)灌胃7d和14d组有表达,而且后者明显低于前者(P<0.01),但在对照组和给予T4灌胃21d组无表达.结论 T4引起胰岛细胞的凋亡可能与抗凋亡蛋白A20在胰岛β细胞的非持续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钠对链脉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残存胰岛β-细胞的作用,及其对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糖尿病对照组(OM组,14只),罗格列酮钠组(RSG组,14只),后两组予STZ(50 mg/kg)腹腔内注射诱导成模后,RSG组予罗格列酮钠干预治疗[4 mg/(kg·d)].治疗10周后,各组大鼠行灌胃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胰岛功能,之后处死动物,取胰岛组织,光镜下观察胰岛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INS、P-JNK、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β-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与DM组相比,RSG组血糖降低.两组0 h INS(FINS)和2 h INS分别为(17.49±4.59) μU/L vs (23.59±4.59) μU/L和(20.24±3.32) μU/L vs (30.98±9.15) μU/L,RSG组INS水平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其胰岛功能有好于DM组的趋势.②RSG组较DM组的胰岛边缘较清晰,细胞排列较整齐,染色质较丰富.③RSG组胰岛表达INS的水平高于DM组(P<0.05).④TUNEL检测结果显示RSG组的胰岛β-细胞凋亡率(%)较DM组小,分别为6.52±0.77 vs 10.33±1.07(P<0.05);Caspase-3的表达亦减少(P<0.05).⑤与DM组相比,RSG组JNK的活化受到抑制,P-JNK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 RSG能够减少胰岛β-细胞的凋亡,改善STZ糖尿病大鼠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其对胰岛β-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JNK信号通路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脂毒性引起高脂肥胖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高脂肥胖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3组.对照组6只经颈静脉插管输入生理盐水;高游离脂肪酸组(FFA组)6只输入脂肪乳+肝素:高糖高FFA组(GS-FFA组)6只输入葡萄糖液及脂肪乳+肝素.输注持续时间48 h.于输液前及输液结束时经颈动脉采血测定血β-羟丁酸(β-HBA)水平.输液结束后,采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PCGTT)评价3组动物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IVGTT后处死动物,留取胰尾组织病理标本,采用TLFNEL技术检测胰岛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胰岛细胞Cvt C、凋亡诱导因子、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1)静脉输液结束时,3组大鼠血β-HBA水平均较基础值升高,其中GS-FFA组血p-HBA生成显著增加(P<0.05).(2)GS-FFA组大鼠ⅣGTT时胰岛素分泌指数(AI/AG)较对照组、FFA组明显减低(P<0.05).(3)3组大鼠中,GS.FFA组胰岛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P<0.05),同时GS-FFA组胰岛细胞CytC、凋亡诱导因子、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氢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及TIMP-1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过氧化氢诱导大鼠胰岛瘤细胞RINm5F细胞凋亡,实验组予以TIMP-1干预.应用MTT法和Caspase-3活性检测来比较各组间细胞活力和Caspase-3活性的差异,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反映各组之间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应用0.1 mmol/L过氧化氢干预1 h,能明显诱导RINm5F细胞凋亡,过氧化氢刺激前TIMP-1(50μg/L)预处理1 h较单独过氧化氢刺激组细胞活力上升约35%,Caspase-3活性下降约21%,SOD活性增加约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IMP-1对过氧化氢诱导的RINm5F细胞的凋亡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SOD酶的活性增加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hGLP-1)类似物基因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空载体对照组及基因治疗拮抗组,每组10只.应用小剂量、多次给药的方式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hGLP-1类似物基因对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分析胰岛细胞中胰岛素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糖尿病模型组和空载体对照组比较,基因治疗拮抗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下降、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胰岛素免疫组化分析证实,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得以表达,基因治疗可使受损的胰岛细胞功能恢复.结论 hGLP-1类似物基因治疗对STZ诱导的糖尿病症状具有拮抗作用,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芪莲汤颗粒药物血清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大鼠胰岛素分泌细胞(INS-1)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高、低2个剂量的芪莲汤颗粒药物血清处理INS-1细胞6h后,用3mmol/L的STZ诱导INS-1细胞凋亡;Alamar Blue法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氧化氮和Ca^2+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和1-干扰素(IFN-1)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单层培养的3-5d的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分别检测IL-1β、TNF和IFN-1对胰岛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Ca^2+]i含量以及培养液中基础和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量、NO含量及NOS活性以及DNA片段的影响。结果IL-1β、TNF和IFN-1联合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及DNA片段化,基础和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量降低,同时胰岛细胞[Ca^2+]i、NO含量和NOS活性亦明显升高(P〈0.01),且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NO和Ca^2+,可能是介导上述细胞因子引起胰岛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预防性和治疗性给予果糖二磷酸钠镁(Na -Mg2 -FDP)对于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损伤的胰岛B细胞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免疫组化S-P法计数A、B、D细胞分别表达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的阳性胰岛个数,并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岛形态改变.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保护组能有效降低血糖,升高胰岛素.而治疗组与STZ损伤组血糖一直维持在高水平,胰岛素持续处于低水平,保护组与治疗组、STZ组分别比较,血糖及胰岛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HE光镜下观察治疗组与STZ组相似胰岛萎缩,总数量减少,大部分胰岛细胞完全融合,出现玻璃样变性,核溶解.保护组胰岛结构尚完整,细胞变性程度较轻,接近于正常胰岛形态.③免疫组化S-P法观察治疗组与STZ组相似,B细胞表达胰岛素量显著减少,而A细胞表达胰高血糖素量、D细胞表达生长抑素量增多,尤以A细胞增多显著.两组间差异无统计性意义(P>0.05).而保护组B细胞表达胰岛素量、A细胞表达胰高血糖素及D细胞表达生长抑素的程度接近正常,分别与STZ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预防性给予果糖二磷酸钠镁对STZ诱导胰岛B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治疗性给予果糖二磷酸钠镁对STZ所致的胰岛B细胞结构损伤无治疗作用.STZ是诱导大鼠糖尿病形成的主要原因,而A细胞胰高血糖素表达程度增强以及D细胞生长抑素表达量增多可能也与大鼠糖尿病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natrium,RSG)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周龄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Control,Con)组24只,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组24只,罗格列酮干预(Rosiglitazone,RSG)组24只.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单次腹腔注射,72 h后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16.7 mmol/L为造模成功.应用罗格列酮后5个时间段(2、5、7、10、13周),分别用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方法检测胰岛β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胰岛素(Insulin,Ins)及Fasl的表达.结果:与DM组相比,RSG组胰岛表达胰岛素水平提高,β细胞相对凋亡指数及Fasl表达水平均下降(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或延缓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as/Fasl细胞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