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食管返流痫(GERD)主要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尤其是煤矿工人,工作环境潮湿,饮食明显不规律,空腹时间过长,及饮酒、吸烟、饱餐及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因素较多,使得该群体发病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本研究旨在于探讨潘托拉唑对井下煤矿工人GER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疗效。  相似文献   

2.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04例病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52例,联合用药组予泮托拉唑40mg,口服,每天2次,多潘立酮10mg口服,每天3次;泮托拉唑单用组予泮托拉唑40mg,口服,每天2次。2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临床疗效和胃镜征象改变随访量化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患者的档案。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和胃镜征象改变有效率均高于泮托拉唑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周华荣  廖剑良 《江西医药》2012,47(7):603-604
目的 探讨西沙必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胃镜检查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用泮托拉唑30mg,口服,每日1次;西沙必利5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用泮托拉唑3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6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与内镜检查均有疗效,但西沙必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更加明显.结论 西沙必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泮托拉唑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泮托拉唑40 mg,每天1次,同时予多潘立酮10 mg每天3次;对照组单用泮托拉唑40 mg,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和胃镜检查表现,同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泮托拉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5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31例咳嗽伴反酸及胸骨后烧灼感.通过对患者进行宣教,给予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及促胃动力药等治疗,23例患者口服药物7~14 d时症状缓解,21 d左右症状消失;17例患者口服药物15~21 d时症状缓解,4周时症状消失;10例症状较重者服药4周时症状明显减轻,总疗程≥2个月.结论:患者通过改变饮食及睡眠习惯,应用抑酸剂及抗反流药物,积极治疗消化性溃疡等原发病,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和铝碳酸镁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为A组(n=12),B组(n=12)和C组(n=11),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20毫克/次,2次/日)+铝碳酸镁(1000毫克/次,3次/日)+莫沙比利(5毫克/次,3次/日)、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及铝碳酸镁+莫沙比利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咳嗽症状变化,8周后评价内镜下有效率。结果治疗8周后,A、B和C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1.6%、91.6%和72.7%,内镜下黏膜炎症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1.6%和90.9%,A组临床症状显效率与B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与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内镜下黏膜改变有效率与C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和铝碳酸镁联合规律治疗可以改善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慢性咳嗽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分析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在预防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方法40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的方法,实验组采用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的方法。持续应用4周后观察疗效。4周后复查胃镜,检测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恢复情况。结果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比甲氰咪胍联合泮特拉唑治疗的治愈率要高,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泮特拉唑在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同时能有效的缩短胃食管反流病病情和住院周期,疗效满意,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表现和诊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4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患者有明显的进食相关的咳嗽;部分患者伴有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纹理稍增粗10例;46例均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激发试验结果均呈阳性;胃镜检查35例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镜下表现。全部患者予以抑酸剂及抗反流药物,抑制胃酸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缓解胸骨后烧灼感;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予加以杀菌治疗。治疗开始后1周咳嗽次数开始减少。结论:慢性咳嗽是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最常见的食管外症状之一,以白天咳嗽为主,经抗酸治疗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胃食道返流病(GERD)相关性咳嗽的临床特征和诊疗体会,探讨GERD相关性咳嗽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2月间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的46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选择性地做食道钡餐造影等一些相关检查,对拟诊为GERD相关性咳嗽的17例患儿进行抗返流治疗,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12个月,15例病情稳定,未见复发;2例因停药过早导致病情反复,再次用药后症状缓解.治疗期间未发现有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GERD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因此,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儿,应常规做GER的相关检查,对临床疑诊者可给予诊断性治疗,确诊为GERD相关性咳嗽的患儿要坚持规范用药,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疗效。方法40例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泮立苏,40mg/次,1次,d,早晚空腹各服1次)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法份有限公司,商品名:新络钠,5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对照组单给予泮托拉唑胶囊口服(服用方同治疗组)。治疗4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症状有效率(显效+有效)60%(12/20),内镜有效率65%(13/20);治疗组症状有效率(显效+有效)95%(19/20),  相似文献   

11.
赵秀虹 《中国医药》2013,(11):1591-1592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诊治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雷尼替丁、多潘立酮、硫糖铝悬液。比较2组总有效率以及食管pH值〈4次数、反流超过5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值〈4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H〈4次数、反流超过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观察组:(36±13)次、(2.0±1.1)次、(14±12)rain、(6±3)%;对照组:(45±16)次、(2.7±1.2)次,(17±11)min、(7±5)%]与治疗前[观察组:(79±12)次、(5.7±2.2)次、(38±16)rain、(18±7)%;对照组:(78±16)次、(5.9±2.9)次、(36±12)rain、(2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H〈4次数、反流超过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在咽喉反流性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98例咽喉反流性疾病(以慢性咽喉炎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慢性咽喉炎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疗程均为12周,对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7.7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26.53%,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在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关系。方法配对研究通过胃镜和病理诊断为GERD与单纯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患者间的H.pylofi感染,并探讨H.pylori感染与GERD的胃镜及病理分级间的关系。结果共152对QERD患者中Hp(-)111例(73.0%),Hp(+)41例(27.0%);CG患者中Hp(-)91例(59.9%),Hp(+)61例(40.1%),GERD患者中Hp(+)者比CG患者中少见(P〈0.05)。胃镜下Ⅰ、Ⅱ、Ⅲ级GERD在Hp(+)中分别占61.0%、12.2%、26.8%;Hp(-)中分别占57.6%、7.2%、35.1%;病理分级轻、中、重度GERD在Hp(+)中分别占70.7%、14.6%、14.6%,Hp(-)中分别是61.3%、22.5%、16.2%;Hp(+)患者以轻度炎症多见、重度炎症少见。结论GERD可能对H.priori的生存有抑制作用,GERD多发生于H.pylori阴性患者;H.pylori阳性患者中GERD的炎症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GER)的关系。方法胃食管反流症患儿400例,其中合并慢性咽喉炎患儿162例,随机进行分组,单纯组患儿80例,对其进行单纯慢性咽喉炎治疗;综合组患儿82例,进行胃食管反流和慢性咽喉炎的综合治疗,对发生胃食管反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00例小儿胃食管反流症发生小儿咽喉炎的发病率为40.50%(162/400),综合组患儿咽喉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内镜检查结果、患儿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单纯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因内镜检查、用药治疗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和不适症状。结论小儿胃食管反流症合并小儿慢性咽喉炎的比例较高,单纯进行小儿慢性咽喉炎的治疗,临床效果较差,综合性治疗小儿慢性咽喉炎和胃食管反流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进行慢性咽喉炎的治疗中应注意胃食管反流症的诊断治疗,综合治疗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3-2013年我们收治的以食管外表现为主要症状的3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均无典型胃食管胃反流症状,主要表现慢性咳嗽14,哮喘5例,非心源性胸痛11例,咽部不适2例,确诊前病程2~39个月,经确诊胃食管反流病给予相应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对于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哮喘、心绞痛样胸痛、咽部不适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134例慢性咳嗽病因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食道24hpH值监测等检查,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34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55例(41.04%),其次是鼻后滴流综合征24例(17.91%),胃食管反流性咳嗽23例(17.16%),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11例(8.21%),变应性咳嗽4例(2.99%),ACEI诱发的咳嗽4例(2.99%),心理性咳嗽3例(2.24%),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2.24%),不明原因咳嗽7例(5.22%)。均予对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慢性咳嗽要查明原因,拓宽思路,采用分步诊断程序,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任秀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629-2631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1 200例,其中GERD患者99例为观察组,另选择99例非GERD患者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及食管、胃内压测定等方法分析GERD患者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食管下括约肌的平均压力(LESP)、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胃内压(GP)、屏障压(LESP-GP)及LESP/GP等指标.结果 1200例参加问卷调查的患者中,共确诊GERD患者99例,比例为8.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常进食过饱、睡前进食、喜油腻食物、喜辛辣食物、大量饮酒及吸烟是影响GERD发病的重要因素.观察组LESL、LESP/GP及LESP-GP均显著小于或低于对照组,G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16、12.515、8.973、3.437,均P<0.05).结论 多项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是GERD的重要危险因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及胃内压力增大在GERD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