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刺激对脊髓神经组织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应用磁刺激(MagneticStimulation,MS)对损伤脊髓组织早期钙、镁离子的影响。方法实验利用Allen氏WD(Weightdrop,WD)技术,以10g×2.5cm致伤力造成wistar大鼠T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灰质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对照组、电刺激组。采用Allen法,将后两组复制为脊髓T9损伤模型。术后对电刺激组大鼠进行电刺激治疗7 d。于术后l d、3 d、5 d、7 d对3组进行BBB评分,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GF的表达情况。结果 BBB评分结果显示大鼠脊髓损伤后有自行恢复功能,从第5天开始电刺激组与损伤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损伤后,电刺激组和损伤对照组NGF表达均持续升高(P<0.05),电刺激组表达多于损伤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电刺激诱导损伤区NGF表达,从而创造了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孕酮和减重步行训练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运动功能、脊髓形态学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孕酮组、训练组、联合组(孕酮+训练),前三组各30只大鼠(每组分为第1、3、7、14、21、28天6个亚组各5只),后两组各15只大鼠(每组分为第14、21、28天3个亚组各5只);采用改良的Allen’s撞击法制成SCI模型;孕酮在术后30 min、6 h、24 h、48 h、72 h时以4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减重步行训练在术后1周开始,训练14 d;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BBB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学的变化,RT-PCR法检测BDN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孕酮和训练均可促进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和受损脊髓的出血吸收、神经再生,并且具有协同效应。RT-PCR结果显示假手术组BDNF mRNA低表达;模型组在3 d内升高;孕酮组在1周内高表达,高峰在第3天;训练组从第14天开始表达明显增高,训练停止1周后仍维持在高水平;联合组BDNF mRNA的表达水平较孕酮组或训练组更高(P0.01)。结论:早期应用孕酮和减重步行训练均能促进SCI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之一可能是上调局部BDNF mRNA的表达,促进神经再生;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比单一应用更好。  相似文献   

4.
依达拉奉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必存)对大鼠脊髓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llen法将32只SD大鼠制成脊髓中度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必存组和对照组各16只,分别给予必存及生理盐水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2组大鼠斜板最大角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从伤后第2和3周起,必存组斜板最大角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必存对大鼠脊髓损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勿动蛋白受体(NgR)在脊髓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108 只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36 只,其中模型组采用改良Allen 法造模。3 组分别于干预后24 h、3 d、7 d、14 d 处死大鼠,每组9 只,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 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gR表达的变化,以荧光定量PCR检测NgR mRNA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各时间点NgR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在损伤后24 h NgR及其mRNA表达较低,3 d 后下降至最低,7 d 后迅速上升达到高峰,14 d 时有所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损伤后各时间点,NgR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损伤后各时间点,NgR 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NgR及其mRNA表达均在7 d 时上升至峰值,并较长时间保持高水平表达。这可能是造成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对11例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水中平板步行训练等康复治疗,记录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前后的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以及训练时的行走距离、最大步速和训练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结果经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后,患者的ASIA感觉评分提高(P〈0.05),ASIA运动评分、行走距离、最大步速及ADL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可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建立大鼠T11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督脉电针组(B组)。脊髓损伤后1周,B组接受督脉电针治疗。两组大鼠于脊髓损伤后1、2、4、8周行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脊髓损伤后2、4、8周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脊髓组织行HE染色与神经丝蛋白(NF2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SCI后1周,两组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SCI后2、4、8周,B组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A组明显升高(P<0.01),SEP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高(P<0.01)。HE染色显示损伤区瘢痕组织及空洞形成,B组脊髓空洞比A组小;脊髓组织NF200阳性表达B组各时间点较A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督脉电针治疗可有效促进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是一项较新的水疗技术,兼有浸浴、水中步行及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特点。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具有减轻下肢负荷、缓解痉挛、改善步态、延缓肌肉萎缩、增强残存肌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等作用。目前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各方面疗效的研究尚不充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后角内谷氨酸脱羧酶-65/67(GAD-65/67)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不运动组(SCI-Sed组)和脊髓损伤-运动组(SCI-Ex组),每组8只.采用Allen法制作T10不完全性脊...  相似文献   

10.
选用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假手术组,每组18只。实验组切断脊髓。每组于手术后1、2、3个月各处死6只大鼠,测量血清Ca,P,AKP含量,并测定胫骨上段BMC及BD。结果表明,在脊髓损伤后大鼠血清AKP明显增高(P<0.05),Ca,P变化不明显,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脊髓损伤后大鼠体内骨转化增高,骨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重组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Wistar 乳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通过去除培养液中氧气来模拟脊髓缺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 检测EPO受体(EPOR)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及乳酸盐脱氢酶(LDH)活力测定观察加入不同浓度EPO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组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后EPOR表达及LDH浓度明显增加(P<0.0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缺氧组比较,EPO 组EPOR 表达及LDH 浓度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强(P<0.01),且与浓度相关。结论EPO可减轻缺氧对运动神经元的损害,而EPOR表达上调可能是EPO发挥其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结肠中P 物质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60 只体质量(220±40) g 的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正常对照组(n=20)和模型组(n=20)。氯胺酮60 mg/kg 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利用NYU脊髓打击器,以75 g &#8901;cm致伤力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4 h、1 周、3 周和5 周时切除大鼠结肠组织制作标本,检测肠道传输功能,采用ELISA 方法测定血清中和组织中的P 物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P 物质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后出现肠道传输功能下降,且于造模后3 周时肠道传输达到最低值;造模后3 周时模型组血清和组织中P 物质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均降低,结肠组织中P 物质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下调,与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假手术组P 物质的表达是模型组的(3.12±0.51)倍(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与结肠中P物质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胸髓完全横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特点;探讨评价截瘫大鼠后肢运动恢复的最佳方法。方法2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横断损伤组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7d、15d、30d和45d,采用BBB开放空间运动评分和ACOS(average combined scores)神经行为学评定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比较其异同点。结果术后1d大鼠后肢呈弛缓性瘫痪,BBB和ACOS评分均为0分;30d和45d时与损伤组比较,训练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明显,BBB和ACOS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15d与30d、45d,30d与45d相比,损伤组和训练组内ACOS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损伤组与训练组BBB和ACOS评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与0.987。结论胸髓完全横断大鼠仍存在部分后肢运动功能自发恢复的征象,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能促进截瘫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半定量和定性方法的评价结果均能较好地体现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两者相关性高。其中半定量方法能更敏感地反映不同时间点不同组别问运动恢复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兴奋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重物撞击法制备成年SD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8周后脊髓损伤磁刺激组给予0.5Hz阈上强度经颅定位磁刺激,每天500个脉冲,共4周。另设脊髓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不同时点行后肢F波检测,观察F与M波幅比值;免疫组化法观察5-羟色胺(5-HT)在脊髓损伤区头尾端的变化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8周F波幅增高,M波幅恒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M波幅比值明显升高(P〈0.01);磁刺激后,F/M波幅比值降低,与脊髓损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脊髓损伤8周时,损伤头、尾端5-HT密度明显降低(P〈0.01);磁刺激后,损伤头、尾端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降低慢性下胸段脊髓不全损伤大鼠脊髓兴奋性,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残存5-HT能下行传导束增加递质分泌,改善脊髓上位中枢对脊髓损伤尾端的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酮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损伤组、孕酮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孕酮组在造模成功后1、6、24、487、2 h腹腔注射16 mg/kg孕酮。术后6、24、48、75 h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脊髓形态正常,偶见凋亡细胞及Caspase-3阳性细胞;与损伤组相比,孕酮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凋亡指数下降,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可能是孕酮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应用磁刺激(magneticstimulation,MS)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利用Allen氏WD技术,以10g×2.5cm致伤力造成Wistar大白鼠T8脊髓损伤模型,MS组于术后即刻、1、2、4、8、12、24及48h分别给予磁刺激,以后每周2次磁刺激至术后第8周;对照组在损伤后不做治疗.2组均于术后第8周取损伤区脊髓组织0.5cm作NF20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术后第8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MS组神经纤维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MS可以保护脊髓神经组织,并且对神经纤维的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研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PRP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5只。采用改良Nystr?m法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模型,A组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灌注于损伤脊髓处,B组予自体血浆灌注于损伤脊髓处。术后第3、7、14天采用斜板试验和BBB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检测体感诱发单位(SSEP)检测神经传导功能。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7、14天,A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B组,两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SEP潜伏期及波幅值变化:术后14天A组潜伏期12.37±1.689ms、波幅0.54±0.056mv;B组潜伏期14.14±1.553ms、波幅0.32±0.031mv,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脊髓损伤后大鼠行为学改变及早期腓肠肌变化。方法108 只Wistar 大鼠,其中38 只为假手术组(n=38),其余制作脊髓切除模型,分为损伤组(n=38)和康复训练组(n=32)。应用BBB 法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腓肠肌的变化。结果康复训练组BBB 评分从术后3 周开始高于损伤组,但两组得分始终未超过10 分。Dystrophin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脊髓损伤后损伤组和康复训练组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减小,但康复训练组萎缩程度较轻。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可出现一定的自发性恢复,康复训练有利于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减缓后肢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