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β-LPA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作用. 方法:通过β-LPA干预培养HepG2.2.2.15细胞,ELISA法检测上清HBsAg和HBeAg,32p标记HBV DNA为探针,Southern blot法检测细 胞内的HBV DNA,再以计算机图像处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50%抑制的药物浓度(ED50),以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的细胞毒性,求出50%细胞抑制的药物浓度(ID50).结果:β-LPA体外明显抑制HBV DNA的复制,并呈浓度依赖性.ED50为0.01 μmol/L,β-LPA 细胞毒性实验显示ID50为50 μmol/L.低浓度的β-LPA对上清HBsAg,HBeAg无明显影响,高浓度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β-LPA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病毒DNA复制作用,且细胞毒性小.  相似文献   

3.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WHO统计,全球有近20亿人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其中约有3.5亿人为HBV慢性感染者,中国占1/3。每年约有120万HBV感染患者死于HBV相关疾病,所以寻找有效的治疗乙型肝炎药物成为当务之急。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治疗是抗HBV治疗,核苷类药物可以直接抑制HBV复制,它包括嘧啶类的拉米夫定、恩曲他滨、克拉夫定,以及嘌呤类的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目前核苷类药物发展迅速,为此就目前进入临床和正在研发的部分核苷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嘧啶类核苷类似物1.1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拉米夫定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核苷类抗HBV药…  相似文献   

4.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仍以抗病毒为主,但疗效均不理想,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有效抑制HBV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而RNA干扰(RNAi)技术为这一构想提供了可能。RNAi是指由21~23个核苷酸组成的双链RNA(dsRNA)所引发的生物细胞内同源基因转录后沉默的现象。现认为RNAi主要发生在RNA水平,较早应用于抗RNA病毒的研究中,如抗HCV、HIVH0等,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自2003年起陆续有学者利用RNAi技术对DNA病毒如HBV开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偿献血员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特点,方法:71份HIV阳性献血员及89份HIV阴性献血员的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HCV/HBV感染情况,结果:HIV阳性献血员的抗-HCIV阳性率为70.49%,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HCV/HBV感染情况。结果:HIV阳性献血员的抗-HCV阳性率为70.49%,地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8.20%、29.51%、3.28%、44.26%,11.48%、47.54%、1.12%、47.19%、6.74%、47.1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人群的HCV、HCV/HBV感染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HIV阴性献血员相比,HIV阳性献血员的HCV感染率很高,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对献血员进行HBV检测而未检测HIV、HCV造成的选择偏倚,可能是中国中部一些省份HIV感染者HCV感染率高而HBV感染并不相应增高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是导致HBV持续性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干扰素(IFN)临床治疗过程中,HBV突变株被检测的概率增加,但突变株产生的机制目前存在着不同意见。通过体外研究IFN作用下HBV突变现象将有助于揭示IFN直接分子作用在HBV突变株产生过程中的意义,为探讨IFN致HBV C基因变异的多重机制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金丝桃素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以拉米夫定为对照,浓度梯度金丝桃素作用于HepG2.2.15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South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水平,并计算金丝桃素的半数细胞抑制浓度(IC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以32P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为底物,测定金丝桃素和拉米夫定对HBV DNA聚合酶(反转录酶)活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两组及多组数据间比较.结果 随金丝桃素浓度的升高,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也逐步提高,且>0.5 μmol/L各组抑制率均高于拉米夫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27,P<0.05).金丝桃素具有比拉米夫定更强的抑制HBV DNA作用,EC50为0.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0.058,P<0.05).EC50(0.2 μmol/L)及IC50(200 μmol/L)结果显示,在实验范围内金丝桃素对HepG2.2.15无毒性作用.与拉米夫定不同,金丝桃素对DNA聚合酶(反转录酶)无影响.结论 金丝桃素能有效抑制HBV复制及抗原合成,在实验范围内对HepG2.2.15无明显毒性作用,且与传统核苷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抗HBV靶点.  相似文献   

8.
陈成伟  姚光弼 《肝脏》2009,14(5):357-35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全球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我国据1992—199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人群的慢性HBV感染率为9.75%;经过近15年来乙肝疫苗的推广,纳入免费的计划免疫,2006年人群中的慢性感染率已降至7.18%,特别是使数千万儿童免受HBV的感染。然而,计划免疫前HBV感染人群数量巨大,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53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M)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球大约有4亿人长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同时有近4千万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由于HⅣ与HB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所以经常可以观察到HIV/HBV合并感染的病例。有报告指出在发达国家6%-9%的HIV感染者同时感染HBV。此外,已证实HIV感染可加速乙肝病毒相关肝病的病程。  相似文献   

11.
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以HepG2-2.2.15细胞株为模型, 用微粒酶免疫测定技术(MEI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含量,用bDNA信号可扩增法定量检测细胞内核心颗粒HBV DNA的变化,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氧化苦参碱2000μg/ml时对HBsAg、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40.57%、48.27%;浓度为100-200μg/ml时,能明显降低2.2.15细胞浆核心颗粒HBV DNA水平;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结论:体外细胞培养表明,氧化苦参碱具有直接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前S_2抗原(Pre-S_2 Ag)与病毒的感染性和活动性复制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HBV感染者是否有病毒活动性和传染性的标志。我们对Pre-S_2Ag与HBV DNA及其它HBV标  相似文献   

13.
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控制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但对大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抗病毒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因而原有的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对HIV感染者的病死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美国的一些医院HIV感染者死亡原因中,慢性病毒性肝炎可占45%。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10%,而HIV感染者也在不断增加,HIV/HBV混合感染者必将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在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后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由于免疫功能状态改变,导致HBV再活跃复制,引起肝功能受损,部分患者甚至发生爆发性肝衰竭.早期应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性治疗,能减少HBV的再激活,改善临床顸后.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观察愈肝胶囊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 HBeAg及HBV DNAN影响,探讨在体外水平上愈肝胶囊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将实验家兔(n=6)随机分为3组:正常血清组、乙肝宁颗粒组、愈肝胶囊组,分别灌服洁净生理盐水5 mL/次,乙肝宁颗粒3.4 g/(kg·d),愈肝胶囊0.7 g/(kg·d),3次/d.测定含不同浓度愈肝胶囊血清抗HBV活性情况.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测定采用ELISA法,HBV DNA检测采用 PCR杂交试验法.结果:作用5 d时,与乙肝宁颗粒组比较,含愈肝胶囊血清1:1 组抗HBV作用优于乙肝宁颗粒组(HBsAg:53.93±1.34 vs 41.03±0.85,P<0.05;HBeAg:55.25±1.42 vs 36.26±0.97, P<0.01;HBV DNA:56.81±2.37 vs 43.71±0.98.P<0.01); 1:2组、1:4组、1:8组差异无显著性;1:16组则作用较乙肝宁颗粒组低.药物作用10 d时,与细胞对照组及正常血清组比较,各含愈肝胶囊血清组抗HBV作用均比较显著.与乙肝宁颗粒组比较,含愈肝胶囊血清1:1组抗HBV DNA作用优于乙肝宁颗粒组(67.23±2.79 vs 48.02±1.03,P<0.05); 1:2组和1:4组对HBeAg及HBV DNA的作用优于乙肝宁颗粒组;1:8组和1:16组对HBV DNA作用低于乙肝宁颗粒组.结论:含愈肝胶囊血清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2.2.15细胞分泌 HBsAg、HBeAg及HBV DNA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其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怀成  谢青 《肝脏》2006,11(1):52-54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共价环状闭合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在病毒持续感染、抗病毒治疗后病毒的再度活跃复制以及药物耐受方面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HB的诊治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诊断方面,对相关指标有了更深刻的新认识,一些新的检测手段逐步进入临床使用。治疗方面,干扰素α-2b(IENα-2b)、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及恩替卡韦等5种药物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替比夫定即将上市,抗HIV药物如替诺福韦等也具有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20.
抗HBV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在我国HBV感染率达10%,而传统的抗病毒药物远期疗效均不显著,寻找新型抗HBV药物成为迫切需要。核酶(Ribozyme)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RNA,可定点切割RNA靶分子,从而达到有效阻断基因表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