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华 《中外医疗》2016,(3):178-179
目的 探讨TRUST滴度对不同分期梅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整群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该院各相关临床科室检测出的梅毒患者162例,按照梅毒分期分为一期组(n=59)、二期组(n=17)和潜伏组(n=86),3组患者均接受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观察各组患者TRUST滴度分布情况,比较两种试验阳性率.结果 TRUST滴度为1:16以上的一期组18.7%、 潜伏组16.3%均低于二期组47.1%;二期组两种试验检测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组和潜伏组TRUST试验阳性率较TPPA试验显著较低(P<0.05).结论 TRUST滴度与梅毒病情进展相关,可用于判断疾病程度及临床治疗效果,对二期梅毒的诊断敏感度较高,临床可酌情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2.
早期梅毒TRUST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45例经TPPA试验和(或)D-F检查证实的早期梅毒治疗前后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结果:145例早期梅毒治疗前TRUST阳性135例,阳性率93.1%,滴度达1:16以上的二期梅毒患者比例(45.8%)高于一期梅毒(20.6%)和早期潜伏梅毒(15.4%),提示二期梅毒血清学反应水平相对较高,TRUST滴度与病情活动性呈正相关,梅毒治疗后1年内的血清阴转率,一期梅毒(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梅毒螺旋体IgM蛋白情况及其临床随访意义。方法对54例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别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IgM蛋白免疫印迹实验(TP-IgM-WB),追踪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结果孕期治疗对孕妇TRUST阴转率并无影响。TP-IgM-WB经治疗后阴转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中孕早期治疗后阴转率为35.19%,孕晚期治疗后全部阴转。TRUST低滴度(≤1:8)组TP-IgM平均阴转时间为(2.54±1.21)月,高滴度(≥1:16)组为(3.68±1.96)月,前者明显比后者短(t=5.94,P0.01)。所生新生儿均为足月活胎,未发现先天梅毒患儿。且TRUST滴度均低于或等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结论潜伏梅毒孕妇经规范驱梅治疗后能有效阻断胎传梅毒。检测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可初步推断潜伏梅毒孕妇的病程并判断其传染性,规范驱梅治疗后能快速阴转,有助于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学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早期梅毒患者规范化治疗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对经TRUST初筛和TPHA阳性确诊的178例早期梅毒患者(包括一期梅毒12例、二期梅毒38例、早期潜伏梅毒128例)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167例,对青霉素过敏者采用多西环素治疗11例,于最后一次治疗后3、6、9、12、18及24个月复诊,分别做TRUST定性和定量试验,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不同梅毒分期及TRUST初始滴度对血清学疗效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为52.25%,苄星青霉素组和多西环素组TRUST转阴率分别为52.69%和45.45%,不同治疗方案TRUST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分别为91.67%、60.53%、46.09%,不同梅毒分期TRUST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TRUST滴度≤1∶8组和滴度>1∶8组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分别为78.05%和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和多西环素治疗疗效肯定,多西环素可作为青霉素过敏者替代药物;一期梅毒TRUST比早期潜伏梅毒转阴快,治疗前TRUST滴度越高,转阴时间越长,应加强对梅毒患者的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梅毒孕妇与其配偶梅毒血清学试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0例梅毒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及配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试验(TPPA)试验,根据孕妇TRUST滴度高低不同,分析其与配偶TRUST和TPPA阳性率的关系。结果400例梅毒孕妇血清学试验均为阳性,其配偶TRUST试验阳性96例,TPPA阳性99例。而TRUST滴度高于1:16的孕妇其配偶TRUST、TPPA检测阳性率(48.28%、51.72%)高于滴度为1:8~1:16(29.82%、31.58%)以及滴度≤1:4(21.74%、22.07%)的梅毒孕妇配偶,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度1:8~1:16、滴度≤1:4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妊娠梅毒普查,追踪检测其配偶情况,可有效降低梅毒发病率。TRUST滴度超过1:16的产妇其配偶感染率明显增加,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妊娠梅毒初次治疗过程中吉海反应的发生率。方法188例梅毒孕妇按有无症状和TRUST滴度分为3组,观察初次苄星青霉素治疗过程中吉海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88例孕妇均完成了治疗,潜伏梅毒且TRUST滴度1:8组、潜伏梅毒且TRUST滴度≥1:8组、有症状一期和二期梅毒组分别发生吉海反应0、2、2例,发生率分别为0、6.67%、25%。结论妊娠梅毒初次治疗过程中吉海氏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尤其是潜伏梅毒TRUST低滴度时。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对 1 6 8例早期梅毒做了血清学研究 ,其中Ⅰ期梅毒 6 8例 ,Ⅱ期梅毒 92例 ,早期潜伏梅毒 8例。结果Ⅰ期梅毒甲苯氨仁试验 (TRUST)阴性 5 1例 ,阳性率为 75 % ;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阴性 46例 ,阳性率为 6 7 6 %。Ⅱ期梅毒TRUST阴性 90例 ,阳性率 99 8% ,TPPA阴性 84例 ,阳性率为 91 3%。早期潜伏梅毒TRUST和TPPA阳性各为 8例 ,阳性率均为 1 0 0 % ,与国外的报告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梅毒患者在进行规范治疗后其血清滴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19例梅毒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6例患者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13例患者使用红霉素治疗,对319例经治疗后的梅毒患者进行随访,运用血清学TRUST和TPPA对其血清滴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苄星青霉素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阴转45例(14.7%),GMT降为5.32;治疗后6个月阴转45例(14.37%),GMT降为4.12。红霉素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阴转2例(15.38%),GMT由14.37降到6.06,治疗后6个月阴转0例,GMT降到4.59。结论:采用苄星青霉素和红霉素治疗梅毒疗效较好,治疗前血清滴度越低,阴转时间越短,血清滴度越高,阴转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在梅毒患者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②方法 对 78例梅毒患者和 2 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分别进行苍白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 -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对TRUST结果进行OD值分布分析 ,并对 2 0例梅毒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变化进行比较分析。③结果  78例梅毒患者阳性率分别是 1 0 0 %、1 0 0 %、84.6 % ,TRUST阳性标本的TP -ELISAOD值 90 %以上 >1 .0 ,而TRUST阴性的标本其TP -ELISAOD值 90 %以上 <1 .0 ,治疗后TPUST滴度下降 1 7例 ,无变化 2例 ,升高 1例 ,其中有 5例经治疗后完全转为阴性 ,而ELISA测定结果治疗前后均为阳性。④结论 TP -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TRUST ,与TPHA符合率高 ,是梅毒检测和筛查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潜伏梅毒患者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402例梅毒患者中152例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潜伏梅毒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期、就诊原因、血清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的特征。结果 潜伏梅毒占梅毒发病率的37.81%。女性比男性多发,婴幼儿及老人发生率高,病期长,均为其它各种筛查确诊而发现。潜伏梅毒TRUST滴度较低,1:4以下占82.23%。潜伏梅毒治疗血清阴转率偏低。结论 潜伏梅毒由于受其临床特征影响,早期常被漏诊,危害性大。因此,加大性病知识宣传力度,采取多渠道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降低患者的危害性及控制梅毒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潜伏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血清学特点.方法: 对241例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1例潜伏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1.41;发病年龄最小19岁,最大91岁,其中71岁以上的病例有94例(39%);早期潜伏梅毒35例,晚期潜伏梅毒65例,无法判断病期的潜伏梅毒141例;TRUST滴度≥1∶8的患者有57例,≤1∶2有154例;潜伏梅毒患者例数逐年增多.结论: 潜伏梅毒病例在住院患者中分布较广,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住院患者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普鲁卡因青霉素是治疗潜伏梅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效果及血清学效果。方法103例早期梅毒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n=57)和对照组(n=46)。治疗组采用头孢曲松钠2g/d连用10-15d,同时联合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wk,共用2-3次;对照组应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wk,共用2-3次。结果治疗组血清学试验(TRUST)阴转率达100%,平均阴转时间5.6d;对照组血清学试验(TRUST)阴转率88.3%,平均阴转时间9.7d,两组差异显著(P〈0.05和P〈0.001)。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高并能显著缩短梅毒血清阴转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潜伏梅毒患者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并整理573例梅毒患者中361例潜伏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对潜伏梅毒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期、就诊原因、血清学检验及诊治情况的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潜伏梅毒占梅毒发病率的63%,21~50岁性活跃期的人群发病率较高,老年人病程较长,均为各种筛查确诊而发现;潜伏梅毒RPR滴度较低,滴度在1∶8以下占96.12%,潜伏梅毒治疗血清阴转率偏低,多出现血清固定。结论:潜伏梅毒由于受到其隐蔽的临床特征的影响,难以早期发现,潜伏梅毒可以传播患者周围的人群,而且其潜在作用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4.
梅毒血清抵抗患者临床分析及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临床分析及实验室研究,探索梅毒血清抵抗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72例梅毒患者,分析梅毒血清抵抗的发生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初始滴度、疾病分期、治疗用药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40例未治不同病期梅毒患者、20例治疗后血清学阴转患者、20例血清抵抗患者及18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情况.结果 不同初始滴度、疾病分期和治疗用药间血清抵抗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PR初始滴度较低的患者血清抵抗发生率较高,其中滴度为1:4的患者抵抗发生率高达50%(13/26);一期梅毒血清抵抗患者仅为8.7%(2/23),而潜伏梅毒患者血清抵抗发生率高达42.2%(38/90);苄星青霉素治疗后血清抵抗发生率为26.4%(42/159),而大环内酯类治疗后为76.9%(10/13).未治疗梅毒CD8+T细胞比例(30%±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4%±4%,P<0.01),NK细胞比例(13%±5%)低于正常对照(16%±6%,P<0.05);治疗后RPR阴转患者CD3+>T细胞比例(71%±7%)高于正常对照(65%±7%,P<0.05),CD8+T细胞比例(29%±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4%±4%,P<0.05);血清抵抗患者与正常对照及治疗后RPR阴转患者比较,各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始滴度较低、潜伏梅毒及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梅毒患者较易发生血清抵抗.血清抵抗的发生是否与细胞免疫抑制有关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和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来自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95例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TRUST与TPPA两种试验检测,比较两种梅毒血清筛选试验方法,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495份血清标本中,TRUST法检测结果164例阳性,阳性率为33.13%,滴度≥1:32有6例,为1.21%;TPPA法检测结果417例阳性,阳性率84.24%;TEUST和TPPA法同时检测结果162例阳性,占32.73%,TRUST检查阴性而TPPA法检测结果170例阳性,占34.34%。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减少漏检,提高诊断率,应综合使用TRUST与TPPA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期梅毒临床症状与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临床上有皮肤损害,高度量为二期梅毒患者进行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结果 40例临床症状疑为二期梅毒的患者中有30例联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被动乳胶凝试验(TPPA)均为阳性。治疗后30例患者中有17例3—9个月后复查,治疗3个月后复查TRIST 2例转阴,6个月后复查14例转阴,9个月后复查l例仍未转阴,滴度为1:2。17例治疗后TPPA均为阳性。结论 二期梅毒必须结合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7.
邓启明  廖昂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07-107,112
目的了解本地区妊娠妇女梅毒感染情况,为对该类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妊娠妇女进行梅毒抗体初筛,阳性者再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并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抗体滴度。结果 5509例孕产妇中,ELISA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45%,ELISA方法与TPPA方法检测符合率为96.25%。梅毒感染患者中TRUST滴度<1:8有70例;滴度在1:16~1:32之间有5例;滴度>1:64有2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妊娠妇女梅毒抗体检测,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是杜绝先天梅毒、切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梅毒血清学检查中ELISA、TPPA及TRUST三种方法的联合检测对梅毒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梅毒治疗以及梅毒TRUST滴度对梅毒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太原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妊娠梅毒患者共82例,其中26例终止妊娠,8例失访,48例完成随访。①根据结束妊娠前是否行抗梅毒治疗,将48例妊娠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未治疗组23例,记录各组妊娠结局情况。②将48例妊娠梅毒患者分成TRUST滴度≤1∶4和TRUST滴度1∶4两组,TRUST滴度≤1∶4组患者29例,TRUST滴度1∶4组患者19例,统计各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发生新生儿先天梅毒6例(24.00%),无流产,死胎和死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4.00%(6/25);未治疗组流产2例(8.70%),死胎1例(4.35%),死产1例(4.35%),新生儿先天梅毒12例(52.17%),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达69.57%(16/23)。未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TRUST滴度≤1∶4组的患者7例(24.14%)产生不良妊娠结局,TRUST滴度1∶4组的患者14例(73.68%)产生不良妊娠结局,滴度高的妊娠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滴度低的妊娠梅毒患者。结论: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可预防新生儿先天梅毒,并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妊娠梅毒TRUST滴度的检测有助于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若妊娠梅毒TRUST滴度较高,宜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期梅毒低滴度血清固定治疗对新生儿血清学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68例孕期梅毒低滴度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孕期是否进行治疗干预分为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每组34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孕妇34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孕期低滴度血清固定治疗,未治疗组与对照组孕期不进行任何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情况,新生儿出生时TRUST滴度情况,新生儿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与TRUST试验结果。比较三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新生儿出生时不同TRUST滴度者TPPA与TRUST转阴时间。结果: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孕妇妊娠1、2、3个月及分娩时血清TRUST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个月时,未治疗组中有1例TRUST滴度从1︰1转为1︰2;治疗组中有1例由1︰4转为1︰2。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新生儿出生时TRUST滴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新生儿TRUST与TPPA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体重新生儿、死胎、自然流产及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出生时TRUST滴度1︰1、1︰2、1︰4的新生儿TPPA转阴时间均长于阴性者(P0.05)。治疗组出生时TRUST滴度1︰4的新生儿TPPA转阴时间短于未治疗组(P0.05)。结论:孕期进行梅毒低滴度血清固定治疗对新生儿TPPA、TRUST阳性率及新生儿TRUST转阴时间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高TRUST滴度新生儿的TPPA转阴时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早期梅毒包括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早期潜伏梅毒,早期梅毒经规范的苄星青霉素治疗后,非特意性梅毒反应经过一定时间可以转阴这是梅毒治愈的重要指证.特异性梅毒反应在规范治疗后终生阳性,我们在早期梅毒治疗后的血清学研究时遇到3例特异性反应阴转的病历、实属罕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