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赤志  张建军 《中医杂志》1996,37(12):740-741
通过对肝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和聚集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盘状细胞较少,伪足变形较多,聚集倾向的血小板增多,糖原增多的血小板比例增大;大型血小板比例增多。可见血小板粘附红细胞、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现象;血小板内颗粒减少,甚至相互融合,辨认不清;管道系统扩张并增生。易见异常颗粒,大小与α-颗粒相似,有界膜包绕,内容物为胞浆及代谢产物。其在ADP诱导下,聚集体占70.28%,多数细胞间有桥状联系而模糊不清,甚至细胞间隙消失,细胞膜融。以上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提示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和聚集功能改变,是造成肝病血瘀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1.1 研究对象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工作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除外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72.67岁;病程5~21年,平均14.56年。对照组20例,均为健康者,男13例,女7例,年龄71.84岁。中医辨证分型按有关文献标准,其中痰浊内蕴血瘀型12例,痰热内蕴血瘀型21例,气阴两虚血瘀型15例。心阴虚血瘀型1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90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证候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和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候评分明显减轻,hs-CRP和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好转(P〈0.05),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明显改善(P〈0.05)。结论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血瘀证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50年代以前,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仅看作是血管内壁的屏障。目前现代医学认识到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的屏障,而且是高度活跃的代谢库,它能合成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从小分子气体的一氧化氮(NO)到肽类大分子内皮素(ET1)与缓激肽,对血管的舒缩功能与血液的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的关系。方法:将9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各48例,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的测定,同时采用血瘀证积分评定血瘀证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气虚血瘀证血瘀证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痰瘀互阻证;血清VEGF、ET-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增高;IGF-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降低。结论:冠脉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瘀证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的关系。方法:将9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各48例,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的测定,同时采用血瘀证积分评定血瘀证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气虚血瘀证血瘀证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痰瘀互阻证;血清VEGF、ET-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增高;IGF-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降低。结论:冠脉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瘀证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的关系.方法:将9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各48例,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的测定,同时采用血瘀证积分评定血瘀证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气虚血瘀证血瘀证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痰瘀互阻证;血清VEGF、ET-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增高;IGF-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降低.结论:冠脉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瘀证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患者的血脂的调节作用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与辛伐他汀分散片(20mg/片)的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四周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有明显降低TG、TC、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NO均有所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能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TG、TC、LDL-C和升高HDL-C,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并能升高患者血液中NO,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制益气活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患者的血脂的调节作用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与辛伐他汀分散片(20 mg/片)组比较。结果:益气活血汤与辛伐他汀片(20 mg/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有明显降低TG、TC、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NO均有所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能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TG、TC、LDL-C和升高HDL-C,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并能升高患者血液中NO,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9例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行Gensini评分,并检查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记录中医证候与血瘀证积分,分析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以及血瘀证与FMD、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素以血瘀最常见,血瘀证组FMD值低于非血瘀证组,Gensini评分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P0.01)。血瘀证积分与FMD值呈负相关(r=-0.597,P0.01),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93,P0.01);血瘀证积分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358,P0.0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264,P0.05),FMD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700,P0.01)。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瘀证越明显,其冠脉病变程度及内皮功能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脉弹性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数(FM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血瘀证"相关性及对"血瘀证"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因冠心病住院的患者201例,根据中医诊断分为血瘀证组114例和非血瘀证组87例,测量2组患者动脉弹性指标[臂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冠心病(CHD)气虚血瘀证中的作用。方法: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112例、冠心病非气虚血瘀证组108例、非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110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例,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g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等血管活性物质。结果:ET、AgⅡ、sICAM-1和sVCAM-1的异常程度均呈CHD气虚血瘀证组〉CHD非气虚血瘀证组〉健康人对照组的趋势,有显著性差异;而CHD气虚血瘀证组和非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ET、AgⅡ、sICAM-1和sVCAM-1等血管活性物质,与CHD形成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CHD"气虚血瘀"病理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拟通络汤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通络汤(黄芪30 g,党参20 g,白术15 g,熟地黄15 g,赤芍6 g,川芎10 g,怀牛膝15 g,三七10 g,蜈蚣3条),两组治疗6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W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4例,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1例,发生率为22.92%,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通络汤联合西药可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斑块不稳定性,进而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T2DM兼血瘀证和无血瘀证患者,并分组.应用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对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直径变化(△D)、动脉内膜厚度(IMT)进行测量.结果 305病例中,兼血瘀证者125例,占40.98%;无血瘀证者180例,占59.02%.兼血瘀证组Ep、β、PWVβ显著大于无血瘀证组(P<0.05),而AC显著小于无血瘀证组(P<0.05).结论:T2DM兼血瘀证患者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僵硬度增加,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丹芪散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与血管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丹芪散颗粒剂口服,治疗时间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脂、踝肱指数(ABI)、肱踝脉搏波(PWV)、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不良反应的变化;再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丹芪散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进行理论论证。【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TC)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经过3个月的干预后,治疗组ABI值较治疗前升高(P < 0.05),而对照组ABI值虽有所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治疗后PWV值均下降(P < 0.05或P < 0.01),且治疗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 < 0.01)。(4)治疗后,2组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丹芪散可能通过影响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凋亡、p53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和松弛素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结论】 丹芪散可以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僵硬度,这可能是其起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冠心痛(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血瘀阻证中的作用.方法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2例、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组108例、非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0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名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g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等血管活性物质.结果ET、AgⅡ、sICAM-1和sVCAM-1的异常程度均呈CHD心血瘀阻证组>CHD非血瘀证组>健康人对照组的趋势(P<0.05或P<0.01);而CHD心血瘀阻证组和非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ET、AgⅡ、sICAM-1和sVCAM-1等血管活性物质,与CHD形成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CHD"血瘀"病理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益气活血方(YQHXF)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气虚血瘀组,YQHXF高、低剂量组(5. 54,2. 77 g·kg-1)。采用水环境小平台站立长期无规律、不完全的睡眠剥夺法,每天剥夺16 h,持续6周,制造大鼠神劳加体劳的双重消耗建立大鼠气虚血瘀证候模型,自第5周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周至实验结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气虚血瘀组大鼠呈现毛发粗糙晦暗,体质量、脉搏幅度显著降低(P 0. 01),舌面R,G,B值显著降低(P 0. 01),全血黏度高、中切值,血浆黏度均显著增高(P 0. 01),ET-1,v WF,VCAM-1,ICAM-1,P选择素,IL-6,TNF-α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P 0. 05,P 0. 01);与气虚血瘀组比较,YQHXF高、低剂量可显著升高气虚血瘀证大鼠脉搏幅度及舌面R,G,B值(P 0. 01),明显降低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值及血浆黏度(P 0. 05,P 0. 01),同时明显降低大鼠ET-1,IL-6,VCAM-1,P选择素水平(P 0. 05,P 0. 01)。结论:睡眠剥夺法可诱导大鼠气虚血瘀证形成,并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失调。YQHXF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分泌、减少细胞黏附、抑制炎症等途径改善气虚血瘀证大鼠气虚及血瘀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盛涵恩  王红玲 《河南中医》2016,(8):1407-1409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老年高血压肝肾亏虚兼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老年高血压肝肾亏虚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两组均予贝拉普利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补肾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NO、ET-1及AngⅡ)的变化,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ET-1及Ang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采用全新EB-5000全自动血液流变检测仪检测;治疗前后血压,采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O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ET-1、AngⅡ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O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ET-1、AngⅡ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9.4%,观察组有效率为95.2%,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203,P=0.040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高血压肝肾亏虚兼血瘀证患者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肿瘤组织的血管新生标记物、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大肠癌血瘀证与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6例(均为回顾性病例)临床大肠癌患者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的血管新生肿瘤标记和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分期分析大肠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上述指标表达的差异性。结果①大肠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分期以Ⅱa期和Ⅲb期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肠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肿瘤组织血管CD34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7、CK-20、CEA、CDX-2、p53、Ki-67、神经S-100、淋巴管D2-40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大肠癌血瘀证患者肿瘤组织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高于大肠癌非血瘀证患者(P0.001)。结论大肠癌血瘀证患者肿瘤血管CD34、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血瘀证患者,提示大肠癌血瘀证与肿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表征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和血小板功能的病理变化,以阐释中医“热毒血瘀证”的现代生物医学基础。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即脂多糖(LPS),连续8周,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分析、检测舌血氧饱和度基础上,检测血浆内皮素(ET)、热休克蛋白-70(HSP70)、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注射毒素后大鼠活动减少,舌血氧饱和度降低。早期血浆ET、HSP70和TXB2/6-Keto-PGF1α增高,晚期TXB2/6-Keto-PGF1α降低。结论具有舌体组织血氧饱和度下降的中医“热毒血瘀证”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功能障碍,VEC损伤在中医“热毒血瘀证”发展过程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