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术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3~2003年10年间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经胃镜检查证实残胃病变并行幽门螺杆菌(Hp)检查的共282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对 1 44例胃切除病人术后进行胃镜检查及 HP检测 ,探讨残胃炎中 HP感染情况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 1 44例 ,男 1 0 6例 ,女 38例 ,年龄 2 8~81岁 ,平均 5 1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术后 2 7例 ,胃溃疡术后 5 3例 ,复合溃疡术后 1例 ,胃癌术后 6 3例。同期检出的慢性浅表性胃炎 1 2 0例作为对照组 ,男 76例 ,女 44例 ,年龄 1 8~ 76岁 ,平均 49岁。 HP检测 ,残胃炎组在吻合口取标本 2块、胃体及胃底各取标本 1块 ;对照组在胃窦部大小弯侧取标本 2块。除 1块送病理切片及病理 HP外 ,其余行快速 HP尿素酶检测。残胃者胃镜检…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 (H .pylori)被认为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且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H .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也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认为它是胃癌的危险因子。为了解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炎与H .pylori感染的关系 ,自 1 997年 1 0月~ 2 0 0 0年 1 0月我们对 96例残胃炎患者及 1 0 7例慢性胃炎患者作H .pylori检测对照研究。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 997年 1 0月~ 2 0 0 0年 1 0月在本院行内镜检查的患者。残胃炎组 ,96例 ,男 88例 ,女 8例 ,年龄 2 8~ 60a。其中BillrothⅠ式术…  相似文献   

4.
残胃病变是胃部手术后的远期并发症,包括残胃炎、吻合口炎、残胃溃疡、吻合口溃疡、残胃癌等.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达95%:残胃溃疡和吻合口溃疡发生率3%~10%;残胃癌占胃癌的0.4%~5.5%[1].本文总结我院1995~2005年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经胃镜检查证实,并经幽门螺杆菌(Hp)检查的残胃病变1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6.
刘青  孙士东 《中级医刊》1997,32(6):32-33
用病理学HE染色,WS染色和活组织尿素酶试验对54例因良性病变胃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残胃胃镜下活检标本进行观察,并与同检阳的70例慢怀浅表性胃炎对照分析。结果发现: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残胃吻合口HP感染率低于残胃体或残胃底;且HP感染率与术后时间长短及有无反流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7.
384例胃次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永宁 《广西医学》2004,26(2):225-226
在目前用抑酸剂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病已有显著疗效的情况下,溃疡病是否还需要行胃次全切除术或在什么情况下才做手术治疗?这是一个临床问题。胃次全切术后易发生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炎或残胃癌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以提高对胃次全切除术的认识,了解术后残胃的变化,评估胃手术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1975年~2001年10月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唾液测定幽门螺杆菌抗原技术(HPS)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同时测试的方法,选取有上消化道症状来消化科门诊初诊的患者、经证实有胃Hp感染且根除治疗后4周复查的患者及无任何消化道症状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上述三组入选对象均有较高HP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57%、79.83%和76.7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14C—UBT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51.79%、34.45%、23.2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诊患者高于抗Hp治疗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8_32,X2=9.18,P〈0.05);在^14C—UBT阳性患者中HPS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82.76%、90.24%、90.0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腔中有较高的Hp检出率,胃Hp感染患者中大多存在13腔Hp感染。Hp根除治疗对杀灭胃内Hp有一定疗效,对口腔Hp感染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9.
吴文锋 《广东医学》1998,19(7):528-528
多项消化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pyfori,Hp)与大部分胃十二指肠溃疡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但接受了胃大部分切除后的残胃改变与之相关性又如何呢?本文就其前后改变作对比研究。1资料与方法1.l病例选择:病例来源于茂名市健康教育所离退休医师门诊部、茂名市人民医院lgu年3月一lop年12月间收集到的因良性溃疡或相关之并发症而作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例,共186例,男131例,女55例,男女比例为241,年龄22-68岁,平均sl.3岁。十二指肠溃疡114例,胃溃疡对例,复合性溃疡5例。胃镇检查前两周内均未曾服用任何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对51 例胃大切除术后残胃经纤维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进行分析。结果为残胃癌5 例,HP 感染率为80 % 。残胃溃疡13 例,HP 感染率为77 % 。残胃炎33 例,HP 感染率67 % 。残胃癌HP 感染率明显高于残胃炎( P < 0 .05) 。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残胃病变密切相关,尤与残胃癌为甚,及早治疗HP 感染,可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36例经胃镜分别进行胃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试验,结果:口腔HP感染率明显视于胃内感染率;胃内有感染者,口腔也有感染,胃内无感染者,口腔仍可有感染;但口腔无感染者,则胃内亦无感染。  相似文献   

12.
13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Hp检出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快速尿毒酶试验、PCR法、组织切片Warthin-stary银染及血清ELISA法检测重庆地区136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36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检出率为43.4%,与年龄、性别以及术后时间无关;毕I式术后残胃Hp检出率(65.8%)明显高于毕Ⅱ式术后残胃Hp检出率(34.0%),而伴有胆汁返流的残胃Hp感染阳性率(21.3%)明显低于不伴胆汁返流的残胃阳性率(56.0%)。同时,因溃疡、穿孔、出血行手术的残胃Hp检出率(47.7%)高于因胃癌手术的检出率(24.2%);不同病理学残胃中,残胃溃疡和残胃癌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残胃炎及吻合口炎Hp感染率。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残胃癌,应及早进行Hp治疗,可减轻肠胃病变,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残胃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HE染色法对148例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结果:术后存在胆汁反流组(77例)的HP感染率与无胆汁反流组(59例)HP感染率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毕罗Ⅱ式术后(88例)与比罗Ⅰ式术后(48例)残胃HP感染率无显性差异(P>0.05)。胃大部切除术后时间越长,HP感染率越高。结论:残胃病变与HP感染有关。故术后定期行胃镜检查及HP测定。根除HP感染,减少残胃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胃大部切除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感染杂志》2004,4(4):381-382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通过检测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 (HP)感染 ,探讨HP与残胃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2 5 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患者的胃镜、病理及H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并与同期 2 5 8例非残胃病变为对照组的Hp感染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残胃组Hp阳性检出率 (37.6 % )显著低于对照组 (6 9.8% ) (P <0 .0 1)。BillrothⅠ氏术后残胃和BillrothⅡ氏术后残胃Hp的感染率分别为 5 2 .8%和 2 1.3%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BillrothⅡ氏术后伴胆汁返流者明显高于BillrothⅠ氏术后 (P <0 .0 1)。胆汁返流组中Hp的感染率 2 2 %显著低于无胆汁返流组的 6 4 .5 % (P <0 .0 1)。残胃并发症中 ,残胃及吻合口炎和残胃及吻合口溃疡的Hp感染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Hp感染率 (P <0 .0 1) ,但残胃及吻合口炎的Hp感染率为 4 6 .1% ,高于残胃及吻合口溃疡的 2 1.6 %。另外 ,残胃及残胃复发癌的Hp感染率和残胃及吻合口炎中异型增生的Hp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p感染是导致残胃病变发生的病因之一。胆汁返流在残胃病变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 ,但在残胃及吻合口炎和残胃复发癌中 ,Hp感染也可能占了较重要的地位 ,Hp感染是BillrothⅠ氏术后残胃病变的主要病因。根治Hp有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HpuIgM检测对儿童胃HP感染的诊断价值,并观察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采用ELISAI法检测HpuIgM,并对确诊胃炎者行胃必治+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灭滴灵+吗丁啉2周1疗程的治疗(五联药物),阿莫西林过敏者不用该药(四联药物)。结果:132例胃炎者及28例仅有消化道症状者HpuIgM阳性率分别为66.70%,35.70%,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01),且胃炎各年龄组间阳性率亦有差异;112例五联药物及20例四联药物治疗后HP根除率分别达97.3%,71.4%,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 0.05),临床治愈率达71.4%,70%。结论:ELISA法检测HpuIgM诊断儿童胃 HP感染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胃炎者随年龄增大其阳性率增加,五联药物或四联药物治疗儿童HP感染效果可靠,且以前者最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正> 已经明确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高度相关性。但HP与残胃各病变的关系研究尚少。我院近两年在残胃胃镜检查时取粘膜组织标本显微镜下查HP55例,以分析HP与残胃病变之关系。一般资料 (1)55例中男53例,女2例,年龄33-74岁,平均56.7岁。手术原因:溃疡病27例,胃癌23例,贲门癌5例。 (2)HP检查法:55例皆在胃镜检查时分别在吻合口和残胃处用活栓钳取粘膜组织,福尔马林固定送病理科切片,美兰染色后显微镜下查HP。  相似文献   

19.
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临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对1731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活检HP检查。方法:采用尿素酶,氧化酶和涂片显微镜检测胃粘膜标本中的HP。结果;十二指肠溃疡HP检出率最高,胆汁反流性胃炎最代,胃癌检出率达46%,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勇  蒋明德  徐辉  陈虹彬  曾维政  王钊 《四川医学》2001,22(12):1097-1098
目的了解胃癌前病变组织H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美蓝染色检测12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73例肠上皮化生(IM)、32例不典型增生(Dys)胃粘膜Hp感染状况.观察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结果Hp感染率在CAG(65.9%)、IM(63.0%)、Dys(62.5%)组显著高于CSG(42.1%)组(P<0.05;P<0.01,P<0.01)轻度及中度CAG(78.9%,70.4%)显著高于重度CAG组(39.1%)(I<0.01,P<0.05);轻度及中度IM(80%,69.6%)显著高于重度IM组(30%)(P<0.01).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显著增多(I<0.01).结论Hp感染引起胃粘膜炎症反应,在胃癌前病变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的加重.Hp难于生存,其致病性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