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导联ST段下降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IMI患者83例,观察胸导联ST段下降与梗死部位、严重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单纯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下降者少(P〈0.05),下壁伴正后壁心肌梗死中伴胸导联ST段下降者多(P〈0.05)。(2)伴胸导联ST段下降者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P〈0.05和P〈0.01)。结论:AIMI伴胸导联ST段下降考虑前壁心肌缺血,容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例1:男,70岁.因持续性头痛来我院神经科就诊.2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曾自服去痛片治疗,效果不佳.经神经科检查后排除神经性病变,遂转心内科门诊.既往患冠心病8 a,一直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病情稳定.查体:T 36.6 C,P 78次/min,R 18次/min,BP 140/90mm Hg,神志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音低钝,HR 78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均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I、AVL)心电图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预测价值。方法:根据7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心电图ST段改变,对比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本组右冠状动脉(RCA)62例(83.8%),为左回旋支(LCX)共12例(16.2%)。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I、AVL)心电图ST段压低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较敏感指标,尤以AVL导联更敏感。AVL导联无压低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aVL导联QRS波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患者的心电图aVL导联QRS波群变化能否作为罪犯血管的判定标准。方法 比较 6 0例下壁AMI患者aVL导联QRS波群变化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 ,分析aVL导联QRS波群两种模式 (Ⅰ型 :S/R≤ 1/ 3,ST段抬高≤ 1mm ;Ⅱ型 :S/R >1/ 3,ST段抬高 >1mm)对判断下壁AMI罪犯血管的临床价值。结果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改变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LCX)闭塞组出现率为 89% ,右冠状动脉 (RCA)闭塞组为 2 4 % (P =0 .0 0 1)。Ⅱ型改变在LCX组出现率 11%、RCA组为 76 % (P =0 .0 0 1)。Ⅰ型心电图变化预测LCX闭塞的敏感度为 89% ,特异度为 76 %。Ⅱ型心电图改变预测RCA闭塞的敏感度为 76 % ,特异度为89%。结论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变化是判断LCX型AMI敏感、特异的预测指标 ,而Ⅱ型QRS波群变化是RCA型AMI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现将我科门诊遇到的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2例进行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43岁。因突发腹胀4h就诊。患者自诉发病前1d有饮酒史,4h前突发腹胀并逐渐加重来我院就诊,无心前区疼痛,无胸闷、气短,无腹痛、腹泻等。查体:BP100/75mmHg,P120次/min,R19次/min,瞳孔对光放射灵敏,眼睑无水肿,唇轻度发绀,双肺呼吸音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任一下壁导联ST段压低≥1.0 mm的17例与压低均<1.0 mm的16例的CK-MB值、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结果前组CK-MB值更高,射血分数减低更显著,左室收缩与舒张末期容积更大,造影术示致梗死狭窄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近端或呈多支病变。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ST段压低≥1.0 mm时,其梗死面积较大,会发生较严重的左室射血功能损害及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7.
对巨大P波貌似高尖T波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10岁。1岁时发现心脏杂音,易患呼吸道感染。体格检查:发育较差,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亢进并有分裂。X线检查:右房室扩大,左室轻度扩大,肺动脉突出,心脏彩超诊断:先心病、心内膜垫缺损并二尖瓣裂。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血清钾、钠、氯均在正常范围,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心内膜垫缺损。常规心电图(图1)示:Ⅰ、Ⅱ、avR、avF、V1~V3导联QRS波后直立高尖的波及Ⅱ、avL、V4~V6导联伴有切迹的波酷似T波。这些表现很象:(1)交界性心律;(2)高钾血症。但仔细分析全导联,结合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可看出各导联QRS波后高尖及伴有切迹的波,实际为P波,可明确认断为:(1)窦性心律;(2)双侧心房扩大;(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4)右室肥厚合并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电轴显著左偏。图1心电图示Ⅰ、Ⅱ、avR、avF、V1~V3导联QRS波后直立高尖的波及Ⅱ、avL、V4~V6导联伴有切迹的波酷似T波2讨论上述高尖波形为P波,而非T波,心电图表现为P波电压显著增高,电压≥0.25 mV甚至高于同一心搏的QRS波,P波时间延长≥0.11 s。双侧心...  相似文献   

8.
仲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7):6774-6775
现将我院2006—05/2008—0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MI)合并右室梗死9例的心电图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49~72(59.5±12.5)岁。无右室梗死者59例,其中男41例,女18例,年龄48~76(58.8±14.2)岁。临床特点均有恶心、呕吐,心前区疼痛向上腹部放射,持续时间〉30min。68例均为发病24h以内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肺、肝、肾功能障碍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9.
对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65岁.因多语、自笑、行为异常就诊.患者于8 h前因与家人生气后突然出现言语增多,无故自笑,时而大怒,或责骂其亲属中有人欲加害于他,但无明显恐惧感.在当地卫生院以癔病处理,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g,30 min后症状无改善再次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g,病情仍无明显好转后而来我院.  相似文献   

10.
对严重脱水致酷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丁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5228-5228
目的:研究胸前导联ST-T改变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把60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有无ST-T改变分为甲乙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下壁心肌梗死合并ST-T改变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下壁心肌梗死不合并ST-T改变的患者。结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ST-T改变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心电向量诊断下壁心肌梗死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有研究表明,80%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确切的心电图征象,很容易漏诊。本文拟通过比较心电向量图诊断下壁心肌梗死与心电图诊断的相关性,特地选取了我院2008-2009年的60例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心电向量图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时各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全胸导联心电图检查(包括右胸导联V7~V9)。结果除急性下壁、下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外,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0.1 mV;22例I、aVL、V5、V6导联q波消失;40例V3R~V6R ST段抬高≥0.1 mV。结论全胸导联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简便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交界性逸搏促发魏登斯基现象心电图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35岁。过渡性心内膜垫缺损,原发孔间隔缺损,二尖瓣、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心电图示Ⅰ度房室阻滞。人院后行房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15.
对前降支闭塞导致广泛前壁、下壁、侧壁心肌梗死1例分析。 1病历摘要 男,54岁。于2008—10-03T02:00出现心前区疼痛,伴胁肋部针刺感,来我院就诊。5d前行走100m后突感胸闷、憋气,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呈持续性,休息10~20min后自行缓解。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血压正常,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无糖尿病史、遗传病史,无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律齐,肌钙蛋白1.70mg/ml,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2001/2007年收治的46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ECG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下壁AMI患者ECG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IRA)闭塞部位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许多病例常伴有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 ,其临床意义一些作者认为与前壁缺血有关[1,2 ] ,它是判断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的依据[3 ] ;而另一些作者则认为是心肌梗死的间接反映[4 ,5] 。本文对 4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下降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6~ 71岁 ,平均 (5 2 .6± 12 .5 )岁。单纯下壁梗死 10例 ,下壁伴后壁梗死 2 4例 ,下壁伴后壁、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AM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临床诊断AMI患者108例的心电图及相关的症状、体征及心律失常等资料。结果 50~59岁男性患者AMI发病率最高,下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入院后观察到典型的ST段抬高和Q波出现的AMI患者在临床上不足60%。结论部分AMI患者ECG没有典型表现,要注意对ST段、T波及异常Q波特点的观察,特别是注意其动态变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郜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3):3263-3264
对我院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波形正常化的室性融合波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2岁。因心悸胸闷就诊。心电图示(图1):窦性心律,HR91次/min.I、V5、V6导联呈宽阔、顶部粗饨的R型,V1、V2呈rS型,QRS波群时限≥0.12s,并有继发性ST—T改变。第3个QRS波群较为细窄,前可见窦性P波;第7个QRS波群提前出现,与主节律形态相同,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04~2006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31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1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首发症状以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在确诊之前,未查心电图的患者有8例,均有按“胃病”治疗经过,治疗时间1~5 d,效果欠佳后,经查心电图及化验血清心肌酶学确诊。14例心电图不典型的无痛性AMI,其中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者4例,长期大量抽烟者8例,首发症状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有8例,以胸闷乏力、心前区不适为主要表现的6例;以休克为表现的2例,均查心电图不能确诊AMI,经查血清心肌酶学后确诊。本组中5例心电图酷似正常的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