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立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25-3827
目的:探讨利用分型原理通过对既往诊断为2:1房室传导阻滞及三度房室阻滞的心电图资料的再分析,阐述两者如何鉴别诊断的标准及原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大量2:1房室传导阻滞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发现可根据其中的不同分型为:1.经典型(除外干扰性房室脱节、分层阻滞、钩拢现象、隐匿性传导等特殊电生理现象)。2.干扰性房室分离型(2:1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干扰性房室分离时酷似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3.特殊型(存在钩拢现象、分层阻滞、隐匿性传导等特殊电生理现象),利用分型原理及其他标准进行两者之间的鉴别。结果利用上述分型及其他标准可对二者进行鉴别。结论:利用分型原理及其他标准为临床二者的快速鉴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晕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心电图监测方式观察72例晕厥患者,获取心电动图。结果诊断之后发现有7例为窦性心动过缓,18例为窦性停搏,8例为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为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室性心动过速,2例为窦性停搏、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高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晕厥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肌坏死标记物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159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探讨心电图做为常见与无创检查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分析房性早搏、室性早博、房室传导阻滞在两组中出现的比率,对照组160例健康体检人群.结果 ST段抬高型:房性早博28例(47.5%),室性早博46例(57.5%),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0例,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房性早博42例(53.2%),室性早搏45例(56.9%),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比例21例(26.6%),第三度房室传导比例22例(25.3%).对照组房性早搏8例(5%),室性早搏5例(3%),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1.2%),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0例.结论 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比例高于正常普通人群,非ST段抬高型房室传导比例高于ST段抬高型与正常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13岁,因"反复胸闷、气促、喜蹲踞10年"入院.入院后心脏超声确诊法洛四联症,心电图(图1)诊断:右室肥大型心电图改变、左房病变型心电图改变.TOF术后第一天心电图(图2)诊断:急性心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分离、交界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第七天心电图(图3图4)诊断:窦性心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超常传导、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并行心律.术后第10天心电图(图5)诊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第14天心电图(图6)显示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并行心律消失.临床诊断:法洛四联症术后、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一过性室性并行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心电图是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结合临床、超声波及酶学检验对我院收住入院的1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共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40例,其中男88例,女52例。年龄10个月~4岁,平均7.4岁。复发者85例。每例均作3次以上心电图记录、超声波检查及血液酶学检查,排除其他心脏病变。1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早搏115例,占82.1%。其中,室性早搏85例,房性早搏25例,交界性早搏5例;逸搏4例,占2.9%,均为交界性逸搏;传导阻滞12例,占8.6%。其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ST—T改变64例,占45.7%。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对房室传导阻滞的观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玉霞  岳宏丽 《中国医药导报》2009,6(4):160-160,163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房室传导阻滞,并探讨阻滞的程度及意义.方法:487例患者进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34例患者有房室传导阻滞,占7%.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4例,Ⅰ度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Ⅱ度房窒传导阻滞10例,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对阻滞程度应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27例心房纤颤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其诊断依据是:(1)出现三次以上的R—R间距长达1.5秒以上的心电图改变。(2)出现三次以上的结性(或室性)逸搏。21例正在应用洋地黄。停用洋地黄后,16例并发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干扰现象是心律失常中常见的心电现象,可分为干扰性房室脱节与阻滞性房室脱节。干扰性房室脱节多为功能性阻滞;而阻滞性房室脱节是由于病理性阻滞所引起的传导中断。本文通过2例病例报告阐述了房室交接区性夺获致不完全干扰性房室分离现象及其与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40岁。因心悸1周于1979年6月1日入院。体检:心率82次/分、心律不规则,余无殊。心电图示:一、窦性心律不齐;二、第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三、房室交界性逸搏;四、房室交界处隐匿性传导。经治疗1周后转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后心电图未再复查。  相似文献   

10.
陈红 《吉林医学》2012,(6):1279
目的:分析并总结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变化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60例急诊患儿均进行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心电图异常情况包括各种早搏、ST段-T段异常、室上性异位心动过速及室性异位心动过速、传导阻滞(房室、窦房及束支传导阻滞)。结果:60例中心电图异常者50例,占83.3%,其中32例出现ST段改变,占53.3%,T波低平者31例,占51.7%,窦性心动过速者25例,占41.7%,窦性心动过缓者2例,占3.3%,Ⅰ度、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者24例,占40.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例,占1.7%。出现房性早博者31例,占30.0%,室性早博者12例,占13.3%。结论:存在一定比例的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心肌损害,临床检查过程中需重视早期发现,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心脏术后干扰性房室脱节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室传导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传导阻滞 ,而干扰性房室脱节则是造成复杂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本文选取 7例心脏手术后病例 ,探讨干扰性房室脱节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的心电现象。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4例 ,女性 3例。年龄 1~ 2 2岁 ,平均 8岁 ,均为 2 0 0 0年收治的病人。临床诊断 :室间隔缺损 1例 ,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 1例 ,法乐氏四联症 1例、心内膜垫缺损 2例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1例 ,二尖瓣狭窄、室间隔缺损 1例。心电图表现 :术前心电图 :右室肥大 4例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例 ,心房肥大、右心室肥大 …  相似文献   

12.
王鹤成 《当代医学》2016,(15):30-31
目的 分析12导联频谱心电图(FCG)检查在爆发型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拟诊爆发型病毒性心肌炎120例,采用Wilson连接方式,分别做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病例中,54例拒绝行心肌、心内膜或心包(活检或病理)或心包穿刺检查.诊断检出率55%.12导联心电图异常者79例(65.8%);12导联频谱心电图异常者99例(82.5%);心电图和频谱心电图同时异常者69例(57.5%).12导联频谱心电图的检出率大于12导联心电图.12导联频谱心电图发现室性期前收缩37例;房性期前收缩29例;交界性期前收缩7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6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心肌缺血8例,其中前壁异常2例、下壁异常3例、AVF区异常3例,而12导联心电图并未发现.结论 12导联频谱心电图对爆发型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比心电图更敏感,可避免部分心肌炎的误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房室阻滞诊断中应注意问题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一些心律失常中常见的心电现象对房室阻滞诊断的影响,明确房室阻滞的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酷似各类房室阻滞的心电图资料,除外双径路、隐匿传导、干扰等的影响进行再分析。结果 经正确性评定,2例为房室结双径路;2例窦性心律过缓合并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3例3:2文氏周期合并逸搏干扰;1例顿锉型3:2二度I型房室阻滞合并隐匿性传导;1例二度2:1房室阻滞合并干扰性房室分离。结论各类房室阻滞的诊断须除外干扰、分层阻滞、隐匿性传导、双径路等心电现象的影响;三度房室阻滞也不能仅以“房室分离且房率快于室率”作为诊断标准,还应辅以“心室率〈50born;心房率〈135bpm;RR间期〉2倍的PP间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9例手足口病患儿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结果 86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有49例(57.0%)异常,重症组有22例(95.7%)异常.异常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58例)、电解质异常心电图(低钾10例,低钙2例,高钾2例)、ST-T改变(7例)、房室负荷增加(右室负荷增加4例,左房负荷增加3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2例)、频发房性早搏(1例).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改变比较常见,重症组心电图异常比例更高,对相关病例,临床上应尽早检查心电图,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缓慢型心律失常所致晕厥患者的疾病构成、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所致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疾病构成、合并症、延迟诊断情况、疾病治疗和转归。结果疾病构成:窦性停搏13例,新发或间歇性三度、高度及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58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3例。合并高血压45例,合并糖尿病14例。确诊时平均发作次数(3.79±3.76)次;首次发病确诊38例(51.35%),延迟诊断36(48.65%)例;植入永久起搏器71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新发或间歇性三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为缓慢型心律失常致晕厥中的主要病因,起搏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正> 作者对1970年1月~1979年12月收住在日本都立丰岛医院的56例(男55,女21)伤寒病人(除外高血压与心脏疾患),进行了心电图检测。(其中26例44.6%)心电图显示异常。I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占8.9%),ST—T改变与Q—T延长各9例,室性期外收缩1例,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1例。其中第1~10病日心电图异常占20%,11~20病日40%,21~30病日占77.8%,即菌血症期  相似文献   

17.
吴建淮  单江  徐志清  俞锋  徐耕 《浙江医学》2000,22(5):285-286,310
为了提高安置起搏器的手术水平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1986年5月~1999年6月本院79例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防治对策以供同道参考。同期本院行起搏器植入术681例 ,发生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11%。79例中男性48例 ,女性31例。年龄30~78岁 ,平均56.2±18.2岁。心律失常类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57例 ,房室传导障碍包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Ⅲ度AVB)12例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AVB)8例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HDAVB)1例 ,三分支阻滞 (TFB)1例。电…  相似文献   

1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的住院患者,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56~81岁,其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例,冠心病5例,心肌病1例.入院后都经过18导联心电图检查确诊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其中包括I I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I I I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缓慢性室性、交界性心律.其中1例有阵发性速性心动过速,均有进行手术的适应证、条件,所有患者或者其家属都知情同意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经导管室间隔封堵术(TCVSD)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规律。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临床表现诊断为VSD的患者共92例,对其心电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束支传导阻滞占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33.33%,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占29.17%,左心室高电压占27.08%,房室传导阻滞(AVB)占10.42%。3例术后3~7d发生Ⅰ度AVB,予以地塞米松(DXM)减轻水肿治疗后,其中2例术后11d~3周恢复正常,1例术后1月仍为Ⅰ度AVB。1例术后7d发生Ⅰ度AVB、一过性Ⅱ度AVB伴晕厥,经DXM治疗后,出院前心电图示Ⅰ度AVB,术后1月心电图随访正常。1例术后6d晕厥,心电图及心电监护示:Ⅰ度AVB、一过性Ⅲ度AVB、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立即予以激素和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术后10d恢复。结论TCVSD后1周内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包括束支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左心室高电压。传导阻滞为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中束支传导阻滞多发生于术后3~7d,以RBBB为主;房室传导阻滞多发生于术后5~7d,以Ⅰ度AVB多见。传导阻滞的发生可能与VSD部位、解剖结构、封堵器的张力及大小有关,此类患者术后应及早使用激素治疗,加强跟踪随访。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左心室高电压一般可自行恢复,无须干预。对于那些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标准,但分流量仍较大、存在多处缺损的患者,术后1~3d不宜大量补液,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检查的患者384例,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心律失常进行归纳和统计.结果 384例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1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56%).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276例,占71.9%,其中含室早二、三联律147例,占38.3%;房性早搏311例,占81.0%,其中房早二、三联律112例,占29.2%;短阵室速14例,占3.6%;短阵房速71例,占18.5%;心房纤颤57例,占14.8%;窦性停搏7例,占1.8%;窦房传导阻滞4例,占1.0%;房室传导阻滞51例,占13.3%;束支传导阻滞31例,占8.1%.普通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173例,占45.1%,其中室早二、三联律29例,占7.6%;房性早搏187例,占48.7%,其中房早二、三联律59例,占15.4%;短阵房速17例,占4.4%;心房纤颤31例,占8.1%;房室传导阻滞14例,占3.6%;束支传导阻滞检出13例,占3.4%;短阵室速、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未检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室速、短阵房速、心房纤颤、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与评估有重要意义,并可用于评价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