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支气管哮喘,将2011-03 ~2013-02间我院收治的18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观察组(94例)与对照组(89例),其中观察组合并支气管哮喘,对照组未合并支气管哮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所有惠儿的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再根据肺炎支原体IgM阳性与否,将94例观察组患者分为IgM阳性组、IgM阴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所有观察组患者的总免疫球蛋白E(T-IgE)、嗜酸性粒细胞(EOS).结果 (1)观察组、对照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分别为47.87%、26.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gM阳性组T-IgE、EOS均显著高于IgM阴性组(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增加小儿罹患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性,检测肺炎支原体IgM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杨瑛 《河北医学》2011,17(9):1151-1153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从而为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及作用机制提供进一步指导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我院正常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入选对象均于发病3d后采集静脉血200ul,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总IgE水平。血清总IgE的测定采用德普化学发光法。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Mp-Ab,滴度≥1:80为阳性I,gM≥1:80提示近期肺炎支原体感染。同时检测EOS,以血球分析仪常规方法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哮喘组Mp-IgM阳性率为48.00%,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率,两组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Mp-IgM(+)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血清总IgE水平,Mp-IgM(+)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间的关系密切,MP感染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反应性是最根本的机制。如同时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法、疗程与MP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以IgE介导的、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以可逆性气道狭窄及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参与及诱发的因素甚多.呼吸道感染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MP感染后常可诱发并加重哮喘发作。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我科收治支气管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关系.方法:患儿为哮喘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MP-Ab及血清总IgE.结果:哮喘组MP感染率55.2%,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为可能引发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之一,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肺炎患儿各5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日本富士凝集实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西门子BN特种蛋白仪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结果: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有24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48%;而5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8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患儿为哮喘组,同期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两组都检测MP—Ab及血清总IgE,并进行对比。[结果]哮喘组MP感染率53.9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哮喘患儿MP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总IgE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可能是与哮喘急性发作或长期难以缓解有关的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7.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粤茂  何海英  陈坚 《广西医学》2003,25(10):2007-2008
近年来 ,肺炎支原体 ( Mp)感染发病率增多 ,有关哮喘病人复发及其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致喘的报道日渐增多。通过对缓解期的哮喘病人再发喘息经常规恢复吸入原激素剂量及支扩剂 ,并经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进行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的 3项检测 ,以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再发或加重之间关系。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9年 1 0月~ 2 0 0 2年 1 2月本院哮喘专科门诊及住院的哮喘病人 2 5例 ,其中男 1 4例 ,女 1 1例 ,年龄 3~ 7岁 2 0例 ,~ 1 2岁 5例 ,诊断符合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 (1)。2 5例病…  相似文献   

8.
9.
许旭东 《中外医疗》2010,29(32):71-71
目的明确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及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住院患者哮喘发作期120例及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62例,阳性率51.67%;对照组阳性29例,阳性率24.1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MP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高反应性是最根本的机制。对喘发作期的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MP-Ab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7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内血清MP-Ig M抗体。结果:观察组患儿中,MP感染诱发哮喘的患儿作为A组,除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改善哮喘症状外,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非MP感染患儿为B组。A组患儿MP-Ig 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喘息反复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咳喘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高于B组患儿(P<0.05)。结论: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及控制不良的患儿要考虑MP感染,并常规行支原体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为实验组,取同时期、年龄也大致相同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所选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分析。2组均采用MP-IgM法测定。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红霉素,治疗1个疗程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的方法继续治疗。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肝功能等生理指标,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MP-IgM的阳性率为35.0%(35/100);对照组MP-IgM的阳性率为14.0%(14/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肺炎支原体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有效治疗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90例(哮喘组),同时选取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患儿血清MP抗体、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水平以及最大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水平.结果 哮喘组MP检测阳性率为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MP阳性患儿血清EOS为(620.02±56.92)×106/L,明显高于MP阴性患儿(P<0.05),而FEV1%pred为(64.81±8.83)%,PEF%pred为(63.76±9.86)%,明显低于MP阴性患儿(P<0.05).结论 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有一定关系,且可影响患儿血清EOS水平,MP在哮喘的急性发作期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张群  孙学会 《当代医学》2009,15(28):49-5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4例哮喘组和66例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对比两组MP—IgM阳性率,对AMP培M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幢E和EOS。结果哮喘组MP—IgM阳性率(53.57%)显著高于对照组(3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患者的IgE和EOS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以及治疗策略.方法 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及住院哮喘发作期患儿120例(哮喘组) 及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对照组),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 哮喘组MP-Ab阳性62例,阳性率51.67%;对照组阳性29例,阳性率24.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MP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高反应性是最根本的机制.对喘发作期的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MP-Ab检查.  相似文献   

15.
魏学琴 《吉林医学》2015,(7):1333-1335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和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就诊的200例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为普通感冒患儿,而观察组的患儿为支气管哮喘患儿,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对所获得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统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的MP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容易诱发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发病早期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有利于指导尽早确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蒋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3,(7):1275-127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为46.15%,健康组患儿的MP-IgM阳性率11.54%,哮喘组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可能是导致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常规行MP-IgM检测。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pneumoniae ,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而且发病率在婴幼儿中有逐年增高的趋势。MP感染后常表现为阵发性咳嗽 ,病程缓慢 ,病理变化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近几年有关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支气管哮喘是以IgE介导的、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以可逆性气道狭窄及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参与及诱发的因素甚多 ,呼吸道感染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有关呼吸病毒感染促使哮喘病情恶化、喘息发作频繁…  相似文献   

18.
姜峰 《吉林医学》2011,32(13):2577-2578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提高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对9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同期就诊的9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外周血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检测,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观察MP-IgM阳性者应用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率为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3%,MP-IgM阳性阿奇霉素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加用阿奇霉素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钱国胜 《中外医疗》2009,28(34):51-5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提高小儿支气管哮喘并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本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均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其中急性感染27例,慢性感染19例。抗生素改为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用药1~2d后体温下降,喘息发作亦均于48h内控制。结论肺炎支原体可能是与哮喘急性发作或长期难以缓解有关的病原体之一。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抗哮喘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选取单纯呼吸道感染患者44例为对照组,呼吸道感染伴支气管哮喘患者44例为实验组。收集血液样本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MP-IgM阳性率、血清总IgE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MP-IgM阳性5例(11.4%),实验组血清MPIgM阳性23例(52.3%);血清MP-IgM阳性患者血清总IgE为(144.52±42.13)IU/ml,血清MP-IgM阴性患者血清总IgE为(65.48±38.46)IU/ml。结论:MP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诊断中对于无其他病因的患者要考虑MP感染的可能,提高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