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驱虫斑鸠菊中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霞  王恩  尚靖  汪豪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590-1592
目的:采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成熟种子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1H,13C-NMR及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咖啡酸(1),3-O-咖啡酰基奎宁酸(2),4-O-咖啡酰基奎宁酸(3),5-O-咖啡酰基奎宁酸(4),表-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5),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6)。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3~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黄褐毛忍冬花蕾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et S.C.Cheng)花蕾的化学成分,为金银花类药材综合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灰毡毛素F(Ⅰ),4,5-O-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Ⅱ),3,4-O-双咖啡酰奎宁酸(Ⅲ),4,5-O-双咖啡酰奎宁酸(Ⅳ),绿原酸(Ⅴ)。结论以上5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忍冬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忍冬Lonicera japonica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法、制备薄层色谱法、制备液相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忍冬叶水提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忍冬苷(lonicerin,Ⅰ),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dicaffeoylquinic acid,Ⅱ),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dicaffeoylquinic acid,Ⅲ),1,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dicaffeoylquinic acid,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Ⅱ,Ⅲ,Ⅳ为首次从忍冬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张亚梅  刘梅  黄洁 《江西中医药》2012,43(8):77-80,71
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望在治疗病毒性肝炎及宫颈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该类化合物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苟占平  万德光 《中药材》2008,31(3):388-390
目的以绿原酸和总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为指标,测定评价川渝忍冬叶的质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结果测定了川渝6种忍冬叶中绿原酸和总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其结果可对川渝产忍冬叶的合理用药、质量控制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咖啡酰奎宁酸是一类常见的由奎宁酸与数目不等的咖啡酸通过酯键连接而成的酚酸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金银花、苍耳、雪莲细胞培养物等大多药用植物及其培养物中,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神经保护、调节血糖血脂等药理活性。文章对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在药用植物中的分布情况、常用检测方法、药理活性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整理,为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为传统中药的应用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花鬼针草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及其抑制组胺释放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珏  王乃利  姚新生  北中进 《中草药》2006,37(7):966-970
目的研究小花鬼针草B id ens p arv if lora全株的化学成分,并通过抑制组胺释放活性方法寻找生物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1D NM R,2D NM R等波谱法鉴定了化学结构,通过组胺抑制实验探讨抗炎活性。结果分离鉴定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及其甲酯,分别是3,5-二氧咖啡酰奎宁酸(3,5-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Ⅰ)、3,4-二氧咖啡酰奎宁酸(3,4-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Ⅱ)、4,5-二氧咖啡酰奎宁酸(4,5-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Ⅲ)、4-氧-咖啡酰奎宁酸(4-O-caffeoy lqu in ic ac id,Ⅳ)、5-氧-咖啡酰奎宁酸(5-O-caffeoy lqu in ic ac id,Ⅴ)、4-[3-(3,4-二羟基苯基)-丙烯酰氧基]-2,3-二羟基-2-甲基-丁酸{4-[3-(3,4-d ihydroxy-pheny l)-acry loy loxy]-2,3-d ihydroxy-2-m ethy l-bu tyric ac id,Ⅵ}。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Ⅵ为新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显示一定的抑制组织胺释放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纯化方法对金银花提取物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影响.方法:应用醇沉法、石硫法、石硫醇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及萃取法等对金银花进行提取纯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萃取法所得金银花提取物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最高,总咖啡酰奎宁酸含量达83.91%.结论:萃取法是制备金银花提取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忍冬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忍冬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忍冬叶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香叶木素(1),槲皮素(2),苜蓿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芦丁(5),忍冬苦苷A(6),忍冬苦苷B(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忍冬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忍冬叶中抗氧化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永欣  张启伟  李春  刘肃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2):2372-2377
在抗氧化活性追踪下,采用多种柱色谱与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忍冬叶50%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5-O-咖啡酰基奎宁酸(1),绿原酸(2),4-O-咖啡酰基奎宁酸(3),木犀草素-7-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木犀草苷(5),3,4-O-二咖啡酰奎宁酸(6),3,5-O-二咖啡酰奎宁酸(7),4,5-O-二咖啡酰奎宁酸(8)和木犀草素(9).通过清除DPPH能力考察了这9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化合物5>化合物9>抗坏血酸(对照)>化合物2>化合物8>化合物7>化合物6>化合物1>化合物3>化合物4;其中木犀草苷(IC50 0.018 18 g·L-1)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木犀草素(IC500.023 6 g·L-1)与绿原酸(IC50 0.035 17g·L-1),且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抗氧化活性均优于抗坏血酸(对照)(IC50 0.027 54 g·L-1).试验结果为忍冬叶抗氧化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的超高效液相特征性指纹图谱,为有效控制和科学评价金银花药材整体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Agilent C18 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以0.4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0 ℃。 结果: 在21 min内得到金银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其中5个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归属,并对14批药材样品进行了分析,其相似度为0.915~0.987。 结论: UPLC指纹图谱方法较HPLC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可用于金银花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中的抗补体活性酚酸类成分. 方法: 通过溶血试验方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金银花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其中有8个酚酸类、3个环烯醚萜类和3个黄酮类成分,包括新绿原酸(1)、绿原酸(2)、隐绿原酸 (3)、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4,5-O-二咖啡酰奎宁酸(5)、3,4-O-二咖啡酰奎宁酸(6)、咖啡酸(7)、咖啡酸甲酯(8)、裂环马钱苷(9)、獐芽菜苷(10)、断氧化马钱子苷(11)、木犀草素(12)、槲皮素(13)、山柰酚(14).抗补体实验表明化合物 1~9, 11~14 对经典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活性最强. 结论:化合物 14 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酚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中的主要抗补体活性成分,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活性最强,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忍冬枝枯病对金银花产量、金银花和忍冬藤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忍冬枝枯病的防治和药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金银花头茬花期比较各病级忍冬植株平均单株结蕾量,并称量花蕾的鲜重、干重;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测定各病级忍冬植株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以及忍冬藤样品中绿原酸和马钱苷的含量。结果:忍冬0~7级植株平均单株结蕾量、鲜重、干重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健株结蕾量最多,7级植株结蕾量最少。病级越高,植株结蕾量越少,产量越低。各病级忍冬植株金银花样品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以及忍冬藤样品绿原酸和马钱苷的含量均达到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金银花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为2.31%~3.46%,其中1级病树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健株(0级)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最低。各发病等级植株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均高于健株,差异极显著(P0.01)。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质量分数为0.050%~0.065%,健株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最低。健株和其他各发病等级植株金银花中木犀草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忍冬藤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为0.43%~0.54%,健康植株忍冬藤中绿原酸的含量高于其他各发病等级植株,差异极显著(P0.01)。忍冬藤中马钱苷的质量分数为0.82%~1.58%,各发病等级植株忍冬藤中马钱苷含量均低于健康植株,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忍冬枝枯病的发生,有利于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积累,但会显著降低忍冬藤中绿原酸和马钱苷的含量以及金银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金银花颜色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测定金银花的颜色及其有效成分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指标值相联系,探索颜色与有效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8批不同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的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利用电子感观分析方法(色度仪)测量金银花的颜色.结果:绿原酸的含量与色度测量值L*值呈负相关,木犀草苷的含量与颜色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通过该方法对颜色的测量,快速地判断或预测绿原酸的含量,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从金银花转录组数据库中获得23个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分别对其核苷酸特性、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及保守域、系统进化和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3个金银花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可以分为2类: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和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具有明显的种间表达偏好性和器官表达偏好性,即23个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在金银花花蕾中表达量均高于红金银花,但在金银花叶中表达量均低于红金银花,并获得8个花蕾特异性表达基因,为进一步了解金银花类药用植物中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功能以及活性成分表观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忍冬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为忍冬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以及遗传转化提供大量优质的原生质体.方法:分别对忍冬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的若干影响因子如:酶液组成、酶解方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分离条件.结果:确定了最优化的忍冬原生质体分离条件,即以生长旺盛的疏松的忍冬愈伤组织作为分离原生质体所需材料,以1.5%纤维素酶+0.25%果胶酶作为分离原生质体所用酶液,以含有0.7 mol·L-1甘露醇作为渗透保护剂的细胞-原生质体清洗液(CPW)溶液进行酶液的配制,于25℃静置条件下酶解12 h.结论:利用该实验所确定的忍冬原生质体最佳分离条件可获得大量优质的原生质体,为后续忍冬细胞融合以及遗传转化等实验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金银花压制饮片和传统饮片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从外观和TLC鉴别对金银花压制饮片和传统饮片进行对比;以绿原酸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对金银花压制饮片和传统饮片的煎煮溶出情况及二者在复方银翘散中煎煮溶出情况进行对比;对压制饮片和传统饮片的绿原酸溶出曲线进行对比,并进行f2相似因子比较.结果:金银花压制饮片外观形态良好;压制饮片和传统饮片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在单味饮片和复方银翘散的煎煮中,压制饮片干膏率和绿原酸提取量均略高于普通饮片;f2相似因子比较表明压制饮片和传统饮片溶出行为相似.结论:金银花经压制后未改变药材质量,不影响金银花绿原酸成分的煎煮溶出,可保证汤剂煎煮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忍冬藤Lonicera japonica Thunb 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MCI HP-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忍冬藤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咖啡酸(2),灰毡毛忍冬素G(3),七叶内酯(4),木犀草素(5),槲皮素(6),芹菜素(7),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鼠李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11),忍冬苷(12),Hydnocarpin D(13).结论:化合物4,7,9~11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报道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木脂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