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肝移植日益成功,迫切需要研制一种人工肝支持系统来作用肝衰病人肝移植的过渡。先前所用的各种体外肝支持系统的方法包括:猪肝灌注、各种血液灌注、肝胞液灌注及交叉循环。这些方法多十分繁琐,且目前无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许多体外肝支持系统集中于血浆解毒作用。过去一直采用的隔离肝细胞治疗实验性肝衰,虽有某些神经症状方面的改善,而肝细胞的活力和功能未能令人倍服地显示出来。这里作者首次应用猪肝细胞制备新的生物人工肝(BAL)系统治疗重症急性肝衰。  相似文献   

2.
人工肝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 (简称人工肝 )是国外近年来发展起来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功能支持的装置 ,这一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肝衰竭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在各类人工肝装置中 ,以体外培养肝细胞作为生物成分的新型生物人工肝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 ,己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其基本原理是将体外培养增殖的肝细胞 (人肝细胞、哺乳动物肝细胞或肝细胞株 )置于体外循环装置 (生物反应器 )中 ,患者血液 (血浆 )流过生物反应器时 ,通过容器内的纤维素半透膜或直接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从而达到人工肝支持的目的。生物反应器是生…  相似文献   

3.
生物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病人体外有效的肝支持治疗手段.肝细胞材料作为生物人工肝的主要生物成分,其功能表现决定了肝支持的治疗效果,能够具备成熟肝细胞的所有功能是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最终目标.该文就目前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功能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衰竭病人即使进行综合内科治疗,病死率仍高达70%-80%。肝脏移植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肝相应短缺,病人等待肝脏移植的时间逐渐延长。美国2004年仅有20%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接受了肝脏移植。如何应用暂时的支持手段,维持病人的生命,以待肝细胞再生或等到合适的供肝,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系列体外的机械或生物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的治疗方法。非生物人工肝包括血浆置换、血液和(或)血浆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非生物人工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根据病情选择各种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个体化治疗后有效地提高了肝衰竭的疗效。肝脏功能十分复杂,为更有效地代替肝脏的功能,将生物成分引入人工肝的治疗,即为生物人工肝(BAL)。  相似文献   

5.
生物型人工肝脏的细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功能衰竭(1iver failure,LF)是终末期肝病病人的主要死因。目前,原位肝移植是其最佳治疗手段。但由于供肝短缺,手术费用昂贵以及手术风险性高等因素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开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来改善肝功能衰竭病人的代谢状态或作为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手段,以渡过肝移植前的待肝期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危险阶段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法。人工肝脏包括非生物型、生物型。非生物型人工肝脏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灌流、血浆置换。非生物型人工肝脏从总体上看可显著改善肝性脑病,但对病人的存活率无明显改善,而且只能辅助肝脏的一部分功能,不能从根本上替代肝脏功能。只有肝细胞本身即生物型人工肝脏才能起到全面的代谢支持作用。生物型人工肝脏(bioartifieial livers,BALs)的概念由Sorrentono于1956年首次提出。他证明了新鲜肝组织匀浆能提供一定的肝功能,开创了BALs的先河。它由生物成分和生物合成材料组成,采用原代培养的肝细胞或人类肝肿瘤细胞系的细胞作为生物成分,以中空纤维舱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载体。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这样使得生物型人工肝脏成为一种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目前,BALs已在国内外多家医院开展,在改善肝功能衰竭病人代谢状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组织和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的成熟,以及人工肝脏生物合成材料的不断改进,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BALs必将成为治疗LF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了目前BALs的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6.
体外生物人工肝对无肝模型犬的支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悬浮高密度大量培养的肝细胞与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及由血液透析仪改装的辅助循环装置共同构成一种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EBLSS),对无肝模型犬进行人工肝支持实验,以期推动我国生物人工肝的研究,为肝衰竭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一、材料与方法1.EBLS...  相似文献   

7.
体外人工肝辅助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肝辅助装置总体上分体内和体外两种类型。体内型即肝细胞移植。动物实验证实,移植入体内的肝细胞具有肝代谢功能,可以提高肝衰动物模型的成活率。但是,移植的细胞数量有限,植入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建立血液循环后才能发挥作用,并且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生长期短,因此目前仅限于动物实验,未能应用于临床。体外人工肝辅助装置是利用体外装置模拟肝脏功能,达到救治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的目的。传统方法如血液灌注、血液透析等虽有很大改进,但与其它人工器官相比仍有很大差距,FHF的死亡率仍高达80%。主要是因为肝脏的多种复杂代谢功能难以单纯的  相似文献   

8.
人工肝生物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是用以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功能支持的装置。肝细胞是其主要生物成分 ,该系统的支持作用主要来源于肝细胞的生物代谢功能。近几年来 ,国外在肝细胞作为人工肝生物成分的有关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现就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一、肝细胞来源1.同种肝细胞 :理论上讲 ,人肝细胞最为理想[1] ,但成人肝仅用于肝移植 ,因而成人肝细胞来源困难。有人提出将不适于肝移植的成人肝及肝移植时剩余的肝叶碎片收集起来 ,建立成人肝细胞“库”以资利用[2 ] ,但其来源仍然有限。胎肝细胞特别是较大月龄胎肝分离出的肝细胞 …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是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供肝缺乏,必需寻求终未性肝病替代疗法.其中主要方法之一是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 BAL),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临床试验证明BAL能促进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恢复,或过渡到肝移植.生物反应器是BAL的核心部件,生物反应器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持肝细胞活力和功能,且不妨碍肝细胞营养及代谢产物的交换,同时还能起到治疗作用.细胞材料是BAL治疗基础,维持细胞活率和功能对BAL功效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就生物人工肝装置在实验和临床试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是以培养肝细胞为生物材料,具有体外代偿肝脏功能的人工器官装置.本文就BAL细胞来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一旦出现肝性脑病,其病死率几乎达80%。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一种能暂时替代正常肝脏部分或全部功能的装置,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给各类肝衰竭的患者带来了生机,我院利用普通血液透析机进行人工肝(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患者8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肝已发展到组合性生物人工肝的形式.其中包括肝细胞移植的体内型和由人工合成材料及生物材料(肝细胞)结合而成的体外型.后者具备更充分、完备的肝功能,其效果优于传统的人工肝,已可为肝功能衰竭病人提供肝功能辅助.  相似文献   

13.
��˥�ߵ�����Ѫ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意指能够替代肝脏功能、用以治疗肝衰竭的体外人工器官装置.与"人工肾"(肾透析)曾给肾功能衰竭治疗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不同,人工肝仅能暂时替代部分肝脏功能,帮助病人渡过肝衰竭危险期,等待肝细胞再生或维持病人生存至得到供体进行肝移植.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的体外支持系统,其通过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接.但目前人工肝系统尚无法完全模拟肝脏全部生物功能,使得其在临床应用中并未给患者带来长期获益.而在肝脏外科手术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肝脏,如因良性肝脏疾病切除的部分肝...  相似文献   

15.
从手术切除肝组织和屠宰房肝组织分离肝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60年代末期建立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大鼠肝细胞的方法以来,利用体外培养单肝细胞为工具的研究得以广泛开展。利用健康单肝细胞提供肝功能支持也已经能够从一临床设想进人临床实验;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支持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一些有限的临床实验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成为有前途的肝病治疗途径~〔1〕。但肝细胞的来源,及大量分离肝细胞的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由于供体的普遍缺乏,从整肝上分离人肝细胞显然不现实。若有一从手术切除肝组织分离肝细胞的方法,则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利用体外培养肝细胞的生物人工肝常选用猪肝细胞。…  相似文献   

16.
生物人工肝是一种新型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它以培养肝细胞为材料,旨在充分代替肝脏的生物功能,为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患者提供可靠的过渡支持治疗[1].各种类型的生物人工肝研究都离不开体外肝支持的动物实验,合适的动物模型是其性能评价和进一步临床应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骨髓中存在多种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研究表明,骨髓干细胞在体外可通过肝细胞生长因子等的诱导作用转化成肝样细胞,在体内利用特定微环境的作用也可转化为肝前体细胞和成熟的肝细胞,并明显改善肝功能。骨髓干细胞有望成为肝细胞移植或生物人工肝的新型种子细胞。本文就近年来对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转化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肝衰竭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俊  王英杰 《消化外科》2004,3(3):222-225
生物人工肝是一种新型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它以培养肝细胞为材料,旨在充分代替肝脏的生物功能,为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患者提供可靠的过渡支持治疗。各种类型的生物人工肝研究都离不开体外肝支持的动物实验,合适的动物模型是其性能评价和进一步临床应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免疫隔离技术在异种肝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菲  刘雁冰  熊伍军  钟岚  赵中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12):1450-1451,i0020
目的探讨微囊化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药物性肝衰大鼠的治疗作用,观察移植大鼠存活率、肝功能的变化。方法以海藻酸钠体外包裹经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的乳猪肝细胞,以SD大鼠为受体,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48h后将微囊化的猪肝细胞移植于大鼠腹腔内,观察移植大鼠存活率、绘制生存曲线,并测定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腹腔内肝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大鼠肝功能,转氨酶及胆红素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与裸肝细胞移植组相比.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1周存活率(78.6% vs 66.7%)及2周存活率(42.9% vs 25.0%)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异种肝细胞经微囊化处理后移植治疗急性肝衰大鼠,可给予肝功能代谢支持,提高移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是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核心原材料,原代肝细胞由于体外生存期短、培养困难而限制了它的应用.目前常用的猪肝细胞有感染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之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细胞永生化已成为可能.肝细胞的永生化对于药物毒理、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以及肝脏组织工程的研究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就肝细胞永生化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