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穿刺成功率高的改良骶管阻滞麻醉方法. 方法选择肛门、生殖器手术(ASA Ⅰ~Ⅱ级)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40)用9号腰麻穿刺针或16号硬膜外穿刺针L5S1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针口朝骶端注入1%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利布合剂)20 ml; B组(对照组)常规骶裂孔穿刺注入等量利布合剂阻滞.分别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和阻滞平面,麻醉效果及呼吸、脉搏、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穿刺成功率为A组>B组(P<0.01);麻醉效果及呼吸、脉搏、血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L5S1硬膜外腔穿刺骶端注入利布合剂是一种穿刺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的骶管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0.25%罗比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麻醉效果和作用时间,探讨其在小儿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60例2~6岁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幼儿,随机分为R组和B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进手术室后均行骶管穿刺,R组局麻药采用0.25%罗比卡因1mL·kg~(-1),B组用0.25%布比卡因1mL·kg~(-1)。结果 术中两组间心率、血压无显著性差异,但心率较基础值有轻微增加。R组和B组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52±52min和352±72min(P>0.05),但从术后2h开始,运动阻滞程度R组明显小于B组(P<0.05),术后4h在B组仍有轻度运动阻滞。结论 在小儿骶管阻滞,0.25%罗比卡因和0.25%布比卡因1mL·kg~(-1)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和较长的镇痛时间,但0.25%罗比卡因更适用于小儿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改良骶管阻滞的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肛肠手术患者80例,每组40例,行改良骶管阻滞,随机分为H组和C组。H组:1%罗哌卡因5mL+2%利多卡因10mL+0.9%NS 5mL+盐酸氢吗啡酮0.3mg,C组:1%罗哌卡因5mL+2%利多卡因10mL+0.9%NS 5m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HR、MAP,麻醉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术中直肠牵拉反射,术后3、6、12、24h VAS评分及术中及术后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H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C组(P<0.05)。H组术中直肠牵拉反射少于C组(P<0.05),术后3h、6h、12h VAS评分H组低于C组(P<0.05),术后24h 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内使用氢吗啡酮可明显增强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7.
8.
叶卫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8)
[]目的:观察改良骶管阻滞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婴幼儿手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麻醉 改良骶管阻滞法,对照组采用基础麻醉 传统骶管阻滞法。比较两组一次即穿刺成功例数、穿刺失败例数、穿刺有出血例数、麻醉中有中毒反应例数,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氯胺酮用量,出室时间。结果:观察组骶管穿刺一次即成功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穿刺失败例数、穿刺有出血例数、麻醉中有中毒反应例数、氯胺酮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室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婴幼儿的骶管麻醉中改良阻滞法更易成功,也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骶管神经阻滞的麻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管阻滞麻醉常用药物是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 ,它们有快速耐药性和神经阻滞较差的弱点。笔者将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骶管阻滞麻醉 ,其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拟在骶管阻滞麻醉下的会阴部手术 6 0例 ,排除局麻药过敏史 ,酒精及药物滥用史。随机分为 3%氯普鲁卡因组 (A组 )和 2 %利多卡因组 (B组 ) ,每组 30例。两组药液中均加入 1:2 0万的肾上腺素。1.2 方法 术前 30min两组患者均肌注鲁米那钠 0 .1g ,阿托品 0 .5mg ,患者入室监测ECG、BP、SpO2 。患者侧卧或俯卧位 ,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行骶管穿刺 ,… 相似文献
10.
张军华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16(3):31-32
近几年来,我院将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手术108例,取得良好效果,且术后镇痛时间延长,不存在苏醒问题,年幼儿复合基础麻醉时较单纯氯胺酮麻醉减少了氯胺酮的用量,术后苏醒快。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骶管麻醉是小儿常用的麻醉方式,我院自1991年9月~1999年12月,共施行小儿骶管阻滞麻醉1 768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手术大多在全麻下进行 ,但在适当的基础麻醉或辅助用药的配合下 ,一些适用于成人手术的椎管内麻醉 ,在小儿也同样能应用。现就我院1 995~ 2 0 0 1年 3 1 8例小儿外科手术采用的骶管阻滞麻醉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 3 1 8例 ,男 2 2 3例、女 95例 ,年龄 5个月~ 6岁 ,体重4~ 1 3kg。手术种类及例数 :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 8例 ,胆总管囊肿切除、Roux en y吻合术 7例 ,尿道成形术 2 1例 ,下肢骨折切复内固定术 78例 ,腹股沟疝修补术 1 69例 ,阑尾切除术 3 5例。手术时间 1 0~ 1 80min。1 .2 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痔疮手术患者,对比采用骶管阻滞以及硬膜外腔阻滞两种方法完成麻醉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09月-2012年09月痔疮手术患者59例,利用随机数表法针对患者完成随机分组,组别名称设为A1组与A2组。针对A1组的30例患者,对其采用骶管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针对A2组的29例患者,对其采用硬膜外腔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完成麻醉后的效果表现。结果完成麻醉之后发现,A1组患者完成麻醉后发挥作用的时间显著低于A2组患者(P=0.001)。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评分方面,A1组患者显著低于A2组患者(P〈0.001)。结论针对痔疮手术患者,采用骶管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最终效果表现良好,针对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成人,小儿骶管容积小,硬膜外腔蜂窝组织发育不完善,容易渗透,使麻醉平面容易向头侧扩散,能充分发挥神经阻滞的优点,可有效减少全麻药的用量,避免全麻的许多副作用.我院2003-01~2004-10小儿骶管阻滞13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
患者女,28岁,体重68kg,因足月妊娠临产,活跃期停滞,胎儿宫内窘迫,施剖宫产术。入室给予面罩吸氧,测HR116次/min,Bp132/85mmHg,sPO296%,痛苦貌,肌紧张,呼吸不规则,&SAⅡ级。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左侧卧位,常规消毒,用7号注射针骶管穿刺顺利,指征符合,回吸无血或脑脊液,一次注入1.35%利多卡因19mL,取平卧位,5min患者疼痛缓解;10min经腹横切口顺利剖出一健康婴儿。 相似文献
17.
小儿骶管阻滞麻醉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临床资料骶管阻滞麻醉手术患儿40(男26,女14)例,年龄3 d~5岁,体质量2~17 kg.十二肠闭锁胃空肠吻合术4例;肠套叠切开复位术4例,坏死性肠炎肠切除肠吻合腹腔引流术3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5例(包括1例莰顿性斜疝);无肛、直肠阴道瘘直肠修补腹骶会阴肛门形成术12例;隐匿性阴茎矫正术5例;产伤性左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外固定术2例;左右下肢骨折胫前移置术2例;马蹄足松解术 3例.手术时间25~160 min.术前20 min im咪唑安定0.2 mg/kg,阿托品0.02 mg/kg,5 kg以下0.1 mg,氯胺酮7 mg/kg.用生命监护仪测P,R,BP,SpO2,患儿意识消失,静脉开放一条,患儿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敷,采取短针改良法,以6~7号注射针自骶裂孔处穿刺垂直刺入达骨膜后,针干渐向尾椎斜倒与皮肤呈40°角方向前进,穿过骶尾韧带有突破减压感,再推进0.5 cm,进针不宜过深,一般以3~4 cm为度,新生儿、婴儿更浅些,避免过深刺破蛛网膜下腔,注气无阻力也无皮下气肿可确定针已进入骶管,抽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后一次注入局麻.视体质量及预计手术时间长短,手术大小及部位不同,注入5~11.5 g/L利多卡因8~10 mg/kg和0.5~2.5 g/L布比卡因2 mg/kg(表1). 相似文献
18.
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骶管麻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每年在骶管麻醉下行肛肠手术近 10 0 0例 ,手术要求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运动神经阻滞恢复快。本研究选用氯普鲁卡因 (晋城海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2 0 0 30 30 1)与利多卡因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0 30 113) ,观察对比在骶管麻醉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3年 3~ 5月、ASA ~ 级肛肠手术患者 16 0例 ,患者年龄 38± 7.5岁 (17~ 78岁 ) ;其中混和痔内扎外切 99例 ,肛瘘切除 2 9例 ,肛裂侧切括约肌松解术 15例 ,其他 1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氯普鲁卡因组 )和对照组 (利多卡因组 ) ,每组… 相似文献
19.
20.
唐标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0,14(6):643-643
观察了 14例单纯氯胺酮麻醉 (Ⅰ组 ) ,18例氯胺酮麻醉复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 (Ⅱ组 )。记录每例手术氯胺酮用量。记录从基础麻醉注药开始至患儿睁眼苏醒时间 ,并进行比较。结果Ⅰ组苏醒时间为 ( 10 6.14± 17.97)分 ,Ⅱ组为( 10 7 83± 2 1.0 4)分 ,而Ⅱ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Ⅰ组。即复合骶管阻滞能减少氯胺酮用量 ,但不能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