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NICU2009年3月-2011年5月颅脑外伤、脑出血、动脉瘤术后气管切开病人129例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痰培养结果发现83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对鲍曼不动杆菌近年感染率及耐药率上升进行分析,找出N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及耐药率上升的原因及其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合理选择应用抗生素,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减少多重耐药菌(超级细菌NDM-1)产生.提高患者治愈率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监测院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及分布,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WHONET 5.6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分离的6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2.9%~94.0%)高于2013年分离的53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37.7%~70.1%)。2014年分离的42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高于2013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但2014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余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37.2%~65.6%)低于2013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院内3年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8.4%~92.5%的标本来源于痰液。结论 3年间本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下降。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控制,可预防和减少院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患者创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OXA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2572例患者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使用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仪鉴定鲍曼不动杆菌,通过药敏实验检测其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种OXA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like、OXA-24-like、OXA-51-like、OXA-58-like)的携带情况,并对其中10株进行OXA-23-like基因测序.结果:分离出4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79.55%(27株),对米诺环素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45%(9株)和31.82%(14株),对庆大霉素耐药率高达100%,对其他抗菌药物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59.09%~97.73%).所有菌株OXA-51-like基因均为阳性,共有35株OXA-23-like基因阳性(阳性率79.55%),均未检测到OXA-24-like基因和OXA-58-like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现象,对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我院创面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机制可能与OXA-23-like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从本院住院标本中分离出104株鲍曼不动杆菌,同时使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方法(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上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在病房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高,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中,无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全部抗生素敏感,以亚胺培南、美罗培养、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为98.1%、98.2%、85.7%,耐药率达80%以上的有3种。结论:加强呼吸道患者的防护,尤其是ICU病房中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提供依据。 方法对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常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以及同期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本院抗菌药物2014年用药频度(28 809)较2013年(16 259)显著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亦有所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特别是对头孢类(平均耐药率为78.23%)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平均耐药率为72.69%)的耐药率仍居高不下。抗菌药物年用药频度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至2017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呈高度正相关(r = 0.70、P = 0.2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美洛培南用药频度呈显著正相关(r = 0.94、P = 0.02)。 结论本院所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美洛培南用药频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为避免常见的感染菌和定植菌耐药的发生,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院内不同时间段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标本来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2012年第4季度)分离的157株鲍曼不动杆菌、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2013年第1季度)分离的184株鲍曼不动杆菌、2013年4月至2013年6月(2013年第2季度)分离的127株鲍曼不动杆菌、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2013年第3季度)分离的154株鲍曼不动杆菌,用Walk Away 96 PLUS NC50药敏板检测菌株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检测结果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第4季度和2013年第1季度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3.8%(53/157)和39.1%(72/184),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3.9%(69/157)和46.7%(86/184),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50.3%~93.5%,2013年第2季度和2013年第3季度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44.8%~66.1%。不同阶段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90.91%~95.54%的标本来源于痰液。结论连续4个季度监测本院院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很高,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及菌株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80例血流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住院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住科室、基础疾病、治疗、有创操作、细菌耐药性和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8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66.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5%和2.5%.入住ICU[优势比(OR)=6.67,95%可信区间(95% CI)为2.01 ~ 22.07,P<0.01],多重耐药(OR=3.55,95% CI为1.30~9.69,P<0.05),APACHEⅡ评分≥19(OR=39.00,95% CI为9.87 ~ 154.09,P<0.01),动脉插管(OR=3.24,95% CI为1.16~9.04,P<0.05),中央静脉插管(OR=3.33,95% CI为1.22 ~9.12,P<0.05),气管插管(OR=3.60,95% CI为1.31 ~9.88,P<0.05),气管切开(OR =3.21,95% CI为1.19 ~8.66,P<0.05),其他有创操作(OR =3.00,95% CI为1.11~ 8.08,P<0.05)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侵入性操作与细菌的耐药性会增加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结果,分析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在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和诊治工作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神经外科639例住院患者诊断为医院获得性感染738例的病原菌结果,分析不同病原菌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738例医院获得性感染病例中医院获得性肺炎377例、泌尿系统感染130例、血流感染10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6例及其他部位感染16例。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临床常用重要抗菌药物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是62.1%和56.25%,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是2.01%和16.4%;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30%;鲍曼不动杆菌除米诺环素外耐药率≥5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率是61.2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率是79.23%,未发现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念珠菌属耐药率≤10%。结论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耐药情况严重,在临床预防和诊治中应根据不同病原菌特点及本院耐药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的感染在增多,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本文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的选择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为革兰阴性非发酵菌.根据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显示,Ab在医院感染中占第4位,成为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非发酵菌.近年来其分离率不断上升,敏感率不断下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baumannii,MDRAB)的急剧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因此对Ab进行规范的耐药监测,掌握其流行分布、药物敏感率变迁对于临床用药及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BACT/ALERT 3D select抗菌药物敏感测定箱法检测淮南新华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痰标本分离获得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6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并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9年标准进行判断,用WHONET 5.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本院近5年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796株、鲍曼不动杆菌101株。耐药性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3.85%~14%)、其次为阿米卡星(12.7%~27.5%);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低(<4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在基层医院很严重,需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住院肺结核患者进行细菌分离及药敏试验,分析影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85例肺结核住院患者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125例(25.77%),共分离病原菌425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5株(38.82%),革兰阴性杆菌228株(53.65%),真菌32株(7.53%)。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及头孢吡肟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敏感,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派拉西林及环丙沙星敏感性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规抗菌药物均表现为耐药。年龄、病程、病灶、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及住院时间是影响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者细菌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高龄、病程长、病灶多、住院时间长等高危患者的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对患者耐药性观察,可有效降低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A matched-pair case-control study was done on 4 groups of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who acquired nosocomial infections: 1)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2)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3) urinary tract plus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and 4) the entire group of patients.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atients a prolonged period of hemodialysis before hospitalization was considered a risk factor. Renal transplantation with an HLA-1 (identical) donor graft was a characteristic related to the control group. High levels of plasma creatinine and prolonged vesical catheterization were risk factors for acquiring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The latter was also considered to be a risk factor for both infections, as well as the inadequate use of antibiotic prophylaxis and the number of antibiotics used. For the entire group of patients surgical wall hematoma was a risk factor. In this group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renal transplantation with a cadaver donor graft, prolonged vesical catheterization and prolonged use of antibiotics. Careful management of the cadaver donor allograft, decreasing the changes of contamination, decreasing the interval of urinary catheter maintenance and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are measures that can contribute to lessen the incidence of these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呼吸内科院内感染患者耐药菌感染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治疗和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近2年来5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57例未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参考组,分析观察组耐药菌感染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结果两组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抗生素调换次数、抗生素连续使用时间、激素的不合理使用、合并慢疾病等因素观察结果比较差异均极显著或显著(P<0.01或P<0.05)。结论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合并慢性疾病以及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是导致呼吸内科患者院内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要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相应治疗和干预,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今后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院内感染的53例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研究期间入院的569例病例中发生院内感染者53例,感染率为9.3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P〈0.05)。38例院内感染患儿病原菌培养阳性,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6株(68.42%),革兰阳性球菌12株(31.58%),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结论早产儿的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严格控制预防性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是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Infections caused by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 have emerged as a knotty clinical problem in the burn wards due to its omni-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and high prevalence. Although our knowledge in regard to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s of AB is increasing, the available treatment remains much limited.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nosocomial infection are warranted. Meanwhile, 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eutic agents or combination of antibiotics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不动杆菌自1911年被发现以来,已确定至少有32个不同种类,其中大部分不致病,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并可寄生于健康人体.鲍氏不动杆菌属于莫拉菌科的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感染范围包括呼吸道、血液、皮肤和软组织以及各类植入性医疗器材等.在过去10年内,鲍氏不动杆菌表现出多药耐药或泛耐药性,已成为ICU、烧伤病房细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是全球面临的临床棘手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本团队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和评述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防治其感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不动杆菌自1911年被发现以来,已确定至少有32个不同种类,其中大部分不致病,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并可寄生于健康人体.鲍氏不动杆菌属于莫拉菌科的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感染范围包括呼吸道、血液、皮肤和软组织以及各类植入性医疗器材等.在过去10年内,鲍氏不动杆菌表现出多药耐药或泛耐药性,已成为ICU、烧伤病房细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是全球面临的临床棘手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本团队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和评述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防治其感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本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恶性血液疾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潜在可疑危险因素与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关系,筛选发病的相关因素。 结果8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34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39.53%。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在合并糖尿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营养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中粒细胞缺乏时间、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住院季节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营养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住院季节为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 0.05)。 结论合并糖尿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营养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住院季节为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