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甘肃省及河西走廊地区乙型脑炎(乙脑)疫区变迁趋势,探讨甘肃省乙脑重点防控区及河西走廊地区乙脑疫情特征.方法 利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58-2010年疫情资料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局部地区调查,分析1980年开始使用乙脑疫苗前后甘肃省乙脑发病率和疫区地理分布变化及河西走廊地区乙脑疫情.结果 1958-1980年,甘肃省乙脑年均发病率为0.65/10万;1980年开始推广使用乙脑疫苗,到2010年,发病降至0.13/10万,未出现乙脑较大流行;发病率较高的县(市、区)分布于甘肃省陇南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发病趋势与全省平均发病趋势基本一致,是甘肃省乙脑防控的重点地区;1958-1980年,河西走廊累计报告乙脑病例88例,年均发病率为0.13/10万,1981年以来,仅张掖市甘州区报告1例非本地发病乙脑病例;2011年8月调查河西走廊地区7个县(区、市)县级以上医院的住院病例,共发现疑似脑炎病例587例.结论 甘肃省在使用乙脑疫苗后,乙脑发病水平明显降低,东南部地区是甘肃省乙脑重点防控区,河西走廊是否存在乙脑病例尚需进一步调查并进行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分析桑植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监测资料,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 12.0软件统计分析桑植县2007-2009年乙脑疫情、媒介蚊虫和宿主动物的监测资料;用ELISA法检测宿主血清乙脑IgG抗体。结果 2007-2009年桑植县乙脑发病呈下降趋势,病例集中在7-8月,以0~14岁儿童为主,77.78%的病例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三带喙库蚊是桑植县的优势蚊种,其密度高低与宿主动物(猪)乙脑病毒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猪乙脑抗体50%阳转率出现时间比人群发病高峰提前1个月。结论桑植县存在乙脑传播的自然环境。加强乙脑病例、宿主动物和媒介蚊虫的监测,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滋生环境是控制桑植县乙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系统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1].为了解海南省乙脑的流行现状,揭示热带地区乙脑流行规律,为控制乙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从2003年开始建立了乙脑监测系统,进行乙脑疑似病例、宿主和媒介监测,以了解乙脑在自然界的流行动态,探讨媒介、宿主与人发病的关系,为制定乙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5~2007年监测系统运行和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蓄水后坝区重点人畜共患病,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监测1996-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乙脑疫情;调查库区鼠类种群和病媒生物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结果三峡库区蓄水后各种动物随水位升高而上迁,库区蓄水前的鼠密度在1%以下,蓄水后库区鼠、蚊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4种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菌带菌率为0.16%,钩端螺旋体菌分属5个血清群7个血清型,检测小兽肺548份,肾综合征出血热带病毒率为0.36%;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钩端螺旋体病、乙脑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暴发流行,均以散发为主。结论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监测与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综合监测资料,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xcel2003、SPSS12.0和Epi Info2000软件统计分析河南省1995-2008年乙脑病例和国家级乙脑监测点唐河、息县媒介蚊虫、宿主动物的监测资料;用ELISA法检测宿主血清乙脑IgG抗体。结果 1995-2008年河南省乙脑发病呈周期性波动下降;91.75%的病例集中在7-9月;79.80%的病例分布于南部和东南部的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和洛阳市;全省发病以0~14岁儿童为主(85.01%),洛阳市≥15岁组发病明显增多(56.84%);87.31%的病例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猪乙脑抗体50%阳转率出现时间比人群发病高峰提前1个月;蚊虫密度高峰较人群发病高峰提前2旬。结论加强乙脑病例、宿主动物和媒介蚊虫的监测,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重点控制高发区儿童、洛阳市大年龄组人群的发病,是降低河南省乙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蓄水后坝区重点人畜共患病,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监测1996-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乙脑疫情;调查库区鼠类种群和病媒生物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结果三峡库区蓄水后各种动物随水位升高而上迁,库区蓄水前的鼠密度在1%以下,蓄水后库区鼠、蚊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4种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菌带菌率为0.16%,钩端螺旋体菌分属5个血清群7个血清型,检测小兽肺548份,肾综合征出血热带病毒率为0.36%;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钩端螺旋体病、乙脑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暴发流行,均以散发为主。结论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监测点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三峡水库二期蓄水4年后库区人群健康状况及潜在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三峡库区人群健康临测系统"收集三峡库区人群死亡资料、传染病和地方病流行情况以及媒介生物监测资料等信息,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是引起三峡库区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五种死因占总死亡例数的90.94%.与水库蓄水有关的介水传染病(甲型肝炎、痢疾和伤寒等)及与虫媒变化有关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均处于较低发病水平.2007年室内、户外鼠密度(3.11%和3.16%)均高于2006年,低于二期蓄水前5年的平均值.黑线姬鼠作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和钩端螺旋体的宿主动物,其构成比自2006年(8.16%)起持续增加.畜圈和人房蚊密度高于2006年,但低于二期蓄水前5年的平均值.结论 三峡库区蓄水后生态环境的改变尚未对人群健康产生明显影响,应加强媒介生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万州区乙脑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乙脑防治策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及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1~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103例,乙脑年均发病率1.21/10万,乙脑出现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在7~9月,病例为散发病例,无家庭聚集现象;电动吸蚊法对人房和畜圈成蚊监测结果显示,三峡库区万州段成蚊密度季节消长呈现双蜂型,高峰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和8月下旬,成蚊密度入房低于畜圈;健康人群血清学乙脑抗体阳性率为54.27%.[结论]乙脑防治主要策略应继续加强乙脑疫情监测,开展防蚊灭蚊和乙脑防治知识宣传,加强乙脑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在规划新农村建设中,人房和住房的距离要保持至少10 m的距离为宜,以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同时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不同时期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952年以来乙脑疫情资料,按照乙脑自然流行期(1952-1978年)、推广使用乙脑灭活疫苗期(1979-1986年)、计划免疫使用乙脑灭活疫苗期(1987-1990年)、计划免疫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期(1991-2007年)四期分析乙脑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乙脑疫苗接种率、病例免疫史、病例及媒介监测等资料,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海南省不同时期中以乙脑自然流行期年均发病率最高为7.12/10万,死亡率0.89/10万;推广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期年均发病率最低为0.11/10万,死亡率0.01/10万.海南省于2002年开始建立乙脑监测系统以来,监测报告乙脑疑似病例标本采集率达到92.8%,确诊病例发病率波动在0.05/10万~0.2/10万之间,确诊病例中86%无明确乙脑疫苗免疫史;2004-2007年乙脑疫苗年均保护率为95.69%.海南省媒介密度高,宿主动物中猪乙脑感染率从4月持续到10月呈上升趋势,个别监测点感染率高达99.3%,媒介密度和宿主动物感染呈反向曲线分布.结论 海南省应用乙脑减毒活疫苗对保护易感儿童,降低乙脑发病率.控制流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岳池县2004—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岳池县2004—2008年的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共报告乙脑2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8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高峰在7、8月,占发病总数的93.81%;男女性别比为1.60∶1;病例主要分布于1~7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87.61%(198/226);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68.14%(154/226),其次是学生和托幼儿童,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1.24%(48/226)、10.18%(23/226)。结论岳池县乙脑发病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