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特征,为增强突发中毒事件防控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8年湖北省突发中毒卫生应急信息平台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湖北省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报告突发中毒事件171起,中毒病例3 024例,死亡13例,病死率0.43%。根据事件分级,重大事件2起(占1.17%),较大事件14起(占8.19%),一般事件50起(占29.24%),未分级105起(占61.40%)。根据事件分类,食物中毒事件115起(67.25%),职业中毒事件4起(2.34%),其他中毒事件52起(30.41%),以化学品、真菌、细菌中毒为主。突发中毒事件在7月份报告数最多,8月份和10月份次之,11月份最少。报告突发中毒事件数量居前三位是恩施、武汉、荆州。病例数前三位是十堰、武汉、鄂州。突发中毒病例的职业居前三位的是农民、职员和工人。
  结论  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仍以食物中毒为主,需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报告及审核,推进突发中毒卫生应急信息平台的修订完善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湖南省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规律,找出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特点,更好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降低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法由调查员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情况收集全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省2004-2006年共发生中毒事件110起,中毒人数3487人,死亡32人;突发中毒事件接报途径主要以疾病监测为主,占80.91%;中毒场所分布,家庭(含聚餐)发生突发中毒事件起数最多,为41.82%,中毒人数构成比分布则学校最多,占46.09%。突发中毒事件主要是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在具体的中毒原因上,有机磷等农药中毒、毒蘑菇食物中毒、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居多,分别占18.81%、4.76%、8.49%、6.88%。结论加强家庭聚餐、学校集体食堂和餐饮业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卫生知识的宣传,增强市民自我保护能力,能有效预防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应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江苏省2011-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5年,江苏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52起,累计报告发病人数12 009例,死亡人数34例,波及人数645 038人。事件等级以一般事件(I级,346起,占76.55%)、传染病事件(419起,占92.70%)为主,涉及疾病主要有水痘(170起,占37.61%)、流行性腮腺炎(59起,占13.05%)、其他感染性腹泻病(51起,占11.28%)、手足口病(40起,占8.85%)、流行性感冒(25起,占5.53%)、霍乱(17起,占3.76%)。中毒类突发事件主要为食物中毒(28起,占6.19%)和急性职业中毒(2起,占0.44%)。传染病类和食物中毒类事件有明显季节分布特征,高峰期前者为3-6月、10-12月,后者为7-9月。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和家庭/社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场所。结论传染病类事件是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应加强流行季节呼吸道类、消化道类传染病的控制,及食物中毒高发季节的食品安全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05-2015年百日咳的流行特征及近年来湖北省百日咳的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百日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的百日咳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湖北省共报告百日咳病例565例,无死亡病例。2005-2009年报告发病率从0.163/105降至0.047/105,2010-2013年维持在较低水平,发病率处于0.028/105~0.056/105,2014年开始上升,至2015年发病率为0.217/105。全年均有发病,主要发病高峰在3~9月份,占病例总数的83.4%,病例主要集中在婴幼儿,62.7%的病例集中在1岁以下儿童,以散居儿童为主(85.5%)。结论 应完善实验室诊断方法,提高百日咳病例的实验室诊断比例,并通过主动监测估计发病率,加强全程免疫,以有效防控百日咳的感染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5-2009年河南省报告食物中毒类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食物中毒类事件预防处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下载并核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用Excel清洗整理,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年间全省13个省辖市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42起,年均报告8起,事件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平衡;化学性和微生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5 - 2016年广西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2005 - 2016年广西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5 - 2016年广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503起,报告发病112 148例,报告死亡317人;事件级别以“Ⅳ级”和“未分级”为主,分别占61.81%和 32.80%;事件类型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报告事件数的81.94%和13.58%,且传染病事件报告发病数最多(占92.84%),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死亡数最多(占38.17%);每年的3 - 6月和9 - 12月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期;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报告事件数的79.46%。结论 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依然是广西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丹东市2006-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为制定卫生应急管理策略,建立良好卫生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事件信息,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丹东市2006-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丹东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9起,发病603例,死亡4例;2006-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高发态势;2009年以后事件报告整体呈低发态势;无特别重大和重大事件,一般事件为主,占事件报告总数78.95%;各县区均有事件报告,沿海(江)及内陆山区报告事件较多;除5、6月外,其他月份均有事件报告,以4、8、9和12月多发;报告事件以食物中毒为主,占事件报告总数的68.42%,且发病数、死亡数均以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学校事件占事件报告总数47.37%,高中及职业中等学校报告事件占学校事件报告总数83.33%;平均每起事件处置经费3.51万元,造成经济损失5.07万元。结论 丹东市卫生应急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管理措施实施有效,应进一步落实应急保障措施,注重在事前预防、健康教育、综合培训、基层能力建设方面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刘峰    邱琳  朱妮  郁会莲 《现代预防医学》2016,(12):2117-2120
摘要:目的 分析陕西省网络直报10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陕西省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陕西省2005 - 2014年网络直报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数据,对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 - 2014年陕西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6起,发病12 918例 ,死亡60例;其中一般事件205起,较大事件12起,重大事件3起,未分级事件96起。所报告事件的频发地区主要集中在陕西的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共报告289起,占事件总数的91.46%。每年3 - 6月和9 - 12月是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学校是高发场所,报告268起,占事件总数的84.81%。所有事件中,传染病相关事件263起(占事件总数的83.23%),发病9 344例,死亡20例,且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食物中毒(35起,占事件总数的11.08%),发病1 941例,死亡5例,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结论 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力度,提高各类传染病疫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是减少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国突发中毒事件的毒物种类及危害, 为预防和应对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相关政策制定及技术方法研究等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 2004 年1月1日至2014 年12 月31 日期间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4 年共报告突发中毒事件49 939起, 致208 672人中毒, 病死率为2. 39%?经口中毒事件4 614起, 中毒134 221人, 病死率为1. 58%, 居前5 位的毒物类型为细菌(52. 33%)?植物(12. 27%)?化学品(4. 53%)?农药(3. 55%) 和真菌(2. 95%), 毒蘑菇中毒病死率最高(19. 78%)?经呼吸道或/ 和皮中毒事件45 325起, 74 451人中毒, 病死率为3. 86%, 居前5 位的毒物类型为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有机溶剂?农药和混合气体; 真菌?植物?农药?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刺激性气体中毒事件有季节性?结论 我国突发中毒事件发生频繁, 危害严重?各地应根据不同类别毒物特征开展相关预防控制措施, 提高有毒生物检测鉴定能力, 加强科普宣传, 预防突发中毒事件发生并降低毒物危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四川省毒蕈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蕈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整理2015 - 2018年四川省毒蕈中毒病例相关资料,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 - 2018年,四川省共报告毒蕈中毒病例8 566例,死亡7例。6 - 10月是毒蕈中毒高发期,该期中毒例数、死亡例数分别占总数的90.96%(7 792/8 566)、100.00%(7/7)。报告中毒例数排前5位的市(州)依次为凉山州、成都市、宜宾市、泸州市、攀枝花市,以上5个市(州)合计报告病例数占总数的48.37%(4 143/8 566)。农民是毒蕈中毒主要人群,占比为55.99%(4 796/8 566)。家庭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92.91%(7 959/8 566)的中毒病例发生于家庭。中毒病例临床症状以胃肠炎型为主,占比为72.52%(6 212/8 566);7例死亡病例均为肝肾损伤型。结论 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重点地区食源性疾病监管、监测;提高相关专业机构对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及对毒蕈中毒病例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成因和规律,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台山市共发生食物中毒11起,中毒152人,死亡2人,病死率1.32%。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4.54%(6/11);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第2、3季度,共发生8起,占总起数的72.72%;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占总起数的72.73%(8/11)。结论该市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高发区,以细菌性中毒为主,今后应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重点是预防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湖北省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报告95起食物中毒事件,较大级别最多(占44.21%),病死率为15.71%;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发病数最多,分别占43.16%、69.66%,真菌性食物中毒死亡数最多(占59.72%);家庭、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88.42%),家庭主要为真菌性食物中毒(占60.46%),集体食堂主要为细菌性食物中毒(70.97%);6-9月为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由细菌性和真菌性引起(占87.72%);报告事件数居前五位的市州为恩施州(占22.11%)、十堰市(占18.95%)、襄阳市(占12.63%)、黄石市和宜昌市(各占9.47%);恩施州和十堰市主要以真菌性食物中毒高发,分别占该地区总事件数的66.67%、50.00%。结论较大级别事件居多,且其病死率高;细菌性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真菌性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家庭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场所,且以真菌性居多;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病例数多,且以细菌性居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国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蕈中毒的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1年全国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444起,累计报告中毒病例2 856例,死亡606例。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是毒蕈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是毒蕈中毒的高发省份。通过监测报告发现的毒蕈种类有22种,其中导致毒蕈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为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致命白毒伞、毒鹅膏菌、角鳞灰鹅膏菌等6种毒蕈。家庭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5.1%。误将野生毒蕈当做可食用蕈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占事件总数的96.8%。结论毒蕈中毒引起的死亡是造成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对高发季节和高发省份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桂林市食物中毒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桂林市1981~2004年发生的食物中毒数据进行归类分析。结果25年间发生食物中毒共323次,中毒5745人,死亡57人,夏秋为高发季节,农村为高发地域,家庭为高发场所。原料污染或变质、误食有毒食品和食品加工不当是主要的引发原因。植物食品为主要的中毒食品。有机磷、毒蘑茹、腊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鼠药、河豚鱼为主要致病因素。结论建立食源性疾病综合防制本系、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机制、建立食物中毒预警制度,提高食物中毒的报告、处理和救治水平,才能有效地防制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及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回顾性调查表,由各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填写2004-2006年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的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的监测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东省共报告823起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发病33 012例,死亡151例,波及人数2 926 862人,其中传染病相关事件442起(占事件总数53.71%),发病23 216例,死亡19例,且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食物中毒事件337起(占事件总数40.95%),发病8 474例,死亡80例,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所报告事件频发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共报告605起,占事件总数73.51%。传染病相关事件主要发生在3-6月份,共283起,占事件总数34.39%,其中3月份最多,报告126起;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6、7、9、10和12月份,共201起,占事件总数24.42%。波及人群以学生为主的事件共383起(占事件总数46.54%),发病20 699例,死亡6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病人群,且波及该人群以传染病相关事件为主;其次波及人群以工人和民工为主的事件189起(占事件总数22.96%),发病5 286例,死亡45例,波及该人群以食物中毒事件为主。结论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应加强重点人群如学生、工人和民工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大理州)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方法 对2005-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大理州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20年大理州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71起,中毒4 096例,死亡37例,罹患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1.05%和0.90%。大理州食物中毒事件无空间聚集性(Moran’s I=0.112,P=0.150),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8月和11月。报告中毒人数最多的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占65.04%。主要致病因素为沙门氏菌,占28.17%。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为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分别占47.89%和96.40%。主要致病因素为野生蕈和乌头碱类物质,分别占16.90%和14.08%。群体性聚餐和家庭为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分别占36.62%和32.39%。结论 大理州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家庭是高发场所,病死率高,野生蕈和乌头碱类物质是主要致死因素,应强化各部门职责,进一步做好宣教、监测、预警与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北省重大食物中毒特点及发生规律,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对湖北省各市(州)、县(区)1997~2005年上报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5年全省共报告重大食物中毒事件57起,中毒2512人,死亡86人,中毒死亡率为3.42%。其中死亡1人以上重大食物中毒事件45起,中毒582人,主要为农村家庭发生的化学性、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发病100人以上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12起,中毒1930人,主要为城区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发生的生物性食物中毒。结论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及城区的食物中毒预防工作是控制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