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杭州市半山街道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区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11月对半山街道3个社区315名成人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计算超重率、肥胖率和超重、肥胖率之和。结果调查人群标化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5.03%和12.51%,二者之和为47.54%。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强度是影响超重患病情况的主要因素(P〈0.05),性别和文化程度是影响肥胖患病情况的主要因素(P〈0.05);男性超重、肥胖率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低,超重、肥胖率越高;职业强度越大,超重率越高。结论半山街道成人的超重、肥胖率较高,其中文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的男性是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省成人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江苏省11 833名成人,采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与体重。结果成人超重肥胖率为33.9%,其中超重率29.3%,肥胖率4.6%;体重正常的占62.0%,低体重者占4.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高龄、低文化程度、高收入、居住城市、苏北地区为成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江苏省成人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健康干预,促进江苏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和掌握吉林省成人超重、肥胖的现状和特点,为有效控制该现状提供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以2010年全国慢病调查吉林省调查点为基础,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监测对象范围。以其中18岁以上成人为调查对象,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身高/体重2)。结果该省共计监测人数为2 993人,从不同年龄组来看,成人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率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与男女超重、肥胖率呈正相关。45~岁年龄组超重率维持在45.93%;肥胖率在23.40%以内;中心型肥胖率为63.95%。中心型肥胖城市高于农村(P<0.01);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吉林省成年人在中年以后超重和肥胖、中心型肥胖率较高。应该重点对中年人群开展超重和肥胖的干预工作,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防止超重向肥胖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山西省某人群2002-2010年体质指数(BMI)和超重、肥胖率的变化,为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2011年对山西省忻州市和临猗县参加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18 ~60岁(2002年调查时年龄)居民共1 530人进行追踪调查.询问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结果 2002年该人群BMI为(24.0±3.0) kg/m2,2011年为(25.0±3.4) kg/m2,10年间BMI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地区、年龄组人群10年间BMI水平均呈上升趋势.2002-2010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判断标准,该人群超重率由30.5%上升至39.9%,肥胖率由4.9%上升至7.5%;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判断标准,该人群超重率由36.7%上升至42.7%,肥胖率由10.8%上升至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人群10年间BMI呈上升趋势,超重率和肥胖率显著上升,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区中学生静态活动现状,并探讨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法调查西安市三城区三所完全中学737名学生,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采用"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结果"和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划分低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在校日和周末每天的静态活动时间及睡眠时间由学生自己填写问卷获得,学生的出生日期、父母信息通过家长自填问卷采集.[结果]西安市中学生每天总静态活动时间为(5.7±2.7)h,睡眠时间为(8.4±0.9)h,而看电视、做作业时间分别为(2.1±1.5)h、(2.3±1.1)h.西安市中学生总超重肥胖率为12.6%(超重率8.8%,肥胖率3.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并调整性别、年级、居住地、父母文化,发现看电枧时间每增加1 h,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增加37%(OR=1.37,95%CI为1.00~1.88).以BMI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控制混杂因素后发现看电视每增加1 h,中学生BMI将增加0.07 kg/m2.[结论]看电视可能与西安市青少年超重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6.
社区人属肥胖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20岁以上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02%和14.44%,其中男性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03%和13.94%,女性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01%和14.80%。肥胖与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收入、体力活动及某些食物的摄入频率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经济收入的增多,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增加;体力活动越少,则其患病率越高;某些动物性食物摄入频率增多,其患病率也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居民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江苏省居民超重和肥胖的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江苏点资料和2007年江苏省营养与健康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比较5年间江苏居民超重和肥胖率的变化,采用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质指数(BMI)标准评价调查对象的超重肥胖情况。结果:5年间江苏省居民超重肥胖率由原来的31.1%上升至43.0%。与2002年相比,2007年苏南、苏北、城市和农村地区居民超重/肥胖率均显著上升(P〈0.01)。此外,2007年我省居民超重/肥胖率苏南地区低于苏北地区(X^2=54.83,P〈0.01),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X^2=105.51,P〈0.01)。2007年各年龄组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均高于2002年相应性别居民。14~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增长幅度居各年龄组之首。结论:超重和肥胖在江苏省居民中呈迅速上升趋势,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及时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了解和分析贵州省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状况,为预防控制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9市(州)12个县(区)选取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全省共调查18岁及以上成人9260人,超重率为24.6%,肥胖率为7.0%。男性和女性超重率分别为23.8%、25.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肥胖率分别为5.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 28.5%、9.3%,均显著高于农村(23.3%、6.2%)(P<0.01)。各年龄组中,40岁~组超重率、肥胖率均为最高,分别为28.1%、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肥胖相关的因素有年龄、地区、红肉摄入过量、性别、食用油炸食品。结论 我省近1/3的人处于超重和肥胖状态,由之引发的慢性疾病将日益严重。因此,应针对重点人群积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成人超重与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广东省成年人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确定可以进行健康干预的重点环节。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大、中小城市及2类农村各3个区(县),1类农村4个县。每个县(区)抽取2个街道(乡)的6个居(村)委,共540户居民,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了解18岁以上成年居民个人基本情况,检测体重、身高等数据。结果 调查15130人,超重与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6.8%和1.8%。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5.0%和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超重的因素有家庭人均年收入,年龄,性别,吸烟,体力运动和城乡户籍,OR值分别为1.29,1.11,0.78,0.77.0.72,0.53;影响肥胖的因素主要有家庭人均年收入、年龄、体力活动和城乡户籍,OR值分别为1.47,1.14,0.76,0.41。结论 体力活动是超重与肥胖可干预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体力活动水平是预防控制超重与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社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天津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内24个社区≥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检查。结果 调查对象超重率为34.3%(8 072/23 533),肥胖率为10.7%(2 518/23 533),按2000年全国人口标化后,标化超重率为30.2%,标化肥胖率为9.2%。高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中年组超重率最高,为41.7%(3 099/7 431),老年组肥胖率最高,为13.9%(932/6 703),青年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最低;中、老年组超重和肥胖合计>50%;调查对象腹型肥胖率最高,老年组腹型肥胖率男性为22.1%,女性为25.5%。结论 天津市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男性中老年人群应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天津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于2006年采用四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城区、3个郊县19 271名18岁及以上成年人进行现况调查.经培训考试合格的调查员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获得基本资料和身高、体重测量值,计算BMI.描述该人群超重和肥胖的年龄、性别、地区分布,并进行超重、肥胖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天津市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2.8%(95%CI:32.1%~33.5%)、11.7%(95%CI:11.2%~12.2%),标化率分别为33.1%、12.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重率、肥胖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超重率在50~59岁达高峰,肥胖率在60~69岁达高峰.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农村肥胖率高于城市;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每周中等程度锻炼是超重和肥胖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天津市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应尽快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浙江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况与特征,为进一步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浙江省11个地市小学一、三、五年级和初二、高二年级学生共33 256名,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浙江省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0.6%,肥胖检出率为5.3%;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13.7%,6.8%)高于女生(7.4%,3.7%);小学生(12.3%,8.3%)和初中生(11.1%,5.1%)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生(8.7%,2.8%);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11.1%,5.6%)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10.3%,4.8%).结论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超过全国水平.要重点关注男生、低年龄段学生和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趋势,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2004年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21 198名2~18岁人群的体重指数数据,分别采用中国(WGOC标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2000标准)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标准)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分类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合并超重(包括肥胖)检出率、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8.6%和8.1%(CDC 2000标准),17.4%和5.1%(IOTF标准);根据WGOC计算的7~18岁合并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是20.9%和8.9%.学龄儿童(6~18岁)的合并超重率高于学龄前儿童(19.8%:14.8%,CDC 2000标准);学龄儿童中,男性高于女性(26.7%:16.5%,WGOC标准),城市高于农村(27.0%:15.9%,WGOC标准);学龄前儿童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有1/5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居国内最高水平.儿童青少年肥胖已经成为北京市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情况,探讨BMI不同参照标准在儿童超重、肥胖筛查的应用.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调查64 038名儿童的身高、体重,按WHO 2006年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值,体重达身高标准体重≥10%为超重、≥20%为肥胖,剔除伴肥胖的遗传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并分别采用WHO与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超重、肥胖BMI参照值对同一人群计算超重、肥胖检出率.结果 按WHO身高标准体重值宁波市7岁以下儿童超重和单纯性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25%和2.88%,其中男童分别为4.45%和3.01%,女童分别为3.86%和2.56%,男童与女童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6岁时男童分别达到11.84%和9.68%、女童分别达到10.14%和9.46%.不同年龄组和性别超重/肥胖比在1.15~1.94:1之间.调查人群BMI的P85、P95均低于WHO与IOTF标准中"超重"、"肥胖"的BMI判断界值,使用WHO与IOTF推荐的BMI参照值宁波市7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72%、2.83%和6.11%、0.55%.结论 儿童早期是预防日后肥胖的关键时期,男童是预防和控制肥胖发生、发展的重点人群,应将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工作列入儿童保健服务之中,建议尽快建立适合中国7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筛查的BMI参考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新疆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年龄>35岁样本,统计3个民族间不同民族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6个地区共调查16 460人.汉族、维族、哈族总超重率标化后为36.1%,男性和女性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39.8%和27.2%.汉族、维族、哈族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41.4%、34.9%和32.8%,3个民族总肥胖患病率标化后为26.9%,男性和女性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27.2%和25.5%,汉族、维族、哈族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18.4%、28.9%和40.1%.新疆地区男性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0,P<0.05).不同民族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不同,汉族人群超重率最高,哈族人群肥胖患病率最高(x2=338.232,P<0.05);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超重率在45~54岁达到高峰,肥胖率在55~64岁达到高峰(x=246.80,P<0.05).年龄、民族、职业、教育程度、吸烟、饮酒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民族差异,汉族男性超重率最高,哈萨克族男性肥胖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情况,体检获取身高、体质指数(BMI)等数据。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59 264份。样本人群BMI均值为(21.82±2.80)kg/m2,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4.30%和1.83%;女性超重和肥胖(14.83%和2.07%)比例高于男性(13.70%和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65~岁组超重、肥胖率均最高(24.62%和3.48%),随体质指数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被调查人群中超重、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对居民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3年我国超重肥胖成人体重水平低估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 18岁成人共计179 570人。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体重水平自我评价、慢性病患病知晓情况等信息;体格测量获取个体的身高、体重和血压;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和血脂四项。选取收集到的87 552名超重肥胖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特征人群体重水平低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我国有74.7%(95%CI:73.3%~76.1%)的超重肥胖成人低估自我体重水平,其中轻度低估率为60.7%(59.6%~61.7%),严重低估率为14.0%(13.1%~14.9%)。较高年龄、低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农村地区和肥胖是低估和严重低估体重水平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高血压患者知晓和血脂异常患者知晓是低估和严重低估体重水平的保护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中国大部分超重肥胖成人低估自身的体重水平,低估受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慢性病知晓等因素影响,应对不同特征人群开展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8.
张璐    杨跃进  温瑞  梁雨昕  任玲君 《现代预防医学》2016,(21):3887-3891
目的 了解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673名15岁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留取空腹和餐后2h静脉血进行血糖检测。结果 开封地区居民标化超重患病率为35.52%;标化肥胖患病率为14.18%;标化腹型肥胖患病率为42.6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的危险因素;腹型肥胖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腹型肥胖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在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中均高于70%。结论 在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时,腰围比体质指数更为重要。减少腹型肥胖人群比例对预防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2002年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广东省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确定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和地区。方法 运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2类农村各3个区(县)、1类农村4个县,每个县(区)抽取2个街道(乡)、6个居委,共540户,用面对面询问调查获得≥18岁居民个人基本情况,体检获取体重、身高数据。结果 共调查≥18岁成年人15 130人,体重指数均值为22.03±3.38,男性(22.06±3.37)与女性(21.98±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23.06±3.53)与农村(21 08±2.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6 8%和1.8%,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5.0%和1 7%。超重粗患病率城市(24 8%)高于农村(9.4%),男性(17 5%)高于女性(16 2%);肥胖粗患病率城市(3.1%)明显高于农村(0 7%),男性(1 8%)与女性(1.7%)之间差异无统汁学意义。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体力活动、家庭收入、性别、年龄、吸烟与城乡。结论 广东省超过六分之一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平衡膳食、增加体力活动与健康教育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