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uo JD  Liu YY  Zhang XL  Shi LC 《癌症》2007,26(2):168-171
背景与目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惟一能观察活体水分子微观运动的成像方法,能够检测出与组织含水量改变有关的形态学和病理学的早期改变,已广泛应用于脑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目的在于探讨DWI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DWI资料,包括恶性病灶27个,良性病变36个.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技术.以10例正常乳腺为对照组.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ADC值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用于诊断.结果:DWI对乳腺病变的显示良好.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59±0.26)×10-3 mm2/s,95%参考值范围为(1.07~2.11)×10-3 mm2/s;恶性病灶平均ADC值为(0.87±0.23)×10-3 mm2/s,95%参考值范围(0.42~1.32)×10-3 mm2/s;正常腺体ADC值为(1.98±0.31)×10-3mm2/s.95%参考值范围(1.38~2.58)×10-3 mm2/s,三组ADC值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Az值)为0.96(95%可信区间0.92~1.00),诊断阈值为1.22×10-3 mm2/s.以此值作为良、恶性判断标准,敏感性88.9%,特异性87.9%,准确性85.0%.结论:ADC值有助于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DWI在乳腺癌的诊断上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诊断直肠腺癌和评估直肠腺癌恶性程度中的应用.方法 比较82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直肠腺癌患者(观察组)与82例无直肠病变者(对照组)的ADC值,并在观察组中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和DWI对直肠腺癌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观察组ADC平均值为(0.89±0.12)×10-3mm2/s,低于对照组ADC平均值(1.45±0.15)×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肠腺癌的诊断,ADC的最佳分界值为1.26×10-3mm2/s,敏感度为96.1%,特异度为97.5%;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直肠腺癌的ADC值分别为(0.80±0.10)×10-3mm2/s、(0.95±0.11)×10-3mm2/s和(1.23±0.18)×10-3mm2/s,不同分化程度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肠腺癌,MRI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为74.39%,DWI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为86.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腺癌的不同分化程度与ADC值相关,DWI可以增加直肠腺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张露  张健 《肿瘤学杂志》2018,24(7):700-703
摘 要:[目的] 应用高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宫颈癌相关病理学特征。[方法] 49例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以及19人正常宫颈健康志愿者的常规MRI平扫、DWI、ADC图像,b值取700s/mm2,比较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ADC值。[结果] b=700s/mm2时正常宫颈黏膜层、结合带、肌层及宫颈全层ADC值分别为(1.717±0.132)×10-3mm2/s、(1.391±0.106) ×10-3mm2/s、(1.956±0.217)×10-3mm2/s、(1.613±0.145)×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ADC值为 (0.912±0.140)×10-3mm2/s,显著性低于正常宫颈 (P<0.05)。鳞癌ADC值为 (0.882±0.103)×10-3mm2/s,腺癌ADC值为(1.047±0.165)×10-3mm2/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5,P=0.000)。角化性大细胞型组与非角化性大细胞型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及其量化参数ADC值有助于鉴别宫颈癌与正常宫颈以及评估宫颈癌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MRI)能否预测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复发和转移以及判断靶区范围的价值。方法 回顾 2008年6月起初次调强放疗的鼻咽癌病历资料,选择有复发或转移 36例和无复发转移 36例作对照。对两组病例在DWMRI上测量其疗前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行成组t检验推测ADC值是否能预测鼻咽癌复发和转移。回顾分析局部区域复发病例放疗前MRI,从影像学角度分析DWMRI是否有助于判断靶区范围。结果 复发或转移组、对照组疗前ADC均值分别为(0.753±0.091)×10-3、(0.793±0.094)×10-3 mm2/s (t=-1.79,P=0.078)。影像学回顾分析显示DWMRI在低本底上突显了肿瘤侵犯范围,局部区域复发共 16例,15例疗前常规MRI弥散序列在病变范围上一致,1例复发患者DWMRI序列较常规序列更准确地预测了病变复发部位。结论 DWMRI结合常规MRI可更准确地判断鼻咽癌靶区范围,但其疗前ADC值的高低与鼻咽癌复发或转移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5.
张堃  左雪石  王琦 《癌症进展》2023,(21):2365-2368
目的 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8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设为肝癌组,62例肝良性疾病患者设为良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DCE-MRI、DWI检查,获取图像数据,对比肝癌组与良性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及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比较DCE-MRI、DW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不同类型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CE-MRI、DW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组患者ADC明显低于良性组,Ktrans、Kep、Ve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CE-MRI、DWI联合检查对结节型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高于两者单独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DWI单独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78、0.7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高场强磁共振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并探讨其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临床怀疑为子宫内膜癌的50例患者(病理证实子宫内膜癌3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例,分泌期子宫内膜4例,萎缩性子宫内膜1例)以及41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扫描和DWI,DWI选择b值为1000 s/mm~2.观察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在DWI图像上的差异,并分析三者间以及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样腺癌之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 与周围正常肌层相比,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在DWI图像上均呈明显高信号.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分别为(1.08±0.23)×10~(-3)mm~2/s、(1.29±0.21)×10~(-3) mm~2/s和(1.41±0.21)×100~(-3)mm~2/s.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之间以及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ADC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 DWI对检出子宫内膜病变非常敏感,能够鉴别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但对于鉴别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仍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反映放疗前后肿瘤内部的功能变化及肿瘤细胞的存活情况,从而为肺癌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本研究通过测量肺癌患者放疗前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大小及变化情况,探讨该技术在预测肺癌放疗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01-01-2013-10-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接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Ⅲ期肺癌患者34例.处方剂量50~66 Gy,单次2~2.2 Gy.放疗前后l周内行CT扫描及磁共振检查,应用CT、DWI ADC表观弥散系数评价放疗疗效,并与生存相结合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前后可测量原发灶ADC值分别为(1.03±0.12)×10-3和(1.41±0.10)×10-3 mm2/s,治疗后AD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z=-4.541,P<0.001.非小细胞癌组与小细胞癌组肿瘤退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38,P=0.002.非小细胞癌组与小细胞癌组治疗前(z=-0.527,P=0.598)及治疗后(z=-1.353,P=0.176)原发灶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细胞癌组治疗前后ADC值变化更显著,z=-3.337,P=0.001.非小细胞癌组治疗前ADC值、△ADC与肿瘤退缩率之间存在关联性,r值分别为-0.432和0.604,P值分别为0.016和0.001.治疗前低ADC值组(≤1.03×10-3 mm2/s)和高ADC值组(>1.03×10-3 mm2/s)1年生存率分别为69.2%和17.7%,2年为23.1%和0,3年为23.1%和0,x2=5.577,P=0.018.低△ADC值组(≤0.41×10 3 mm2/s)和高△ADC值组(>0.41×10-3 mm2/s)1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和62.5%,2年为0和37.5%,3年为0和37.5%,x2=6.989,P=0.008.治疗后低ADC值和高ADC值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27.3%和57.1%,2年为0和21.4%,3年为0和21.4%,x2=7.626,P=0.006.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非小细胞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ADC值大小、治疗前后ADC值变化为预后影响因素.小细胞癌组仅△ADC值与肿瘤退缩率存在负相关,r=-0.840,P=0.005;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后ADC值变化、治疗后ADC值大小为预后影响因素,Wald=3.935和4.495,P=0.047和0.034.结论 肺癌患者放疗前后ADC值变化、治疗末ADC值大小为预后影响因素,经治疗后ADC值变化显著者及治疗末高ADC值表达者提示预后良好,对于非小细胞癌患者治疗前高ADC值表达者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健康志愿者及59例恶性肿瘤患者行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扫描.并与CT、MRI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59例恶性肿瘤除原发灶以外,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检出病灶192处,其中真阳性、假阳性分别为168处和24处,假阴性11处,其检出率为93.8%.肝、骨及淋巴结转移灶的发现率明显高于肺和脑(P<0.05).结论 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全身转移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可成为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筛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早期疗效评价仍是临床难点。该研究旨在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cient,ADC)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疾病早期进展的预测效能。方法: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被充分告知。共入组23例肝癌患者(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53.3岁),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行MRI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察(b=50、500、1000 mm2/s)。术后3个月行MRI增强扫描检查,根据RECIST 1.1标准,把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进展组、非进展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ADC值变化。采用非配对t检验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的相关ADC参数。在23例肝癌患者中,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一个鉴别进展和非进展的ADC变化率(ADC%)阈值。结果:14例肝癌患者出现进展,9例肝癌患者未进展。未进展组术后1个月肿瘤ADC值明显升高,与术前肿瘤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组术前、术后1个月肿瘤ADC无明显变化(P=0.221)。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术前肿瘤ADC、ADC%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中,未进展组肿瘤ADC%显著高于进展组(P=0.029),用ROC分析ADC%区分进展组与非进展组的能力,以-6.455%为阈值(95%CI:0.643~1.000),曲线下面积为0.867,此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6.7%。结论:术后1个月肿瘤ADC值仅在未进展组明显增高。对于肝癌患者,ADC%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经TACE治疗后是否早期发生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在山丹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5例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5名为对照组。两组行常规MRI和WB-DWI检查。比较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前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AD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ADC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R(肿瘤部分缓解)组的ADC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SD(肿瘤稳定)组的ADC值也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R组ADC值变化率与SD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31,P=0.023)。结论 WBDWI不仅能有效诊断淋巴瘤,还能对肿瘤的变化提供一个量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乳腺肿块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体素内不相关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乳腺肿块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云南省肿瘤医院2015-07-01-2015-12-30乳腺肿块患者127例,共135个病灶,其中乳腺癌75例(75个病灶)、良性肿瘤27例(32个病灶)、囊肿10例(13个病灶)、炎性病变15例(15个病灶).所有患者行常规DWI及IVIM-DWI、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乳腺癌组、良性肿瘤组、囊肿组、炎性病变组,并以对侧正常腺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病变及正常腺体各组间ADC、D、D*和f值有无差异,评价上述各参数对乳腺肿块样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IVIM-DWI上,随b值增大,囊肿信号呈单指数线性衰减,正常腺体组织、炎性病变、良性肿瘤及乳腺癌信号呈双指数非线性衰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ADC(F=119.35,P<0.001)、D(F=58.31,P<0.001)、f(F=50.961,P<0.001)和D*值(F=2.732,P=0.0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ADC值除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组ADC值最高,乳腺癌组最低;D值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值除炎性组和乳腺癌组、腺体组和良性肿瘤组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仅囊肿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D与ADC值比较,除囊肿组D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各组ADC值均高于D值,P<0.001.D、ADC和f值诊断乳腺肿块样病变良恶性实验得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930、0.898和0.768,D值诊断效果最好,三者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样良恶性病变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89×10-3mm2/s、1.08×10-3 mm2/s和5.54%,相对应的诊断敏感性依次为95.7%、89.3%和79.2%,特异性依次为92.9%、87.5%和71.4%.结论 IVIM-DWI对于乳腺肿块样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D值诊断效能较常规ADC值更好.  相似文献   

12.
13.
3 cm以下的肝脏常见病变磁共振扩散成像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通过量化分析 3cm以下的肝脏常见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影像特点 ,提高对肝脏有关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在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和肝囊肿 4种常见病变病例中 ,选取 97个病灶。其中肝细胞癌 2 2个病灶 ,肝转移瘤 2 1个病灶 ,肝血管瘤 2 8个病灶 ,肝囊肿 2 6个病灶 ,测量并计算各种病变DWI图像的表面扩散系数 (ADC值 )以及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的瘤 /肝ADC值比值。结果 在扩散敏感系数 (b值 )差为 5 0 0mm2 /s的DWI图像上 ,肝细胞癌的ADC值均值为 (0 .91± 0 .0 7)× 10 -3 mm2 /s,肝转移瘤为 (1.13± 0 .2 7)× 10 -3 mm2 /s,肝血管瘤为 (1.94±0 .37)× 10 -3 mm2 /s,肝囊肿为 (3.2 6± 0 .30 )× 10 -3 mm2 /s;肝细胞癌的瘤 /肝ADC值比值均值为 0 .91±0 .0 7,肝转移瘤的瘤 /肝ADC值比值均值为 1.13± 0 .2 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综合分析肝脏病变的ADC值及瘤 /肝ADC值比值的变化规律 ,可准确判断肝脏有关病变的性质 ,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做出准确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颈癌放化疗效果进行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子宫颈正常志愿者13名,子宫颈癌患者32例,年龄29~72岁,平均45.75岁.32例子宫颈癌患者于放疗前及放化疗后1~3个月内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取b值分别为(0,300)s/mm2及(0,600)s/mm2.在轴位DWI图上分别测量正常子宫颈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及子宫颈癌患者子宫颈肿块ADC值,对放化疗后子宫颈病变区进行ADC值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当b=(0,3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72±0.31)×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1.10±0.24)×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61±0.23)×10^-3 mm2/s;当b=(0,6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46±0.25)×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0.89±0.21)×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54±0.18)× 10^-3 mm2/s;b=300 s/mm2的ADC值均高于b=600 s/mm2时.子宫颈癌组ADC值低于正常子宫颈组,放化疗后病变子宫颈的AD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同组不同b值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WI与ADC值的联合可以更为客观、准确地分析病变,有助于评价放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乳腺诊断系统(简称乳光超)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治疗的超声检查3级及以上(排除6级)患者共2 245例。患者同时完成了超声及乳光超检查,其中,经活组织检查且有完整病理资料的患者共1 157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肿瘤最大直径将1 157例分为3组:S1组(≤1.0 cm)共452例,S2组(1.1~2.0 cm)共489例,S3组(>2.0 cm)共216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 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采用Medcalc V19.0.4软件行Z检验。2种方法敏感度及特异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2种方法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McNemar检验)。 结果1 157例中,恶性144例(12.4%),全部为浸润性导管癌,良性1 013例(87.6%),其中纤维腺瘤85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9例,腺病112例。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130/144)和67.7%(686/1 013),诊断准确率为70.5(816/1 157),乳光超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 (136/144)和81.8%(829/1 013),诊断准确率为83.4% (965/1 157)。2种方法比较,乳光超诊断的敏感度与超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2,P=0.183),但乳光超的诊断准确率及特异度比超声高(χ2=55.148,P<0.001,χ2=53.515,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对0~1.0 cm及1.1~2.0 cm肿块,乳光超诊断效能优于超声(Z=2.384,P=0.034;Z=3.962, P<0.001);而对于>2.0 cm的肿块,乳光超的诊断效能与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11, P=0.056)。亚组分析显示:对于0~1.0 cm小肿块,乳光超特异度为85.7%(359/419),高于超声特异度72.3%(303/419)(χ2=22.555,P<0.001)。对于1.1~2.0 cm小肿块,乳光超特异度为80.4%(349/434),高于超声特异度66.1%(287/434)(χ2=22.613,P<0.001)。对于>2.0 cm肿块,乳光超特异度为73.1%(117/160),超声特异度为58.1%(93/160),乳光超特异度优于超声(χ2=7.979,P=0.005)。各亚组中,乳光超与超声的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27; χ2=0.374,P=0.541; P=1.000)。 结论乳光超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优于超声,可作为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B-DWI) of magnetic resonance in the diagnosis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of malignant lymphoma.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方法能够通过探测水分子在生物组织中的扩散运动状态,间接获取组织细胞的异常增殖信息,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中被广泛应用。但DWI忽视了单位体素内水分子在毛细血管内的伪扩散运动和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因此,其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肿瘤组织的病理改变。鉴于此,一些高阶DWI方法,包括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和延展指数成像等被提出。这些高阶成像方法在原DWI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挖掘水分子在单位体素内的运动特征,分别从血流灌注和肿瘤异质性等方面扩展了原DWI方法的探测范围,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参考依据。肝结节作为一种高发肿瘤,常伴有复杂的血供和异质性特征,并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对肝结节的准确鉴别不仅有助于临床医生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而且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鉴于高阶DWI方法的诊断优势,其在肝结节的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地探讨了三种高阶DWI方法IVIM、DKI和延展指数成像方法对肝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间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9例肺癌患者,均行DWI检查,分析DWI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随着b值升高,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下表面弥散系数(ADC)值呈下降趋势,其中腺癌在不同b值下ADC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