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89例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的经验。方法 自1993年1月-1997年12月,对189例15岁以上成人房间隔缺损施行修补术,最大年龄为58岁。自体心包补片修补缺损58例,131例直接缝合。结果 住院死亡5例,住院病例率为2.65%。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1例,心律失常21例,肺高压危象3例,肺部感染13例,心包积液3例。  相似文献   

2.
18岁以上成人房间隔缺损312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312例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12例18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年龄18~62岁,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其中179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133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完成.采用直接缝合或心包补片法修补房间隔缺损,三尖瓣明显关闭不全有35例,均采用Devega法进行三尖瓣环成形术.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超声复查右心房及右心室内径明显缩小,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大.结论成人房缺应该手术治疗,年龄不是房缺手术的禁忌.严格的手术适应症、正确地手术治疗及不断改进的心肌保护方法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继发性房间隔缺损(房缺)合并房室瓣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确保瓣膜良好功能的重要性。方法 我院自1997年4月至1998年12月为980例继发性房缺患者施行手术,其中33例合并房室瓣病变(3.4%),手术均在中低 本外循环下进行。房缺19例直接缝合,14例用涤纶补片修补。10例二尖瓣瓣叶裂缺均采用单纯间断缝合。15例行二尖瓣瓣环成形术。2例同时行乳头肌切开,腱索包埋缩  相似文献   

4.
周华富  陈铭伍  廖寿合  冯旭  李世康 《广西医学》2003,25(11):2106-2107
目的 :总结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房缺 )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1993年 10月至 2 0 0 3年 3月 ,37例 2 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 ,年龄 2 0~ 5 7岁 ,平均 (32 5± 4 6 )岁。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 18例 ,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6例 ,房颤 5例 ,房扑 2例 ,房缺修补采用直接缝合和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 ,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 15例 ,其中 8例行DeVega成形术 ,7例行Kay成形术 ,二尖瓣成形术 4例 ,行二尖瓣置换术 2例。结果 :全组术后无死亡 ,均痊愈出院 ,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对合并症的同期手术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年龄不是房缺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房室通道及其并发畸形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手术治疗房室通道36例,其中部分性房室通道(PAVC)28例,完全性房室通道(CAVC)8例;并发冠状静脉窦顶膜缺如4例,左上腔残留3例,双孔二尖瓣、继发孔房缺、肺动脉瓣狭窄各2例,动脉导管未闭、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三房心、共同心房各1例。PAVC手术方法采用间断缝合二尖瓣裂缺,心包补片关闭原发孔房缺。CAVC采用双片修补法,即用Dacron片修补室缺,用自体心包片修补原发孔房缺。2例冠状静脉窦顶膜缺如合并左上腔者术中插管转流,术终仍保留冠状静脉窦开口在右房内;另外2例未合并左上腔者经房缺补片将窦口隔入左房侧。另1例左上腔静脉套带阻断,术中定时开放。1例双孔二尖瓣行瓣裂修补及瓣下结构修理;另1例只须修补瓣裂。并发的其它心脏畸形术中予以同期处理。结果 PAVC手术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严重心律紊乱;CAVC手术无死亡。结论 房室通道一旦诊断明确均应手术治疗;妥善修补间隔缺损及瓣膜裂缺,矫正并发畸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8例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年龄为55~68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糖尿病4例,房颤12例,合并冠心病两支病变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8例.术前B型超声检测肺动脉压为(2.31~17.13) kPa,房缺修补采用直接连续缝合或补片修补;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5例,均行Devage成形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17例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术后随访1~24个月,心功能Ⅰ~Ⅱ级.但与其他年龄组手术患者比较,术后住院时间和多巴胺使用时间明显延长,1例术后7 d迟发心包积液,经穿刺置管引流治愈,2例房颤术后恢复窦性心率.结论 老年房缺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合并症和围术期心律失常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7.
用自体心包片修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大部分医院在房缺治疗时,多采用低温或体外循环直接缝合缺损,术后出现心律紊乱、撕裂、低排综合征等。1984年北京阜外医院郭家强等报告1083例房缺在低温及体外循环下直接缝合者1047例,涤纶片修补者36例,手术死亡率成人组3.4%,儿童组1%。  相似文献   

8.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是一种更贴近生理状态下的新兴的心肌保护措施和新的心脏手术技术 [1 ] 。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为 2 0 6例小儿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效果满意 ,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 6例 ,术前诊断均为室间隔缺损 ;男 12 3例 ,女83例 ;年龄 2~ 8岁 ,合并肺动脉高压 96例 ,其中膜周型室缺 10 8例 ,干下型 5 2例 ,隔瓣后型 46例 ;采取直接缝合修补 97例 ,取涤纶片或自体心包补片修补 10 9例。2 术前准备2 .1 做好术前访视2 .1.1 心理护理 :心脏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手术 ,且有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鄂尔多斯地区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外科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鄂尔多斯中心医院1998-05~2014-03期间住院病人,共96例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采用心包补片或直接缝合或涤纶布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其中3例行补片活瓣法,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3例,采用Devega法进行三尖瓣成形术,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行kay法成形,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38例,围术期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等支持治疗。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发生心律失常5例,经治疗治愈,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全组病人症状基本消失,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成人房间隔缺损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没有右向左分流为主的均应手术治疗。根据缺损类型及大小,采用不同缝合方法。合并瓣膜病变给予积极支持治疗,可提高手术效果。围术期肺动脉高压及合并症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室缺修补均采用补片修补术。对主动脉瓣病变者,首先考虑作瓣膜成形术,如瓣膜无法成形者,则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房缺、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结果全部病例均存活,术后心功能I级43例,Ⅱ级8例。认为外科手术同期处理室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具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左上腔静脉畸形(LSVC)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ASD合并LSVC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患者术前检查ASD合并LSVC漏诊率15%(6/40)。所有患者进行心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在术中发现合并LSVC。依据LSVC引流情况进行相应术中处理。经手术房间隔缺损修补完好,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1年未出现死亡,出现1例并发症。心胸比率较术前缩小( P<0.05),而心室结构较术前有显著变化( P<0.05)。结论通过手术治疗ASD合并LSVC可显著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疗效良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好。因此手术治疗可以作为合并LSVC的优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和成人法乐四联症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8年9月~2003年6月,对25例不同年龄段的法乐四联症施行根治术,按年龄段分为两组,小于14岁的为小儿组,大于14岁的为成人组。全组中16例使用补片扩大右心室流出道的病例中,14例采用涤沦布并自体心包补片,2例采用自体心包补片。结果:小儿组3例术后出现血压偏低、2例心律失常。成人组术后只2例心律失常、2例胸液过多、2例肺渗出性改变。结论:小儿和成人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各有其自身特点,掌握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改进手术技术和术后监护处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房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所做的35例房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临床资料,34例均行一期手术修补,其中2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另有6例房缺病人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修补。结果1例病人因严重肺动脉高压失去手术机会,手术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1例死亡,1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残余漏,1例肺部感染。结论房缺及室缺病人一旦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应尽早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的手术操作以及正确的术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9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一次性手术治疗。7例术前已明确诊断为房、室间隔缺损合并PDA,2例在手术中发现PDA。8例痊愈出院随访结果良好,1例术后因心律失常死亡。本文着重讨论了手术方法的要点和手术适应症。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深低温低流量灌注下施行。并且强调了预防可能发生的灌注肺及气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10月在海拔3 700 m手术治疗的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其中藏族10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8例;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中度以上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7例.术前动脉血氧分压50.1~61.4 mmHg(1 mmHg=0.133 kPa)、碱剩余-11.0~-4.3.均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其中采用心脏不停跳方法10例.VSD直接缝合10例,补片修补8例,同期行PDA结扎4例,ASD修补4例,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7例.结果:无手术死亡;除1例术后早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外,其余患者的肺动脉压在术后12 h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心、肺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结论:高原地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恰当的围术期处理,施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后感染补片的取出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并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并并发术后补片感染的8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3例行补片部分清除术,5例患者行补片全摘除手术,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外科换药,随访1年8名患者均为出现复发。结论导致发生生物补片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以及二次手术清除补片的手段达到控制甚至清除感染以及控制并减少腹股沟疝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雷虹  朱正艳 《安徽医学》2007,28(5):400-401
目的总结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治疗体会。方法4例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3例心上型中,1例经房间沟行左心房后壁与肺静脉共干心外吻合,1例采用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间行心外吻合,余1例采用经房间隔缺损吻合法。另1例混合型采用扩大房间隔缺损至冠状静脉窦,用心包片修补房缺,将肺静脉开口分隔至左心房侧。以上4例患者术中均同时结扎垂直静脉。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余患者恢复顺利。术后随访7个月~5年,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未见结性心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其中心上型手术方法以经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间行心外吻合较优越。  相似文献   

18.
40岁以上患者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40岁以上患者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98年10月至2005年7月于我院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115例40岁以上患者入选本研究。单一ASD 106例,合并卵圆孔未闭1例,多孔型8例。使用美国AGA Amplatzer及国产ASD封堵器。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 d行12导联心电图(ECG)、胸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术后6个月和3年进行随访。结果:115例患者成功介入114例,1例封堵失败转胸外科行ASD修补术,介入成功率99.13%,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3.5%(4/115)。心功能有明显改善,ECG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消失或改善(完全RBBB变为不完全RBBB),胸片心胸比值明显缩小,TTE改变主要是右室(RV)容积缩小及射血分数(EF)提高,残余漏3例,均为微量穿隔血流。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ASD介入治疗对于40岁以上患者来说仍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200例房间隔缺损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房间隔缺损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该院近5年来200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围术期心律失常按年龄阶段分析.结果发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病人术前心律失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右束枝传导阻滞最常见,30岁以上的患者中窦性心动过缓较常见.术后各年龄组心律失常的发生均有明显增加,尤以心动过速最为常见,在30岁以上组患者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及室性早搏的病人更多.术前存在的心律失常在术后仍有相似的心律失常出现.结论30岁以上病人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术前术后均比其它年龄组多,术后窦性心动过缓及室性早搏的发生明显增多.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消除病人紧张与焦虑心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先天性心脏病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下,不阻断主动脉进行心内矫治术。包括房间隔缺损(ASD)7例,室间隔缺损(VAD)3例,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狭窄(PS)1例,肺动脉狭窄1例。年龄4~44岁,中位数16.1岁。【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4~48min,中位数30min,7例术后即拔管,平均辅助呼吸时间1.8h,术中平均用血140mL,术后平均输血110mL,无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栓塞、肺部和脑部并发症及伤口感染发生。病人恢复快,疤痕隐蔽。随访无残余漏。【结论】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可提高心肺保护效果,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和取得良好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