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约氏疟原虫动合子移行斯氏按蚊中肠(胃)上皮细胞的途径,结果发现在两个上皮细胞中间有一个动合子正在细胞间隙中移行,超微结构观察,虫体结构完整,可见圆锥状顶突与蚊中肠壁基底膜相接触,在虫体圆锥状区域的内部具有1~2对呈梨形的棒状体和数量较多的微线体,同时,也看到已穿过上皮细胞间隙并附着于基底膜上的动合子仍保持圆柱状的体形,有的已定位并开始向卵囊分化。由此证实了约氏疟原虫动合子移行中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通过穿透细胞间隙而后定位于基底膜。本文对疟原虫动合子的移行途径及其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抗蚊中肠抗体对斯氏按蚊体内约氏疟原虫卵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抗斯氏按蚊中肠抗体对约氏疟原虫蚊期的抑制作用。 [方法 ]在感染血中加入抗蚊中肠抗体 ,羊膜饲蚊 ,在蚊虫血餐后 14h、9和 12d ,分别检查蚊虫中肠动合子、卵囊及唾液腺中子孢子 ;并观察抗体浓度和蚊虫血餐抗体次数对卵囊的抑制作用。 [结果 ]抗蚊中肠抗体可降低蚊体内卵囊的感染率和子孢子的进腺率 ,尚可降低动合子的感染度和卵囊指数 (P <0 0 5 ) :且抗体浓度越高、蚊虫血餐抗体次数越多 ,卵囊数量越少。 [结论 ]抗蚊中肠抗体对疟原虫的动合子、卵囊发育有抑制作用 ,但对卵囊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抗体的浓度高和维持时间长 ,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疟原虫动合子入侵按蚊中肠激活的先天性免疫防御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观察疟原虫 -蚊媒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经遗传选育的两个冈比亚按蚊抗性株 ,一个株系可通过黑化包被反应杀死入侵按蚊中肠上皮细胞的疟原虫动合子 ,另一个株系可将入侵中肠的动合子溶解。在疟原虫易感蚊株中也可见到通过尚未明白的机制使移行发育的疟原虫明显减少 [1,2 ]。摄入中肠的配子体细胞中仅有少部分可发育为成熟的动合子 ,只有少部分动合子能穿过中肠上皮细胞后继续发育为卵囊。当卵囊发育成熟破裂时 ,最终仅有少部分子孢子释放出来进入唾液腺 [3,4 ]。出现以上这种情况的原因 ,很可能是通过激活蚊的先天性免…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约氏疟原虫动合子形成的过程。首先从合子一端伸出指状或棒状突起,突起顶端呈平截状圆锥形,随着突起伸长、变粗,合子本体逐渐皱缩变小,最终形成残余体。在新形成的动合子和合子本体的残余体之间增厚,并由此断离。在动合子形成期间虫体运动活跃.出现向前伸长和扭曲运动。成熟动合子表面光滑,呈香蕉形或腊肠形.虫体前端为顶端复合体,在前端截状圆锥体后因弯曲、收缩活动而出现多个表膜皱折。动合子本身有扭曲运动,因而虫体表面出现螺旋状皱纹。  相似文献   

5.
按蚊中肠前酚氧化酶原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期间按蚊中肠内前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PC))的变化,探讨中肠PPO与疟原虫卵囊黑化的关系。方法 解剖分离约氏疟原虫感染前和感染后3、5、7、11和15d斯氏与大劣按蚊中肠,匀浆后经SDS-PAGE和转膜,以抗烟草天蛾PPO的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并于感染后第5d开始在镜下观察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情况,直至第15d止。结果 斯氏与大劣按蚊中肠在约氏疟原虫感染前和感染后的不同时期经免疫印迹均可检测到1条分子质量约为67ku的PPO阳性蛋白带,但感染后的PPO蛋白带比感染前明显增强,而且同时间点大劣按蚊中肠PPO蛋白带比斯氏按蚊明显,尤其在感染的后期大劣按蚊中肠PPO蛋白带明显比斯氏按蚊增强;在感染后7d可见大劣按蚊中肠内发育的约氏疟原虫卵囊部分黑化,在15d时可见疟原虫卵囊完全黑化。结论 按蚊中肠PPO含量增加,尤其是长时间内维持在较高水平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约氏疟原虫在蚊体内的早期发育不仅在斯氏按蚊 而且在非适宜的白纹伊蚊胃内均可完成,24℃时,一般于血餐后10小时,原虫动合子密度达到高峰,形态典型,并有部份已附着于围食膜上,15~20小时密度明显下降,动合子较小;仅动合子绝对数量在斯氏按蚊胃内明显为多,且此差异与两种蚊虫的摄血量、血餐消化及排  相似文献   

7.
疟原虫要完成在蚊体内的生活史,动合子成功地发育为卯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启动其发育的信号目前尚不清楚,有文献报道体外培养卯囊的培养基中蚊中肠基底层成分是必需的,并观察到鼠疟原虫动合子表面蛋白和基底层成分结合的现象。Ⅳ型胶原蛋白是已知的基底层成分之一,由3条α链缠绕形成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8.
疟原虫的雌雄配子体在蚊胃相互结合形成合子 ,合子发育后形体发生变化 ,形成具有侵入性的动合子 ,后者钻入胃上皮细胞继续发育。动合子能产生许多微线体 ,电镜下为电子密度高、有限膜结构的细胞器 ,通常位于顶突处。目前 ,把微线体归为分泌细胞器 ,其分泌的蛋白中含有血小板反应素相关粘附蛋白 (CTRP)以及环子孢子蛋白 (CSP)。敲除CTRP基因的动合子 ,失去了运动性以及对蚊胃的侵入性 ,说明CTRP为动合子侵入蚊胃细胞膜的重要物质。鼠疟原虫的CTRP与人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的同源性很高 ,其与胃细胞分子间的相互关系仍不清楚。作者应…  相似文献   

9.
对疟原虫有抵抗力的蚊是如何清除体内疟原虫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学者发现 ,某些有抵抗力的按蚊株能使其中肠中疟原虫动合子黑色素化 ,提示其可能在清除寄生原虫中起作用。本研究以伯氏疟原虫动合子接种白端按蚊 (Anophelesalbimanuswsp表型 )进行试验 ,以观察超氧阴离子对疟原虫的作用。白端按蚊取自INSP研究室 ,此蚊株能使伯氏疟原虫发育成卵囊 ,但不是天然媒介 ,实验采用 3~ 4天的雌成蚊。疟原虫取自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的BALB/c小鼠血 ,经培养后最后获得混悬于RPMI 1 6 40培养基的动合子。蚊经短时间冰冻使眩晕 ,用 0 .2 5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期间按蚊中肠内前酚氧化酶原 (Prophenoloxidase ,PPO)的变化 ,探讨中肠PPO与疟原虫卵囊黑化的关系。 方法 解剖分离约氏疟原虫感染前和感染后 3、5、7、11和 15d斯氏与大劣按蚊中肠 ,匀浆后经SDS PAGE和转膜 ,以抗烟草天蛾PPO的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分析 ,并于感染后第 5d开始在镜下观察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情况 ,直至第 15d止。 结果 斯氏与大劣按蚊中肠在约氏疟原虫感染前和感染后的不同时期经免疫印迹均可检测到 1条分子质量约为 67ku的PPO阳性蛋白带 ,但感染后的PPO蛋白带比感染前明显增强 ,而且同时间点大劣按蚊中肠PPO蛋白带比斯氏按蚊明显 ,尤其在感染的后期大劣按蚊中肠PPO蛋白带明显比斯氏按蚊增强 ;在感染后 7d可见大劣按蚊中肠内发育的约氏疟原虫卵囊部分黑化 ,在 15d时可见疟原虫卵囊完全黑化。 结论 按蚊中肠PPO含量增加 ,尤其是长时间内维持在较高水平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约氏疟原虫与伯氏疟原虫侵入期抗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针对鼠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yoelii)侵入期的8种单克隆抗体,对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P.berghei)侵入期即动合子、裂殖子和子孢子棒状体和表面抗原检测分析。 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对各侵入期抗原进行亚细胞结构定位,SDSPAGE及Western印迹对两种鼠疟原虫的不同侵入期进行抗原组分分析。 结果 经上述两种方法检测发现,顶端复合体抗原成分复杂,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的棒状体有共同的抗原表位,约氏疟原虫的动合子与其自身的裂殖子有类似成分,也有各自独特的抗原。两种鼠疟原虫动合子抗原有类似成分。约氏疟原虫的子孢子具有与裂殖子、动合子不同的抗原成分。 结论 疟原虫侵入期棒状体和表面抗原在同一虫种的不同侵入期和不同虫种中有共同的抗原表位,也有各自的独特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提纯的约氏疟原虫合子培养形成动合子的方法。方法 经黄尿酸刺激体外诱导感染鼠血中的约氏疟原虫雌雄配子形成、受精,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纯净的合子,并在MEM培养基中培养。结果 从10~15只感染小鼠血液可分离到10^6数量级的约氏疟原虫合子;在22℃条件下,经22h~24h培养有动合子形成。结论 可以直接从感染鼠血诱导形成并分离到约氏疟原虫合子,所得合子经培养可发育为动合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提纯的约氏疟原虫合子培养形成动合子的方法。 方法 经黄尿酸刺激体外诱导感染鼠血中的约氏疟原虫雌雄配子形成、受精 ,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纯净的合子 ,并在 MEM培养基中培养。 结果 从 10~ 15只感染小鼠血液可分离到 10 6数量级的约氏疟原虫合子 ;在 2 2℃条件下 ,经 2 2 h~ 2 4 h培养有动合子形成。 结论 可以直接从感染鼠血诱导形成并分离到约氏疟原虫合子 ,所得合子经培养可发育为动合子。  相似文献   

14.
疟原虫在蚊体内的早期发育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适宜的pH值及环境温度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蚊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如消化血液、运输代谢物、贮存基本营养物质以及对代谢产物的排泄等,都与疟原虫的发育密切相关。同时疟原虫还诱导蚊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疟原虫的生长发育。而蚊、疟原虫间的相互作用,贯穿从配子发生、动合子形成、动合子穿越围食膜至中肠上皮及卵囊发育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已知Pfs25表达于刚形成的配子的表面,并持续存在于合子和动合子期,其与抵御蚊中肠的消化,动合子的运动,穿透围食膜及识别中肠表皮细胞受体等功能有关。由于Pfs25特异性单抗系传播阻断性抗体,因此该蛋白被认为是传播阻断疫苗的主要候选抗原。本文目的在于探讨Pfs25是否存在于卵囊期,如果存在,其特异性抗体是否影响卵囊的发育。3~5日龄斯氏按蚊或冈比亚按蚊感染恶性疟原虫配子体(NF54)后,于第3,6,8天  相似文献   

16.
用抗恶性疟原虫(P.f)动合子表面抗原(25kDa)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可定量测定合子/大配子、幼动合子(retort)和动合子。所用蚊媒为累代饲养的白足按蚊Wiedemann系、弗氏按蚊Aitken系和冈比亚按蚊Giles系。以体外培养的P.f.NF54株配子体感染蚊媒,相隔一定时间,在PBS(pH7.4)溶液中解剖蚊胃,并  相似文献   

17.
疟原虫在传播至脊椎动物宿主之前,必须在其传播媒介按蚊体内经历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蚊吸食了带有疟原虫配子体的血液后,配子体即开始在蚊体内发育:动合子穿过蚊胃上皮细胞后转变为卵囊。疟原虫入侵蚊胃的同时,蚊的先天免疫系统被激活,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公开发表的证据表明蚊虫的基因能够影响疟原虫的发育。本文通过基因抑制的方法发现:在冈比亚按蚊体内,存在着对疟原虫发育具有保护作用的C型凝集素(CTLs)及对其有拮抗作用的富含亮氨酸的蛋白质(LR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斯氏按蚊转录因子Relish基因进行克隆、定位和差异分析,初步探讨转录因子Relish在前酚氧化酶(PPO)级联与疟原虫卵囊黑化中的信号调控作用。 方法 设计简并引物,对全蚊cDNA模板进行RT-PCR扩增,产物纯化、克隆、测序和鉴定,利用特异引物分别从血细胞或中肠扩增目的基因,于不同食源条件下进行半定量分析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定位。 结果 获得了1种斯氏按蚊Relish cDNA部分序列,与冈比亚按蚊Relish基因很相似,并存在于中肠和血细胞,半定量分析显示,感染约氏疟原虫6、12、24和48 h或吸硝喹糖水12和24 h,于诱导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之前表达明显增强,原位核酸分子杂交证实血细胞和中肠有表达。 结论 斯氏按蚊转录因子Relish可能在疟原虫感染或/和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疟原虫要完成在蚊体内的生活史 ,动合子成功地发育为卵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启动其发育的信号目前尚不清楚 ,有文献报道体外培养卵囊的培养基中蚊中肠基底层成分是必需的 ,并观察到鼠疟原虫动合子表面蛋白和基底层成分结合的现象。Ⅳ型胶原蛋白是已知的基底层成分之一 ,由 3条α链缠绕形成螺旋结构。为阐明基底层分子在疟原虫发育中的作用 ,英国阿柏丁大学Gare等从冈比亚按蚊中分离、克隆编码Ⅳ型胶原蛋白α1和α2链的基因 ,依据编码Ⅳ型胶原蛋白的基因分析和构建了含 11个物种的系统发育树 ,并在冈比亚按蚊发育的各个阶段 (L1/L2、L3/L…  相似文献   

20.
间日疟原虫孢子增殖晚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的4例间日疟病例为供血者,先后感染7批大劣按蚊,用扫描电镜观察蚊虫感染疟原虫后9、11、12d的孢子增殖期。卵囊表面特征与其它疟原虫相似。卵囊壁内侧面粗糙并有许多棘状突起。早期成孢子细胞芽生短锥状子孢子芽,而后渐伸长如棒状而至变为长形。子孢子呈细长形,虫体弯曲,质膜表面光滑,体前端稍平。微孔位于距虫体前端约1/3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