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结合瘘管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EM)填塞治疗经括 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10 月-2016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66 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行LIFT 和AEM)和对照组(行肛瘘切开术或切开挂线术),每组各33 例。 主要观察指标:创面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3、6、12 个月肛门失禁评分和总有效率。患者术后1 个月至 门诊复诊,术后3、6、12 个月采用门诊、问卷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创面愈合情况、肛门控便能力及 治愈情况。结果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61 例,治疗组31 例,对照组30 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无肛门失 禁。对照组30 例患者中,21 例行肛瘘切开术,9 例行切开挂线术。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治疗组少于对照组。肛门失禁评分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肛门 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1、3、6、12 个月肛门失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 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 和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IFT 结合 AEM 治疗经括约肌肛瘘与传统肛瘘切开术疗效相当,而且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功能保护良好,无肛门失禁 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要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采用随机序列发生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与对照组,各60例。使用常规LIFT对对照组进行治疗;使用改良LIFT对观察组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成功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LIFT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患者无严重不良及严重不适症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林海鸥 《吉林医学》2015,(8):1499-1500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杂性肛瘘患者65例,分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组33例与切开挂线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伤口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积,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手术前后肛门功能评分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IF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伤口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积明显低于切开挂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FT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为5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性肛瘘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LIFT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和常规LIFT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86例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接受改良LIFT术(A组)与常规LIFT术(B组)42例和44例。通过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所有随访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均测定肛门直肠压力和进行盆底肌电图检查以评估肛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个月~26个月,平均(8.73±7.15)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治愈率为88.10%,高于B组治愈率6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肛门直肠压力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MUP平均时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IFT术较常规LIFT术提高治愈率,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为低位肛瘘手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手术治疗的低位肛瘘患者,总计80例。结合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低位肛瘘患者接受常规肛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0例低位肛瘘患者接受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患者治疗效果、术后疼痛评分、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Wexner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低位肛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Wexner评分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低位肛瘘患者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有推行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和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 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改良LIFT,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对两组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面积、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术后尿潴留、术后感染、术后3 个月复发、术后第7、14天疼痛和首次排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术后第1 天视觉VAS 疼痛评分及术前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良LIFT 较传统切开挂线术治愈率高,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手术)治疗前位单纯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68例前位单纯肛瘘患者,男136例,女32例,分为LIFT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84例.LIFT手术组采用LIFT术式,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肛门失禁情况Wexner评分和肛管直肠测压的变化.结果 LIFT手术组治愈率95.24%(80/84);传统手术组治愈率96.43%(81/84).LIFT手术组在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3天内VAS评分、术后1个月Wexner评分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肛管直肠测压结果显示,术前与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低于LIFT手术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T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疼痛,无肛门失禁发生,是一种治疗肛瘘更加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经括约肌型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随机抽取136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挂线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肛门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经括约肌型肛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琴燕  汪长健  何俊  沈忠  杨关根  雷艺殿 《浙江医学》2022,44(10):1067-1069,1074
目的观察肛瘘切开联合肛门内外括约肌修补术治疗括约肌间肛瘘的疗效。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接受手术治疗的300例括约肌间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肛瘘切开联合肛门内外括约肌修补术治疗150例,为观察组;单纯肛瘘切开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以及随访半年后肛门失禁、锁孔畸形发生率及肛瘘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上述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观察组变化不明显(均P>0.05),其中观察组上述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肛门失禁、锁孔畸形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肛瘘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切开联合肛门内外括约肌修补术治疗括约肌间肛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常规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低位肛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肛瘘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水平和愈合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二者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更低、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结果同样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常规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肛瘘传统术式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性抽选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治疗的80例肛瘘患者,按照治疗术式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人数均为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肛瘘传统术式(肛瘘切除术)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而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控便能力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改良LIFT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肛肠科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LIFT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LIFT术治疗高位肛瘘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切开挂线术和改良LIFT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性肛瘘采用改良LIFT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数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肛瘘切除术医治方案;试验组施行LIFT医治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肛门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传统肛瘘手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平市人民医院肛肠科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采用传统肛瘘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为常规组,应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2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肛门生理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P<0.05)。治疗后,2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肛管高压带长度、肛管静息压水平较常规组高,研究组初始感觉阈值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视觉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 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采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可改善各项手术指标、提高治疗...  相似文献   

16.
桂新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32-4933
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LIFT-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瘘管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LIFT-Plug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观察指标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愈合时间、瘢痕面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轻度疼痛35例(87.5%),中度疼痛5例(12.5%),无重度疼痛者;对照组术后轻度疼痛25例(62.5%),中度疼痛9例(22.5%),重度疼痛6例(15.0%),研究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行保留括约肌术,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术后复发情况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瘢痕小,肛门畸形发生率低,肛门部分失禁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效果较切开挂线术为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低位肛瘘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肛瘘切除术,观察组应用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者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VAS评分(1.5±0.6)分及愈合时间(12.6±2.5)d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LIFT-plug术(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肛瘘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肛瘘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 LIFT-plug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面积、肛门形态和肛门功能的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和瘢痕面积均少(小)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肛门形态和肛门功能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IFT-plug术治疗肛瘘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75-78
目的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黏膜瓣推移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术后有效率。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的患者95例,分为采用括约肌间结扎术的LIFT组(n=53)和采用经肛门直肠黏膜推移术的ERAF组(n=42),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术后的有效率。结果 ERAF组的手术时间与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高于LIF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RAF组术后VAS评分低于LIFT组(P=0.000)。LIFT组术后有效4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45%,ERAF组术后有效3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86%,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IFT组有效随访50例,有效4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0%;ERAF组有效随访39例,有效3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62%,两种手术方式术后3个月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T与ERAF对复杂性肛瘘术后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