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杀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常见并发症,同时是精神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从对我国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王晓霞  谷旦华 《中外医疗》2011,30(30):77-77
目的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临床分析,探寻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阅住院自杀患者的病历共69例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最多见,占72.4%,其中1例自杀死亡。结论提高护理质量,加强责任心,改善病房环境,加强病区管理,去除危险因素是预防自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裴梅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56-1156,1196
目的: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的原因和方法,以便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防止藏药行为的发生。方法:对本院150例有藏药现象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观察及原因分析,并与无藏药行为的150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组患者中有差异性的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和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藏药的原因为自知力缺乏、命令性幻听和被害妄想、药物因素、歪曲的认识、经济因素、消极自杀观念等6个方面,这6个方面在两组病例中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针对患者藏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或杜绝患者的藏药行为。  相似文献   

4.
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尤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70-70,9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原因,找出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归纳分析自杀与性别、病程、职业、文化程度、疾病的关系并对自杀因素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病程为1年以内者居多。农民和文化程度偏低者发生自杀的比例较大。自杀的疾病类型中,抑郁症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精神分裂症。自杀方式以自缢最多。自杀因素中悲观绝望情绪占大多数。结论针对以上对自杀原因的分析,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降低病人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性幻听的内容,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探讨患者出现幻听的心理动力,以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个别访谈等方法,观察59例有明显言语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的内容与患者心理活动、生活事件的关系,对其内在联系进行心理动力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性幻听的内容与患者经历的生活事件及患者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主动型生活事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幻听以指责、否定、诋毁、侮辱等内容为主,被动型生活事件的患者幻听的内容是对自己的赞扬和肯定为主,与赞成与反对辩论、赞扬、肯定内容的幻听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幻听出现前后,患者一般有明显的心理活动。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言语性幻听以及不同的幻听内容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临床心理治疗有帮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对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不规律和反复出现幻听,运用知信行理论模式对患者幻听症状给予护理干预。同时在干预前后用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阳性症状量表(SAPS)对患者进行病情评定。通过3个月的护理干预,患者改变了幻听出现时的情绪和应对行为,能与幻听共存,带着幻听症状进行生活。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残留期的抑郁发作,这类病人的预后较差,主要是复发率高和自杀危险性升高[1].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0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进行评定.对其中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进行了特点分析和护理对策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临床分析,探寻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阅住院或门诊自杀患者的病历共38例进行分析.结果:自杀死亡者共10例,占26.34%,自杀未遂者共28例,占73.66%.精神分裂症最多见,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为自缢.结论:提高护理质量,加强责任心,改善病房环境,加强病区管理,去除危险因素是预防自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自杀特征,为此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病人住院时病例记载的自杀行为的主要临床症状,用χ2、P检验进行对比。结果:抑郁症自杀行为主要影响因素是抑郁情绪、焦虑、关系妄想、自责观念。精神分裂症主要影响因素是幻觉、冲动行为、被害妄想、抑郁情绪。结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自杀行为是精神科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精神症状对自杀行为的影响,及早发现自杀先兆,为此采取有效可行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之一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147-1147,114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死亡原因及干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本院建院21年间9例自杀死亡患者临床资料全面分析。结果住院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特别是急性发作症状未控制期及慢性分裂症反复发作后的恢复期。结论优化完善病区设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住院患者的自杀危险性评估,积极主动做好危机干预,是降低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人的自杀行为导致死亡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为了全面了解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的原因,做好精神病人防自杀护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寻求防自杀护理的有效途径,我院在1995~1996年间通过对3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吸取教训,寻求防自杀护理的有效途径,从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37岁。15年前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自杀方式:利用厕所内的上下水管作支撑自缢。例2:患者,男性,52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病程20年。自杀方式:利用床拦作支撑自缢。例3:患者,女性,43岁。诊断精神分裂症,病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幻听与负性情感、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对20例有幻听的患者和15例无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估,同时比较两组P300波幅和潜伏期。结果和无幻听组比较,幻听组HAMA总分明显增高,而HAMD总分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幻听组P300成分中N2和P3潜伏期明显延长,P2波幅明显降低。结论 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幻听可能与负性情感、P300异常有关.P300改变可能是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服药自杀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对60例服药自杀行为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自杀行为男性>女性;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服用抗焦虑药;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高;已婚>未婚.结论:通过护理人员病情观察、防进一步自杀和健康教育后患者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4.
方崇芳  杨世平 《中外医疗》2011,30(19):162-162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期间有拒食行为的96例女性患者从精神症状,缺乏自知力强迫住院有抵触情绪等临床特征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拒食行为者,精神症状中被害妄想,幻嗅、幻味及缺乏自知力强迫住院有抵触情绪是拒食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幻听、罪恶妄想、疑病妄想、极度兴奋等。结论针对拒食行为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促进患者正常进食,以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为精神药物治疗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陈幼然  陈平周  刘少文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26-1227,1230
目的:从精神症状、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等方面研究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原因,为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ANSS、HAMD、SSRS、Family—APGAR等量表,对42例自杀未遂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组的精神病症状、抑郁症状、精神残疾度等明显高于非自杀组。结论:精神病症状、抑郁症状、社会支持以及家庭关怀程度差,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常常发生毁物、出走伤人和自杀等意外事故,其中以自杀后果最为严重。作者对1985~1997年20例在住院期间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以探讨自杀的动机,为做好心理护理和杜绝病人自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原因、部位、方式、时间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从精神症状、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分析藏药的原因。结果:自知力缺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的首位原因,其次为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等,藏药部位以舌下、两颊、水杯、指缝多见。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不同原因、方式,及时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与P300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有无幻听的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以观察幻听与听觉诱发电位的关系。方法15例有幻听的患者和11例无幻听的患者进行P300波幅及潜伏期的比较。结果幻听组左颞侧P300的波幅明显低于无幻听组(P<0.05),幻听组各点的潜伏期明显长于无幻听组(P<0.05)。结论P300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有无幻听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兆正  高茂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328-1329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幻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共收集18例伴有幻听和26例不伴幻听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测定,并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判定其精神症状。结果: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测定显示伴有幻听精神分裂症患者P3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不伴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P3波潜伏期与幻听呈显著正相关(r=0.29,P<0.05),波幅与幻听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5)。结论:伴或不伴幻听的精神分裂症可能有不同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36例具有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因受精神症状驱使、亲人不关心、社会歧视及个人前途困扰居多;自杀方式以自缢为主;自杀时间18~6时最多,病人自杀前多暴露有自杀观念.结论识别病人的自杀行为,找出病人自杀的真正原因,加强各方面护理措施,防范病人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