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Th2细胞因子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中的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的意义,采用ABC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研究感染后IL-4、IL-5、IL-10和肝内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发现:小鼠肝脏IL-4、IL-5、IL-10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肝内胶原纤维化程度随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和加强,与Th2细胞因子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小鼠肝脏是感染血吸虫后机体免疫应答场所之一,Th2细胞因子在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及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Th2细胞因子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中的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采用ABC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研究感染后IL-4、IL-5、IL-10和肝内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发现:小鼠肝脏IL-4、IL-5、IL-10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肝内胶原纤维化程度随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和加强,与Th2细胞因子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小鼠肝脏是感染血吸虫后机体免疫应答场所之一,Th2细胞因子在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及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小鼠感染血吸虫后的不同时期(6、8、10、12周),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脏IL-12的变化,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系统检测注射基因重组小鼠IL-12(rIL-12)前、后胶原纤维含量的改变。结果小鼠肝脏IL-12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缓慢下降,胶原纤维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经皮下注射rIL-12后小鼠肝脏IL-12含量随着相应因子补充而显著上升,胶原纤维含量则逐渐降低。结论IL-12能明显抑制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胶原纤维合成,延缓肝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急、慢性期肝肉芽肿病变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Th1/Th2在肉芽肿形成及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小鼠感染后0、4、6、8和12周血清及脾淋巴细胞IL-2、IFNr和IL-4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后6周出现明显肉芽肿病变,8周肉芽肿反应达高峰;12周则明显缩小;感染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的Th1细胞因子IL-2和IFNr在感染后4~6周开始上升,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而Th2细胞因子IL-4在感染后8周时迅速上升且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结论 Th1细胞因子IL-2和IFNr与血吸虫卵肉芽肿的诱导和形成密切相关。而Th2细胞因子ILL-4可抑制Th1细胞因子在血吸虫病慢性期虫卵肉芽肿自发性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多肽ZLW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极化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机制。 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ZLW组。模型组和ZLW组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建立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CD68+巨噬细胞、CD206+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脾细胞M2/M1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ZLW组小鼠肝脏中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减少、损伤减轻,CD206+细胞、Arg1、M2/M1、IL-6降低,而CD68+细胞、iNOS、TNF-α水平升高。 结论ZLW调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极化而改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与白细胞介素-12(IL-12)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IL-18与IL-12共同刺激的TIL与人的胃癌细胞系SGC-7901共孵育后接种于BALB/c SCID小鼠皮下,测定小鼠肿瘤的生长大小并观察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10、IL-4的表达水平,同时体外测定NK细胞及CD8+T细胞的肿瘤杀伤活性.结果:IL-18与IL-12共同作用于TIL后,与对照组相比,SGC-7910细胞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生长明显减慢,小鼠生存率明显延长;同时,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处理组荷瘤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而IL-10与IL-4水平明显降低;体外LDH杀伤实验证实IL-18联合IL-12处理组NK细胞及CD8+T细胞杀伤活性明显提高.结论:IL-18与IL-12协同刺激能增强TIL对胃癌胞的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7.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小鼠体内Th1/Th2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复制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的动物模型,检测接种后小鼠体内Th1/Th2平衡改变,对感染后小鼠机体免疫状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96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鼻内接种途径建立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模型,对照组接种二磷酸蔗糖(2SP)无菌缓冲液。分别在接种后的第1,3,5,7,14,21,28和42d,各处死6只动物,收集标本。观察记录肺组织病理,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h1和Th2细胞,计算Th1/Th2比值。结果感染肺炎衣原体小鼠的肺组织病理表现多为局灶性肺炎,14d后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增多,并伴不同程度成纤维细胞增生。与对照组相比,鼻内接种肺炎衣原体后24h,可见小鼠血清IL-4水平升高,第3d时浓度达到最高(24·38±2·52)pg/mL。持续至第7d,而后恢复到基线水平。血清IFN-γ在接种后24h即达到峰值(23·00±5·15)pg/mL,此后浓度逐渐下降。对照组小鼠Th细胞功能上以Th1细胞占优势,接种肺炎衣原体后Th1/Th2比值明显降低,细胞分类向Th2细胞漂移。第3d时,Th1/Th2比值降到最低值。实验组小鼠在感染后所检测42d内,所有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细胞分类向Th2细胞漂移。宿主肺部炎症病变加重与早期Th1细胞免疫活性受到抑制有关。与外周血IFN-γ/IL-4比值相比,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IFN-γ/IL-4,更能代表Th1/Th2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2(Tim-2)基因表达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Tim-2在血吸虫感染小鼠Th1/Th2免疫平衡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采用RT-PCR、ELISA法检测不同感染阶段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im-2和IFN-γ、IL-4水平;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Tim-2在肝脏虫卵肉芽肿中的表达。结果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3周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mRNA及其培养上清中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而IL-4 mRNA及其培养上清中蛋白表达水平于感染6周、9周显著增高(P<0.01);HE染色显示随着血吸虫感染进程的发展,肝脏肉芽肿面积逐步增大,6周达峰值,随后有所下降;RT-PCR结果显示尾蚴感染6周的小鼠脾细胞中Tim-2基因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免疫组化法分析显示,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Tim-2表达主要分布在虫卵及其周围。结论慢性血吸虫感染可诱导宿主全身性的Th2优势应答,Tim-2可能参与慢性感染宿主机体Th1/Th2免疫平衡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诱发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进程中,巨噬细胞型别的动态变化及其功能特点。方法 通过腹部敷贴尾蚴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每只小鼠感染(17±2)条尾蚴;将15只小鼠随机分为第8、9、10周观察组小鼠,每组5只,于感染6周后给予吡喹酮(PZQ)连续灌胃治疗5 d,在去除肝损伤刺激因素后,于第8、9、10周处死小鼠,取材进行肝纤维化相关分析,观察肝脏纤维化的进程转归。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小鼠病理变化和肝纤维化程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小鼠肝纤维化相关基因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Ⅲ),细胞外基质(ECM)降解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肝内损伤因子相关基因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Ly6Chi和Ly6Clo2个肝内巨噬细胞亚群在肝内的表达。结果 尾蚴感染第8周后,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肝纤维化,说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33(IL-33)对日本血吸虫(Sj)感染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IL-33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致小鼠肠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BALB/c野生型(WT)和IL-33敲除(IL-33-/-)小鼠分别分为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感染组小鼠采用腹部贴片法每只感染(20±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6周后安乐死法处死小鼠,取血清行肝功能检测;苏木素-伊红(HE)和Massson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和纤维化情况;RT-PCR检测结肠相关炎性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WT、IL-33-/-未感染组比较,WT、IL-33-/-感染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胶原纤维所占比例均显著升高,白蛋白(Alb)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WT未感染组比较,WT感染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和Il-13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WT感染组比较,IL-33-...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报》2019,(2):324-327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逍遥散低剂量组(1 g·mL~(-1)的逍遥散溶液,按照8 g·kg~(-1)灌胃)、逍遥散高剂量组(1 g·mL~(-1)的逍遥散溶液,按照16 g·kg~(-1)灌胃),均连续给药8周。结果:干预8周后,逍遥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白蛋白(albumin,ALB)高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 type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Ⅳ-C)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结论:逍遥散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降低ALT、AST水平)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HA、LN、PCⅢ及Ⅳ-C水平),降低肝组织中TGF-β1及PDGF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在肝硬化肝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例肝硬化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80~210min,出血量100~1200mL。无术中死亡,无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是治疗肝硬化肝癌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付晓杰  王琳 《中外医疗》2016,(8):175-17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者的血清中肝功能指标的差异,为早期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9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及90例健康者作为该研究的对照组,所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与清晨取5 mL静脉血,后3000 rmp/min离心5 min,后取血清,冻存于-20℃冰箱中.后对所有样品的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血清胆固醇(CHO)以及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其CHO、CHE、TBA及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ild A级患者CHE及ALB水平较Child B级和Child C级患者显著升高(P<0.05),但Child A级与Child B级患者间CH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hild A级与Child C级患者间CH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工作中可对患者肝脏功能的多个指标进行检测评价,并以此评估患者肝脏的受损程度,并以此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肝细胞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肝细胞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并需进行肝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手术时应用奥曲肽(先0.1 mg静脉注射,再以0.6 mg溶于5%葡萄糖500 m L中静脉滴注),并在围术期5 d内连续进行奥曲肽皮下注射。对两组患者治疗中肝门阻断情况、出血量、围术期肝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肝门阻断率为57.1%(20/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63.5±46.2)m L,低于对照组的(554.7±43.6)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均得到恢复,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低于对照组[(80.5±9.7)U/L比(97.3±11.1)U/L、(64.3±14.7)U/L比(78.6±15.9)U/L、(17.2±1.2)μmol/L比(21.4±1.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腹水引流量少于对照组[(163.2±21.4)m L比(223.7±28.6)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治疗的总满意度为97.1%(34/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肝切除术时以及围术期中应用奥曲肽,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降低肝门阻断率,且显著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衰竭患者临床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12例,观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结果  112例肝衰竭患者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后ALB明显升高、ALT、AST、CHE、TBIL、DBIL、IBIL、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根据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结果,将112例患者分为好转组(61例),无好转组(51例),就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整体疗效而言,AST、 TBIL、DBIL、IBIL、PT、INR、MELD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非生物型人工肝可有效改善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降低胆红素,降低患者死亡率;MELD值可用于评估肝衰竭患者情况,指导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肝组织活检是对各种肝脏疾病的性质判定及严重程度评估的金标准。近年来肝活检术在肝病患者诊治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报道颇多,表明其对肝损害病因判定、占位性病变性质判定等诸多方面有重要意义,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从携带者到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以及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判定有重要作用。该文将介绍肝组织活检的方法与安全性以及肝损害病因判定,重点介绍肝组织活检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消脂降酶方治疗脂肪肝合并肝功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脂肪肝合并肝功异常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均服用消脂降酶方,连续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血清谷丙转氨酶由67·31±2·52降至39·21±3·42,谷草转氨酶由68·52±3·12降至41·12±2·82。同时肝脏B超显示脂肪肝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结论消脂降酶方在治疗脂肪肝消除症状,保护肝功等方面疗效可靠,并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中医药防治肝癌的思路和方法。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两方面详细介绍其病因病机、诊断方法和防治用药,并附医案佐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中,分析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变化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肝硬度值(LSM)变化的相关性,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变化。【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住院确诊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LF-HBV)患者150例。所有病例均行2D-SWE检查,同时记录临床及实验室血生化指标。胆红素变化与肝硬度值变化的相关分析,选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1例ACLF-HBV患者获得有效LSM纳入研究分析。以总胆红素(TB)水平变化为病情分组依据,胆红素下降组和胆红素未下降组。胆红素下降组的2D-SWE肝硬度值下降了5.1(2.2~6.6)kPa,与肝硬度值的变化具有相关性的指标有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红素未下降组其2D-SWE肝硬度值上升了6.2(1.2~12.8)kPa,与肝硬度值的变化具有相关性的指标有ALT,TB。胆红素下降组,随胆红素下降,肝硬度值下降,患者达临床好转标准,平均住院时间为(30±15)d,反映病情好转;胆红素未下降组,随胆红素上升,肝硬度值呈增加趋势,至随访终点,4例死亡,6例行肝移植治疗,其余患者未达临床好转标准。胆红素未下降组,6例患者行肝移植治疗。随访终点移植前,患者胆红素高于20倍正常上限值,2D-SWE肝硬度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病理结果显示肝细胞呈亚大块坏死伴结节状增生,毛细胆管内淤胆。【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细胞坏死程度加重致胆红素持续升高,肝硬度值明显升高,反映患者病情加重;反之,肝硬度值持续下降,反映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肝颗粒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益肝颗粒分别以1.33,2.67,5.33g/kg灌胃给药,连续8d,末次药后用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D—Gal)复制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24h后测定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结果:益肝颗粒能明显降低模型小鼠的AST、ALT和TBIL含量。结论:益肝颗粒对肝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