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新才 《山东医药》2014,(45):48-49
目的:探讨血浆IP1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均植入冠状动脉支架), PCI术后半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支架内再狭窄且狭窄程度≥参照血管50%患者17例为支架内再狭窄组( ISR组);造影提示支架内再狭窄<50%或无再狭窄患者95例为支架内无再狭窄组( NSR组);另选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胸痛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浆IP10水平。结果 NSR组血浆IP10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P>0.05;ISR组血浆IP10水平明显高于NSR组(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血浆IP10水平明显高于支架内无再狭窄者;IP10有可能作为评价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已成为一种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有效手段,不论是药物涂层支架的广泛应用,还是以药物球囊为标志的无植入年代,PCI术后再狭窄是影响其远期疗效与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依然是PCI术后再狭窄的主要群体, ISR可能导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复发,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因此,再次关注ISR的治疗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11年6月我科139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支架植入术前检测患者MAU,术后1年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结果: 再狭窄组患者MAU水平[(59±16) mg/L]显著高于未狭窄组患者[(39±15) mg/L] (P<0.05);再狭窄组中单支病变[(40±3) mg/L]、两支病变[(55±5) mg/L]和三支病变[(82±11) mg/L]患者MAU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与患者支架术前的MAU水平相关,MAU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很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血清脂蛋白(a)[Lp(a)]、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与冠心病病人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20例冠心病病人,随访12个月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失访4例、死亡4例。将再次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33例作为再狭窄组,未再出现冠状动脉狭窄的79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血清Lp(a)、MAU水平,探讨Lp(a)、MAU水平与病人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系。结果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血肌酐、尿酸、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吸烟史、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支架直径、支架长度、规范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血清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狭窄组Lp(a)、MA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前Lp(a)、LDL-C、MAU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病人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I术前病人的Lp(a)、MAU水平升高会增加冠心病病人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主要手段。然而,PCI治疗面临着支架内再狭窄的巨大挑战。支架内再狭窄(ISR)通常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随访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其血管内径再次狭窄≥50%。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原因,为预防再狭窄发生提供根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冠脉支架置入300例中冠脉造影随访的74例的临床、血管造影及处理资料。并根据随访结果有、无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42例),无再狭窄组(32例),分析病人年龄、性别、冠心病易患因素,靶病变形态学及术后最小管腔开放直径(MLD)等因素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的男性(34.4%比76.2%)、吸烟(46.9%比71.4%)、PCI术后管腔直径〈3.5mm(40.0%比62.2%)显著增加。结论:男性、吸烟、支架直径〈3.5mm与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心帆管疾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53例老年患者,按其尿白蛋白排泄量分为两组:正常白蛋白尿(NAU)组21例(尿白蛋白〈30mg,L)、MAU组32例(尿白蛋白30-300mg/L),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因素。结果与NAU组相比,MAU组患者具有高血压,高体重指数(BMI)、高血糖(Bs)、高三酰甘油(TG)、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CAG)多支血管及弥漫性病变多,血管狭窄程度重,左室射血分数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结论MAU不仅是老年人肾脏损伤的标志,也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早期定义是指支架置入术后6~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其管腔丢失率50%。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50%。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的应用,不但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20%~30%),也大大提高了冠状动脉介入的安全性,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2例,分别于术前12 h和术后1月检测血清β2-MG的含量,PCI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再狭窄,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支架血管直径狭窄≥50%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支架血管直径狭窄50%为对照组。用Gensini积分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β2-MG与Gensini积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PCI术前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数量、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同时两组术前12 h与术后1月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与对照组术前血清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PCI术后1月两组患者血清β2-MG均减小,ISR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OR=2.435)、术前12 h与术后1月β2-MG的差值(OR=1.861)是PCI术后ISR发生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12 h与术后1月β2-MG的差值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1.231,P=0.025),β2-M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1 626,P=0.014)。以ISR为结果变量,对术前12 h与术后1月β2-MG差值进行ROC分析,显示cut-off值为2.530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标准误0.050,Z值2.391,敏感度84.10%,特异度72.90%。结论 PCI术后ISR组血清β2-MG水平明显高于未狭窄组,血清β2-MG水平与PCI术后再狭窄呈正相关,提示β2-MG可能为PCI术后ISR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并在术后6~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105例,根据复查造影的结果将病人分为支架再狭窄组(ISR组)和非支架再狭窄组(非ISR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RBP4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105例病人中12例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与非ISR组相比,ISR组血浆RBP4水平显著高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RBP4水平每升高5μg/mL,支架内再狭窄风险增加36%[OR=1.36, 95%CI(1.24~3.48),P=0.023]。结论 RBP4水平升高能够独立增加冠心病病人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指导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入选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随机)分成造影指导组(n=44)和IVUS指导组(n=46)。造影指导组接受冠状动脉动脉造影确定病变血管,IVUS指导组接受IVUS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ISR)的发生率。MACE事件包括:心绞痛、再次住院、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及心源性死亡。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数、支架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指导组支架直径(3.5±0.23)mm大于造影指导组(P<0.05)。IVUS指导组患者术前的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程度(84.9±3.1)%、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73.9±3.2)%大于造影指导组(P<0.05)。IVUS指导组患者主支血管介入治疗(即刻)成功...  相似文献   

12.
张侃  陈晖 《山东医药》2012,52(4):106-108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介入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介入治疗并发的支架内再狭窄(ISR)使该技术受到极大的限制。再狭窄指PCI后冠脉造影显示血管内径再次狭窄达到或超过50%,伴或不伴临床症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1]。在金属裸支架(BMS)时代,再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冠心病PCI病人128例,术前检测病人MAU,设定MAU水平30~300 mg/L为MAU阳性。观察MAU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比较术后随访1年病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病人MAU(20.15±9.53)mg/L,双支病变病人MAU(40.76±18.42)mg/L,三支病变病人MAU(57.49±23.52)m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病人中,MAU阳性56例,MAU阴性72例,术后12个月内MAU阳性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46.4%,MAU阴性组为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MAU冠心病病人行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行PCI术前检测MAU水平可预测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常为小血管病变、弥漫性长病变以及多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率高达24%~40%,糖尿病是支架内再狭窄最强的临床预测因子。在裸金属支架时代对于较长的病变不追求覆盖所有病变,仅在最狭窄部位放置尽可能短的支架以取得较理想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而在药物支架时代对于斑块的全病变覆盖则是获得最低再狭窄率的重要保证。钴合金支架(cobalt alloy stent,CAS)金属含量较低,支架扩张充分,术后再狭窄率大大下降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药物洗脱球囊(DCB)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合并远端心肌桥(MB)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合并远端MB患者67例,随机分为DCB组33例和药物洗脱支架(DES)组3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射线辐射量,观察术中动脉夹层、血管弹性回缩情况及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和血栓形成情况。采用PLATO出血标准观察术后出血情况,术后12个月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局部再狭窄及晚期管腔丢失(LLL)情况。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冠脉造影定量分析结果。结果 DCB组造影剂使用量、手术时长、辐射量均小于DES组(P均<0.05),术中DCB组C行夹层1例、血管弹性回缩1例,均补救性支架置入,最终DCB治疗31例,DES治疗36例;术后即刻管腔增加DES组大于DCB组(P<0.001);12个月复查冠脉造影,两组最小管腔直径相当(P>0.05),DCB组LLL小于DES组(P<0.001);血管内超声造影发现,DES组再狭窄发生率高于DCB组(P<0.05);12个月的临床随访中,DCB组与DES组MA...  相似文献   

16.
王旭辉  郑欢  沈艺  罗明 《心脏杂志》2008,20(1):65-67,7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干预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estence,IR)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急性心血管事件以及冠脉支架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对97例冠状动脉病变接受PCI术并发IR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片(0.5g,3次/d,口服)作为试药组,另一组仅作基础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支架植入术后一年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因性死亡)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年11例失访。86例随访中,试药组(n=41)5例发生心绞痛,无心肌梗死发生,造影复查47处植入支架发现再狭窄6例,即再狭窄发生率为13%(6/47);对照组(n=45)14例发生心绞痛,2例发生心肌梗死(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各1例),造影复查53例植入支架发现再狭窄10例,另有2例出现新的冠脉狭窄(病变的狭窄程度≥50%),即再狭窄发生率为30%(16/53)。急性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试药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非糖尿病患者伴IR行PCI术后应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急性心血管事件以及冠脉支架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球囊(DEB)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二次再狭窄(I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内二次ISR、并需再次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DEB组和DES组,记录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即刻冠状动脉情况,并随访术后1年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但两组冠状动脉支架内二次ISR病变多位于前降支、表现为局灶型狭窄;两组患者介入前靶血管直径、靶病变最小直径、靶病变长度及靶血管狭窄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即刻靶血管直径和靶病变最小直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但DES组靶血管即刻获得直径和残余百分比明显优于DEB组(均为P 0. 0001)。随访1年,DES组患者的靶病变最小直径、靶病变直径狭窄百分比、晚期管腔直径丢失和晚期管腔直径净获得均优于DEB组(均为P 0. 05),DES组患者晚期管腔直径丢失率明显小于DEB组(P=0. 003),且急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及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均低于DEB组(均为P 0. 05)。多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靶病变长度和支架内弥漫型病变是二次ISR的危险因素,而术后靶血管直径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DE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二次ISR的效果不理想,不应作为冠状动脉支架内二次ISR的首选治疗方案,但需更多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数据,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定量分析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率,斑块性质,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中的作用。研究血管内超声(IVU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3月大同市三医院心内科32例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ACS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患者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管腔狭窄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狭窄≥70%病变直接行PCI,临界病变血管段进行IVUS检测,观察血管壁的形态结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性质及其狭窄程度,对符合PCI干预指征的病变行PCI术。PCI术后行IVUS检查即刻评价支架置入是否理想、是否合并手术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中CAG发现冠脉血管12支17处病变管腔直径狭窄率≥70%,予直接行支架植入术,共植入17枚支架;CAG测得38处管腔直径狭窄率为50%~70%(临界病变),经IVUS测得有33处病变管腔狭窄率≥70%,涉及28位患者,共置入33枚支架,单支架23例,双支架5例;3CAG与IVUS检测的38处临界病变处直径狭窄率及管腔面积狭窄率(斑块负荷)比较,IVUS测值显著高于CAG测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行IVUS检查示均显示支架完全贴壁、扩张充分、展开均匀、完全覆盖病变,未发现冠脉内夹层形成、壁内血肿、支架断裂等PCI术后并发症。结论 CAG不同程度地低估了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狭窄,IVUS与CAG相比发现的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率诊断更精确。IVUS对斑块定性较CAG更优。更能准确选择临界病变支架置入的适应证。IVUS能明确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性质和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9.
微量白蛋白尿对冠心病PCI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尿微量蛋白量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114例PCI患者中61例尿微量白蛋白>20mg/L为阳性组,53例尿微量白蛋白≤20mg/L为阴性组,两组患者PCI术后均常规服药治疗,记录PCI后10±2.3月内两组病人心脏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重复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心绞痛复发、心功能不全)发生率。结果尿微量蛋白阴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6%,阳性组为2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PCI后心脏不良事件显著相关,微量白蛋白尿是预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窗技术及CT值测量诊断冠状动脉支架狭窄(ISR)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共29枚)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CT血管造影(CTA)。采用大窗宽、窗位(2 500/900 HU),比较通畅组及狭窄组支架近端、腔内及远端CT值的差异。结果29枚支架CTA诊断通畅20枚,狭窄9枚,CAG显示通畅21枚,狭窄为8枚,两者比较,CTA诊断腔内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2%,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100%。通畅组与狭窄组支架腔内及远端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支架近端管腔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35)。结论 CTA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有效方法,大窗宽、窗位的应用及CT值测量对PCI术后的再狭窄判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