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按照时间药物学的原则,探讨不同用药时间服用厄贝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血压检测的方法筛选出83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晨起服药组(41例)和晚上服药组(42例),均给以厄贝沙坦150~300mg口服,1次/d,共治疗24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两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两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两组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夜间的SBP。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mmHg)为36.5%,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mmHg)为29.2%,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晨起服药组血压昼夜节律纠正率为19.5%,晚上服药组血压昼夜节律纠正率为52.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晚上服药可以有效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2.
刘成加 《内科》2009,4(6):873-87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厄贝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每组各45人,厄贝沙坦组予厄贝沙坦150mg/d;依那普利组予依那普利10mg/d;疗程12个月后作动态血压检查,观察治疗前后24h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90例均全部完成治疗。与治疗前后比较,各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逆转非杓型血压为杓型有效率为62.22%,依那普利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不但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亦能有效地逆转患者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CCB)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筛选出54例入选前≥4周未使用二氢吡啶类CCB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8)和晚上服药组(n=26),2.5 mg/d,共治疗48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 1)不同时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的诊室SBP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结果显示,晨起服药及夜间服药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全天的SBP.3)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 mm Hg)为39.3%,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 mm Hg)为28.6%,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4)两组间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比例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展起服药组17.9%比晚上服药组46.2%,P<0.01).结论 对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在晚上服用时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夜间及白天服用长效CCB均能有效地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服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中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方法 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筛选出120例中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区组设计原则分为厄贝沙坦晨服组与晚服组,分别于7:00-8:00和19:00-20:00口服厄贝沙坦150 mg,共治疗8周,观察24 h动态血压,对两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血压,白天、夜间平均血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控制夜间高血压及纠正昼夜节律变化晚服组与晨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非杓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在晚上服用可以较好地控制夜间高血压负荷,纠正昼夜节律变化,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时间治疗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5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清晨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两组患者选用左旋氨氯地平2.5~5.0mg治疗,清晨服药时间为患者起床后立即服用,夜间服药时间为睡前,用药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学参数,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24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白天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白天舒张压(dDBP)及夜间舒张压(n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晨服药组达标率为90.7%(39/43),夜间服药组达标率为95.2%(40/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BPF有效率和DBPF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具体给药时间是平稳、有效、长效的控制血压,同时减低靶器官损害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CCB)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筛选出54例入选前≥4周未使用二氢吡啶类CCB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8)和晚上服药组(n=26),2.5mg/d,共治疗48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1)不同时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的诊室SBP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结果显示,晨起服药及夜间服药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全天的SBP。3)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mmHg)为39.3%,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mmHg)为28.6%,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4)两组间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比例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晨起服药组17.9%比晚上服药组46.2%,P<0.01)。结论对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在晚上服用时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夜间及白天服用长效CCB均能有效地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吲哒帕胺与氢氯噻嗪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应用动态血压监测,选择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93例,随机分为吲哒帕胺组和氢氯噻嗪组,前组给予吲哒帕胺+氯沙坦治疗,后组给予氢氯噻嗪+氯沙坦治疗,治疗前后做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白天收缩压均值(dSBP)、白天舒张压均值(dDBP)、夜间收缩压均值(nSBP)、夜间舒张压均值(nDBP)均下降,夜间血压下降率(ND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dDBP、d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D-BP、nSBP、ND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组均有使血压的昼夜节律从非杓型转为杓型可能,但吲哒帕胺组对夜间血压的控制作用优于氢氯噻嗪组,吲哒帕胺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可能优于其他利尿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对患者血压水平及异常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的作用,探讨患者最佳服药方式。方法选择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组,晨起服药组7∶00,睡前服药组晚8∶00早给予雷米普利5 mg/d口服,分别于6个月、12个月复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情况及晨峰血压。结果两组用药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低于用药前(P0.05),但睡前服药组较晨起服药组晨峰血压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均能达到降压效果,但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药有利于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控制血压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络活喜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和诊室血压筛选出76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各例38例,口服氨氯地平5mg,1次/d。两组分另4在7:00~10:00或19:00-22:00期间服药,每天测量患者血压,治疗2周后血压未达到目标值,将氨氯地平荆量增加至10mg,若2周后仍不达标,则依次加服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一直到血压达标,治疗8周后复查ABPM。结果晨起服药组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比例为18.4%,而夜间服药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比例为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上服药组清晨时段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晨起服药组。结论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特征及降压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点,夜间服用氨氟地平在有效平稳的同时,可恢复血压正常节律,控制晨起高血压程度,从而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肾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主要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并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21年1月到6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高血压门诊符合条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96位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0岁)。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组56例(18.9%)、非杓型组134例(45.3%)、反杓型组106例(35.8%)。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完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动脉硬化监测、24h尿电解质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研究结果通过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占81.1%,明显高于血压节律正常组;三组间BMI、性别、饮酒史、24hSBP、24hDBP、全天血压负荷值、右ABI、左ABI、24h尿钾、24h尿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吸烟史、dSBP、dDBP、nSBP、nDBP、夜间血压下降率、右baPWV、左baPWV、24h尿钠、24h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02,95%CI:1.162-1.459,P<0.001)、吸烟史(OR=12.440,95%CI:4.083-37.901,P<0.001)、24h尿钠(OR=0.987,95%CI:0.978-0.997,P=0.008)是引起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和反杓型节律)发生率明显增高;年龄、吸烟史、24h尿钠是引起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和厄贝沙坦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血管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左旋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两组治疗6、12个月后,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ET-1、TNF-α、SBP、DBP分别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左旋氨氯地平组IMT、Crouse积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浆中ET-1、TNF—α的水平;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较厄贝沙坦能更好地逆转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腔隙性脑梗死(LI) 和脑白质病变(WML)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4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门诊及住院年龄≥60岁的高血压病人126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头颅MRI检查,并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将患者分为杓型组(48例)和非杓型组(78例)。结果 非杓型组24hSBP(136.39±12.45)mmHg、dSBP(138.78±11.67)mmHg、nSBP(133.56±11.7)mmHg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ASBP%为3.38±1.96,明显低于杓型组11.54±2.41, 两组患者24hSBP、dSBP、nSBP、A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LI46例(58.97%)、WML41例(52.56%),杓型组LI13例(27.08%)、WML11例(22.92%),非杓型组LI、WM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杓型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高血压可增加LI和WML的发生率。有效地降低夜间血压,恢复杓型节律有助于减轻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72例,随机分为3组:A组(n=23)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1次/d;B组(n=19)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mg,1次/d;C组(n=30)晨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mg,睡前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1次/d;疗程均为12周.结果 3组患者血压均有下降,A组总有效率为65.2%,B组为63.1%,C组为93.3%.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用于治疗高血压比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更有效、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该研究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5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连续用药1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治疗后患者SBP、DBP、HOMAIR均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各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χ2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将其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 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分为氢氯噻嗪组50例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56例,两组患者每日晨起分别口服氢氯噻嗪片25 mg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连续12周,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生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钾明显降低(P <0.05或P<0.01),尿酸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后vWF、EDD、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hs-CRP及vWF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EDD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vWF、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可以逆转,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降压同时可以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降压药物氨氯地平对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3例,对入选患者的启动第一次24 h血压动态监测,将其中非杓型血压患者纳入夜间服用氨氯地平组,其余患者纳入晨起服用氨氯地平组,2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对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进行比较。结果与晨起服药相比,夜间服用依氨氯地平能有效改善高龄老年患者血压的非杓型血压节律(P0.05)。夜间服用氨氯地平可降低部分动态血压参数(P0.05)。与晨起服用降压药物相比,夜间服用长效降压药物降低血压的变异性(P0.05)。结论对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服用氨氯地平可有效控制全天血压水平,纠正非杓型血压节律,同时还可降低血压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应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单一组应用厄贝沙坦治疗,联合组应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平均血压水平、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单一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前两组平均血压水平、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平均血压水平、SF-36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应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无严重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属于非杓型高血压的需要药物治疗的1级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早晨7:00服药)和B组(晚上7:00服药)。两组均选用坎地沙坦4mg,用药8周后观察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问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比A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晨或夜间服用坎地沙坦均能有效降低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水平及改善血压昼夜节律,但夜间服药组在控制夜间收缩压和纠正血压昼夜节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在高血压病病人早期肾保护作用方面的疗效。方法入选高血压病1级、2级病人71例,随机分为两组,左旋氨氯地平组(n=35)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mg/d;厄贝沙坦组(n=36)口服厄贝沙坦150mg/d。观察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α-微球蛋白(α-MG)及血压。结果两组在治疗后GFR均升高;α-微球蛋白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厄贝沙坦组的疗效优于左旋氨氯地平组(P〈0.01)。两组在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达到目标值(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使α-微球蛋白降低,使GFR升高;厄贝沙坦的作用优于左旋氨氯地平。它们对高血压痛早期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8月期间于该院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患者开展临床研究,将其均分为普通组和联合组,每组39例。普通组患者仅使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优于普通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优于普通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普通组患者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方面的临床疗效较好,较单独使用厄贝沙坦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