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如果不重视改善以往不良生活方式,术前存在的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在PCI术后依然损伤冠状动脉壁,引起冠状动脉的再堵塞或支架内再狭窄,加重病情,死亡率升高,这已成为影响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健康教育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手术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124例,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口头健康教育等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联合应用情景模拟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心血管事件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PCI相关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用药管理等手术认知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 78,5. 87,6. 90,P <0. 05);疾病知识管理、急救管理、治疗依从性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 32,8. 95,4. 39,P <0. 05,P <0. 01);不稳定心绞痛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1. 29%明显低于对照组30. 65%(χ~2=7. 01,P <0. 05)。结论情景模拟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认知水平,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蒙凯凤 《内科》2014,(6):748-749
目的探讨单病种质量管理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7例心肌梗死行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纳入单病种管理的患者(7~12月份收治,65例),对照组为以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未纳入单病种管理的患者(1~6月份收治,共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遵医行为及健康知识达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满意度、遵医行为及健康知识达标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病种质量管理下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使健康教育更具系统性、规范性、时效性,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新媒体的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冠心病PCI后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PCI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及包括发放健康教育资料、集中或口头宣教、随访管理等在内的健康教育,干预组联合应用基于新媒体的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不良嗜好管理、症状管理、急救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152~8.675,P <0.05);心肌缺血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57%明显低于对照组16.98%(χ~2=5.396,P <0.05);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疾病认知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303~5.883,P <0.05)。结论基于新媒体的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冠心病PCI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预防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支架)治疗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近中期疗效。方法:73例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弥漫性长病变≥60mm,在PCI治疗过程中置入Cypher支架。结果:73例患者PCI治疗均获得成功。共置入Cypher支架209枚,术后5例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1例术后3d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行急诊PCI、冠状动脉内rt-PA溶栓治疗痊愈,1例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其他患者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43例(58.9%)患者术后6~9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4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行外科搭桥术。结论:Cypher支架治疗冠心病弥漫长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冠心病疾病认知水平量表对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稳定性、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运动锻炼、情绪控制、遵医用药等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和肿瘤并存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肿瘤本身及其治疗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安全性,PCI术后的二联抗血小板治疗也影响肿瘤的手术治疗。因此,肿瘤患者应尽量避免PCI。肿瘤手术前是否进行预防性PCI取决于术前心脏风险评估的结果。PCI只适用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或不稳定的肿瘤患者,治疗方式应优选单纯球囊扩张或植入金属裸支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进行PCI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成功89例,支架植入的成功率为99%。结论 PCI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在当前临床冠心病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一项重要疾病,其高发病率、病死率均已经给各个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医疗经济及精神负担。冠心病为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需要终身用药控制其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PCI并不能彻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不能阻止粥样硬化进程。而且PCI术后血管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形成限制了PCI术的长期疗效。因此,PCI术后二级预防亦是冠心病防治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冠心病二级预防来说,指南的规范和临床的实践仍然具有一定差距。这一方面由于临床医师对于冠心病二级预防重视不足;另一方面与病人服药依从性存在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38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患者分为ISR组(n=41)和非ISR组(n=34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影响PCI术后ISR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数量、高hs-CRP浓度、疤痕体质引起的内皮过度增生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与合并糖尿病、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数量、血清hs-CRP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相应干预以降低IS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正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行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冠状动脉支架的准确定位以及扩张良好对PCI术后疗效有着重要影响[1-4]。然而,新一代冠状动脉支架系统的支架柱厚度较以往显著变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常常不能精细显影支架情况,从而影响支架的定位释放和扩张效果的评价[5]。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期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经冠状动脉及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的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周左右再行颈动脉支架术(CAS),手术前后均进行水化以保护肾功能,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mRS)、肾功能,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有无心肌梗死、脑梗死并复查造影观察支架内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均成功行分期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显示血管通畅,狭窄解除满意,手术前后患者mRS评分无明显变化,两次介入前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PCI术后3d出现原脑梗症状加重,紧急行CAS术,预后良好。虽有16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窦反射,但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无死亡患者。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及支架侧脑梗死。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分期先行PCI后行CAS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PCI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从证据到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以及由此引发的心血管事件,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是,在PCI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药物治疗仍然是冠心痫二级预防的基石。研究证实:严格、正规的药物治疗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显著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4.
<正>PCI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目前成为诊治冠心病的金标准和主要手段~([1-2])。自1986年,第一枚冠脉支架置入人体,PCI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解除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疾病痛苦。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以冠脉痉挛和置入支架后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应用,并检验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106例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出院6个月、12个月冠心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效果及再住院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压(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有氧活动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心电图(ECG)及再住院率与对照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BP、LDL-C、BMI、ECG、有氧活动达标率及再住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显著控制了PCI术后的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一种成熟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可以很好的实现血运重建,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以及死亡率.然而,PCI使患者受益的同时,也会造成血管再狭窄,虽然术后强效抗血小板药物以及药物洗脱支架的引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但其所致的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仍然不能忽视.因此,深入了解PCI术后再狭窄及相关影响因素将为PCI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要手段,但PCI术后易引起炎症反应,并可能导致冠脉内支架再狭窄。Lim等认为ACS患者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非药物治疗手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桥血管和支架的再通率。方法CABG术后和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各40例,其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药物治疗病史具有可比性。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桥血管和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的远期效果。结果与行CABG患者的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34.3%。与行CABG患者的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前降支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14.8%。与行CABG患者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静脉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49.8%。结论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远期通畅率较CABG明显增高,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要优于CABG的桥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际联合委员会(JCI)标准四维度创新模型健康教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8例,根据建档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4),均行PCI术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上述基础上观察组配合JCI标准四维度创新模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ESCA)、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3.26%(P<0.05)。结论JCI标准四维度创新模型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PCI术后老年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增强自护能力,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针对冠心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支架植入后发生的支架内再狭窄(ISR)始终是困扰介入医师和患者的并发症。目前认为支架内再狭窄发生可能与血管内膜新生和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但其具体进展机制尚无定论,因此仍缺乏针对ISR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现有研究发现与ISR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变因素、介入医师的手术因素和患者因素等,其中以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合并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状态时,ISR发生风险明显增加,但其早期检测仍存在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代谢组学等新兴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未来可能在ISR的早期诊断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