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进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全麻下右侧胸骨旁第4肋间4-6cm切口,食管超声(TEE)测量房间隔缺损最长径,选择适当封堵伞,TEE监测下释放封堵伞,了解有无残余分流等异常。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复查心彩超未见残余分流。2例出现术后高血压,给与降压对症治疗,1例中度肺动脉高压复查心彩超肺动脉压明显下降,术后右心大小较术前有减小。结论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微创非体外循环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与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已确诊房间隔缺损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住院平均时间、疗效、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死亡率为3.57%、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均高于观察组的0%,10.7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创面小,患者手术恢复更快,能够减少炎症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优于体外循环封堵术。  相似文献   

3.
不同微创技术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微创技术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结果,分析其优缺点,探讨最佳手术适应证。方法 2005年1月到2010年11月我院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140例,年龄0.3~50岁,其中经皮导管封堵术60例,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术30例,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腋下小切口修补术50例。观察和比较三种微创技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成功率、切口长度、费用等。结果经皮导管封堵术、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术、腋下小切口修补术的成功率分别为95、96.7及100,三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无住院死亡。三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0.25±0.06)cm、(4.53±1.32)cm和(10.43±2.5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费用分别为(24146±3073)元,(24811±3255)元,(23300±4799)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和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全组109例患者,年龄3~63岁,ASD直径6~36 mm,均在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隙小切口进胸在经食管心脏彩超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06例手术成功封堵,手术时间(1.5±0.3)h,术中失血量平均(41.5±10.3)ml.3例患者因术中封堵失败改为体外循环下修补.全组无死亡,术后3~9d恢复后出院.随诊3~36个月.B超示封堵伞没有残余漏,没有移位,心功能改善显著.结论 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经左心房入路行成人复杂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3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60岁.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辅助下无可见瘢痕右腋下微创手术,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左心房路径行房间隔缺损修补.结果 全组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老年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78例60~89(65.54±5.68)岁的老年房间隔缺损病例。其中19例行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7例行微创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4例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8例因各种原因未行手术治疗。结果各手术组无死亡,术后远期随访无死亡,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右房、右室明显缩小,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非手术治疗组随访共有5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力衰竭合并尿毒症,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高龄本身并非老年房间隔缺损手术禁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适当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及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至12月间通过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及 TEE 筛选的行介入封堵(91例)及外科微创封堵(43例)治疗的134例成人(>15岁)单纯继发孔 ASD 患者为研究对象,介入组患者术中行 TTE 监护,外科微创组患者术中行 TEE 监护。对术前 TTE 和 TEE 相关参数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ASD 缺损径的 TEE 测值均显著大于 TTE 测值(P 均<0.01),最大缺损径的 TEE 测值均显著大于 TTE 测值[(19.8±5.2)mm 比(18.7±4.9)mm],P <0.01;最大缺损径的 TTE 测值与封堵器大小间相关性(介入组 r=0.926,外科微创组 r=0.215)均低于 TEE (介入组 r=0.965,外科微创组 r=0.627),P 均<0.01。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的大小评估优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应作为成人房间隔缺损封堵患者术前筛查的常规检查,在外科微创封堵房间隔缺损中作为实时监测引导、即刻评价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房间隔缺损患者21例,取胸骨右旁第4肋间做3cm切口,切开心包并悬吊,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将输送导管(国产)插入右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入左心房,在经左胸壁超声监视下,释放出房间隔封堵伞,用保险绳做反复牵拉试验,确认封堵伞位置合适,再做一针贯穿右房壁和伞边缘的褥式缝合固定。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0min,其中平均心内操作15min。患者住院5~7d,术后2~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分流。结论在经胸壁超声监视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5年12月我们对2例巨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外科封堵术。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胸骨旁3~4cm小切口入胸,经食管超声引导下将合适型号的外科专用房缺封堵器释放,关闭房间隔缺损,并实时监测封堵器的位置、有无残余分流以及是否累及房室瓣及冠状静脉窦。结果2例患者均1次封堵成功,术后无残余分流,无封堵器脱落,痊愈出院。结论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和手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3~2016-11采用经胸非体外循环小切口封堵术治疗VSD 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9个月~21岁,体重7~48(平均19.35)kg,患者在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经右心室表面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VSD破口直径3~8 mm。结果封堵成功5例,出院时,无心律失常,无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及房室传导阻滞,无封堵器移位、脱落及血栓形成。其余5例中转体外循环。结论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外科微创一站式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临床经验,并观察不同微创技术的早中期随访结果。 方法 2004年10月到2012年10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共行外科微创一站式治疗ASD 254例,男85例,女169例,中位年龄32岁(2-60岁),其中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导管封堵组(经皮封堵组)8例,非体外循环微创经胸封堵组(经胸封堵组)163例,胸腔镜辅助体外循环下修补组(胸腔镜组)83例,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 经皮封堵组、经胸封堵组和胸腔镜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100%,97.59%。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大量残余分流。胸腔镜组的术后出血量及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均P<0.05)。随访中位数114个月(54~156个月),1例二次手术。临床心功能I-II级。2例迟发性肺动脉高压。三组术后出现残余分流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x2=0.335, P=0.563)。 结论 外科微创一站式治疗ASD安全有效,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小结微创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对12例继发孔型ASD患儿,年龄2~16岁,平均(5.9±3.8)岁,进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胸骨旁2~3 cm小切口入胸,根据超声心动图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类型,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关闭ASD,实时监测封堵器的位置、有无残余分流以及是否累及房室瓣及冠状静脉窦. 结果12例患儿均1次封堵成功,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的时间为3~14 min,平均(6.5±3.1)min,无封堵器脱落,无残余分流.术后3~5天出院.结论经右胸小切口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科微创封堵对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外科微创封堵技术,经胸骨旁小切口进胸,在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在心房内释放房间隔封堵器封堵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观察手术效果并对这些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高,无手术死亡,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右心室及肺动脉内径明显缩小,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三尖瓣反流明显减轻.结论 外科微创封堵治疗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中和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来66例3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施行了介入封堵术的患者。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18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6例。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6例并发症作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常见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其中:室间隔缺损发生3例;房间隔缺损发生3例;动脉导管未闭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并发症不容忽视,尤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几种治疗方法,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39例60岁以上的老年继发孔型ASD病例。其中43例行经导管房缺封堵术;21例行微创经胸房缺封堵术;55例行体外循环下房缺修补术;20例因各种原因未行手术,给予药物保守治疗。结果:导管封堵组、经胸封堵组、和手术修补组患者均无死亡。术后远期随访导管封堵组,1例术后第4年死于脑出血。其余2组术后远期随访无死亡。房缺闭合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早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右心房、右心室明显缩小,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保守治疗组,随访病例共有8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心力衰竭(心衰),1例死于心衰合并尿毒症,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因不详。结论:高龄本身并非老年房间隔缺损手术禁忌,老年患者通过封堵器或手术闭合房缺仍可以重构右心房、右心室,降低肺动脉压,显著改善心功能。3种闭合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小结微刨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2例继发孔型ASD患儿,年龄2~16岁,平均(5.9±3.8)岁,进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胸骨旁2~3cm小切口入胸,根据超声心动图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类型,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关闭ASD,实时监测封堵器的位置、有无残余分流以及是否累及房室瓣及冠状静脉窦.结果:12例患儿均1次封堵成功,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的时间为3~14min,平均(6.5±3.1)min,无封堵器脱落,无残余分流.术后3~5天出院.结论:经右胸小切口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初步经验。方法全组11例,手术前均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长径14.6~32.5mm。取右前胸2~3cm长的微创切口,在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伞,以闭合房间隔缺损。结果1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3~10个月,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漏。结论微创封堵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手术经验,探讨其疗效、适应证及技术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缺损大小5~36mm。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做直切口,长度约2~4cm,约经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通过输送导管在食管超声监视下释放房间隔缺损封堵伞。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1例封堵伞脱落至右房,经原切口改行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术后有2mm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随访残余分流消失。结论 经右腋下小切口外科封堵是一种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手术方式,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早、中期随访,评价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12-2017-02适合经胸封堵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的65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并对成功施行微创封堵治疗的61例患者(房间隔缺损41例、室间隔缺损20例)进行随访,整理患者术后6、12、24个月的心脏B超及并发症,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经胸微创封堵的短、中期疗效,并对失败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3~27个月,平均(13.8±9.5)个月,随访率为81.9%。经统计学分析,封堵患者的手术时间(P=0.017)、术后机械通气时间(P=0.008)、CICU停留时间(P=0.038)、术后住院时间(P=0.023)、术中出血量(P=0.013)均优于我院同期开胸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封堵术后患者心脏的左房前后径、右房横径、右室舒张末内径均比术前有所减小,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单因素分析提示,室间隔缺损直径与封堵失败有一定的关系(P=0.023);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边缘与室间隔缺损封堵失败相关(OR,23.359;95%CI,1.285~379.868;P=0.038)。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安全、有效,技术日臻成熟,短、中期疗效良好,临床值得推广,仍需开展多中心的远期疗效的随访与评估。  相似文献   

20.
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附7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取右前胸胸骨旁第4肋间小切口进胸,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由右房插入特制推送管,将闭合器嵌入房间隔缺损处,将其封闭。结果本组4例术中封堵失败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75例用闭合器封堵成功,心内操作时间8~46min,平均18min。全部患者均于术后3—4d痊愈出院。随访3~24个月,效果良好,无残余分流。认为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