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在普通人群中,房颤患病率约为0.4%~1.0%,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8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房颤的超过7%。脑卒中是房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91%房颤栓塞的并发症为脑栓塞,至少有15%~20%缺血性脑卒中由房颤所致。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而合理有效的对房颤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得地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在〈50岁的人群中房颤患者罕见,60岁后发病率明显增加,至80岁其发病率接近10%。房颤发病的中位年龄为72岁,男性高于女性。我国首项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在全国13个省、14个自然人群中抽样29079人,发现中国人房颤患病率约为0.77%,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患者人数接近800万。随着风湿瓣膜性心脏病逐渐减少,非瓣膜性房颤成为目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心房快速紊乱的心律失常,是一种以心房不协调活动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及危害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和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房颤已成为心律失常领域的研究热点.世界范围内有3%~5%的人群发生房颤。普通人群发病率为0.7%~1.0%,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5%,8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高达8%~9%。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房颤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0.15%~2.3%,65岁以上为3%~5%,而到75岁时可高达15%.在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为0.61%,推测在13亿人口的中国人群中,患者约800万[1].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目前仍然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重要独立的危险因素。人群患病率0.5%左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6%,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7%~8%,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0%[1],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而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提出房颤患病率已升高到1%~2%,很多房颤患者因无症状而未获得诊断,使得房颤检出率偏低[2]。房颤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大幅度增加,占所有脑卒中的1/6,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而瓣膜性慢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是正常人的17倍[3]。房颤患者一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因此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最佳手段。目前对于房颤抗凝治疗有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包括新型抗凝药物、房颤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现就房颤抗凝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7.2%,8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5.1% ~ 15.0%[1].心房颤动以往多发生于风湿性瓣膜病患者,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者不在少数.一般将房颤分为初始性、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进展,将房颤时间持续超过1年,经导管消融术后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患者,称之为长程持续性房颤.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现代治疗--心率控制还是心律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据报道美国房颤在整个人群中的发生率约占4%,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年龄>75岁。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而国内有关发病率的报道较少,有报道可高达10%-20%。房颤最大的危害是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为目前心律失常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高血压、冠心病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胡大一等在我国13个省份进行了房颤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中国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患病率有随年龄显著增加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  相似文献   

9.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超过10%~([1])。房颤不仅显著升高患者脑卒中和系统性栓塞的风险,而且增加患者的死亡率~([2])。心脏瓣膜疾病常与房颤伴发,约30%房颤患者合并各种类型的瓣膜疾病~([3])。心脏瓣膜疾病与血栓栓塞风险升高相关,因此其可能进一步增加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4])。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是房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的介入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强 《内科》2008,3(2):222-22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达6%以上;房颤患者与无房颤患者相比,病死率显著增高,生命质量亦明显下降。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房颤人群,据估计目前房颤患者已超过1000万。根据2006年我国心房颤动一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中的分类,将房颤分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这一分类与2003年欧洲心血管学会心律失常工作组与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联合起草的国际统一的房颤命名和分类标准一致的。目前,房颤的介入治疗主要用于终止房颤律,另外还可用于对房颤血栓的预防。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抗血栓治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随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年龄<5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低于2%,而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则增加到13%.由于老年人房颤发病率增高,作为其重要合并症之一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也呈增高趋势.风湿性瓣膜病房颤患者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7倍,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卒中危险性可增加4倍,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影响老年房颤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血栓治疗是预防卒中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已有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抗血栓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老年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并在适应证、药物选择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2012年ESC指南提出,房颤在一般人群患病率为1%~2%,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预计患病率在未来的50年至少增长2.5倍。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是中风和死亡,在65岁以上的中风患者中,近30%因房颤引起。75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可达10%以上。心肌纤维化是指胶原纤维在心肌细胞外基质的过量积聚[1]。目前研究显示心肌纤维化(MF)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可超过6%。房颤可导致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使老年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房颤患者若能转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是最理想的治疗结果。药物治疗其有效性不能长期维持,或因继续服药疗效下降,或是出现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停药。根据调查,目前中国房颤病人的服药率低,而  相似文献   

14.
正1心房颤动流行病学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老年患者中发生比例更高,75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可高达10%~([1])。据统计,美国约有230万房颤患者,大多数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2]);欧洲有超过600万的房颤患者,80岁以上患者比例为9%~([3])。我国80岁以上人群,房颤的患病率为7.5%~([4]),且数量仍在日益增加。有研  相似文献   

15.
刘同宝 《山东医药》2005,45(8):64-6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3%~5%,60岁后每10年发生率增加1倍,80岁后发生率可达8%~10%。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脑梗死的危险,并可使心排血量下降,长期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正1心房颤动的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一般人群发病率为2%,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10%,到2050年房颤患病率预计将增加三倍,这将带来相当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房颤可使中风风险增加,有20%的中风患者是由于房颤所引起的,即五个脑缺血患者中有一个是首诊房颤~([2])。尽管存在这些风险,至少有20%的房颤患者没有确诊,以至于不能得到适当的中风预防治疗~([3])。其中阵发性房颤占房颤的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7.2%,房颤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是非房颤者的5倍[1].我国房颤患病率0.61%,约有1000万患者,其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在平均70岁患者约为5.3%,住院80岁以上患者高达32.9%.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据临床统计,>60岁的老年人群房颤的发病率>1%,>70岁人群发病率>5%,>80岁时可增加到10%[1].对于老年人,心房颤动多发生在自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及瓣膜病等),并且具有持续时间长、并发症较多、生活质量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我国30岁至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达30%以上~(1)。根据最新的欧洲房颤流行病学的研究,一般人群房颤的患病率为1%~2%,超过600万欧洲人患有房颤~([2])。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估计在未来的50年房颤的患病率至少增长2.5倍。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高于非房颤患者的5倍,脑卒中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合并房颤,其中血栓栓塞导致  相似文献   

20.
陈良华  李琳  刘同宝 《山东医药》2010,50(29):110-11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一般人群发病率0.84%,85岁以上人群则高达7%。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房颤的最强危险因素,有心衰者比无心衰者房颤发生率男性增加4.5倍,女性增加5.9倍。10%~50%的心衰合并房颤,心衰级别越高,房颤发病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