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并对治疗前后CT征象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200例患者在治疗前经CT检查,获得了较高的CT征象检出率,即肺实变检出率93.5%、间质改变(小叶间隔增厚)41.5%、毛玻璃阴影77.5%、空洞检出率45.0%、树芽征及小叶中心结节影检出率92.5%、气道损坏检出率74.0%;治疗后,只有间质改变(小叶间隔增厚)检出1.5%,空洞检出1.0%,其余征象未检出。治疗前后CT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经抗结核治疗后,肺实变、间质改变(小叶间隔增厚)、毛玻璃阴影、空洞、树芽征及小叶中心结节影、气道损坏几个征象吸收率均达到85%以上。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期间行CT检查,CT征象检出率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并能够观察治疗后转归情况,有助于对疗效作出准确评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CT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后均进行抗结核治疗,并且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CT征象包括磨玻璃影、网状微结节、肺实变与节段分布结节等,并且检出率较高;治疗后患者CT征象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CT检查,有助于临床将患者治疗后转归情况作为疗效的判定依据,故值得加大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诸多CT表现规律及其征象群在涂阴和涂阳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大连市结核病医院2007年10月-2008年12月间连续登记治疗的新发涂阴肺结核137例,涂阳肺结核134例,分别进行CT扫描,观察两组不同CT表现规律及征象群的分类.结果:本组诸多CT表现可分为5种征象群:即播散进展型、支气管型、间质型、肺实变型和自限倾向型.在涂阴和涂阳肺结核分别占53.7%、10.3%、0.7%、1.5%、34.3%和67.9%、3.0%、13.4%、11.2%、4.5%(p<0.05).前四型在活动性肺结核中大多检出3种以上活动性CT征象(90.2%),而自限倾向型仅9.8%检出多种活动性征象.结论:肺结核的CT征象群分型有助于涂阴与涂阳活动性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结核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云浮市人民医院的90例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使用X线片检查,B组使用常规剂量的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C组使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比较3组的检出阳性率和诊断准确率,并观察患者肺结核的各种病灶和征象。结果:A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3.3%、诊断准确率为66.7%,B组分别为100%,C组为93.3%,B组和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的各种病灶和征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和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以代替常规剂量的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因此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可行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分析基于胸部CT和实验室多项检查对于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诊断为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T征象及检出率的差异、实验室检查阳性率、治疗效果,分为诊断明确的涂阴不典型肺结核患者46例,不典型肺炎患者29例,筛选对于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1)CT影像学表现:大片状肺实变影35例、磨玻璃斑片影46例、间质改变斑片影47例,单发块影15例,多发结节及块影20例,树芽征56例,空洞20例,总检出率依次分别为:46.7%、61.3%、62.7%、20%、26.7%、74.7%、26.7%;涂阴不典型肺结核组中磨玻璃斑片影、肺间质改变斑片影、树芽征的各检出率显著高于不典型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检查:PPD、结核抗体、血沉在涂阴不典型肺结核组的阳性率依次为:39.1%、76.1%、89.1%,不同程度显著高于不典型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CT征象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难以诊断时,需重视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特征与表现。方法:将汉寿县人民医院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40 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 40 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 照组。两组患者均行 CT 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 CT 表现与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双肺受累、两叶受累及两叶以上 受累、上叶尖后段与下叶背段受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或胸膜受累发生率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斑片或大片实变影、胸腔积液、纵膈内淋巴结增大、心包 积液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大片实变合并多发空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单纯空洞、多发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 CT 检查可区分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判断肺结核的活动性及评价抗结核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观察35例活动性肺结核与20例陈旧性肺结核的低剂量CT表现以及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CT征象的变化。结果35例活动性肺结核均检出至少一种结核活动性征象,检出率100%。20例陈旧性肺结核检出结核活动性征象5例,检出率25%。35例活动性肺结核经抗痨治疗3~6个月后,复查CT检出活动性征象13例,检出率37%。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判断肺结核的活动性和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CT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17例MDR–TB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非耐药25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并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灶分布2个肺叶的比例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肺叶全部侵犯、肺内空洞多发、实变、条索、多发播散结节、肺毁损、支气管扩张、气胸、胸膜增厚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明显比例低于对照组,病灶未见改变、病情恶化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TB的CT表现具有病灶形态多样及分布较广等特点,且并发症较多、临床疗效不佳,若当患者CT出现多发空洞、肺实质损害等影像学表现时,则应高度怀疑其为MDR–TB。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25例肺结核空洞患者(A组)及25例肺癌空洞患者(B组),均经病理手术证实为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对其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卫星灶(80.0%)、钙化(28.0%)、厚壁空洞(64.0%)为主要特点,分叶(8%)、毛刺(12.0%)、胸膜凹陷(16.0%)等现象少见,两组患者征象比较,除薄壁空洞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空洞主要CT征象为厚壁空洞、周围卫星灶以及钙化,而肺癌空洞主要征象为分叶、厚壁空洞、胸膜凹陷、毛刺以及壁结节,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诊断间质性肺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台山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68例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分别行胸部X线检查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前者的结果作为对照组,后者的结果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效果、图像表现。结果:观察组间质性肺炎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普通间质肺炎、脱屑性间质肺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等类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细支气管扩张、小叶内间质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蜂窝征、肺气肿、网格影、纤维化、肺不张等征象表现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RCT诊断间质性肺炎的价值显著,能显示出典型的间质性肺炎临床特征,提升诊断效果,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新发与复发脑梗死中医证候特征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集2539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脑卒中、TIA)、中医证候等临床信息,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复发脑梗死组(RCI)和新发脑梗死组(FCI)2组,分析2组脑梗死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的差异。结果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房颤病史、高脂血症病史(P0.05)。青年组复发脑梗死明显少于新发脑梗死(P0.05),老年组复发脑梗死明显多于新发脑梗死(P0.05)。复发脑梗死组内火证较新发脑梗死组少见(P0.05)。结论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临床二级预防,并能够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对卵巢甲状腺肿(SO)与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两种疾病的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在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经长沙市中心医院确诊为SO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将其设置为SO组;另外在同期经本院确诊为OCCC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作为OCCC组。对两组患者均行CT进行诊断,分析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CT表现。结果:SO组患者的分隔、平扫高密度囊腔均高于OCC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形态、边界清晰度、腹水、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肿块实性软组织实性部分、最大直径、平扫CT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组患者的动脉期CT值、实质期CT值均明显高于OCC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组患者的肿块实性软组织坏死或囊变低于OCC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T诊断,SO组与OCCC组在实性部分强化程度、囊变、坏死以及平扫高密度囊腔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CT鉴别SO与OCCC两种疾病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征象,为肺结核合并肺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12月入我院治疗的6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CT影像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6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中,39例为原患肺结核并发肺癌,20例为诊断肺癌后被发现患有肺结核,误诊1例.结论: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病症时,影像检查很关健,医师需认真判别病灶的影像特点,同时结合临床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做到尽早确诊尽早治疗,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35例,对其临床症状、CT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不典型肺结核在影像学特征上,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主要征象有片状实变阴影、阻塞性肺炎、淋巴结肿大和块状阴影等。结论:不典型肺结核的CT影像缺乏特异性,容易导致误诊,必需综合利用多种诊断方法,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继发性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经螺旋CT诊断的继发性肺结核(n=30)和肺癌(n=30)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结果:继发性肺结核CT表现:21例小叶中心可见直径2~4mm的结节影;空洞10例,7例单发空洞,3例多发空洞;薄壁空洞6例,厚壁空洞4例;肺实变8例;磨玻璃影14例;小叶间隔增厚7例;不典型结核瘤3例,怀疑周围性肺癌;合并胸腔积液5例,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6例,合并纵膈、肺门淋巴结核5例。肺癌CT表现:肺内肿块21例,12例有放射状短毛刺,18例外壁呈分叶状,2例结节状钙化,5例空洞形成肺门肿块9例,胸腔积液6例,阻塞性肺不张3例,淋巴结肿大12例。合并活动性肺结核2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5例。结论:螺旋CT在鉴别诊断继发性肺结核与肺癌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肺结核疾病采用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技术诊断的价值。方法:抽取86例2012.1.1~2013.1.1之间在我院经多项检测确诊的肺结核疾病患者,对其进行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诊断,了解检出率。结果:经调查显示,采用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技术对8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对各种典型影像学特征均能够很好的显示,如小结节影、小叶间隔和间质增厚、空洞以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结论:临床上选用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技术来对肺结核疾病进行诊断,影像能够将典型的肺结核特征显示,在后期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应将该技术大力推广应用于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耐多药肺结核与药物敏感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80例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胸部CT扫描,比较2组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上的病变范围和病变形态,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病变部位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内病灶形态多样,分布广泛,且全肺叶受侵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病变形态中出现肺内实变、广泛播散灶、多发空洞、胸膜增厚、合并毁损、支扩以及气胸的患者例数明显增多(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的例数明显较少,而病变进展的例数相对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病灶形态多样,分布广泛,易发生广泛播散、多发空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及预后均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老年性肺结核CT、MRI的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对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例确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分别进行CT、MRI检查,采用单盲法对患者进行CT、MRI的表现进行分类及综合分析,将CT、MRI检查的影像表现分为空洞、钙化及结核球,结节和肿块、干酪样坏死,并对CT、MRI的检查诊断肺结核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确诊老年性肺结核的准确率上都非常高,其中CT的准确率在85%以上、MRI的准确率也达到了62%,从准确率上来看CT略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性肺结核,应用CT、MRI检查都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诊断,CT在检查诊断钙化方面明显优于MRI,但MRI对于结核球的显示要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CT影像,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将5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将7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结核与肺癌并存CT影像在毛刺、棘状突起、分叶等特征上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P〈0.05)。结论:CT影像能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X线平片进行检查诊断;实验组采取CT影像进行检查诊断,检查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检出率、检出费用及检出时间。结果:实验组检出率为84%明显高于对照组(检出率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检出费用、检出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影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检出时间及检出费用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临床应用中应合理选择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