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建华 《山东医药》2002,42(2):36-36
例1:男,53岁.患有肝炎及风湿性心脏病,经常咯血不止,先后用止血敏、安络血及垂体后叶素等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著.反复咯血达半月之久,以致面色口唇苍白,消瘦神疲,少气懒言,苔黄质红而绛,脉虚弦,大便3日未解.此证为肝火犯肺,气随血脱,气阴两虚.用龙胆泻肝汤加人参治疗.处方:龙胆草10g、栀子12g、炒黄芩12g、仙鹤草30g、芦荟15g、黛(青黛)蛤(蛤粉)散15g、甘草6g、人参6g.连服3剂,咯血止,其他症状均减轻.照原方减量并加养阴润肺止咳药物,加以调理,痊愈. 例2:男,62岁.患者无胃病及肝病史.发病前因大量饮酒及食辛辣食物,突发胃脘部烧灼样疼痛,旋即呕吐,先后呕吐8次,其中吐血5次,吐血量约500ml,未解黑便.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急性糜烂性胃炎.症状为面色红赤,烦躁不宁,胃脘部灼热,疼痛拒按,因纳食疼痛加惧而怕进食,喜冷饮,大便2天未行,苔薄质红,脉弦有力.辨证为肝火犯胃,中焦蕴热,胃络受伤.拟泻火平木,清胃止血.处方:龙胆草10g、炒黄芩12g、栀子12g、柴胡12g、生地15g、当归12g、车前草15g、生侧柏30g、生甘草6g、生大黄5g.煎液冷服.2剂药服后呕吐即止,解黑便1次,胃脘部烧灼感减轻,能少量进食.原方加健胃养阴及健脾益气之剂,继服3剂痊愈.  相似文献   

2.
理气通降法治疗痞满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理气通降法治疗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理气通降法治疗,用基本方加减,对照组给予柴胡疏肝汤。服药方法相同,4个星期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治疗组对胃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不爽、反酸嗳气、饮食减少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肝气郁滞、胃失和降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之病机关键,治疗以理气通降为大法。  相似文献   

3.
笔者本着对黄疸发生之机理“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 ,气机不利 ,湿热毒邪交瘀血分 ,阻塞肝胆经脉 ,迫使肝汁外溢肌肤所致”的认识 ,采用守方辨证的治疗准则 ,对所有病人都服用柴胡茵陈大黄汤 (柴胡 10 g,黄芩 12 g,茵陈30 g,栀子 12 g,大黄 10 g,板兰根 15 g,败酱草 2 0 g,金钱草 2 0 g,丹参 15 g,赤芍 15 g) ,每日 1剂 ,日服 2次 ,每 10 d为一个疗程。对于有恶寒发热表证者 ,酌情加大柴胡用量 ;对恶心明显者另加半夏、生姜 ;对肝区疼痛明显者加大丹参、赤芍用量 ;对大便秘结者加大大黄用量 ;对素体阳虚、服药后乏力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刘军  赵红 《山东医药》2002,42(9):67-67
我们采用四神汤加减治疗慢性腹泻患者 2 8例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 2 6~ 71岁 ,病程 2个月以上。每天大便 2次以上 ,黎明即泻 ,大便呈糊状或稀塘。舌质淡白 ,脉细弱。治疗方法 :均予四神汤口服。四神汤组成 :补骨脂 12 g、五味子 6 g、肉蔻 6 g、吴茱萸 6 g、生姜 3片、大枣 3枚 ;每日 1剂 ,连服 2周。脾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湿重者加薏米、云苓、苍术 ,寒重者加附子、肉桂 ,腹痛者加白芍、元胡 ,小腹胀满者加乌药、小茴香 ,大便滑脱不禁者加赤石脂、诃子 ,肝脾不调者加柴胡、白芍 ,肝气郁结者加柴胡、玉金、香附。结果…  相似文献   

5.
例1:张某,女,52岁,因右胁痛胀不舒,纳差半月就诊。查体:急性病容,肝大剑下3cm,肋下2cm,质韧触痛。实验室检查:ALT:248U/L,γ-GT:185U/L,HBsAg(-),HBsAb( ),HBeAg(-),HBeAb(-),HBcAb(-)(放免法)。病史,半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在某医疗单位静脉点滴环丙沙星400mg,每日1次,连用5天后逐渐出现上述症状,既往无肝炎病史及长期大量饮酒史,曾于3年前注射乙肝疫苗,故考虑为环丙沙星所致之肝功能损害。 用药处方:柴胡、虎杖各12g,青黛9g(包煎),夏枯草、败酱草、丹参、构杞各15g,白茅根、茵陈各30g,栀于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12剂后复查肝功能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6.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消化液作用于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的病变[1].以胃痛、胃胀、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为临床特点,可促进胃黏膜向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进展,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易复发。属于中医学“胃痛”“嘈杂”“胃痞”等病证范畴[2]。赵文霞教授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基于从肝论治理论,认为肝气郁滞,肝气犯胃,肝失疏泄,胆汁反流是BRG的主要病机,以疏肝理气,清肝利胆,平肝潜阳,和胃降逆为治则,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将71例胆囊炎患者(均经B超检查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4~66岁,其中急性胆囊炎12例,慢性胆囊炎22例,慢性结石胆囊炎2例。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2~68岁,其中急性胆囊炎5例,慢性胆囊炎20例。中医辨证:治疗组肝气郁滞型22例,湿热蕴困型14例;对照组肝气郁滞型15例,湿热蕴困型10例。 治疗方法:均应用抗生素和中药治疗。肝气郁滞型给以清胆行气汤;湿热蕴困型给以清胆利湿汤。治疗组加用复方氨基酸250ml,每日1次中速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5月~1997年6月,我们观察了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64例,其中采用中药治疗34例,采用常用保肝西药对照治疗3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64例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5岁,抗痨前检查心、肺、肝、肾功能正常。经抗痨治疗(2HSRI/4HR方案)最短者15天,最长者3个月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纳差、厌油、乏力、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异常。将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4例,西药对照组30例。中药治疗组:柴胡疏肝散加一贯煎化裁(柴胡、白芍、陈皮、枸杞、炙甘草各10g,生地黄30g,北沙参、麦冬各12g,每日1剂,日2次。西药组:肌苷、维生素C、肝泰、ATP、10-A。  相似文献   

9.
慢性浅表性胃炎为消化内科之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中医辨证为肝气郁滞型尤其多见,往往应用西药效果不理想,我院脾胃病专科2000设立了《疏肝和胃丸治疗肝气郁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课题组,经过3年的努力,完成了课题设定的内容,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肝炎肝硬变防治标准。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21~72岁;轻度腹水18例,中度腹水10例,重度腹水6例。 2 治疗方法 软肝逐水汤加减。组方:柴胡、枳实、大黄、香附、当归、白芍各10g,白术、太子参、商陆、鳖甲、泽泻各15g,丹参、虎杖、何首乌、莪术各30g,桂枝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  相似文献   

11.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常见的消化系疾病,笔者采用中药柴胡和胃汤加吗丁啉治疗34例BRG,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4例系门诊及住院病例,均经内窥镜检查符合《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34例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1~73岁,平均35.8岁;病程10个月~15年,平均3.9年;合并胆道系泥沙结石者2例。1.2 治疗方法:以自拟柴胡和胃汤辨证加减治疗,基本方药为柴胡12g,佛手10g,郁金8g,胆草8g,姜半夏8g,条芩8g,枳实8g,大黄6g(后下)。脾胃失和者主方枳实易枳壳加香附、莪术等;胃阴不足者主方加沙参、玉竹、石斛等;脾胃虚弱者主…  相似文献   

12.
加味四逆散治疗肝源性溃疡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变合并消化性溃疡被称之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我院根据中医理论:“肝气横逆犯胃”、“胃病从肝论治”之说,自1994年~1997年为本院60例住院治疗的肝源性溃疡患者试用加味四逆散,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①符合上海第6次全国肝病会议肝硬变诊断标准;②内窥镜确诊为胃溃疡(活动期);③胃恶变、门脉高压所致的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慢性重症肝炎、肝昏迷者不在观察之列。  相似文献   

13.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临床对9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内镜检查确诊.其中男63例,女27例,年龄18岁~68岁之间,病程6mo~27a.1.2方法全部患者均取中药自拟方为主,北芪30g,白术15g,丹参20g,公英20g,柴胡15g,郁金20g,白芨20g,元胡15g,砂仁12g,黄连15g,海峭15g,佛手10g,白芍15g,菜菔子15g等.2结果笔者对9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均由门诊治疗观察,服药30d后痊愈68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总有效91%.3结论胃痛俗称,胃脘痛范畴,肝胃气痛,饱胀不适返酸,嗳气乏力,食欲不振,因长期饮食不规律,病程日久,或因久治不愈最…  相似文献   

14.
田萍  单文声 《山东医药》2002,42(11):36-36
近年来 ,我们采用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胃石症 6 3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4例 ,女 2 9例 ;年龄 18~ 5 6岁 ;病程 3天至 3个月。病因为食柿子 4 6例 ,食生山楂 12例 ,食软枣 5例 ,合并胃炎 15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 17例。胃石最大为 12 cm× 12 cm,多个者 19例。 6 3例患者均经胃肠钡餐或电子内窥镜检查确诊。给予厚朴三物汤加味 :厚朴 15 g,枳实、枳壳、鸡内金、生大黄 (后入 )各 10 g,焦山楂 30 g,莱菔子、神曲、麦芽、元胡各 15 g;水煎 30 0 ml每日 1剂 ,早晚分服 ,用 2 0天。结果本组治愈 (胃肠钡餐或内窥镜未发现胃…  相似文献   

15.
将慢性乙型肝炎60例,辨证分为4型进行治疗。其中肝郁型治以疏肝解郁;药用柴胡、茵陈、赤芍、白芍、香附、枳壳、茯苓、甘草各10g,丹参20g,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脾湿型治以健脾和胃;药用茵陈、炒白术各20g,丹参、半夏、神曲各15g,陈皮、厚朴、砂仁、柴胡、甘草各10g。瘀血型治以活血化瘀;药用茵陈、丹参各15g,泽兰20g,柴胡、赤芍、白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的核心药物、组方规律和核心组合,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中医药治疗RE的相关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用药规律挖掘。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南开医院的RE患者60例,以筛选出的核心对药为基础进行辨证施治,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筛选出治疗RE相关方剂101首,涉及中药133种,涉及的主要证型为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肝胃郁热证相关方剂,黄连、吴茱萸、半夏、甘草、柴胡使用频率较高,对药“黄连-吴茱萸”出现频率较高;肝胃不和证相关方剂,柴胡、甘草、白芍、半夏、黄连使用频率较高,对药“白芍-柴胡”出现频率较高;寒热错杂证相关方剂,干姜、黄连、黄芩、半夏使用频率较高,角药“干姜-黄连-黄芩”出现频率较高。用以上核心对药对RE患者三大主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给予8周的中药治疗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及残余压明显升高(P<0.05),平均远段收缩积分(DCI)值明显升高(P<0.05),Demeeste...  相似文献   

17.
王玉芬 《山东医药》2001,41(21):F003-F003
1995~ 1999年 ,笔者用自拟利胆排石汤及压耳穴法治疗胆石症 ,收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9例 ,女 2 6例 ;年龄 19~ 6 5岁。均根据腹部 B超或 CT检查并结合症状体征、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确诊。其中胆囊结石 5 3例 (多发 11例 ,单发 42例 ) ,肝内胆管结石 8例 ,胆总管结石 4例。结石横径 <0 .5 cm36例 ,0 .6~0 .8cm2 5例 ,4例泥沙样结石为 0 .9~ 2 .3mm。治疗方法 :利胆排石汤方药组成 :柴胡、郁金、枳壳各12 g,茵陈、金钱草各 30 g,海金砂 2 0 g,鸡内金、山楂、当归、赤芍各 15 g,丹参 2 0 g。每天 1剂 ,水煎 2次分 2…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按1990年5月(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7岁;病程1~2年31例,2(1/12)~4年23例,4(1/12)~5年11例,5年以上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基本方:柴胡8g,黄芩12g,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各20~30g,丹参、茯苓各20g,黄芪50g,白术15~25g,灵芝、土鳖各15g,全虫6g(冲服),甘草10g。随症加减:湿热疫毒盛者加茵陈、蜂房、大黄;肝郁气滞者加醋青皮、木香;胁痛者加白芍、元胡;肝脾肿大者加川山甲、鳖甲、桃仁;肝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中药加味柴胡疏肝散与胃康宁片、吗丁啉片和阿莫西林胶囊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应用中药加味柴胡疏肝散,处方茵陈、连翘、郁金、柴胡、白芍、香附、枳壳、陈皮各15g,川芎、甘草各10g,水煎服,1剂/d,疗程为60d.对照组用胃康宁片,每天3.75g,分3次服,吗丁啉片45mg/d,分3次服,阿莫西林胶囊1.5g/d,分3次服,疗程为60d.将两组疗效对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50例中显效38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50例中显效25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6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加味柴胡疏肝散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乙醇预处理诱导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确定适当预处理方案,并作初步评价。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6组,胃饲乙醇浓度40%,A组8g/kg、B组7g/kg、C组6g/kg、D组5g/kg、E组4g/kg、正常组0g/kg;以中毒症状及肝组织病理为指标,判定大鼠急性乙醇胃饲中毒剂量;选定剂量范围继续本实验。大鼠7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胃饲乙醇组、缺血组(IR)、胃饲乙醇预处理组(EP);采用尾叶转流下的肝缺血模型,于再灌流3、6、12、24h留取标本;采用正交设计,以乙醇浓度、剂量、胃饲时机为因素,分设3个水平,大鼠54只,肝缺血90min,于再灌流24h采样检测。结果 急性胃饲乙醇≤5g/kg预处理后,动物中毒症状轻,无死亡;乙醇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90min的缺血再灌流损伤;在A1B1C3预处理模式下,即40%乙醇5g/kg胃饲后24h行肝缺血手术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结论 适当剂量的乙醇胃饲预处理是一种安全的预处理措施,有望成为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耐受性的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