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BiPAP呼吸机治疗了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结果表明:BiPAP呼吸机治疗可明显提高PaO_2和SaO_2(P<0.01),降低PaCO_2(P<0.05),心率、呼吸频率减慢,神志障碍者恢复。表明BiPAP呼吸机是治疗COPD并Ⅱ型呼衰的一种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高压患者吸入一氧化氮的即刻血液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原发性3例,血栓栓塞4例,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者2例,合并于先天性心脏病者2例,室间隔缺损术后遗留者1例),吸入低浓度的一氧化氮(NO2,20-160PPm),吸入NO后所有患者的肺动脉压均下降,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的均分别下降22.9%,21.0%和20.3%(P<0.001);全肺阻力下降32.7%(P<0.01);心脏排血指数和氧输送量分别增加33.2%和24.8%(P  相似文献   

3.
对20例正常人、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及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慢阻肺呼衰)患者进行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比研究,并与死腔气量/潮气容积(VD/VT)和气道阻力(Raw)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及慢阻肺组PaCO2和PetCO2间无明显差异(P>0.05),PetCO2可反映PaCO2变化。慢阻肺呼衰者PaCO2和PetCO2间有明显差异,其中PetCO2较PaCO2低,平均相差达2.13kPa±1.26kPa(P<0.01)。故在慢阻肺呼衰时PetCO2不能反映PaCO2变化,此时如以PetCO2来估计PaCO2是不可靠的。慢阻肺呼衰时PaCO2-PetCO2之差异与VD/VT(r=0.81,P<0.01)和Raw相关(r=0.42,P<0.05)。  相似文献   

4.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对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进行通气治疗,并采用病例自身对照观察,结果发现,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相差显著(P<0.01);此外,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动作的征象消失,神志障碍者恢复,该呼吸机不用气管插管或切开就可使PaO2上升,PaCO2下降,临床症状缓解,这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无创性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行持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每次持续12h,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的变化及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肌酐、尿素氮、中心静脉压下降(P〈0.001),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有所改善(P〈0.001),  相似文献   

6.
报告54例胸内手术病人在麻醉恢复期血电解质、动脉血气和酸碱的变化及处理。发现术毕血K+、Na+、Ca2+均下降(P<0.01),相应的发生率为低钠血症46.2%,低钾血症24.1%,低钙血症16.7%;术毕动脉血pH、SBE均下降(P<0.001),而PaCO2上升(P<0.001),其酸血症发生率为85.2%,单纯代酸为42.6%,单纯呼酸为13.0%,复合型酸中毒为37.0%。上述变化经术后最初16~20h的处理,除血钠外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P>0.20),而血钠也较术毕时明显升高(P<0.02)。术毕经面罩吸氧(FIO20.50),仅有13.0%的病人发生低氧血症,但经最初16~20h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上升至25.9%。据此,作者认为应加强麻醉期间体液内环境的监测,适当补充K+、Na+、Ca2+、HCO3-,加强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高频喷射呼吸机常频通气的应用,可进一步改善肺内气体交换,本研究评价常频通气对呼吸衰竭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31例无自主呼吸的患者,用高频喷射呼吸机持续、常频、控制呼吸,通气频率16~20次/min,持续通气时间12~72h。结果:通气1h后PaO2(15.92±2.50)kPa,PaCO2(5.90±0.76)kPa;通气24h后PaO2(14.76±3.21)kPa,PaCO2(6.11±0.84)kPa。在Ⅱ型呼吸衰竭,常频与高频通气交替应用比单用高频通气辅助呼吸,其提高血氧分压的疗效优越(P<0.001),且可防止高碳酸血症。结论:合理选用常频通气,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高频通气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呼吸衰竭31例3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引起呼吸衰竭的病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高频通气隔肌起搏器(HDP)治疗。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治疗前为6.21±1.10kPa,治疗后为8.56±1.2...  相似文献   

9.
应用人工肾空心纤维透析器持续正压(8~12kPa)通入O2代替人工肺治疗5只Ⅱ型呼吸衰竭的家犬,经A─V接体外转流2小时获得满意的效果。血流通过人工肾前、后氧分压(PO2)由9.15±0.95kPa上升到72.55±14.03kPa(P<0.001),二氧化碳(PCO2)由6.34士0.96kPa下降到4.08±0.99kPa(P<0.01)。实验动物在治疗前、后氧分压(PO2)由7.11±0.61kPa上升到10.69±1.81kPa(P<0.05),二氧化碳分压(PCO2)由7.83±0.96下降到5.47±1.44kPa(P<0.05),5只实验动物无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0.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对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进行通气治疗,并采用病例自身对照观察,结果发现,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相关显著(P〈0.01);此外,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动作的征象消失,神志障碍者恢复,该呼吸机不用撖这插管或切开就可使PaO2上升,PaCO2下降,临床症状缓解,这为  相似文献   

11.
应用高频喷射通气(单侧鼻孔超声湿化供氧)治疗Ⅱ型呼吸衰竭48例。结果显示:PaO2平均有明显增加(P<0.01或0.05)。PaCO2对于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无明显变化(P>0.05),对于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吸呼衰竭急性加重期(Ⅱ型)老年病人的血气分析及呼吸兴奋剂疗效的临床观察,探讨呼吸兴奋剂的临床使用价值。结果显示:呼吸兴奋剂治疗呼吸衰竭口型的效果,并不决定于PaCO2增高的程度,而在于PaO2下降的程度。当此类药物治疗无效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机械通气,同样是该症老年病人抢救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氨茶碱药代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消除速率常数(K)0·0934±0.014h,消除半衰期(T+)7·6±l·27,肺心病伴肺部感染或呼吸衰竭K0·065±0·02h-1‘,T11·99±3·87h,肺心病伴心、肝功能异常者K0·038±0.016h-1‘T21.48±9·5h.比较3种给药方法的血药浓度,并探讨适合我国老年COPD患者的氨茶碱剂量。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者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例正常人,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及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慢阻肺呼衰)患者进行了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比研究,并与死腔气量/潮气容积(VD/VT)和气道阻力(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及慢阻肺组PaCO2和PetCO2间无明显差异(P〉0.05),PetCO2可反映PaCO2变化。慢阻肺呼衰者PaCO2和PetCO2间有明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扩散法对174例(221例次)各型呼吸功能不全(RI)患者进行血浆纤连蛋白(PFn)测定。结果221例次中PFn(mg/L)85例次RI为253.12±67.00,27例次1型呼吸衰竭(RFI)为141.97±70.84,82例次RFⅡ为180.48±49.96,27例次医源性RF(IRF)为263.49±70.0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92.4±43.11,P<0.001及0.05)。RFⅠ、Ⅱ和IRF的pFn水平与PaO_2呈正相关,RFⅡ的水平侧与PaCO_2呈负相关。34例RF治疗前(147.80±61.59)显著低于治疗后15天(214.62±56.12,P<0.001)。33例RF的PFn<150mg/L: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8例,死亡3例(2例低于100mg/L)。作者认为,PFn含量可作为早期诊断RF、监测RF病情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4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治疗中血清电解质K ̄+、Cl ̄-、Na ̄+和CO_2CP及动脉血气PaO_2、PaCO_2、PH、BE改变诸资料进行分析,提示上述各项变化对该病预后均有影响。其中PaO_2<5.3KPa(40mmHg)、PaCO_2>10.7KPa(80mmHg)、BE>+6.5mmol/L和血Cl_-≤80mmol/L、血Na ̄+<125mmol/L者死亡率均显著增高(达100%),PH>7.45,血K ̄+≤3.0mmol/L、CO_2CP≥29.3mmol/L者死亡率亦明显升高(达80%)。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Ⅱ型呼吸衰竭(呼衰)治疗中的价值。②方法观察21例COPD并呼衰病人应用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治疗2d后,血气(PaO2,PaCO2和pH值)分析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与同期病情相似的21例呼衰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病人及22例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病人的结果作比较。③结果治疗前3组病人的PaO2,PaCO2和pH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BiPAP组和插管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3项血气指标改善显著(t=2.500~10.231,P<0.05,0.01),病人症状减轻或缓解;插管组较BiPAP组血气改善更明显(t=2.802~3.630,P均<0.01);对照组仅低氧血症和紫绀得到改善(t=5.565,P<0.001)。④结论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可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衰病人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但对极危重病人应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图(PSG)对110例就诊病人进行监测,诊断OSAS96例,对其中接受CPAP治疗的15例病人记录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监测图有关数据并应用配对t检验,对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人症状改善,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P<0.001),舒张压有所降低(P<0.05),总共低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呼吸紊乱指数(AHI)明显降低(P<0.001)。醒觉时间明显缩短(P<0.001),醒觉时间占记录时间百分比值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CPAP对OSAS患者治疗有效,但需在内科医生直接指导下进行。对致死性窒息性呼吸衰竭,气管造口术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鼻( 面) 罩持续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6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O P D)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31 例,用 Bi P A P 呼吸机经鼻( 面) 罩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31 例,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 Pa O2 迅速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 0 .01) ; Pa C O2 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结论 合理应用 B I P A P 呼吸机通气治疗可迅速纠正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分别应用糖皮质激素(20例)、氨茶碱(20例)和糖皮质激素与小剂量氨茶碱联合(20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结果发现治疗后3d 1s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率及恢复至病前水平的天数在应用激素(分别为12.05%和7.05d)者优于应用氨茶碱(分别为5.80%和11.60d)者,两者比较差异极显著(P均〈0.001);应用激素与小剂量氨茶碱联合者治疗后7d FEV1改善率(1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