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0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 严格选择病例,注意个体心内结构差异,仔细标测靶点后消融。结果 76例79条房室旁路(AP)、24例房室结双径路(AVNDP)首次消融均成功。术后1-4周3例AP,1例AVNDP复发,再次消融成功。1-48个月随访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CA治疗PS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黄玲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307-3308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ehycardia,PSVT)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穿刺点血肿1例、心脏压塞1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患者安全有效,手术前后需要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32例行RFCA的PSVT患者的射频消融方法、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9例,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83例,消融总成功率90.2%。随访(87±20)月,AVNRT消融复发率13.3%,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4.1%;AVRT消融复发率4.0%,永久性Ⅲ°AVB发生率1.2%。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安全、有效;熟练的心导管技术、仔细的电生理检查、耐心地寻找最满意的靶点图以及合适的消融能量和时间,是提高成功率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Esite Navx)标测指导下无或低X线化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8例PSVT患者,在Esite Navx 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右侧心腔初步建模,在三维模型指导下送入标测电极进行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在三维模型指导下行射频消融.对照组8例PSVT患者在常规X线照射下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结果 两组病人消融全部成功,短期随访均无并发症产生.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消融前准备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消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病人接受X光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三维标测指导下的PSVT射频消融切实可行,可大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X线照射,从而保护了医生和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8例新生儿PSVT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发病特点、心电图的表现、治疗方法、随访的结果和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PSVT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气促、面色苍白、拒奶、发绀、心率>210次/分,经心电图明确诊断为新生儿PSVT,2例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转复成功,26例经药物转复成功,ATP用药成功转率者24例,联合普罗帕酮(心律平)用药成功转率者2例。所有病例转复后都予地高辛或普罗帕酮(心律平)维持治疗3~6个月。随访6个月,失访1例,治愈22例,复发5例(其中1例上级医院射频消融治疗)。结论与年长儿不同,新生儿PSVT常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转复方法中兴奋迷走神经有一定疗效,但药物转复疗效较佳,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江荣炎  吴桥  汪慧敏 《医药世界》2009,(11):714-715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电生理机制、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102例PSVT患者均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PSVT类型及消融的靶点,并实施RFCA术。结果:102例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5例,占44.1%;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7例,占55.9%。发生永久性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1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RFCA是根治PS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的配合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温度射频仪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4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分别采用温度控制法(温控法)、功率控制法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就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2443例患者分为温控消融组和功率控制组,温控消融组共治疗1669例患者,成功率99.88%,功率控制组共治疗774例患者,成功率99.8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温控组一次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功率控制组(93.4%﹠87.7%,P〈0.01),功率控制组行二次消融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温控组(12.2%﹠6.4%,P〈0.01);温控组平均放电时间及X-R曝光时间均小于功率控制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温控组1例消融失败考虑旁道位于心外膜,1例为9岁儿童希氏束旁旁道,家属考虑风险放弃治疗。功率控制组1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在消融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0AVB)。结论应用温控射频仪采用温度控制法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放电时间,减少了X-R的曝光量,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PSVT)是一种常见的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具有无诱因、反复发作、药物治疗不能根治等特点,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是现代介入心脏病治疗学的一项重进展,是治疗的PSVT有效方法[1];其机制是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内以损毁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阻断异常折返环路,消除病灶,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的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创伤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法治疗小儿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手段。方法共选取50例患有快速心律失常的患儿,对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后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在50例患有快速心律失常病症的患儿中,有1例患儿复发室性心动过速,1例患儿复发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患儿均经二次射频消融治疗后均成功痊愈。各有1例患儿的室速和房速症状未治疗成功,后使用心律失常控制类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辅导以及进行射频消融知识的宣传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对患儿进行观察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状、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1年1月 ̄2007年5月诊断为特发性左室室速的26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26例特发性左室室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24例,成功率为92.31%,复发1例,复发率4.17%,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