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苦碟子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碟子总黄酮(TFS)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按pulsinelli方法制成全脑缺血模型,大鼠全脑缺血30min后再灌注40min。记录脑缺血前、缺血30min及再灌注40min后的脑电图(EEG),取脑组织,采用荧光指示剂Fura-2定量测定大鼠前脑皮层组织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TFS可促进缺血后EEG的恢复,降低缺血再灌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SOD、GSH-Px和LDH活力的下降,降低NOS的活力和脑组织中MDA、NO的含量。结论 TF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抑制钙超载和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山茶花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山茶花总黄酮(TFC)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按pu lsinelli方法制成全脑缺血模型,大鼠全脑缺血30 m in后再灌注40 m in。记录脑缺血前、缺血30 m in及再灌注40 m in后的脑电图(EEG),取脑组织,采用荧光指示剂Fura-2定量测定大鼠前脑皮层组织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TFC可促进缺血后EEG波幅的恢复,降低缺血再灌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SOD、GSH-Px和LDH活力的下降,降低NOS的活力和脑组织中MDA、NO的含量。结论TF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抑制钙超载和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的影响。结果:丹红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组织损伤程度;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和NO、NOS水平。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甲基苯丙胺慢性染毒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干预与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甲基苯丙胺(MA)慢性染毒大鼠实验动物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黄芪甲苷(10 mg/kg,20 mg/kg),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和纹状体区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 MA慢性染毒组脑组织海马区NO、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力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芪甲苷大剂量组(20 mg/kg)与MA模型组相比,脑组织海马区NO、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甲苷能够降低MA慢性染毒大鼠脑组织海马区NO、MDA含量,升高SOD活力,并通过抗氧化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有一定的干预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MC-002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奥扎格雷钠组(18mg/kg)和MC-002高、中、低剂量组(30、18、10.8mg/kg).缺血再灌注24h后检测脑组织及血清中NO含量、NOS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MC-002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0.05).结论 MC-00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OS活性,减少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山茶花总黄酮(TFC)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pulsinelli方法制成全脑缺血模型,大鼠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40min后,按V级记录脑缺血前、缺血30min及再灌注40min后的脑电图(EEG),采用荧光指示剂Fura-2定量测定大鼠前脑皮层组织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脑缺血5min内,脑电显受抑变平。  相似文献   

7.
多塞平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多塞平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 1 2 0只 ,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 ,多塞平大、中、小剂量组 ,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以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测定皮层脑组织一氧化氮 (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NOS)、超氧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及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 ([Ca2 + ] i)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多塞平 2 5、5、7 5mg·kg- 1 和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可降低NO含量、NOS活性、MDA含量及皮层神经元细胞内 [Ca2 + ] i 含量、升高SOD活性 (P <0 0 5或P <0 0 0 1 )。结论 多塞平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NO及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卫  徐秋玲  郑学芝 《中国药师》2008,11(7):742-744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葛根素注射液治疗8周后,观测胰腺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测定胰腺线粒体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葛根素治疗组胰腺线粒体SOD、GSH-Px活力较糖尿病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或P〈0.05),而NOS活力、MDA及NO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胰腺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降低线粒体NOS活力,从而减轻NO所致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D ipfluzine,D 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脑组织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对照组、D ip(0.5、1.0、和2.0 mg.kg-1)治疗组、氟桂利嗪(F lunarizine,F lu)1.0 mg.kg-1阳性对照组。采用改良的Pu 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15m in再灌注24 h模型,并于再灌注开始时尾静脉注射给药。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以及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iNOS活性的变化。结果形态学观察可见:假手术组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胞核大而圆,透明,核仁清晰可见,缺血再灌组和溶剂对照组细胞排列松散,胞体缩小,核不规则。双苯氟嗪和氟桂利嗪均可明显改善这种损伤性改变。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剂对照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iNOS活性明显升高;与溶剂对照组相比,D ip 1.0 mg.kg-1组、D ip 2.0 mg.kg-1组及F lu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O的含量、iNOS活力、以及脑组织中NOS活力均明显降低。结论双苯氟嗪可降低NOS、iNOS活性,减少NO含量,减轻神经元损伤程度,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芳  刘斌  张静  王薇  孙素真  王丽辉 《天津医药》2015,43(5):474-476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抗癫痫药物唑尼沙胺对癫痫大鼠血清及脑组织 NO 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 活性的影响。方法 50 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中随机抽取 8 只为正常对照组, 剩余 42 只全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成癫痫模型, 从中随机抽取 24 只, 以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癫痫模型组、 唑尼沙胺组及苯巴比妥组, 监测各组大鼠经药物干预后血清及脑组织 NO、 丙二醛(MDA)含量及 NOS、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 35 只(83%)大鼠模型制备成功; 戊四氮致痫大鼠的脑电图中均可见阵发性癫痫波;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癫痫模型组和唑尼沙胺组大鼠的血清和脑组织的 NO、 MDA 含量及 NOS 活性明显升高, SOD 活性下降; 苯巴比妥组脑组织 NO、 MDA 含量升高, SOD 活性下降, 血清 MDA 含量升高。与癫痫模型组比较, 唑尼沙胺组和苯巴比妥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 NO、 MDA 含量及 NOS 活性明显降低, SOD 活性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唑尼沙胺通过降低脑组织 NO 含量而发挥其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杜仲提取物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抗氧化能力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杜仲提取物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预处理(12 mg·kg~(-1))组和杜仲提取物不同剂量预处理(分别给予200、400、800 mg·kg~(-1)·d~(-1))组,均n=20。各给药组均在制模前预先灌胃给药14 d,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不留置线栓,假手术及模型组分别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改变,检测血清及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杜仲提取物各剂量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减少(P<0.05)。杜仲提取物中、高剂量组血清和脑组织中的MDA和NO含量及iNOS活性均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尼莫地平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杜仲提取物预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是提高抗氧化能力并降低NO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氨基胍对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选择性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AG治疗组,采用舌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大鼠急性肺损伤3h后给氨基胍治疗3h,断头放血处死,迅速取出大鼠肺脏,匀浆器混匀后,低温差速离心法提取肺脏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活性,以及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和线粒体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了大鼠肺脏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治疗药对此改变的影响。结果在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中线粒体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线粒体中的T-NOS和iNOS活性升高,线粒体NO生成明显增加,而cNOS活性无明显变化;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急性肺损伤3h给予AG治疗3h与急性肺损伤组相比,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所改变,NO生成有所下降,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升高,MDA含量下降。电镜结果显示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消失;AG能改善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引起的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结论AG能明显抑制急性肺损伤后线粒体NO生成,改善线粒体能量供应,增加线粒体抗氧化作用,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氨基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保护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缺血后2,6或12 h开始给予AG(100 m.gkg-1,ip,每天2次,给药3 d)治疗。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线粒体肿胀度和呼吸链的完整性,脑线粒体内NO和丙二醛(MDA)含量,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培养大鼠神经元细胞,观察AG(10,20和100μmo.lL-1)对神经元细胞形态、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和NO含量的影响。结果AG显著降低脑缺血后脑梗死体积,改善缺血后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减轻脑线粒体肿胀度和呼吸链损伤;降低NO和MDA含量,增加总ATP酶、SOD和GSH-Px活性。AG使体外培养的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NO含量降低,LDH释放减少,细胞活力增加。结论AG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增加线粒体抗氧化作用,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和保护线粒体形态与功能的完整而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甲基苯丙胺对大鼠脑组织中NO,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所致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方法:建立MA给药模型;实验组给予MA,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脑组织中NO,SOD和MDA的变化及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实验组脑组织海马区和纹状体区中NO,MDA含量上升,SOD含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A可导致大鼠脑中NO含量上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说明超氧化基参与了MA的神经毒性作用,这可能是MA引起中枢神系统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快速、稳定的大鼠高血糖-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探讨将其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研究的可行性.方法:24只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血糖和高血糖下假手术组(NG-sham,HG-sham),正常血糖和高血糖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NG-FCIR, HG-FCIR).术前1 h腹腔注射10%右旋葡萄糖制备高血糖大鼠;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I/R模型,脑缺血1 h再灌注3 h.测定各组注射葡萄糖前、缺血开始和再灌注3 h后的血糖;TTC染色比较各组脑组织水肿程度和脑梗死面积;比较各组脑组织乳酸脱氢酶活性、总NOS和iNOS、SOD酶活性,以及NO、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前注射葡萄糖的各组血糖明显升高(P<0.01),并且持续至再灌注3h(P<0.01).与NG-FCIR组相比,HG-FCIR组的脑组织水肿程度增加、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大(P<0.05),脑组织乳酸脱氢酶、总NOS、iNOS活性增加(P<0.05),SOD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NO、MDA含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术前1 h腹腔注射右旋葡萄糖(2g·kg-1)可诱导大鼠高血糖状态,加速、加重MCAO引起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高血糖模型,缺血1 h、再灌注3 h时即可用于ROS、NO等相关的药物疗效或机制研究,可显著缩短观察时间.  相似文献   

16.
张建新  李兰芳  尚涛 《河北医药》2010,32(17):2309-2312
目的观察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fynthase,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L-NA)和一氧化氮供体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L-NA治疗组和L-NA+L-Arg治疗组、每组8只。L-Arg治疗组,采用舌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大鼠急性肺损伤3h后给药治疗3h,断头放血处死,迅速取出大鼠肺脏,匀浆器混匀后,低温差速离心法提取肺脏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活性,以及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和线粒体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中线粒体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线粒体中的T-NOS和i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cNOS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线粒体NO生成明显增加。急性肺损伤3h给予不同药治疗3h与急性肺损伤组比较,肺脏线粒体肿胀降低、膜流动性增强,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MDA含量下降,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所显著改变,NO生成量有所不同(P〈0.05或〈0.01)。结论 L-NA和L-Arg能够通过抑制肺线粒体中iNOS活性,增强eNOS活性,改变NO的产生,对抗内毒素脂多糖导致的氧化损伤,有效的保护肺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硫普罗宁(MPG)对阿霉素(ADM)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ADM损伤大鼠心脏模型,灌胃给予MPG,检测血清肌钙蛋白工(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脑钠肽(BNP)、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ADM大鼠心脏模型组相比,MPG干预ADM处理后大鼠的血清cTnI、CK.MB及BNP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SOD活力显著增高,MDA、NO含量,总NOS活力及iNOS活力显著降低(P均〈0.01),心肌组织病理积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MPG对ADM心脏毒性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MPG可能通过恢复心肌组织SOD的活力、抑制iNOS活性使心肌组织NO产生减少,从而减轻ADM所致大鼠心肌组织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