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2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奎硫平或利培酮进行8周治疗,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药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相仿。结论奎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均有肯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王莹  李刚  李涛 《天津药学》2008,20(2):33-36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奎硫平(奎硫平组)和利培酮(利培酮组)治疗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相关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奎硫平起效较快,且在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奎硫平改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奎硫平组改善抑郁疗效优于利培酮组(P<0.05),奎硫平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奎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疗效相当,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及阴性症状的改善好于利培酮,两者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9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奎硫平或利培酮进行8周治疗,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药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相仿。结论奎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均有肯定的疗效,且奎硫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贾厚礼  袁洪海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2974-2974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20例,疗程6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PANSS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显效率为90%,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思睡、活动减少.结论: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奎硫平组显效率92.5%,利培酮组显效率95.0%。利培酮组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稍高于奎硫平组。结论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利培酮和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某院住院治疗的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与奎硫平组,两组持续治疗28d后,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利培酮组与奎硫平组患者在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方面的差异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和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均安全有效,两者不良反应少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西汀合用奎硫平或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氟西汀合用奎硫平)和利培酮组(氟西汀合用利培酮).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和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结果:奎硫平组显效率为72%,利培酮组为41%,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第2周末起,奎硫平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奎硫平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结论:氟西汀合用奎硫平治疗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疗效好,安全,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奎硫平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阿立哌唑和奎硫平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分别进行疗效评估和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与奎硫平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2药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但阿立哌唑的月经紊乱、嗜睡、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略低于奎硫平。结论阿立哌唑与奎硫平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安全有效、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奎硫平和利醅酮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和锥体外系反应量表(ESRS)来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奎硫平和利培酮的疗效相当,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奎硫平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结论奎硫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奎硫平(奎硫平组)和利培酮(利培酮组),进行8周系统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其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奎硫平起效较快,且在治疗后阴性症状分比较以奎硫平显著较好(P<0.05);奎硫平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表现有所不同,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奎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奎硫平对阴性症状的改善好于利培酮;两者副反应较轻,副反应表现有所不同.两种药物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1.
张洪亮 《北方药学》2013,(12):74-75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喹硫平和奋乃静,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组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86.7%,奋乃静组显效率为56.7%,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与治疗前相比喹硫平组阴性症状评分于治疗4周起显著降低(P〈0.05),与奋乃静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尤其是阴性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刘广华  汪洁 《中国药师》2014,(7):1174-1176
目的:观察比较喹硫平合并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给予喹硫平+米氮平,对照组47例给予利培酮+米氮平.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过程中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4,8周PANSS总分及因子分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情感迟钝、情感退缩两个因子分值开始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的情感交流障碍、被动/淡漠两个因子分值也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这两个因子分值是治疗4周后才明显降低(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抽象思维困难、交谈缺乏自发性这些因子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米氮平与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帕罗西汀+奋乃静)和观察组(奋乃静+安慰剂)。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末分别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NA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作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韦氏记忆量表的再认、联想及记忆商(MQ)为:9.8±2.1、10.4±1.9、104.6±13.8;观察组分别为9.3±2.0、9.2±2.5、92.8±14.9,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4、8、12周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观察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且副作用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和喹硫平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的短期影响。方法 77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分层随机分成齐拉西酮组(n=39)和喹硫平组(n=38),齐拉西酮和喹硫平最低日剂量分别定为40 mg·d~(-1)和100 mg·d~(-1),最高日剂量分别限定为160 mg·d~(-1)和800 mg·d~(-1),每日分2次服用,治疗4周。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和喹硫平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67%vs.58%,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尿酸水平高于喹硫平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喹硫平组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齐拉西酮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喹硫平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均有效;齐拉西酮对氧化应激影响比喹硫平小,两药对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与临床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单用组,疗程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合用组显效率77.5%,单用组显效率55%。治疗后两组PA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4、8、12周末,合用组阴性因子分较单用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齐拉西酮合并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纯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把82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为齐拉西酮合并舍曲林治疗,对照组仅单一使用齐拉西酮治疗,治疗期为8周.两组齐拉西酮治疗最大剂量为160 mg/d.于治疗前、治疗第2、4、8周末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 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于治疗第2、4、8周末使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 评定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4、8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和阴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SANS总分和部分因子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2、4、8周末,研究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 齐拉西酮合并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氯氮平合用氟西汀治疗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氮平合并盐酸氟西汀治疗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对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在原用氯氮平250~450 mg/d剂量不变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合用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盐酸氟西汀(20~40 mg/d)和安慰剂,疗程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分别评定1次。结果治疗第8周起合用组PANSS总分及阴性因子分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氯氮平合并盐酸氟西汀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明显改善阴性症状,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敌意攻击行为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70例具有敌意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缓释片合用喹硫平组(研究组)35例,单用喹硫平组(对照组)35例,治疗4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项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NSS评分(包括兴奋症状分及攻击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不良反应少。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合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敌意攻击行为见效快、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喹硫平或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120例难治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症状进行评定,比较其减分情况;采用副反应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第2周、第4周和第6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帕罗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难治性抑郁症优化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the availability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the treat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a remains a challeng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nfirm the positive effect observed in our pilot study with paroxetine as augmentation to antipsych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 Twenty-nine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as defined by DSM-IV, who scored at least 20 points on the negative subscale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were randomized for treatment with 30 mg paroxetine or placebo in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for 12 weeks. Ratings included the PANSS, the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AM-D) and scales for extrapyramidal side-effects. An 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was based on the 25 patients who were available for at least one follow-up assessment. The last observation carried forward principle was applied. The mean score of the negative subscale of the PANSS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Using an analysis of covarianc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treatment effect with paroxetine compared to placebo with respect to negative symptoms (-4.5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054 to -0.015). The mean HAM-D scores remained almost constant. The study suggests the efficacy of paroxetine with respect to the treat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