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药单体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e D,CVBD)对易脑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神经肽Y(NPY)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环形银夹钳夹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制成RHRSP 80只,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治疗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脑缺血6 h后,再灌注6 h、3、7天3个时 间点分别给予CVBD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用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CVBD对脑缺血6 h后,再灌注6 h、3、7天大鼠脑组织NPY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6 h、3、7天后,脑组织NPY mRNA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相同时间点,但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P<0.01).结论 CVBD对RHRSP脑缺血再灌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NPY mRNA表达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RHRSP)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神经黏蛋白表达、脑组织含水量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80只SD大鼠先用环形银夹狭窄双侧肾动脉,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电针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缺血2 h后再灌注1 d、7 d、14 d、30 d大鼠神经黏蛋白、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1 d,对照组脑缺血区周围出现神经黏蛋白阳性表达细胞,7 d明显增多,14 d表达到高峰,30 d下降.电针组神经黏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在7 d、14 d、30 d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脑缺血1 d、7 d,电针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电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促进缺血损伤区神经功能修复,可能与其下调神经抑制因子神经黏蛋白的表达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脑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1(Ang 1)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用环形银夹钳夹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制成RHRSP 12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48只)和电针组(48只),后2组大鼠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电针组给予"百会"、"大椎"穴位电针治疗,1次/d,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镜等技术观察脑缺血2 h后,再灌注1、7、14、28天大鼠脑内缺血区VEGF、Ang 1表达及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7、14、28天梗死灶周围VEGF和Ang 1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7、14、28天VEGF和Ang 1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脑缺血14、28天缺血区及周围MVD明显增加(P0.05)。结论电针对RHRSP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梗死灶周围VEGF和Ang 1的表达,促进缺血区的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NBP)干预组,各组按再灌注6、24、48、72 h四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同侧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QP-4及含水量在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升高,于48 h达到峰值(P<0.05);NBP预处理组AQP-4阳性表达与含水量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NBP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QP-4的表达,有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再灌注高血压大鼠神经肽Y和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神经肽Y(NPY)表达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制作RHRSP模型,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放射免疫法、干湿重法、图像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技术检测脑缺血6h再灌注6、72、168h时脑组织NPY、水含量、梗死面积百分率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再灌注组脑组织NPY和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72h达高峰;脑梗死面积百分率显著增高,168h时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和血管壁超微结构损害。结论NPY可能参与了RHRSP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病理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复流脑组织大鼠脑缺血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情况及中药单体环维黄杨星D(CVBD)的影响。方法采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CVBD组.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原位杂交观测脑缺血2h后再灌注1d、7d、14d、30d不同时间点大鼠的GAP-43 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h后,缺血区周围及海马1d后可见GAP-43 mRNA表达。7d明显增多,14d开始下降,CVB—D组在上述区域各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CVB-D上调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GAP-43 mRNA的表达,可能与促进轴突的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70)与Toll样受体4(TLR4)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规律及丁苯酞(NBP)预处理对其表达规律的影响,探讨NBP预处理防治脑缺血的作用。方法 7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BP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6 h、12 h、24 h4、8 h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HSP70与TLR4的平均灰度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HSP70在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升高,于24 h达到峰值(P<0.05),TLR4在缺血再灌注6 h时表达较高,随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高(P<0.05);NBP预处理组HSP70与TLR4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但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 NBP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LR4及其内源性配体HSP70的表达,有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c-fos在肢体缺血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fos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4只凝闭椎动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依据脑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将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进一步分为16、、247、2 h组,每组大鼠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fos蛋白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各区神经元中未见明显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产物。脑缺血组海马CA1区再灌注后各个时间点均未见明显的c-fos阳性表达,而海马CA3区再灌注6 h时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核中出现大量c-fos蛋白阳性表达产物,再灌注24h时,c-fos的表达开始减弱,72 h时消失。在LIP+脑缺血组,再灌注1 h海马CA1区出现少量c-fos的弱阳性表达;再灌注6 h时,CA1区c-fos表达明显增强,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总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再灌注24 h时,CA1区c-fos表达趋于减少;至再灌注72 h时,CA1区c-fos表达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P>0.05)。结论LIP诱导CA1区c-fos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共84只,随机分成3组,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及吲哚美辛预处理组,每组有28只。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用改良Longa线栓法来制备。对每组动物于缺血2 h行再灌注,于再灌注6、12、24、48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及CRP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IL-1β及CRP含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吲哚美辛预处理组IL-1β及CRP的含量减少(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结论吲哚美辛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IL-1β及CR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溶剂治疗组、黄体酮组,术后3、6、12、24 h断头取脑,制备脑匀浆,用生化方法检测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2 h再灌注3 h后,手术组和溶剂治疗组脑组织SOD活性开始下降,再灌注24 h达到最低,与手术组比较,再灌注6、12、24 h时黄体酮组脑组织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2 h再灌注3 h后,手术组和溶剂治疗组脑组织MDA含量开始升高,再灌注12 h时达到高峰,24 h时仍高,与手术组比较,黄体酮组脑组织的MDA含量在6、12、24 h均显著降低(P<0.05,P<0.05,P<0.01)。结论黄体酮可通过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组、预处理(BIP)组,每组按照再灌注后12 h、1、2、3 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4个亚组,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MCAO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及血清中NSE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1 d时达到高峰,以后时间点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及血清NSE较MCAO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物(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j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在大鼠脑缺血后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缺血6 h组、脑缺血12 h组、脑缺血1天组和脑缺血2天组,每组6只。线栓方法制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各组脑含水量及伊文思蓝(E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WEAK的表达。结果脑缺血6 h组大鼠脑含水量及EB含量显著增加,脑缺血2天组达高峰,分别为(81.21±0.27)%,(10.36±1.84)μg/g,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脑缺血6 h组大鼠TWEAK的表达明显增加.脑缺血2天组进一步增加为(56.8±1.5)个/mm~2,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TWEAK很可能参与大鼠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破坏,并在脑水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 方法 采用老年雄性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与再灌注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 90min再灌注 1~ 7d脑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及腹腔内注射地塞米松 ( 2mg·kg-1 ·d-1 ,持续 7d)对VEGF蛋白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结果 实验大鼠再灌注1h ,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及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软脑膜开始表达VEGF ,1d达峰值 (P <0 0 1) ,前者于 1d后快速下降 ,后者维持高水平至 7d。缺血半暗带脑血管内皮细胞在 1~ 7d也有较丰富VEGF表达 (P <0 0 1)。地塞米松处理组缺血区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地塞米松在缺血再灌注 1~ 7d明显减少缺血脑组织含水量 (P <0 0 5)。 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VEGF表达 ,地塞米松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针对SD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胎盘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再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将模型组和电针组分为局灶脑缺血2 h再灌注1、3和7天三个亚组.取双侧"合谷"穴为电针刺激穴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盘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蛋白在缺血区大脑皮质的分布及其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缺血区大脑皮质胎盘生长因子mRNA和Flt-1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定量检测缺血区侧大脑皮质胎盘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各时间点缺血区大脑皮质胎盘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及Fl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电针组各时间点缺血区大脑皮质胎盘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及Fl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模型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结论 电针上调了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区大脑皮质的胎盘生长因子和Flt-1的表达,胎盘生长因子/Flt-1可能促进脑缺血后脑内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模型大鼠的时间窗及最佳移植时间点。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移植组32只和对照组24只,在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后分为1、7、14、21 d 4个时间点。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Bielshowsky Iuxol Fast Blue染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移植组1、7 d在移植14 d后,14、21 d在移植21 d后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1、7 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突触素累计吸光度值、胼胝体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1、7、14、21 d Ki-67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7 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累计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1、7 d Nogo A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SCs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模型的时间窗可延长至制模后的21 d,最佳移植时间点为制模后7 d。MSCs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内源性修复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跑台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组,各12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运动组大鼠于MCAO模型成功后2d开始进行跑台运动训练;通过修订的神经功能评分(mNS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观测大鼠体重变化情况,通过氯化四唑(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结果:模型组和运动组大鼠造模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运动组大鼠造模后14d、28d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模型组[14d:(8.17±1.03)分比(9.42±1.62)分,P〈0.05;28d:(6.25±0.97)分比(8.17±1.70)分,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组大鼠体重于造模后7d、14d和28d明显增加(P〈0.05或〈0.01);造模后28d,运动组大鼠脑梗死体积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明显减小[(26.50±0.448)%比(29.45±0.639)%,P〈0.01]。结论:跑台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大鼠神经功能和体重恢复,减小大鼠脑梗死体积,有利于脑缺血大鼠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肌苷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NSE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探讨肌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成年 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 (MCAO)再灌流模型 ,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 ,应用神经功能等级评分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行为功能的恢复 ,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各时间点脑组织中 NSE的动态变化。结果 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流后 3d、7d、1 4 d功能恢复、等级评分减低 ;缺血侧 NSE的免疫阳性反应于脑缺血再灌流后 1 2 h明显增强并达高峰 ,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 ,至 1 4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在 7~1 4 d明显低于对照组 ,同时脑组织中 NSE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中皮层区 NSE的免疫阳性反应均高于纹状体区。结论 肌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中 NSE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