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动态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243246.该文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初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47例经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左室肥厚组(n=45)和非左室肥厚组(n=102),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n=52)和非内中膜增厚组(n=95),经询问病史、体检、测定动态血压参数,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  相似文献   

2.
有效控制血压对高危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1999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组的患者单用或联合使用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以血压<140/90mmHg作为目标血压,观察有效控制血压对高危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长期影响。方法763例患者确定危险分层入选后,随机进入目标治疗组(n=382)和对照组(n=381)。目标治疗组在高血压专科门诊定期随访,按5步法治疗方案,直到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为止。对照组在普通门诊治疗。测定基线和治疗后的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在平均4.4年随访期间,目标治疗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33.8±6.6/79.7±5.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51.7±12.7/87.7±8.0)mmHg,P<0.0001)。共有437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1次以上。目标治疗组(n=270)左室重量指数由124.9降至119.7g/m2,下降4.2%(P=0.007);对照组由131.0增至136.9g/m2,增加4.5%(P=0.05)。233例患者在基线时患有左室肥厚,目标治疗组142例;对照组91例。最后1次测量与基线相比,目标治疗组左室重量指数降低14.8g/m2(10.1%,P<0.0001);对照组下降2.9g/m2(1.8%,P=0.53)。目标治疗组66例左室肥厚消失,左心室肥厚逆转率为4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9%(91例中29例左室肥厚消失,P=0.03)。在基线没有左室肥厚的204例患者中,目标治疗组(n=128)左室重量指数增加5.3g/m2(5.3%,P=0.03);对照组(n=76)增加16.4g/m2(16.8%,P<0.0001)。复查达到左室肥厚标准者,目标治疗组34例(26.6%);对照组27例(35.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12)。结论与一般治疗相比,长期严格控制血压能降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左心室重量,并显著提高左室肥厚逆转率。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与钙泵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左室舒张功能损伤的细胞机制,本文测定43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多普勒舒张功能指标和红细胞钙泵活力,43例高血压病患者又分为Ⅱ期高血压病组(n=25)和左室肥厚组(n=18)。结果显示,钙泵活力从正常组,Ⅱ期高血压病组至左室肥厚组逐渐降低;左室舒张功能从正常组、Ⅱ期高血压病组至左室肥厚组逐渐受损。63例受试者的钙泵活力与左室主动充盈指标EDC、EV/AV和EA/TA呈显著正相关(r=0.51、0.54和0.47,P<0.01)。与左室被动充盈指标AA/TA呈显著负相关(r=-0.45,P<0.01)。与等容舒张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50,P<0.01)。从而提示:钙泵活力与左室舒张功能关系密切,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是钙泵活力减退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测定的Tei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高血压患者43例分为左室非肥厚组(n=20)和左室肥厚组(n=23),另设正常对照组(n=40),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模式下,于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获得后间隔、左室侧壁、前壁和下壁的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分别计算4个位点的Tei指数,取其平均值。结果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EF值均正常。高血压病左室非肥厚组和左室肥厚组二尖瓣E/A及二尖瓣环em/am均<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左室非肥厚组和左室肥厚组Tei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左室肥厚组Tei指数高于左室非肥厚组,P均<0.05。结论(1)高血压患者在收缩功能障碍出现以前就出现了舒张功能减退;(2)高血压患者在左室肥厚以前就已经存在心功能改变,且左室肥厚者较左室非肥厚者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有效控制血压对高危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99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组的患者单用或联合使用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以血压<140/90 mm Hg作为目标血压,观察有效控制血压对高危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长期影响.方法763例患者确定危险分层入选后,随机进入目标治疗组(n=382)和对照组(n=381).目标治疗组在高血压专科门诊定期随访,按5步法治疗方案,直到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为止.对照组在普通门诊治疗.测定基线和治疗后的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在平均4.4年随访期间,目标治疗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33.8±6.6/79.7±5.5)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151.7±12.7/87.7±8.0)mm Hg,P<0.0001).共有437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1次以上.目标治疗组(n=270)左室重量指数由124.9降至119.7 g/m2,下降4.2%(P=0.007);对照组由131.0增至136.9 g/m2,增加4.5%(P=0.05).233例患者在基线时患有左室肥厚,目标治疗组142例;对照组91例.最后1次测量与基线相比,目标治疗组左室重量指数降低14.8 g/m2(10.1%,P<0.0001);对照组下降2.9 g/m2(1.8%,P=0.53).目标治疗组66例左室肥厚消失,左心室肥厚逆转率为4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9%(91例中29例左室肥厚消失,P=0.03).在基线没有左室肥厚的204例患者中,目标治疗组(n=128)左室重量指数增加5.3 g/m2(5.3%,P=0.03);对照组(n=76)增加16.4 g/m2(16.8%,P<0.0001).复查达到左室肥厚标准者,目标治疗组34例(26.6%);对照组27例(35.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12).结论与一般治疗相比,长期严格控制血压能降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左心室重量,并显著提高左室肥厚逆转率.  相似文献   

6.
组织多普勒成像测定Tei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测定的Tei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43例分为左室非肥厚组(n=20)和左室肥厚组(n=23),另设正常对照组(n=40),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模式下,于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获得后间隔、左室侧壁、前壁和下壁的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分别计算4个位点的Tei指数,取其平均值.结果 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EF值均正常.高血压病左室非肥厚组和左室肥厚组二尖瓣E/A及二尖瓣环em/am均<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左室非肥厚组和左室肥厚组Tei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左室肥厚组Tei指数高于左室非肥厚组,P均<0.05.结论 (1)高血压患者在收缩功能障碍出现以前就出现了舒张功能减退;(2)高血压患者在左室肥厚以前就已经存在心功能改变,且左室肥厚者较左室非肥厚者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分析18例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NLVH组)、16例伴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LVH组)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清PCⅢ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并与15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PCⅢ水平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相关性.结果二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PC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增高程度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8257,P<0.05),与血浆AngⅡ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3362,P>0.05).缬沙坦治疗后二组血压和血清PC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峰峰值增高、E/A比值增大(P<0.05),A峰峰值降低(P<0.05).LVH组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下降(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PCⅢ水平增高,左室舒张功能下降,缬沙坦可降低血清PCⅢ水平,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超声心动图检查了16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LVH组)、18例高血压无左室肥厚患者(NLVH组)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并与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NLVH组及LVH组的血清PCⅢ、AngⅡ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0.01);用药前后比较,NLVH组及LVH组血清PCⅢ水平明显下降,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高血压患者血清PcⅢ水平与SBP、DBP、LVMI呈明显正相关(r=0.587、0.514、0.825,P均<0.05);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呈明显负相关(r=-0.762,P<0.05).结论 血清PCⅢ水平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心肌胶原合成活跃程度与心肌纤维化的敏感、早期指标.缬沙坦有助于减轻心肌纤维化的程度,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舒张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且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仅予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和康复运动组(60例,在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康复运动)。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血压控制率,及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结果:康复运动组在12周后血压的控制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6.7%比58.3%,P=0.03)。超声心电图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肥厚各指标(除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康复运动训练能明显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中短期的运动训练未出现较常规治疗组显著改善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作用,长期训练的效果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探讨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及 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 10 5例患者作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监测分析。结果 :左室肥厚组 (n =5 5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非肥厚组 (n =5 0 )明显增多 ( 67.3 %vs 2 8.0 %,P <0 .0 1)。结论 :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逆转左心室(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合并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患者21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房颤复发率及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比较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璧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前后径(LA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随访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缬沙坦组房颤复发率较氨氯地平组明显降低(P<0.01).LVH组94例与非LVH组47例房颤发生率分别为66.67%和33.34%(P<0.01).治疗后缬沙坦组IVST、LVP-WT、LVEDd、LADd、LVM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氨氯地平组只有LVMI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缬沙坦组明显优于氨氯地平组(P<0.01).治疗期间缬沙坦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0.01).结论 (1)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应用能减少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复发;(2)缬沙坦能够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房颤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用于评价左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障碍已为人们熟知,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也可能有变化。目的探讨应用组织速度显像(TVI)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的变化特征。方法依照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高血压组患者(n=139)分为左室肥厚组(LVH 组,n=61),与非左室肥厚组(N-LVH 组,n=78)。对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76)利用 TVI 测量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长轴切面二尖瓣环六位点收缩期峰速度均值(M-Sa)、舒张期早期运动速度(M-Ea)、舒张期晚期运动速度(M-Aa)、计算 Ea/Aa,以及 E/Ea。比较3组间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及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M-Sa 在正常对照组、N-LVH 组、LVH 组进行性降低(6.6±1.1)、(5.9±1.2)、(5.2±1.5)cm/s,N-LVH 组、LVH 组 M-Sa、M-Ea、M-Ea/M-Aa 低于对照组(P<0.01),LVH 组又低于N-LVH 组(P<0.05)。M-Sa 与 LVMI(r=-0.363,P<0.01)呈负相关。M-Sa 与 M...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对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左室肥厚(LVH)的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厄贝沙坦+美托洛尔治疗;B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C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疗程均为1年。检测左室肌重量和左室肌重量指数、24 h动态血压、心电图等指标。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血压下降,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都改善(P<0.01),但A组的疗效优于B、C组(P<0.01),特别是A组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明显降低,左室舒张功能提高。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左室肥厚,提高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 :6 6例接受钙离子拮抗剂和 /或 ACEI治疗 ,6 4~ 84岁的老年高血压病人被分为钙离子拮抗剂组、ACEI组和联合用药组 ,比较这三组病人治疗后左室肥厚的变化。结果 :左室肥厚在钙离子拮抗剂组 (n=2 6 ,P=0 .0 2 7)、ACEI组 (n=19,P=0 .0 0 2 )和联合用药组 (n=2 1,P<0 .0 0 1)均有明显消退。ACEI组效果明显好于钙离子拮抗剂组 (P<0 .0 1) ,其它组之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 :钙离子拮抗剂和 ACEI对消退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左室肥厚均有较好的疗效 ,ACEI更佳  相似文献   

15.
Tang JX  Lin XF  Xie XM  Zhou ZJ  Zhao J  Yao L  Zheng YS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0):841-844
目的 探讨糖耐量异常对心室重塑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从而预防心室重塑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入选患者均接受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测定E波与A波流速比值(E/A)、计算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心肌指数(LVMI),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分析糖耐量异常与心室重塑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合并糖耐量异常高血压组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发生率(74%)高于单纯高血压组(39%)(x2=6.5,P<0.05),糖耐量异常组左室舒张功能减低(34%)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x2=5.2,P<0.05).合并糖耐量异常高血压组左室肥厚发生率(24%)明显高于高血压组、糖耐量异常组及正常组(分别为7%、0、0)(x2=4.561,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餐后2 h血糖值是E/A比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耐量异常是导致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减低的一个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之一,且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发生率高于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1月于巴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糖尿病组,另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糖尿病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观察期2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超声学参数。随访末,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将糖尿病组分为良好组(HbA1c<7.6%,n=17)、中等组(7.6%≤HbA1c≤9%,n=14)和不良组(HbA1c>9%,n=9) 3个亚组,比较随访前后3组的超声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在基线水平糖尿病等容舒张期时间(IVRT)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功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前后,血糖控制良好组左室结构和功能超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等组和不良组不同程度地出现IVS、LVPW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增加, IVRT延长和E/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积极控制血糖可以延缓左室肥厚的发生,但不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血糖控制不良会加速左室重构和加重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杂志》2006,14(7):592-592
该文目的是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检测的意义。方法:将初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47例经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左室肥厚组(n=45)和非左室肥厚组(n=102),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n=52)和非内一中膜增厚组(n=95),经询问病史、体检、测定动态血压参数,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益心气疗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CH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补益心气汤剂治疗。两组均治疗12 w,观察血浆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测试(6MWT)距离等指标。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 83.33%,P=0.019);两组NT-proBN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干预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干预组的LVEDD、LVESD和LVESV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6MWT距离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常规抗CHF的治疗方法上结合补益心气疗法可有效提高CHF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9.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H患者血清的中Ⅲ型前胶原(PCⅢ)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用超声心动图测量EH患者心脏左室舒张功能各主要指标的变化并与2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EH患者血清PCⅢ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①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E/A上升(P< 0.05),A下降(P<0.05);②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心肌重量指数明显下降(P<0.05),血清PCⅢ水平也有显著下降(P<0.05),但未降至正常。③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血清PCⅢ水平降至正常(P<0.05)。结论:血清PCⅢ水平是反映EH患者心肌胶原合成活跃程度与心肌纤维化的早期、敏感指标。缬沙坦有助于减轻心肌纤维化的程度,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背景 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用于评价左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障碍已为人们熟知,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也可能有变化.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速度显像(TVI)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的变化特征.方法 依照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高血压组患者(n=139)分为左室肥厚组(LVH组, n=61),与非左室肥厚组(N-LVH组,n=78).对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76)利用TVI测量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长轴切面二尖瓣环六位点收缩期峰速度均值(M-Sa)、舒张期早期运动速度(M-Ea)、舒张期晚期运动速度(M-Aa)、计算Ea/Aa,以及E/Ea.比较3组间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及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M-Sa在正常对照组、N-LVH组、LVH组进行性降低(6.6±1.1)、(5.9±1.2)、(5.2±1.5)cm/s,N-LVH组、LVH组M-Sa、M-Ea、M-Ea/M-Aa低于对照组(P<0.01),LVH组又低于N-LVH组(P<0.05).M-Sa与LVMI(r=-0.363,P<0.01)呈负相关.M-Sa与M-Ea呈正相关(r=0.59,P<0.01).M-Sa与E/M-Ea呈负相关(r=-0.615,P<0.01).结论 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就已出现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减低,提示高血压病人即使没有左心室肥厚就已经有收缩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