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肝癌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常伴有营养不良,后者影响手术预后。本文就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4月收治的7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EN组各35例,PN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EN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结果 PN组患者腹痛腹胀4例、恶心呕吐2例、无腹泻;EN组患者腹痛腹胀5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2例.EN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均高于PN组(p<0.05).结论 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副作用少,改善营养状态更明显,是安全和更有效的营养供给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国内外肠外营养支持的发展和现状,介绍了营养风险筛查在肠外营养中的地位,以及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问题。方法统计中山市人民医院营养科2010年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营养方式、会诊原因等。结果全年共计392例患者,347例患者曾使用肠外营养,平均(10.28±11.93)d;107例曾使用肠内营养,平均(9.92±12.81)d。会诊原因前3位分别为:加强支持、纳差及呕吐。结论需营养支持的患者在医院中分布广泛,医生应把握营养支持指征,选择恰当的营养方式,重视肠内营养的应用以保护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并发症的监测处理和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在胃癌手术围术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30例胃癌患者,并分为2组,甲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乙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前清蛋白与清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略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甲组的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相比,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手术围术期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钱晶  蒋春雷  钱友庆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63-2064
目的 观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腹部大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了解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 将31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外营养组,分别观察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给予营养支持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Hb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肠内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部大手术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治疗的9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结果对9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特定的术前、术后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组患者体质量增加较显著,且营养的情况比对照组要好,血红蛋白升高,白蛋白也升高,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能增加患者手术前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手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吴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105-106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外科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诊的9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传统肠外营养进行营养支持,以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免疫指标(Ig A、Ig G、Ig M)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预后指标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A、Ig G、Ig M)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能力,提高患者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两种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胃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各28例,EN组术前将肠内营养管和胃管经鼻一同置人患者胃中,术中将营养管置于空肠上段,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外周静脉营养支持,监测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8d的化验指标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等上无差异,但在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费用的方面EN组明显占优势。结论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均有价值,但肠内营养更加符合生理,更加经济,应更多的用于胃癌术后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内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宗立彦 《中国医药》2006,1(6):381-382
临床危重患者会发生营养不良而需要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治疗可以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免疫机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合并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随着肠外营养导管引起的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尤其对肠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会引起全身性改变,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对肠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肠道已成为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这使肠内营养日益受到重视。肠内营养的优点主要是营养物质直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利于内脏的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在同等热量和氨水平时,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且远比肠外营养安全。肠内营养对抢救和治疗临床危重症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其临床效果肯定。远期疗效高,应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黎宏  黎介寿 《江苏医药》1993,19(10):542-544
对17例行大量小肠切除术的短肠综合征患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3例死于严重并发症,14例进入代偿稳定期,死亡率为17.7%。其中1例仅残留小肠28cm,经营养支持治疗已6年,肠功能代偿完全,普通饮食能满足机体需求。结果表明,肠外营养的应用使短肠综合征患生存率明显提高,生存延长,肠内营养促进肠管代偿,能耐受普通饮食。  相似文献   

14.
312例老年人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兰会 《河北医药》2003,25(2):129-130
随着我国国民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 ,使老年人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1 ] 。由于老年人年龄大、生理机能退化、抵抗力下降、并存病多、对手术的应激能力明显下降等特点 ,加强对需手术的老年人围手术期护理 ,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治愈疾病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我科 2 0 0 0至 2 0 0 1年 3 12例老年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腹部手术共 3 12例 ,男 178例 ,女 13 4例。年龄 :60~ 69岁 2 5 6例 ,70~ 79岁 48例 ,80岁以上 8例。其中胆囊切除术 2 65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 2 1例 ,胃…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但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不同于其他营养不良的患者,本文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营养状况、肝移植前围手术期及移植后的营养支持治疗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早期营养支持在胃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剑 《安徽医药》2009,13(8):939-94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序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15例,PN+肠内营养(EN)组25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不良反应TPN组较EN+PN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安全、价廉的优点,胃癌患者术后PN应联合应用E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早期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肠功能恢复。但术后正确的护理是确保营养支持有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照研究胃肠道手术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行胃肠道手术的326例患者,将其分为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n =203)和肠外营养支持组( n =123),观察监测患者手术前和术后7 d的体重、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胃肠道的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各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7 d,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白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结论胃肠道手术的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机体胃肠道手术后的前白蛋白水平,利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恶性肿痛病人普遍存在蛋白质一热卡缺乏性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不仪损害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而且可增加手术危险性、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据文献报道.癌症病人术前营养不良可超过半数。与其他疾病相比.在住院的癌症病人中,伴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严重者,如不予以处理,后果是严重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可纠正病人的营养不良,因而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在理论上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但是,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却发现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与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率之问并无必然联系。相反.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本身可引出一些并发症。因此.目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和作用存在争议。我们就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作用、适应证、时机和实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趋向老年化,老年人疾病随之增加,由于老年人生理储备功能差,脏器功能退行性变及并存病的特点,导致老年人腹部疾病手术的复杂性,围手术期的处理至关重要,现就我院10年来收诊207例老年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分析,以讨论围手术期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17例行大量小肠切除术的短肠综合征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3例死于严重并发症,14例进入代偿稳定期,死亡率为17.7%。其中1例仅残留小肠28cm,经营养支持治疗已6年,肠功能代偿完全,普通饮食能满足机体需求。结果表明,肠外营养的应用使短肠综合征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生存时间延长;肠内营养促进肠管代偿,能耐受普通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