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糖尿病肾病(DN)合并褥疮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2例DN合并褥疮患者,在合理饮食指导、胰岛素合理应用、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的基础上,采用MEBO暴露治疗。结果均在治疗6~32d痊愈,护理全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复感染和发生新的褥疮。结论用MEBO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DN褥疮感染创面,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合并褥疮的护理方法。以便老年人生活舒适,减轻他们的痛苦。方法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褥疮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全身护理以及局部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98例患者经过周密的护理措施后,恢复较好,治愈52例,有效46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通过给老年糖尿病合并褥疮患者的护理,患者的身体康复状况良好,这给该类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4.
褥疮,好发于长期卧床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随着活动能力减退,血液流动变的缓慢,同时由于糖、脂质代谢异常,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变窄,导致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不良,缺血缺氧,很容易发生褥疮且不易愈合。本文对糖尿病合并褥疮的治疗护理进行了综述,采用清创换药,局部应用云南白药胰岛素、氧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压疮尽快愈合。  相似文献   

5.
当今护理时代,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的实际出发,才能客观地承认褥疮危险因素,而且充分认识其危害,促使每个护士高度重视褥疮问题,明确知道褥疮的发生常与护理工作是否到位密切相关。国内将褥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要求重视基础护理,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  相似文献   

6.
孙雪 《中国实用医药》2011,6(8):220-221
目的使患者清洁舒适,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认真学习相关资料,联系临床实践,吸取先进经验。结果褥疮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及所患疾病,局部皮肤清洁及创口处理,医疗环境舒适程度,护理质量有极大关系,尤其是老龄患者和护理质量。结论褥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观察和了解患者病情,保持病床和病室整洁,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促进护患沟通,满足其身心需要等。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褥疮防治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桂  王翠凤  徐文莉 《江苏医药》2002,28(10):798-799
褥疮是老年卧床患者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 ,我科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收治伴各类褥疮患者 36例 ,现就其发生原因及治疗、护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 :36例自带褥疮住院患者 ,男 34例 ,女 2例 ,年龄 6 8~ 83岁 ,中位数 76岁。其中 2 6例伴糖尿病 ,17例严重消瘦 ,10例血清白蛋白 <35 g/L ,2 1例血红蛋白 <80 g/L。卧床至发生褥疮时间 9~ 6 0天 ,中位数 2 3天。入院时即局部红、肿、热或触痛 (Ⅰ期 ) 16例 36处 ;受压表面紫红色 ,皮下硬结 ,表皮有水泡形成 (Ⅱ期 ) 14例 19处 ;浅层组织感染 ,脓液流出 ,溃疡形成或坏死组织发黑…  相似文献   

8.
赵连秋 《黑龙江医药》2002,15(3):246-247
褥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而持续缺血,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1 褥疮的发生褥疮的发病原因很多。主要有压力,磨擦和潮湿,压力大导致使组织作用于毛细血管壁将会使循环阻塞和产生缺血,持续下去,将产生溃疡,磨擦:当病人在床单上拖动时,磨擦就发生作用,磨擦的损害是磨去外面的保护性质层,使溃疡发生加速,潮湿是由于粪便、尿液污染和汗液所致,同时潮湿使褥疮的发生率增加,除去上述外界原因,病人的个体素质也很重要,如果年老体弱、营养不良、长期发热和恶病质的病  相似文献   

9.
药物治疗褥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所致组织溃烂坏死,是昏迷、瘫痪、糖尿病及其他病情危重、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褥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近年来,重庆市西郊医院老年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褥疮进行了探讨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重庆市西郊医院老年科采取对症分期处理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多,随之而来的老年性疾病也在增多,部分老年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另一方面,老年人运动及神经活力较低,其机体控制力差,感觉功能衰退,保护性反射迟钝,老化的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上述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老年人成为褥疮发生的高危人群。老年人一旦发生褥疮,其创口的修复再生较为困难。因此,老年人褥疮的预防护理及治疗是老年护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预防褥疮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适合老年人褥疮预防及护理治疗的新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褥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易发于高位截瘫、重型颅脑创伤及一些病情危重长期卧床且营养不良的患者,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褥疮的治疗与护理一直是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尤其为Ⅱ期以上褥疮的治疗与护理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现将Ⅱ期以上褥疮的治疗护理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大面积褥疮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例大面积褥疮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后,从心理、褥疮、饮食等方面对其进行护理。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恰当的护理褥疮愈合,于2011年6月22日出院。结论对已形成的褥疮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康博的辅助治疗,达到了去腐生新、减轻压力,促进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组织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振国  姚传荣 《云南医药》1996,17(2):119-120
老年病人的褥疮护理陈振国,姚传荣老年病人随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组织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由于久病体弱或营养不良及缺乏对皮肤进行保护的知识,则易在长期受压及潮湿部位发生褥疮。我们对这类老年病人除按常规方法做好褥疮的处理和预防再发褥疮的护理外,又根...  相似文献   

15.
褥疮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是护理工作需要攻克的顽症。褥疮不仅给患者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容易引起并发症,甚至死亡。褥疮又叫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褥疮常发生于骨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足跟、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对褥疮患者的影响。方法 褥疮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施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与对照组的81.08%比明显较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褥疮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有利于褥疮及早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多发大面积褥疮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潇  韦春莉 《河北医药》2002,24(4):315-315
褥疮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的病理过程。多发、大面积褥疮不但痊愈慢 ,而且易复发 ,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我科采用湿性愈合的换药方法 ,使用褥疮贴膜 ,收到良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 2~ 8月我院急诊观察室共收治多发、大面积Ⅱ度以上褥疮合并感染病人 15例 ,均为入院前褥疮。年龄 5 0~ 88岁 ,其中男 11例 ,女 4例。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 10例 ,脊髓病变2例 ,帕金森病晚期 1例 ,消化系统癌症晚期 2例。所有病人均有 3处以上褥疮 ,其中 1例有 10处 ,褥疮面积为 (2~ 3 )cm× (6~ 18)cm ,伤口深达筋膜…  相似文献   

18.
褥疮是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褥疮的发生给患者增加痛苦。延长病程。如继发感染,则加重病情,严重者因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褥疮的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处理多发性感染性褥疮治疗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多发性感染性褥疮患者50例,共计273个创面,按褥疮的不同严重程度分别处理。结果 50例病例中15例因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经直接上皮化愈合246个创面,其余创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压疮治愈率90%以上。结论采用综合方法处理多发性感染性褥疮在临床上效果明显,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减少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老年褥疮患者实施循证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证护理学(Evidence-Based Nursing,EBM)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其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即有据可循的现代化护理发展。同循证医学一样,其思想核心就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好的科学证据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自2002—02以来,我科将循证护理这种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在临床老年褥疮患者护理中展开,现将实施循证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