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眩晕是平衡系统功能出现障碍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是突然发生的、无外界刺激的自身或外物运动的错觉,主要为旋转性;但也可能为上升或下降感、前后或左右摇晃感。眩晕主要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前者又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病毒性或化脓性迷路炎、特发性突聋、Hunt′s综合征、颅脑损伤引起以及耳部疾患导致的前庭功能紊乱等病症。Davis[1]研究发现,前庭周围性眩晕是导致眩晕的最常见原因,占所有眩晕患者的71%,其中MD占1.0%~1.6%,BPPV占所有眩晕患者的34%。在临床工作中,由于眩晕的病因难以明确,确诊及处理极其紊乱复杂,所涉及的学科广泛,为了使眩晕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主要对周围性眩晕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与眩晕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翔南  姬长友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41-2442
眩晕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无外界刺激所致的自身或外物运动的错觉,主要为旋转性。但也可为上升、下降感和前后、左右晃动感。多发生于周围前庭系统的急性损害时,也可见于中枢前庭系统的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眩晕与偏头痛之间的密切关系。就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  相似文献   

3.
<正>中老年眩晕症通常表现为失衡感、平衡紊乱、眩晕感,患者睁眼时自觉晃动、旋转,如坐舟车;发作时无法站立,可合并血压降低、心动过缓、出汗、耳鸣、呕吐、恶心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1],偶尔可达数天。当内耳的视觉系统、前庭系统和位于关节的本体感觉器传入到位与前庭神经节的信号不对称时,可促使位于大脑及小脑皮质的控制中枢出现眩晕感。从而寻找中老年女性眩晕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十分重  相似文献   

4.
<正>眩晕是目前在临床诊疗中常遇的临床症状。眩晕,顾名思义就是患者有种晕胀感,觉得周围环境或自身发生摇动或旋转,这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障碍。一般患者不存在意识上的障碍,这种现象主要是的病因是前庭神经、迷路神经、小脑以及脑干病变,临床上有研究全身疾病或者死其他系统病变也可以引起[1],具体患者的表现是呕吐、恶心、胸闷心悸、视物旋转、出汗、行走不稳等。为方便探讨眩晕的临床特点和眩晕的诊治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来我科就诊的192名眩晕的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眩晕     
眩晕是临床常见主诉症状之一,由于它属于一种主观感受,又极易受精神因素和代偿功能的影响,加之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也较复杂,故临床上对眩晕的病因、分类,甚至定义上看法很不统一,造成诊治上一定困难。人体平衡主要靠视觉、本体觉(深感觉)及前庭系统(平衡三联),经皮质——皮质下的调节作用来维持,如视觉,本体觉或前庭系统受到过度刺激或遭破坏功能低下时,即可产生眩晕感。一、解剖生理前庭系由三部组成: 前庭末稍器(即内耳迷路)——由互成直角的三个半规管、椭园囊、球囊组成,半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自觉周围事物或自身在旋转及摇晃。在眩晕发作时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眼球震颤(眼震)、站立不稳,同时也可出现心率及血压改变。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眩晕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平衡功能失调及眼球震颤。人体的平衡依赖于前庭神经感觉系统、视觉及深部感觉系统功能的完整及协调一致。其中前庭神经系统特别重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眩晕与晕动病病因 眩晕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珠运动幻觉.它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通常无意识障碍.病人有周围景物或自身旋转感,称为旋转性眩晕或真性眩晕;若病人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摇晃浮沉感,而无旋转感,则称为假性眩晕.  相似文献   

8.
1991年3月12日欧洲共同体的 CPMP对杨森制药公司的氟桂嗪采取了一个药学上比较警惕的意见,意见认为原则上该产品只有两种适应证是可以接受的,即顽固性偏头痛的预防和前庭功能性眩晕,其它适应证都应该撤销。意见对于氟桂嗪两种可接受的适应证的全文是:①预防经常发作的、其它治疗无满意结果或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严再性偏头痛;②由于已确诊的前庭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前庭性眩晕的对症治疗。CPMP 还要求杨森做如下工作:(1)制定对氟桂嗪进行密切监视的计划,以估计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频度及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9.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一般指听神经鞘瘤,多发生于前庭神经,少数发生于耳蜗神经。大多起源于内听道内或内耳区具有鞘膜的前庭神经。随着肿瘤的增大,逐渐由内听道长至桥脑小脑角,最早出现眩晕、听力障碍,继而引起桥脑和小脑症状。压迫中脑导水管则引起脑积水,使颅内压迅速增高。 1 症状  相似文献   

10.
耳源性眩晕是耳科临床常见的症状性诊断,其病变部位大致分为前庭末梢感受器和前庭神经系两部分。传统的药物只能控制一部分患者的眩晕发作,因此,手术治疗眩晕已运用到临床。国内从80年代开展了梅尼埃尔病的手术治疗,至今尚未见到前庭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耳源性眩晕的报告,本文将我科1986年以来6例外耳源性眩晕的手术治疗进行了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例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32岁—45岁。病史2年—4年。其中临床诊断梅尼埃尔病5例,桥小脑角微血管压迫症1例。梅尼埃尔病5例均有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耳鸣及耳内胀感。纯音测听传导性聋1例,感音性聋3例,听力正常2例。纯音测听(非隔音室)平均语言频率听阈小于30dB1耳,41—  相似文献   

11.
眩晕是患者的一种运动幻觉,其病因较复杂,许多系统病变都可能诱发眩晕,但以迷路前庭器官病损和前庭中枢病损所致的眩晕为多见。本文旨在探讨前庭周围性眩晕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为眩晕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提供一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本组61例为本院1987年2月至1990年6月门诊或住院患者,均拟诊为前庭周围性眩  相似文献   

12.
氟桂嗪治疗眩晕症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桂嗪(flunarizine,又名西必灵)为钙通道阻滞剂,系血管扩张药中对脑血管作用较明显的药物之一。可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微循环,抑制前庭刺激,减轻脑和外周血管循环障碍的症状。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障碍,多由前庭系统及小脑等功能障碍所致,其发病率占神经科门诊患者的20%左右。1982年国外报道用双盲对照试验肯定了氟桂嗪治疗中枢性眩晕的疗效。目前临床多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眩晕症。该药由西安杨森制药厂批量生产,笔者于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用该药治疗眩晕症5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眼性眩晕     
眩晕可分为分二大类,即假性眩晕和真性眩晕。假性眩晕又称脑性眩晕,系因司平衡的大脑皮层中枢受损害或受全身性疾病的影响而引起的。患者感到“眩晕忽忽”,但没有明显的旋转感。真性眩晕系皮层下司平衡的部分受损害所造成的,患者有明显的旋转感或身体运动感。真性眩晕包括眼性眩晕、本体感性眩晕和前庭系统性眩晕,本文着重介绍眼性眩晕。某些眼部疾病所致的,伴有恶心呕吐的旋转性头晕和眼花即称为眼性眩晕,其主要病因为眼肌麻痹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前庭系统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 例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前庭系统眩晕患者根据中枢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区分为中枢性眩晕(中枢组)共72 例及周围性眩晕(周围组)共28 例,并选取同期30 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BAEP检测.结果:中枢组BAEP检测异常率显著高于周围组(P>0.05).中枢组表现为Ⅲ、Ⅳ、Ⅴ波波峰潜伏期延长为主;周围组表现为Ⅰ、Ⅱ波延长为主.结论:BAEP检查对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均有诊断价值,对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更大.BAEP检测对鉴别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体的平衡有赖于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觉系统的维持,这三者的信息是人体姿势控制的基础。前庭感觉系统向中枢传递加速度信息,感觉头部的空间位置,再由前庭运动系统调节眼位,以保持清晰的视觉;调节有关骨骼肌的张力,以保持头位及正确的姿势。当前庭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产生眩晕时,视线调节障碍可导致眼球震颤;姿势调节障碍产生平衡失调可导致倾倒。前者为前庭眼反射,后者为前庭脊髓反射。人体重心摆动测定是对前庭脊髓反射功能进行量化测试的手段。 人体处于直立不动的状态时,实际上仍在绕自己的平衡点前后、左右不停地摆动。人体直立反射是一种姿势自控反射,将浅感觉、深在本体感觉、前庭及眼等处传来的信息传递到脑干、小脑、脊髓神经运动核及与直立有关的肌群,保持姿势自控。前庭感觉  相似文献   

16.
正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在产生眩晕感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心脑血管病或是颈椎病。其实,这是把头晕和眩晕搞混淆了,头晕一般是血管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的,而眩晕强调的是躯体平衡觉的失衡,其很大程度上是由耳源性疾病导致的。耳部与眩晕感关系密切之所以讲眩晕感与耳源性疾病联系密切,是因为控制人们躯体平衡觉的前庭器官位于耳部。  相似文献   

17.
<正>小脑梗死是脑梗死中少见的一种类型,小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3%,由于临床表现多变,缺乏特异性。小脑梗死临产主要表现症状为平衡感失调、恶心呕吐、眩晕等。一般来说,该病引发的客观体征往往不如患者的主观症状明显,而且共济失调等临产典型体征也往往会因为患者的眩晕感遮掩;因此,临床上在对主观症状为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给予头颅CT检查时未发现明显病灶,或体征检查时为观察到共济失调等定位体征时,医师往往会将该类症状患者诊断为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缺乏等病症;这也导致临床上小脑梗死患者诊断常出现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头颅MRI的广泛应用,小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  相似文献   

18.
眩晕     
眩晕俗称头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自觉平衡感觉障碍或身体在空间的定向感觉障碍。其临床表现为:(1)自觉周围景物旋转和摇晃感。(2)自身旋转和摇动感。(3)双下肢行动不稳。眩晕据其发病的机理和性质可分两大类:一、假性眩晕(或叫脑性眩晕),可由神经官能症、贫血、高血压、发烧、尿毒症、药物中毒等引起,仅有头晕  相似文献   

19.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眩晕是机体多个系统病变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临床分为前庭系和非前庭系眩晕两类。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或其它全身性疾患所引起。患者发作时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不能活动,部分患者有心慌、出汗、耳鸣,甚至听力减退等,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常用654—2、西比灵等治疗或预防眩晕发作。我院内科自1996~2000年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综合征1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庭系统性眩晕 ,临床多见于内耳性眩晕症 ,多年来临床常规采用地西泮、舒张血管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甘露醇等药物治疗本病。笔者近 5年来对收治的 3 6例眩晕症患者 ,采用利多卡因治疗 ,效果良好。1 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3 6例 (男 1 2 ,女 2 4 )眩晕症患者 ,年龄 2 3~ 6 0 y,其中 >40 y者 2 8例。本组患者临床诊断梅尼埃病 3 2例 ,上呼吸道感染者 4例。均为急性起病 ,绝大多数患者眩晕发作时 ,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感 ,此时患者闭目卧床 ,不敢翻动身体或转动头部、行走站立不稳 ,伴有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迷路神经兴奋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