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治疗的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患儿14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9例低出生体质量儿中,共有46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0.87%。不同出生体质量的低出生体质量儿,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随着胎龄的增加,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随着住院天数的增加,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而进行侵入性操作(使用呼吸机、脐静脉置管、PICC等)的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没有进行侵入性操作的低出生体质量儿(P<0.05)。结论低出生体质量儿中,出生时体质量较低、胎龄较小、住院时间较长、具有侵入性操作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需要采取严格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8,(8):1374-1376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中目标性监测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抽取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7年1—12月间收治的60例患者资料,分析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发生部位,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在1 000~1 500 g之间患儿呼吸机实用率和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最高,不同出生体质量患儿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间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500 g以上患儿感染发生率为最高,感染症状主要发生于下呼吸道等部位,不同部位和出生体质量患儿感染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目标性监测,有助于新生儿各类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出护理对策。方法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对被调查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记录患儿的年龄、疾病类型、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及感染部位。结果 1799例患儿中,有146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1个月内的早产儿和新生儿感染率最高,原发病为血液系统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结论儿科患者有其自身特点,为降低医院感染率发生,儿科医护人员应规范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增强医院内感染的管理意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兆流产宫内感染不同风险人群应用抗菌药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146例先兆流产患者病历,根据实验室指标和宫内感染高危因素分为两类人群,实验室指标升高无宫内感染高危因素者为Ⅰ类感染人群,实验室指标升高合并宫内感染高危因素者为Ⅱ类感染人群,再根据是否应用抗菌药物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通过对比本次住院时间、分娩孕周、延长孕周、母亲围生期感染率、新生儿存活率和感染率,判断抗菌药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Ⅰ类感染人群中,用药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患者的分娩孕周、延长孕周长于未用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母亲围生期感染率、新生儿存活率以及新生儿感染率与未用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类感染人群中,用药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患者的分娩孕周、延长孕周短于未用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母亲围生期感染率、新生儿存活率以及新生儿感染率与未用药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岛市某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患儿A群轮状病毒情况,为同类地区神经康复科住院患儿的预防与控制做出指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青岛市某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青岛市某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患儿322人,期间发生腹泻25例,其中A群轮状病毒感染20例,占6.21%;发病年龄<2岁为主,其中以7~12月龄最高,占80%;发病季节主要秋冬春季三季,而以冬季最为集中(12、1月份)。结论青岛市某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患儿感染A群轮状病毒性发生人群主要为2岁以下患儿儿,且以冬季最为高发。同类地区儿童医院的神经康复科应针对发生轮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婴幼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我院2006至2012年收治的1103例婴幼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病年龄、感染部位、住院时间、感染致病菌群,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来婴幼儿医院感染发生率4.17%,逐年呈下降趋势;年龄1月~组感染发生率较1~3岁组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胃肠道、皮肤与软组织常见.致病菌细菌34.28%,真菌28.12%,病菌19.80%.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发病年龄,自身及环境因素、住院时间延长均为医院感染率发生的相关因素,应针对性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牛洪敏  董青  张慧慧 《安徽医药》2016,37(3):309-311
目的 调查分析新生儿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012年2~9月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的出生胎龄、体质量、入院诊断,采样监测病区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及咽试子,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32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21例,感染率为2.52%。主要感染部位为血流感染,占71.43%;以早产儿为主,占47.62%;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1500 g是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在婴儿床、备用医疗用品及洗澡间的婴儿用品表面均检出与患儿感染一致的病原菌。结论 改善医疗环境,严格卫生消毒,对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等高危患儿采取必要的预防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选取白血病患儿242例,回顾其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化疗阶段等方面观察比较,研究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结果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和是否进行诱导、巩固化疗有关。年龄、性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并不影响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率;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多见于上呼吸道、口腔、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会增加白血病患儿病死率。结论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率高,掌握其危险因素,给予适当、有效、合理的措施有助于降低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5年间某科室医院感染报告卡及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新生儿感染率为7.2%,其中,出生体质量<2 500 g 411例中4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0.0%;出生体质量≥2 500 g 3 976例中27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9%,两者感染率相比.x2=5.42,P<0.05.胎龄<37周318例中5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6.0%;胎龄≥37周4 049例中26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5%,两者感染率相比,x2=40.19,P<0.01.剖宫产2700例中230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8.5%;阴道分娩1687例中有8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0%,两者感染率相比,x2=19.57,P<0.01.结论 新生儿感染率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相关.加强预防和减少侵入性操作,是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1年来我院儿科出院的6232例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患儿的年龄、疾病类型、住院时间、病情轻重、是否处于加床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及感染部位等。结果 6232例患儿中有354例患儿发生了医院感染,1岁以下小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住院时间越长、病情危重、病区加床、抗生素滥用等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结论小儿发育有其自身特点,儿科管理存在一定缺陷。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儿科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规范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严格无菌操作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NICU收治的第一诊断为NRDS的2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院内感染(44例)和未发生院内感染(194例)进行院内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析。结果:NRDS患儿的院内感染率为18.49%,住院相关院内感染率为8.5例次/千日,机械通气相关院内感染率为14.4例次/千日,中心静脉置管相关院内感染率为0.3例次/千日;感染部位以血液为主(48.89%),其次为呼吸道(33.3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6.1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40.48%。结论:NRDS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院内感染发生率。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肠外营养等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汪景环 《抗感染药学》2021,18(2):252-255
目的:探究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间治疗的RMPP患儿139例临床资料,根据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分为院内感染组58例,非感染组81例;比较与分析两组患儿发生RMPP的单因素和多因素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如患儿性别、年龄和住院时间、特异体质、居住环境、侵入性操作和发病季节的发生情况,以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补体C3测得值的差异。结果:感染组患儿发生RMPP与年龄、患儿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CRP水平以及补体C3水平具有相关性,其与非感染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儿年龄大于2岁、住院时间大于14 d、有侵入性操作、CRP水平高及补体C3水平低均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MPP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选取该院NICU 2011年至2012年来收治的1340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回顾性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340例新生儿中发生院内感染66例,医院感染率为4.92%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情况居首,占总感染的60.61%。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治疗及使用抗生素种类。结论对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发生侵入性操作,在院天数长,使用抗生素种类多的患儿,要给予充分重视并采取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禤健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417-417,420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出生且母婴同室的358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妇的文化程度、无菌观念、胎龄、分娩方式、羊水质量以及室内环境与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与否存在着普遍关联(P<0.05)。19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为8例(42.11%),其次分别为脐部、眼部、口腔感染。产后3d感染者最多,为8例(42.11%),4d感染者4例(21.05%),5d感染者3例(15.79%),6d、7d、8d以及8d以后感染者各1例(5.26%)。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产妇及新生儿营造良好的环境,减少医院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本院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首先按照年龄大小分为A组(1个月~1岁)140例,B组(1~3岁)160例,AB两组内再随机分成观察组150例(A组:70例,B组:80例)与对照组150例(A组:70例,B组:80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出现腹泻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出现腹泻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继续服用该药物。观察指标包括腹泻发生率、治疗总体有效率、腹泻持续时间三项。结果①观察组腹泻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腹泻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中观察组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中的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于1~3岁的小儿AAD预防效果更加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2例RMPP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3例为观察组,未发生院内感染的119例为对照组,对院内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2例RMPP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13例(9.85%)。单因素分析显示,RMPP患儿发生院内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特殊体质、侵入性操作、季节、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补体C3水平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岁、住院时间≥20 d、侵入性操作、高CRP水平、低补体C3水平是RMPP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MPP患儿有发生医院内感染风险,医院需加强院内感染监控力度,针对其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对血管内皮细胞有特异高效的促有丝分裂因子,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胎盘母面和子面的水平,探索胎儿生长受限和巨大儿的发病因素和发生的机制。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足月分娩的足月小样儿(体重<2 500g的新生儿)50例产妇为宫内发育受限组,选择同期分娩体重≥4 000g新生儿50例产妇为巨大儿组;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巨大儿(对照组)和胎儿生长受限患者(IUGR组)胎盘组织中VEGF的表达;巨大儿和IUGR组均为初产妇,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及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胎儿生长受限患者胎盘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低于巨大儿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GR患者胎盘VEGF水平下降,可能是胎儿生长受限发病机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析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方法 分析本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183例脑血管疾病经介入治疗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 183例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20.22%.感染部位主要在呼吸系统、生殖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和留置尿管等.结论 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由于卫生预防措施不全面,会导致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到患者疾病治疗和恢复,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利于增强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院医院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友志  杨思芸  李胜前  李世清 《中国药房》2007,18(29):2306-2307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4月48 757例住院患者院内感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 757例住院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1 028例,感染率为2.11%;感染共达1 097例/次,占2.25%。其中,2005、2006年和2007年1~4月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9%、2.17%、1.76%,医院感染漏报率分别为8.82%、5.39%、3.55%,均呈下降趋势;医院感染病原体标本送检率分别为44.57%、51.69%、51.77%,呈逐步上升趋势;感染科室以血液内科、肿瘤科、ICU、产科新生儿科和脑外科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致病菌以白假丝酵母样真菌居首位。结论:加强空气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才能更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妊娠结局。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289例根据孕周不同分为A组196例(28周≤孕周<35周)、B组93例(35周≤孕周<37周),A组又根据孕妇保胎意愿分为保胎组140例及非保胎组5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新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保胎组明显低于非保胎组(P<0.05),孕妇宫内感染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A组与B组间,保胎组与非保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孕产妇在分娩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孕龄对官内胎儿有着相应的影响;对未足月胎膜早破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可改善母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