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7):902-904
目的:对比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使用吡柔比星及丝裂霉素两种药物定期灌注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并且行TUR-Bt手术治疗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丝裂霉素组、吡柔比星组,每组各21例。吡柔比星组术后使用30mg吡柔比星定期膀胱灌注,丝裂霉素组术后使用20mg丝裂霉素定期灌注肿瘤。观察两组复发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48个月,期间共有3例患者失访,随访3年期间吡柔比星组共复发8例,复发率40.00%,丝裂霉素组共复发15例,复发率71.43%,3年总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灌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膀胱刺激症状、恶心、胸闷、心悸、尿道狭窄等最为常见,其中吡柔比星组发生14例次,丝裂霉素组发生22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给予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两种药物进行定期灌注化疗,两种药物均能起到一定的预防肿瘤复发作用,但以吡柔比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术中、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普通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2例接受标准的D2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LAG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术后早期HIPEC患者79例(观察组),仅行术中常规腹腔冲洗患者83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4周按改良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OXA) 1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持续2h,第1天;亚叶酸钙(LV)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持续2 h,第1天;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5-FU 2 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持续46 h]行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全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GC患者D2根治术术中、术后早期HIPEC可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并可提高远期生存率及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肝转移(liver metastases,LTs)是影响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虽然根治性手术是一种可能治愈疾病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患者确诊肝转移时已经错过了根治性切除的最佳时机。对于不可切除的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患者,现常用的方法有姑息性减瘤手术、射频消融、TACE/TAI/TAE、静脉化疗、放射性核素治疗,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最佳的治疗方法尚有争议。近年来,有文献证实TACE/TAI/TAE治疗肝脏转移肿瘤是有效并且安全的。本文就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经动脉介入治疗进展与不足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门静脉灌注化疗联合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9年3月我科诊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36例,根据是否进行术中门静脉灌注化疗或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分为门静脉灌注化疗联合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组37例(A组),单纯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组34例(B组),单纯门静脉灌注化疗组33例(C组),单纯手术对照组32例(D组)。各组患者均根据肿瘤部位和侵犯程度行标准D2根治性手术,术后4周统一行5-FU、奥沙利铂(OXA)、亚叶酸钙(CF)方案(FOLFOX6方案)化疗6个周期。观察各组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各组患者定期复查并随访3年,了解其肝转移或局部复发情况,记录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术后各组患者均完成了随访,无失访病例。A组肝转移或局部复发率为10.8%(4/37)、B组为29.4%(10/34)、C组为30.3%(10/33)、D组为56.3%(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70,P<0.05);其中A组肝转移或局部复发率低于B组、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73,4.142和16.313,P<0.05);B组和C组肝转移或局部复发率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61和4.461,P<0.05)。A组3年生存率为91.9%(34/37)、B组为73.5%(25/34)、C组为72.7%(24/33)、D组为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52,P<0.05);其中A组3年生存率高于B组、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54,4.510和16.894,P<0.05);B组和C组3年生存率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05和4.524,P<0.05)。各组均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但A、B、C组未影响术后化疗,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门静脉灌注化疗联合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治疗可显著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肝转移或局部复发率,提高其3年生存率,效果优于单纯门静脉灌注化疗或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且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介入插管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多种肿瘤非手术疗法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介入插管技术也运用于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我们对46例头颈部肿瘤病人进行选择性动脉灌注药物及栓塞,并联合放疗或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17~65岁。其中鼻咽癌30例,扁桃腺癌4例,腮腺混合瘤恶变3例,上颌窦癌5例,鼻咽血管纤维瘤4例。单纯药物灌注30例,药物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18例。1.2 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先进行肿瘤侧颈外动脉插管并造影,了解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走向。根据不同… 相似文献
7.
<正> 介入治疗是目前国内治疗肿瘤的先进方法.我科与北京三○五医院协作,自1991年8月起开展了肿瘤介入治疗,到1992年4月为止收治中晚期肝癌、肺癌、胃癌、肠癌、胰腺癌等39例,共作手术73例次,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80%的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近年来介入治疗对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进一步提高疗效,肺癌介入技术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紧迫任务。 1 有关肺癌供血动脉的解剖及造影基础 1.1 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分布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支气管动脉起始部变异较多,主要有以下四型,共占90%以上:右1支左2支型、左右各1支型、左右各2支型和右2支左1支型。 右侧支气管动脉1支最多,2支其次,多起自右肋间支气管动脉干或左右共干。左侧支气管动脉2支最多,1支其次,多起自胸主动脉前壁,其次为左右共干。右肋间支气管动脉干一般开口于主动脉右壁或右后壁,单独开口的右支气管动脉多从主动脉右壁或右前壁发出,左右共干动脉开口于主动脉前壁或右前壁。左支气管动脉开口变异较多,可开口于前壁,也可左前壁、右前壁甚至右后壁。 相似文献
9.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化疗是热疗和化疗的综合应用,通过各种加热技术和方法,利用热的生物效应杀灭肿瘤细胞并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两者起到协同抗肿瘤效应。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腹腔转移瘤疗效显著,目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三氧化二砷治疗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砷剂 (含As2 O3)作为抗肿瘤药在我国至少已有百年的历史 ,以往都是个案报告 ,如应用牛黄解毒片 (含雄黄 )及雄黄(含As2 O3)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发现中药砷剂 (As2 O3)具有广泛的抗癌谱 ,并且副作用少 ,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和恶性淋巴瘤取得满意的效果。1992年孙洪德等[1] 首先报道应用癌灵一号 (主要成分As2 O3)结合中医辨证治疗APL 32例 ,取得完全缓解 (CR )率 6 5 .6 %( 2 1/ 32 )的疗效后 ,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使这古老的中药焕发出灿烂光辉 ,有希望成为治疗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与栓塞(TACE)及门静脉栓塞(PVE)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5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采用碘化油、明胶海绵等栓塞剂经导管行肝右动脉栓塞后2周再行门静脉右支栓塞。PVE术前、术后用CT测量左侧肝叶的体积,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肝功能改变、二期手术切除率等指标。结果患者均成功施行TACE及PVE。PVE术前左侧肝叶的体积为(390±116)cm3,术后1周、2周、4周分别为(456±127)cm3、(506±138)cm3、(595±124)cm3,术前、术后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E后2~4周,7例(47%)顺利实行肝癌二期切除术。PVE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经济实用的碘化油、明胶海绵等栓塞剂经导管TACE及PVE,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在临床上是可行的、有效的,可增加手术切除率及安全性。对于未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联合栓塞后有利于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PSA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DSA造影检查。DSA表现有明确出血的采用栓塞治疗,不宜栓塞部位出血的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随访1~3个月。结果62例中43例血管有异常表现,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23例、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征3例、动脉瘤4例、血管畸形13例,43例中,栓塞治疗27例,有明确血管出血的23例、血管异常4例。药物灌注治疗29例,血管异常药物灌注治疗16例。无血管异常灌注血管加压素13例。结论DSA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动脉栓塞或药物灌注治疗出血性病变创伤小、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3.
14.
何国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4):481-48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12年1月采用TURBT加膀胱灌注THP治疗的5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TURBT,瘤体一次性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灌注期间主要并发症为膀胱刺激症状、局部黏膜轻度充血、肉眼血尿,均对症处理后治愈;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2.5个月,复发率为18.87%(10/53),复发者均再次行TURBT。结论 TURBT联合膀胱灌注THP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创伤小、疗效确切、患者耐受好、复发率低,有利于掌握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进展期胃癌术后奥沙利铂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进展期胃癌术后奥沙利铂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可根治性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胃癌术后2~3周行全身化疗.治疗组患者根据胃癌术后恢复状况第1~2天开始行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1次/d,90 min/次,连续4 d,术后1个月行全身化疗.观察两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术后2年复发率及术后1、3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两组患者Ⅰ~Ⅱ度骨髓抑制、Ⅲ~Ⅳ度骨髓抑制、Ⅰ~Ⅱ度恶心呕吐、Ⅲ~Ⅳ度恶心呕吐、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3例患者胃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均顺利完成,术后1年时失访1例,对照组患者2年内复发率[27.9%(12/43)]较治疗组[7.1%(3/42)]升高、术后3年生存率[37.2%(16/43)]较治疗组[73.8%(31/4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90.7%(39/43)与95.2%(4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可明显降低腹腔复发率,无明显毒副作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提高患者中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插管在胆管细胞型肝癌动脉灌注栓塞中的作用、疗效.方法 超选择插管组54例进行栓塞化疗后与非超选择插管49例对照比较肝功能损伤及肿瘤内碘油沉积情况、并随诊6个月,1、2年的生存率.结果 超选择插管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瘤灶内碘油沉积明显(P<0.01),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结论 超选择性插管在胆管细胞型肝癌介入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含洛铂方案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34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病人采用洛铂联合氟尿苷、吡柔比星方案行TACE术,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术后4~6周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估,根据结果行下个周期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本组34例病人完全缓解1例(2.9%),部分缓解21例(61.7%),稳定8例(23.5%),进展4例(14.2%)。AFP下降>50%者20例(58.8%),肝区疼痛、腹水、食欲、体力情况改善率分别为88.2%、44.4%、55.9%、32.0%;中位随访时间281d(63~558d),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18.5d(95%CI=88.8~148.2d);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仅有4例病人出现Ⅲ级胃肠反应,2例病人出现Ⅲ级白细胞减少。结论 TACE联合含洛铂方案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介入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疗效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对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其中1例绒癌行介入治疗2次,余4例侵蚀性葡萄胎行介入治疗1次;介入治疗后行静脉全身化疗2—3次。所有患者治疗后平均3周转移灶消失,平均2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降至正常。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1.5—2年,HCG值正常,临床无复发。结论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应用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同时结合静脉化疗及适时的手术,疗效明显,疗程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58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适时评估,及时采取护理干预。结果:158例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治疗,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3周复查CT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身心压力,缓解不适症状,增加舒适度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双源CT灌注成像观察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转移瘤灌注参数特征和改变,以及双源CT灌注成像评价TACE的效果。方法应用第二代西门子双源CT对28例肝转移瘤患者在TACE前和TACE后25~35d行CT灌注扫描检查。测量治疗前后肝转移瘤和周围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结果 TACE前肝转移瘤CT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A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PVP)均大于周围正常肝实质,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n,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MB)均小于周围正常肝实质(P<0.05)。TACE后肝转移瘤CT灌注参数BF、BV、PMB、ALP均较TACE前减低,PVP、HPI均较TACE前增高(P<0.05);TACE后肝转移瘤PVP、HPI均大于周围正常肝实质,BF、BV、PMB、ALP均小于周围正常肝实质(P<0.05)。结论第二代双源CT灌注成像能够客观反映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能够评价TACE前后肝转移瘤的血供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