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IV产妇分娩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简称艾滋病病毒)而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具体来讲,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直接侵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和杀伤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T4淋巴细胞造成CD4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细胞免疫功能损害,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御能力,从而发生各种感染和(或)肿瘤等,最终导致死亡.HIV母婴传播是指HIV阳性孕妇在妊娠期HIV病毒通过胎盘直接进入胎儿体内及分娩过程中通过阴道分泌物或血液接触,以及产后哺乳等途径将HIV病毒感染给婴儿.做好HIV产妇分娩期的护理,是做好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把母婴的传染机率降到最低的护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护士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兰煌 《右江医学》2007,35(6):727-729
艾滋病(AIDS)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正面临着严峻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1],因此加强职业防护,防止艾滋病病毒(HIV)传播,减少职业危险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护士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概况作一综述。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报道职业性暴露通过皮损引起血液传播HIV的危险性为0.2%~0.5%,经皮肤黏膜暴露传播HIV的危险性为0.1%[2]。李映兰[3]也报道,被含有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是0.3%。在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HIV经过血液传播的概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4]。针刺伤后是否引起感染取决于人群…  相似文献   

3.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目前,AIDS流行形势已十分严峻,随着HIV感染者的增多,护理人员已成为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本文就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防护措施及我科的防护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引起业内人士对HIV职业暴露和防护的重视,尽量降低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使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最终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导致死亡.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的患病率迅速增长,妊娠合并HIV感染的妇女不断增加.剖宫产是预防母婴传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护性措施,故医务人员职业感染HIV的风险非常大,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红英 《右江医学》2007,35(2):230-231
随着艾滋病流行形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AIDS)病人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病毒(HIV)暴露机会也将增加,虽然相关报道经各种形式穿破皮肤暴露HIV血液感染的危险性仅是0.3%[1],但由于目前AIDS还缺乏有效的药物治愈,一旦感染其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应高度重视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问题,加强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并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收住HIV感染和艾滋病患者73例,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9人,由于及时采取措施补救,医学观察追踪1年多,无一例发生HIV感染。…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登翠 《广西医学》2007,29(10):1650-1651
目前,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且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医务人员因职业感染HIV的风险越来越大,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性HIV感染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对临床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方式、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在我国已进入广泛流行期。随着AIDS感染者的增多,艾滋病房护理人员感染HIV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尽管职业暴露感染HIV的几率很低,但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过程中暴露人员的生活与行为都要受到限制和影响,心理压力很大,一旦感染,后果严重。因此,要严格执行我国卫生部实施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加强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培训,最大限度降低HIV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简称艾滋病病毒,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简称艾滋病的病原体.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含有单链核糖核酸(RNA),分为HIV-1型和HIV-2型.主要存在感染者体内的血液、脑脊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阴道分泌液和尿液中.性接触,血液接触(献血者、受血者或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职业暴露血制品)和母婴传播是HIV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医护人员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因艾滋病职业暴露而感染HIV.现探讨医护人员面临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强调职业暴露重在预防,提出了安全防护对策,采取相关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确保医护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15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完善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方法结合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我院15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AIDS)职业暴露类型、经过及暴露后的处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暴露的原因是AIDS知识缺乏,普遍性防护意识淡薄;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太重视锐器损伤后的处理。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易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全面防护的相关教育和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HIV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笔者所在医院近1年发生数十起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事件,本文从临床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这对于杜绝医护人员医源性HIV感染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院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教育的实施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教育,使之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控.方法:利用医护人员具备基本医学常识的条件,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的基本知识、对HIV/AIDS防护意识及防护措施进行强化教育.结果:医护人员能够掌握HIV/AIDS的流行形式、消毒隔离方式、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在临床工作中减少恐惧性和盲目性,正确面对HIV感染者的医疗和护理.结论:广泛在医护人员中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情况,探讨HIV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某收治艾滋病患者定点医院2010-2014年发生的HIV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某传染病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累计报告67例,其中护士占70.15%;针刺伤43例,黏膜、破损皮肤暴露24例;来源于确诊艾滋病的66例,不详1例;暴露级别1级(轻度)17例,2级(中度)38例,3级(重度)12例;暴露后均做了紧急处理、及时预防服药并定期检测,无一例发生HIV感染。结论重视职业暴露安全防护培训,树立预防观念,HIV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置,进行暴露后预防和给予心理、社会支持,减轻职业暴露者的心理压力,使暴露后感染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4.
急诊科护士面临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护士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因艾滋病职业暴露而感染HIV。本文探讨了急诊科护士面临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强调职业暴露重在预防,提出了安全防护对策,采取相关措施以减少护士HIV职业暴露,确保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5.
奏文  热娜  刘萍  杨环  潘梁军 《新疆医学》2012,42(5):121-122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随着艾滋病毒(HIV)感染人数的增加,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的人数也逐渐增加[1]。我国新疆地区发生艾滋病的人数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HIV感染者人数在全国排名居高不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可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治对策。方法 制定《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方案和处理流程》,参照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DWDM模式,回顾性分析5例HIV感染职业暴露发生的类型、经过、暴露级别及用药预防效果。结果 354名医务人员在参与HIV感染病人的医治过程中,发生5例职业暴露事件,均实施了暴露后预防措施(PEP),并在暴露发生2h内用药预防HIV感染。经6mo的临床医学观察后,末发现1例HIV感染。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易发生HIV感染职业暴露,《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方案和处理流程》和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DWDM模式对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诊疗和护理艾滋病患者过程中,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HIV机会。方法:对医院内可能引起HIV感染的环节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学习,督促各级医护人员严格操作规程,采取适当防护措施是预防HIV感染的关键。结论:严格控制HIV感染的环节,遵守操作规程,就可有效预防医护人员HIV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减少为艾滋病患者进行麻醉时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和HIV感染的发生.方法 264例艾滋病手术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实行了科学的预防,对预防措施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4例艾滋病患者手术麻醉过程顺利,参加艾滋病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发生7例职业暴露,经过紧急局部处理和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未出现一例HIV感染.结论 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方法;职业暴露发生后有效及时的处理是预防HIV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许多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心理社会性等.近年来经血液传播的艾滋病、乙肝、丙肝等疾病流行呈上升趋势,加大了护士职业感染的危险性.特别是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爆发的非典,护士感染率占48.8%.更是把医院感染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如何防范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莺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4):241-242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 的"超级癌症"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体液暴露和母婴垂直传播,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