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压氧与纳络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IHE)应用高压氧,纳络酮的疗效观察,寻找理想的治疗HIE的治疗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90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成4组,即Ⅰ组(一般治疗组),Ⅱ组(纳络酮组),Ⅲ组(高压氧组),Ⅳ组(纳络酮加高压氧联合治疗组),对各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Ⅱ、Ⅲ、Ⅳ组疗效均优于Ⅰ组,Ⅳ组疗效优于Ⅱ、Ⅲ组,Ⅱ,Ⅲ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压氧与纳络酮联合应用是治疗HIE的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献良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78-3079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甲氯芬酯治疗重度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134例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88例,采用纳洛酮联合甲氯芬酯治疗,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56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分别为17例、18例、76.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甲氯芬酯治疗重度急性乙醇中毒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6例pcos并不孕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Ⅰ、Ⅱ、Ⅲ组,各组42例。Ⅰ组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开始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每日一次,每次50mg,连服5天,共用六个周期。Ⅱ组口服二甲双胍,每日3次,每次750mg,连用6个周期。Ⅲ组用二甲双胍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用药时间及剂量均同上。结果Ⅰ、Ⅱ、Ⅲ组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月经恢复及妊娠。Ⅰ、Ⅱ、Ⅲ组月经恢复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Ⅲ组妊娠率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Ⅱ组妊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枸橼酸氯米芬能明显提高pcos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甲氯芬酯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联合甲氯芬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纳洛酮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神志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100%。联合组患者神志清醒时间为(3.18±0.75)h,短于对照组的(4.09±1.28)h;症状消失时间为(9.68±2.88)h,短于对照组(14.18±3.6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用纳洛酮比较,纳洛酮联合甲氯芬酯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神志清醒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氯芬酯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l2月收治的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9例,其中,2004年10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一般处理加用高压氧治疗;另取2007年3月至2010年l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经过比较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氯芬酯联合高压氧用于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盐酸甲氯芬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分析盐酸甲氯芬酯(氯酯醒)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包括依手术指征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术,脱水降颅内压治疗,以及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抗炎及支持治疗等。治疗组(盐酸甲氯芬酯治疗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盐酸甲氯芬酯0.5g[溶入5%葡萄糖溶液(GS)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一日1次,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Glasgow昏迷评分(GCS)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甲氯芬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氯芬酯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 96例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甲氯芬酯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单用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清醒时间为(3.18±0.75)h短于对照组的(4.09±1.28)h,治疗组平均症状消失时间为(9.68±2.88)h短于对照组(14.18±3.6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氯芬酯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甲氯芬酯诊治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病例共计15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血栓通注射液等)的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一日1次0.3g静滴,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甲氯芬酯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是有效的,并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盐酸甲氯芬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8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为8~22分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盐酸甲氯芬酯组103例,对照组95例。盐酸甲氯芬酯组在对照组治疗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甲氯芬酯0.25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1次,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后第3、7、14、28天,盐酸甲氯芬酯组患者NIHSS明显降低而生活能力状态(ADL)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第3、7、14、28天盐酸甲氯芬酯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甲氯芬酯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纳络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早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纳络酮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纳络酮治疗组(n=67)和对照组(n=60),观察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远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络酮组患者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呼吸异常(27%)和心律异常(64%)明显减少(P〈0.05),脑水肿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纳络酮组治疗两周后GCS评分及伤后6个月GO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运用纳络酮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不停跳冠脉移植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尼可地尔10 mg舌下含服组(Ⅱ组)、尼可地尔10 mg舌下含服加20mg静脉泵注组(Ⅲ组)、尼可地尔20 mg静脉泵注组(Ⅳ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建立监测即刻(T0)、泵注完尼可地尔或生理盐水后(T1)、冠脉移植完毕1,2,4,12,24 h(分别记为T2,T3,T4,T5,T6)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肺毛细血管契压(PCWP),同时取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结果 4组间HR,MAP,PCWP无明显差异(P〉0.05);T4~T5时,Ⅱ,Ⅲ,Ⅳ组CI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组明显高于Ⅱ,Ⅳ组(P〈0.05);T4时,Ⅱ,Ⅲ组cTnⅠ明显低于Ⅰ,Ⅳ组,T5~T6时Ⅱ,Ⅲ,Ⅳ组cTnⅠ明显低于Ⅰ组(P〈0.05);Ⅲ组明显低于Ⅱ,Ⅳ组。结论尼可地尔可改善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脏功能和心肌受损的程度,且和剂量及用药时机有关,对血流动力学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伴发高钠血症的预后及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7例重型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的患者,观察其血钠升高的程度与持续时间,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根据血清钠的数值,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Ⅰ组32例:血钠值为151~160mmol/L;Ⅱ组23例:血钠值为161~170mmol/L;Ⅲ组12例:血钠值〉170mmol/L。结果 3组病例比较,随着血钠的升高,血钠升高持续时间越长,患者的死亡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的患者,血钠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患者的死亡率越高,尤其当血钠水平〉160mmol/L时死亡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感染性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感染性急性肾损伤的患者42例,根据急性肾损伤的不同分期,分为急性肾损伤Ⅰ组(18例)、Ⅱ组(13例)、Ⅲ组(11例),APACHEⅡ评分比较预后恢复情况,并分析影响肾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急性肾损伤Ⅰ、Ⅱ组治疗48 h后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损伤Ⅲ组治疗前、治疗48 h后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恢复率与人为选择的影响因素不存在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肾损伤Ⅰ、Ⅱ期时可明显改善感染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而在急性肾损伤Ⅲ期则对患者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及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329名在我院美沙酮维持门诊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根据其在维持治疗门诊中服药时间的长短分为4组。Ⅰ组为服药时间不足3个月退出治疗者124人;Ⅱ组为服药时间超过3个月但不足6个月治疗者52人;Ⅲ组为服药时间超过6个月,但不足1a治疗者76人;Ⅳ组为服药时间超过1a治疗者77人。比较4组海洛因依赖者间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药物依赖及治疗剂量等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等因素的差别。结果:Ⅱ组、Ⅲ组、Ⅳ组与Ⅰ组相比较,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社会支持系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Ⅱ组、Ⅳ组与Ⅰ组、Ⅱ组年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Ⅲ组、Ⅳ组与Ⅰ组比较,初吸年龄、吸毒时间、吸毒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吸毒方式(单纯注射)、多药物滥用的Ⅱ组、Ⅲ组、Ⅳ组与Ⅰ组、Ⅱ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首次吸毒原因各组间无差异(P>0.05),既往脱毒次数Ⅲ组、Ⅳ组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美沙酮剂量与维持治疗时间呈高度正相关(P<0.01),药物剂量、治疗期间服药不稳定的Ⅰ组与Ⅱ组比较,P<0.05;Ⅰ组与Ⅲ组、Ⅳ组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轻的单身、无业、文化程度低、无家人支持、多药物滥用和维持剂量不足是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影响维持治疗的危险因素进行甄别,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缬沙坦组(Ⅱ组)、胺碘酮+美托洛尔组(Ⅲ组)、胺碘酮+缬沙坦+美托洛尔组(Ⅳ组),治疗随访2年,比较四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1)Ⅰ组和Ⅲ组左心房内径均大于Ⅱ组和Ⅳ(P〈0.05),而Ⅰ组和Ⅲ、Ⅱ和Ⅳ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Ⅰ、Ⅱ、Ⅲ、Ⅳ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Ⅰ组低于Ⅱ、Ⅲ和Ⅳ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能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缬沙坦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可显著减慢左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Na+/H+交换抑制剂卡立泊来德(cariporide)和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verapamil)这两类药物对于心肌保护作用的差别,从而给寻找更有效的心肌保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大鼠在体心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即伪手术组(LAD下只穿线不结扎)、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不给药)、卡立泊来德治疗组、维拉帕米治疗组、卡立泊来德与维拉帕米合用组。结扎LAD30min后松解结扎线,开始再灌注,再灌注60min后结束实验。于再灌注前分别应用卡立泊来德和维拉帕米,从心电图ST段变化、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及肌红蛋白定量检测和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等方面探讨比较这两类药物对于心肌保护作用的差别。结果肌红蛋白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I值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立泊来德组、维拉帕米组及卡立泊来德与维拉帕米合用组肌钙蛋白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立泊来德组、维拉帕米组及卡立泊来德与维拉帕米合用组之间肌钙蛋白I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值变化趋势结果示,卡立泊来德组与对照组ST值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拉帕米组与对照组ST值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立泊来德组与维拉帕米组ST值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电镜观察结果示卡立泊来德组、维拉帕米组及卡立泊来德与维拉帕米合用组心肌细胞结构损伤较对照组轻,但三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卡立泊来德与维拉帕米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单一应用卡立泊来德的心肌保护效果较单一应用维拉帕米无明显优势,两者合用的效果并不优于单用其一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150例病人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美洛昔康(Ⅰ组)、美洛昔康加阿米替林(Ⅱ组),骨碎补总黄酮(Ⅲ组),骨碎补总黄酮加阿米替林(Ⅳ组),美洛昔康、骨碎补总黄酮、阿米替林3药联合(Ⅴ组),均治疗3 mo,记录各组治疗前和3 mo末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3 mo末,共有142例病人完成试验。Ⅱ、Ⅲ、Ⅳ、Ⅴ组与治疗前及Ⅰ组比较,其抑郁评分、纤维肌痛影响因素问卷评分及压痛指数评分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Ⅱ、Ⅲ、Ⅳ组之间抑郁评分、纤维肌痛影响因素问卷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Ⅴ组与Ⅱ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以有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而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小白鼠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小白鼠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口服0.9%氯化钠溶液组(Ⅰ组)、口服纳洛酮组(Ⅱ组)、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组(Ⅲ组)、腹腔内注射纳洛酮组(Ⅳ组)。给药2 min后,经口灌入亚甲蓝液0.2 mL,2 h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将小白鼠处死,打开腹腔,剪开肠系膜,将肠管轻拉成直线,以幽门为起点测量亚甲蓝在肠管内移动距离(D)和肠管全长(L),并计算亚甲蓝移动率(D/L)。结果 4组亚甲蓝移动率(%)分别为Ⅰ组75.71±10.14,Ⅱ组87.86±9.17,Ⅲ组76.52±9.23,Ⅳ组85.64±5.87。亚甲蓝移动率Ⅱ组高于Ⅰ组,Ⅳ组高于Ⅲ组(P〈0.05),Ⅱ组与Ⅳ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纳洛酮无论口服还是腹腔内注射都促进小白鼠胃肠道蠕动,腹腔内注射与口服纳洛酮对胃肠道的促进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洋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41+43-41,43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病程分为Ⅰ、Ⅱ和Ⅲ组,Ⅰ组22例,Ⅱ组21例,Ⅲ组17例,Ⅰ组的病程为≤2个月,Ⅱ组的病程为2~3个月,Ⅲ组病程为≥3个月,3组均进行术后的综合治疗,在人院时和出院后进行GCS评分和昏迷评定(GO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出院后与刚入院时的G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3组患者的GCS与GO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前2个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早期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严重并发症治疗及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脑外伤经过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及护理后6个月格拉斯哥结果分级Ⅰ级28例,Ⅱ级5例,Ⅲ17例,Ⅳ级25例,Ⅴ级78例。结论:掌握颅脑外伤早期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