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汪朝华 《淮海医药》2004,22(6):506-506
亚硝酸盐进入人体达到一定量时即可引起全身多脏器中毒反应。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可使正常血红蛋白氧化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能力,致使人体组织缺氧,患首先表现为皮肤粘膜发绀、呼吸抑制、惊厥或循环障碍等。我院急诊科于2002年1月~2003年12月共抢救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病例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能使正常含二价铁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高铁血红蛋白缺乏输送氧的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氧。我院于1997年4月1日收入一批亚硝酸盐中毒患者(共6例),除1例抢救无效死亡外,余5例全部治愈。6例患者来  相似文献   

3.
亚硝酸盐为工业盐,味咸,性状与食盐相似,易误食而中毒,误食后,亚硝酸盐吸收入血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Fe^2+氧化成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之失去携氧能力,食用亚硝酸盐量达0.2~0.5g时,即可产生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4.
亚硝酸盐中毒临床上较少见,我院于1997-2000年共收治5例急性肠源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患者,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5例中毒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38岁。均为误食亚硝酸盐或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引起中毒,就诊时间为误食后0.5-20小时。急救中除按一般药物中毒原则处理外,主要针对亚硝酸盐的中毒机制,采用高铁血红蛋白(简称Met Hb)还原剂亚甲蓝及大剂量维生素C等治疗,通过救治均获成功,患者住院时间为1-4天,随访1年未发现有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亚硝酸盐中毒,又称肠源性紫绀,是由于过量食入含有亚硝酸盐类的食物而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症,新生儿亚硝酸盐中毒基本由母乳喂养获得,症状较乳母出现早且重。临床上报道较少,我院自1993年至今共收治10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新生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群体亚硝酸盐中毒的救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硝酸盐中毒是急诊中常见的中毒之一。中毒机理主要是由于亚硝酸盐使正常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能力,同时还阻碍氧合血红蛋白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缺氧;亚硝酸盐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血管舒缩中期有麻痹作用,对血管平滑肌也有较强的直接松驰作用,因此可引起周围血管极度扩张,发生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群体中毒由于情况急,人数多,社会影响大,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  相似文献   

7.
36例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微微 《中国乡村医药》2004,11(10):51-51,57
亚硝酸盐为白色结晶,味咸略苦,类似食盐,在医学上作为抢救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在食品加工业用作防腐剂.在日常生活中它主要存在于青菜、芥菜等绿色蔬菜中,在变质的熟菜及腌制食品中含量高.当食入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物后,亚硝酸钠与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抑制氧的释放而导致机体缺氧中毒.我院于2002年12月12日急诊收治36例因误食亚硝酸盐食物致集体中毒的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均痊愈出院.现将抢救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9急性中毒9.8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摄入大量亚硝酸盐后引起的以血液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硝酸盐(常见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易溶于水。亚硝酸盐成人口服的最低中毒剂量约为0.1g,口服最低致死剂量为1.0~5.0g。急性亚硝酸盐中毒途径为经口摄入,主  相似文献   

9.
时利平 《哈尔滨医药》2002,22(2):100-100
急性苯胺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之一。苯胺是制造染料、医药和化学试剂的原料,为黄色油状液体,食入其可致中毒。其中毒机理是苯胺在机体内转化为某些代谢产物后。对血红蛋白有强力氧化作用,使血中高铁血红蛋白迅速增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由于高失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因而造成组织缺氧症状。另外,苯胺可造成神经组织、肝肾等脏器的损害。苯胺中毒的急救和护理对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在1997年8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了4例苯胺急性中毒病人的成功救治,谈一谈急救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亚硝酸盐中毒1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治愈,其中8例患者出院时仍有轻度脑功能障碍及肾功能损害,死亡4例。结论:综合治疗明显降低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 2010年7月28日急诊抢救80例群体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64例于12 h内,16例经住院观察36~72 h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加强卫生监督,个人饮食卫生,可以有效地预防亚硝酸盐中毒的发生,亚甲蓝是治疗亚硝酸盐中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37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旭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80-1780
目的:探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救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抢救的3起共37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迅速进行洗胃、导泻,及时应用特效解毒剂亚甲蓝,给予吸氧及综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时如能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洗胃、导泻以消除毒物,及时应用特效解毒剂亚甲蓝等综合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杨赟  黄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87-188
目的:探讨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导致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合并心律失常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和心脏损害引起的一系列改变。37例中毒患者中心律失常37例(100%),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有23例(62.16%),性心动过缓5例(13.51%),房性心律失常7例(18.92%),2种及2种以上心律失常2例(5.41%)。经治疗,33例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窦性心率,3例尚遗留异常心电图,1例死亡。结论: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是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显著特征,亚硝酸盐中毒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和窦性心动过缓及房性心律失常;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管理是预防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急诊救治经验。方法 :6 2例三批因误食而致急性亚硝酸盐集体中毒者 ,常规予驱除毒物、营养支持及应用还原剂 ,对其中 6例重症患者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积极抢救后痊愈出院 ,高压氧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诊断、治疗及时是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抢救的关键 ,对重症患者予高压氧治疗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急诊救治经验,方法:62例三批因误食致急性亚硝酸盐集体中毒者,常规予驱除毒物,营养支持及应用还原剂,对其中6例重症患者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积极抢救后痊愈出院,高压氧治疗组住院明显缩短。结论:诊断、治疗及时是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抢救的关键,对重症患者予高压氧治疗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又称肠原性青紫病、紫绀症、乌嘴病,是指食人含亚硝酸盐类植物中毒。亚硝酸盐进人人体后,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使人体出现缺氧发绀症状,并可扩张血管引起休克,重则可出现循环衰竭,而出现死亡。2008年我科应用亚甲蓝成功救治18例患者,现选取2例较为严重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5例亚硝酸亚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结果 3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做好急救与护理是治疗急性亚硝酸亚中毒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77年~2000年收治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28例 ,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男25例 ,女3例 ;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35岁。发病前身体均健康 ,无服任何药物病史。群体中毒26例 ,散发病例2例 ,分别因进食腌制6天的咸菜及变质的韭菜。临床表现 :28例患者均于进食半小时至3小时左右突然发病 ,自觉头痛、头晕、全身软弱无力 ,恶心、呕吐 ,腹部不适 ,同时伴有全身紫绀 ,以口唇、颜面及四肢末梢为著。8例重症患者有胸闷、心悸、全身麻木等 ;2例发生中毒性休克。实验室检查 :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10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发病诱因。方法分析71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提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病情的轻重与食用亚硝酸盐的量成正比。结论疗效与就诊时间和能否及时确诊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李娜  闫杏娜  吴超 《河北医药》2011,33(21):3287-3288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主要是由于误服了亚硝酸盐或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的食物所致。亚硝酸盐中毒起病急、病情重,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急性硝酸盐中毒的及时、准确救治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救治的19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