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是严童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疾病之一,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作针对这一问题把群体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对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这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的遗传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指标的综合研究,发现了低HDL-C及其亚组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02例经CT证实的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及其配比对照的家系调查资料。病例一级亲属患病率(6.1%)高于对照一级亲属患病率(2.0)%,遗传度为41±7%两性的遗传度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中,以≤65岁者与遗传的关系最密切。结果说明遗传因素对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尤其中年病例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根据体外反搏的作用机理我院于1981年10月把四肢序贯式正压体外反搏(简称体外反搏)应用于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一例获得成功。为进一步观察体外反搏在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疗效,我们继续开展了这一工作,至1982年12月共治疗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5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ApoAⅠ基因,并应用酶学方法测定了二种基因型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水平。结果表明载脂蛋白AⅠ基因PstⅠRFLP由2.2kb和3.3kb组成,3.3kb片段频率在二组间分别为0.16、0.02,二组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o1),提示多态片段3.3 kb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相关,是HDL-L水平下降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与老年聋我们对20名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简称脑梗塞)老年患者及其对照组(各20例,60岁以上)进行了听阈测定,探讨脑梗塞与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关系。脑梗塞组7个频率两耳平均听阈中125、250、500、4000、8000Hz及语言频率平均听...  相似文献   

6.
在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中CT扫描可显示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低密度区,从而大大提高了诊断率,但是也有部分病例虽具有临床表现而CT扫描却为阴性。因此如何正确评价CT的诊断价值是同道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将本院1989年至1990年间对有临床表现而CT扫描阴性的动脉硬化性脑梗塞132例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5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及60例健康对照ApoA J基因,并应用酶学方法测定了二种基因型患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水平。结果表明载脂蛋白A Ⅰ基用PstⅠRFLP由2.2kb和3.3kb组成,3.3kb片段频率在二组间分别为0.16,0.02,二组间具有极显性差异(P<0.01),提示多态片段3.3kb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相关,是HDL-L水平下降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以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为最多,约占60%,而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之多亦是众所周知。我院1987年7月~1989年7月收治糖尿病并发动脉硬化性脑梗塞3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是严重危害人粪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既往曾用多种治疗方法,但疗效不一。本文自1987年以来采用体外反搏(ECP)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32例。均在发病后经神经科用药物及其它治疗,仍留有语言不清、偏瘫等后遗症,方选用ECP治疗,经1—3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达93.8%。提示ECP是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唇裂是人颜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生与遗传有关。近年来,国外一些研究认为属多因子遗传方式,国内关于本畸形遗传方式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为探讨本畸形的病因学和在不同种族与民族间的遗传参差性,为医学遗传学和人类遗传学积累这方面的资料,我们于1982年1、2月份,在全国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宁夏泾源县对该畸形进行了遗传学方面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测定法检测2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3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35例健康对照者的红细胞 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 ICR)。结果脑梗塞 RCB-C3b RR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01),而RBC-ICR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红细胞C3b受体活性降低与脑梗塞灶大小呈负相关性(r=-0.65, P<0.01)。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季节及气象因素对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节及气象因素对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发病的影响席光明,吴茂源,付承玲(日照市人民医院内科)(日照市气象局)关键词季节,气象因素,脑梗塞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简称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笔者观察332例脑梗塞病例,发现其发病...  相似文献   

13.
腔隙性脑梗塞现人血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腔隙性脑梗塞病人血中凝集-纤溶活性改变,我们检测了31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和20例脑动脉硬化病人以及3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D-二聚体含量。结果显示腔隙性脑梗塞病人血中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动脉硬化组和对照组(P〈0.01),提示在腔隙性脑梗塞发病过程中,病人血中存在凝血-纤溶活性变化。本文对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作用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65例脑梗塞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65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脑梗塞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5例经临床、CT或MIR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行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血管壁,内径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多灶性,发生脑梗塞患者中有粥样硬化斑块者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有密切的相关性。在颈脉硬化中,有粥样斑块者易再发生脑梗塞。  相似文献   

15.
杨立星  唐久来  吴德 《安徽医学》2011,32(7):1036-1038
脑性瘫痪是导致儿童时期重度躯体残疾的主要疾病,目前认为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感染、遗传、早产、损伤和代谢异常等,绝大多数的脑瘫发病是散发的。既往的研究认为环境因素如早产、宫内感染、窒息和低出生体质量等是导致脑性瘫痪的直接原因。随着围生科学的迅速发展,足月儿脑瘫的发生率没有下降,这使得人们更多地考虑遗传学因素在脑瘫发病中的作用[1]。特别是头颅影像医学在小儿脑瘫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偏瘫和部分四肢瘫儿童主要是由于围生期脑梗塞导致的,而脑梗死与遗传因素是密切相关[2]。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CT 在神经科的临床应用,对脑血管病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脑梗塞的临床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现就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介绍.一、发病时间与诱因以往认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呈急性或卒中型发作者仅约30%,大多发病缓慢、多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生,是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一个诊断条件之一,也是与出血性卒中鉴别要点之一。近几年发现,脑梗塞在活动状态下急性发病者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国内刘国荣等观察100例经 CT 确诊的脑梗塞病人中,活动状态下(工作中、用餐、排便、生气、饮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维国  何爱玉 《浙江医学》1996,18(4):209-210
采用Coulter JT型血细胞计数仪对22例心源性脑栓塞、10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和216名正常人进行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发现脑梗塞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明显大于脑栓塞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3组间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提示平均血小板体积可作为区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一项有参考意义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8.
颅内占位病变(本文主要指脑肿瘤),若以脑梗塞为发病方式而又发生于中年以上,并有脑动脉硬化病史者,则很容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以下称脑梗塞)。在没有 CT 设备条件下,为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我们对脑梗塞的病例进行了临床研究。我科从1981年3月至86年2月共收  相似文献   

19.
一、概念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 简称 MID),也可称之为脑血管性痴呆。以往把脑血管性痴呆称之为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以后有的学者发现脑动脉硬化不是痴呆的原因,而多发性脑梗塞却是痴呆的病因,因此便称之为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目前已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500例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脑梗塞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结果,2~3种因素相结合者占15%,4~6种因素相结合者占25.6%,7~9种因素相结合者占51%,10种因素相结合者占8.4%,无一例单因素者.提示高血压、心脏异常、糖尿病、TIA、吸烟、饮酒、摄盐过多、眼底动脉硬化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家族遗传史、血脂增高、急性格是脑梗塞易患素质;肥胖、喜肥肉、红细胞压积升高对脑梗塞的作用尚不能肯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