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路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经右侧胸腔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6例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6~48岁,平均32.3岁.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临床表现均有胸背痛及脊柱后凸畸形,脊柱后凸角为15°~30°,平均19°.T3~T5椎体破坏1例,T4,5 4例,T3~T61例.AIA分级C级5例,D级1例.MRI示椎管内脓肿2例,椎旁脓肿4例,均压迫硬膜囊.术前常规使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2~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6例患者全部采用经右胸腔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体植骨融合术,3例使用"K"形钢板内固定,3例使用Ventrofix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为2.5~3.5 h,平均3 h,手术失血量800~220ml,平均1300ml,输血500~2000ml,平均1200ml.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6~44个月,平均21个月;4例患者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2例3个月内完全恢复.所有患者血沉均恢复正常,胸背痛消失,植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6个月,无一例结核复发,术后脊柱后凸角平均矫正至16°.结论采用经右胸腔前路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是目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脊柱结核认识的提高,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已得到广泛认同。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椎结核25例,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术式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病人5例,采用一期经颈胸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其中3例同时行钛板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所有患者上胸椎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术式,在结核病灶局部植骨及植入钛质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下段胸椎结核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以及一期钛网植骨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对16例胸椎结核伴瘫痪病例采用病灶清除,一期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上胸椎结核4例采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单钉棒内固定,下胸椎结核12例经常规胸前入路钉板系统内固定,术前术后正规抗痨治疗,术后带支具早期下床活动。结果16例病人术后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结核扩散,后凸角平均纠正20°。所有病例钛网植骨稳定,无明显移位和塌陷,内固定无松动和断裂。术前瘫痪症状基本消失,全部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一般工作。结论经胸前路病灶清除一期钛网植骨内固定,不仅能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减压脊髓,还能纠正后凸畸形,早期完全重建脊柱稳定性,如配合术前后正规抗痨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应用脊柱后正中切口一期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切除肋骨头及横突行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9~45岁,平均36.2岁;病变节段:T2~31例,T3~52例,T4~66例,T5~62例,T61例;所有患者均以胸背部疼痛首诊并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前后凸角15°~52°,平均30.2°;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2例,D级8例;入院时查血沉平均71 mm/h,术前血沉平均35 mm/h。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1例患者手术切口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1~3个月内血沉恢复至正常水平,胸椎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术后后凸角度10°~27°,平均19°;植骨融合时间4~7个月,平均5个月,至终末随访时无结核复发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2例Frankel分级B级者恢复至C级,2例C级者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8例D级恢复至E级。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手术入路简单,创伤小,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且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朝林  倪正义  周密  许俊  曹峰  杨志峰  李磊  肖俊 《骨科》2011,2(1):41-43
目的 评价经胸入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4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脊柱稳定情况及植骨成活率.结果 术中无脊髓、神经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单节段胸椎结核患者,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7.5岁.合并脊髓功能障碍者24例,合并明显脊柱后凸畸形(SI>15°)者38例.CT或MRI显示所有患者病灶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和不同程度脓肿形成,无巨大脓肿的患者.术前给予2周以上的抗结核化疗.研究观察的指标包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神经功能的恢复、成角畸形的矫正及植骨融合率等.[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251 min,平均失血量780 ml.后凸畸形矫正率79%,矫正角度平均25°,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1.2°.神经功能改善率90.1%.术后3个月内ESR及CRP恢复至正常水平.植骨融合率100%,治愈率为100%.无脊髓功能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术式能满意地清除病灶,安全地进行椎体间植骨,脊柱稳定性能得到有效重建,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前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近年来正逐年上升,上胸椎结核是脊柱结核治疗中的难点。以往常采用后外侧经胸膜外入路,但此手术入路存在病灶显露不充分、椎管减压不彻底、操作受限制等缺点。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7年12月对12例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的患者,采用经胸腔前路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单节段胸椎结核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40.3岁。合并脊髓功能障碍者22例,ASIA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12例。术前CT和MRI提示胸椎病灶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术前给予规范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治疗2~3周。术中于后路清除病灶,椎体间植入局部减压获取的骨颗粒和自体髂后上棘松质骨颗粒,以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胸椎X线片及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胸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21.7±2.3)个月。手术时间110~190 min,平均(167±35) min;术中出血量350~700 ml,平均(490±160) ml。椎体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5±2.4)个月。神经功能均改善,改善1级19例、2级3例。术前、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分别为47°±11°、41°±9°,末次随访时43°±10°。结论 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坚强固定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胸椎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经胸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8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经胸入路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植骨椎体侧前方内固定,根据骨折程度分别切除 1~3个椎体,固定节段由T2 ~T8, 5例采用椎体间肋骨条或髂骨块植骨, 3例采用钛网融合器。固定器材采用TSRH 4例,ScoFix2例,中华长城 1例,Ventrofix1例,采用上下单一椎体或多椎体固定。术前Frankel分级:A级 6例,B级 2例,C级 1例。结果 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术后Frankel分级:A级 4例,B级 2例,D级 1例,E级 2例, 5例经半年以上随访均获植骨融合。1例发生钛网移位,卧床时间延长至术后 3个月使之稳定。结论 经胸手术治疗上胸椎损伤可以同时达到减压、矫形的双重目的,并能有效地重建脊柱稳定加速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前方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43.3岁(15~66岁)。病变部位:胸椎8例,胸、腰椎7例,腰椎4例。2个椎体13例,3个椎体5例,4个椎体1例,无跳跃型。椎旁脓肿15例,髂窝流注性脓肿4例。本组患者皆伴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44.7°。术前血沉正常5例,其余为22~127mm/h。本组患者术前应用三联(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化疗2周,手术采用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化疗持续10个月,定期进行脊柱影像学检查和血沉、肝功能检查。结果刀口皆为Ⅰ期愈合,无窦道。最先解除的症状是疼痛,随访8~29个月(平均17个月),畸形矫正、植骨融合满意,未见内固定失败;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1.3°,脊髓功能皆有不同程度地恢复。3例胸、腰段结核术中出现胸膜破裂,1例术后气胸;4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1例钛网位置欠佳。无脓胸发生和迟发性脊髓功能丧失。术后血沉恢复正常时间为2~8个月。结论胸、腰椎脊柱结核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和脊柱稳定性重建,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未见使用在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的支撑物和内固定物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前方经胸骨或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方经胸骨或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治疗上胸椎(T1~T4)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上胸椎结核患者26例,其中16例采用经胸骨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A组),年龄37~72岁,平均48.6岁,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5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s角为15°~40°,平均22°±3.5°;10例采用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B组),年龄33~69岁,平均45.3岁,术前按Franka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1例,D级4例,E级3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s角为13°~39°~平均2l°±3.7°.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手术.A组患者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50min,术中出血量为300~60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考虑为喉返神经牵拉伤.术后2周恢复正常:术后胸椎后凸Cobb's角为10°~25°,平均17°±2.5°;随访6~72个月,末次随访时1例A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2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余无变化.B组患者不能完全显露对侧,病灶清除不易彻底,手术时间为150~220min,术中出血量为500~900ml,1例发生胸导管损伤,经对症治疗1周后痊愈;术后胸椎后凸Cobb's角90°~24°,平均为16°±2.3°,均有肩关节活动障碍;随访12~96个月,末次随访时4例仍有肩关节轻度障碍:1例A级恢复到C级,1例B级恢复到C级,1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其余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两组均无结核复发,无内同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植骨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4个月.结论:与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相比,经胸骨入路町以更清楚地显露上胸椎,创伤小,能达到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4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38.2岁。其中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14例,L2以下腰椎结核17例。术前采用四至六联正规抗结核治疗至少3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椎板间植骨(人工骨),同期行前路病灶清除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前路手术切口根据病变节段分别采用经胸腔入路、胸膜外腹膜外入路、经腹膜外肾切口、经腹直肌旁腹膜外切口及腹正中腹膜外入路。平均手术时间为2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50ml。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后4周下地行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8~46个月随访,平均24.3个月。全部患者植骨融合,腰背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复查血沉及CRP均正常。结论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的一期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5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59例,男42例,女17例,年龄19~58岁,平均38岁。受伤节段为T11~L3。侧位X线片示骨折椎体楔形变。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程度为1/4~3/4(在侧位X线片上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与相邻上下节段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平均值之比)。其中后路手术43例,前路手术16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平均37.5%(12.0%~46.0%)和79.0%(31.0%~87.0%)恢复到术后92.5%(90.0%~100%)和97.4%(94.5%~99.8%),Cobb角由术前平均23°(13°~39°)恢复到术后平均2.3°(1°~6°),脊髓损伤患者按Frankel分级,除5例A级无明显改善外,其余病例均有明显改善,平均改善1级以上。结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是肯定的,手术方式的选择依术者所在医院的条件、医师手术技巧及患者的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15.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结核外科治疗中,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神经的减压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6月共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6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38例,异体深冻骨植骨并胸、腰椎前路钛钢板内固定8例。结果经过平均18个月的随访,长达1~1.5年的抗结核治疗,44例患者结核治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2个月。术前截瘫、不全瘫或伴有神经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内固定松动、异体深冻骨植骨未融合;1例复发,但其异体深冻骨植骨块及内固定位置良好,经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结核治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对胸、腰椎结核疗效肯定,异体深冻骨植骨存在融合慢或不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1年4月治疗14例上胸段脊柱结核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18~67岁,平均37岁,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3例,E级3例。病变节段后凸角度26°~55°,平均37°。结核病灶累及范围:T1~T2 1例,T2~T3 4例,T3~T4 5例,T4 2例,T4~T5 2例,受累椎体均在2个或2个以下,且病灶相对局限,无大的流注脓肿。均采用单纯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式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40~270min,平均195min,术中失血量300~2500ml,平均850ml。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患者并发硬膜外血肿,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感染性脑脊髓膜炎发生。植骨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1例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者ASIA分级改善1~2级。术后后凸角度6°~18°,平均10°,平均矫正27°,后凸角度矫正率为73.0%,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平均2°,无结核复发。结论:对于病灶较局限的上胸段脊柱结核,采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上胸椎肿瘤的手术途径及术式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上胸椎肿瘤前路不同手术路径,肿瘤切除术式,Orion钢板或TSRH内固定术的作用。方法:上胸椎肿瘤患者15例,其中骨巨细胞瘤5例,软骨肉瘤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血管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转移癌4例,脊柱外科分期:Ⅰ期7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4例;肿瘤切除方式;囊内切除4例,包膜切除7例,广泛切除4例,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术后给予相应的放疗或化疗。结果:术后随访3-20个月,2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系术中喉返神经牵拉伤所致,2个月后症状缓解,近期疗效均较满意,15个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1例T1转移性腺癌(来源于化学感受器腺癌)患者术后16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1例T1-T2骨巨细胞瘤患者囊内切除术后8个月局部复发,结论:应用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分期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肿瘤切除方式,前路植骨、人工椎体、Orion或TSRH内固定术有利于上胸椎的重和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讨论其病因、病理、手术效果与并发症。方法:对手术治疗的75例OLF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最常见早期症状是下肢麻木、无力和间歇性跛行。手术方法均采用椎管后壁和骨化韧带切除减压,按“孤立-磨薄-整块-切除”的揭盖法将病变节段椎管后壁切除,解除对脊髓和硬膜的压迫。结果75例中,无一例加重,术后55例随访1.5年以上,9例经短期观察。优34例、良19例、可6例、差5例。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所致的脊髓病表现复杂。手术治疗须谨慎操作。手术近期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孤立-磨薄-整块-切除”揭盖法有助于防止脊髓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前方经胸骨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骨人路治疗上胸椎(T1-4)结核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胸骨人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胸椎结核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为48.6岁。病变累及部位:T1椎体3例,T2椎体1例,T1.3,椎体4例,T3椎体2例,T3-4。椎体4例,T4椎体2例。对于T1.2。椎体病灶采用头臂干内侧间隙进入,对于T3-4。椎体病灶采用头臂干外侧间隙进入。术前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5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为15^o-40^o,平均为22.0^o±3.5^o。术后随访6-72个月。结果患者均能很好地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50min,出血量为300-60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10^o-25^o,平均17.0^o±2.5^o,平均矫正5^o。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中结核无复发,患者的自觉症状均有好转,末次随访时11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者,1例A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2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1例A级和2例D级术后无变化。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所有植骨均愈合,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结论经胸骨人路可以清晰地暴露上胸椎,达到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椎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4年1月~2003年9月我院接受胸椎手术治疗的204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后获随访184例,男性111例,女性73例。年龄13~75岁,平均32.4岁。随访4~84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脊柱畸形34例,胸椎肿瘤38例,退变性疾病47例,创伤69例,胸椎结核16例。手术方式:全脊椎切除、椎体全切、全椎板切除、全椎板截骨原位回植、椎间盘切除、畸形矫正、病灶清除等。植骨方式:椎体间自体肋骨、髂骨植骨、自体骨钛网植骨、椎板关节突间植骨。结果本组共出现并发症40例,其中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加重4例,脊髓反应性水肿3例,脊前动脉综合征4例,硬膜撕裂7例,脑脊液漏3例,胸膜破裂血气胸3例,定位错误1例,椎体滑脱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刀口感染4例,内植物断裂3例,钛网下沉移位1例,脱钩1例。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加重者2例,经治疗无恢复,其余病人均获得良好疗效。对于脑脊液漏、胸膜破裂、脊髓反应性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脱钩,经过及时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标准化的手术操作、规范化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是预防和治疗胸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